第四章 仲裁程序
「重點法條」
第二十八條 一方當事人因另一方當事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決不能執(zhí)行或者難以執(zhí)行的,可以申請財產保全。
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將當事人的申請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提交人民法院。
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第四十六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申請證據保全。當事人申請證據保全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將當事人的申請?zhí)峤蛔C據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
「相關法條」 本法第68條;《民事訴訟法》第258條。
「意思分解」
1仲裁進行中,當事人可申請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
2所有財產保全、證據保全由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委員會將申請?zhí)峤蝗嗣穹ㄔ?。仲裁委員會自身無權采取財產保全、證據保全措施。
3受理法院有不同情形:
(1)國內仲裁:
①財產保全:按民訴法執(zhí)行,應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被申請保全財產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受理(《執(zhí)行規(guī)定》第11條);
②證據保全:證據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
(2)涉外仲裁:
①財產保全:被申請人住所地、財產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民訴法》第258條);
②證據保全:證據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仲裁法》第68條)。
「重點法條」
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約定由三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的,應當各自選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員,第三名仲裁員由當事人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員是首席仲裁員。
當事人約定由一名仲裁員成立仲裁庭的,應當由當事人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仲裁員。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沒有在仲裁規(guī)則規(guī)定的期限內約定仲裁庭的組成方式或者選定仲裁員的,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
「相關法條」 本法第30條;《貿仲規(guī)則》第24~27、65條。
「意思分解」
仲裁庭的組成及仲裁員的選定方式也是司法考試熱點之一。應注意:
1仲裁庭組成方式:雙方各選或委托主任指定一名,第三名由雙方共選或共同委托指定,第三名仲裁員為法定的首席仲裁員。
2獨任仲裁員的產生方式同首席仲裁員相同。
3貿仲的簡易程序采獨任制(《貿仲規(guī)則》第65條)。
「不要混淆」
當事人雙方不能共同指定所有的3名仲裁員。
「重點法條」
第三十四條 仲裁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當事人也有權提出回避申請:
(1)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代理人的近親屬;
(2)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3)與本案當事人、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仲裁的;
(4)私自會見當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當事人、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的。
第三十七條 仲裁員因回避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職責的,應當依照本法規(guī)定重新選定或者指定仲裁員。
因回避而重新選定或者指定仲裁員后,當事人可以請求已進行的仲裁程序重新進行,是否準許,由仲裁庭決定;仲裁庭也可以自行決定已進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進行。
「相關法條」 本法第35~36條。
「意思分解」
1了解以上關于回避之情形及決定程序(第34~36條)。
2重點掌握第37條第2款:由仲裁庭依申請或職權決定已進行的程序重新進行與否;當事人僅有請求權而無決定權。
「重點法條」
第三十九條 仲裁應當開庭進行。當事人協議不開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據仲裁申請書、答辯書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決。
第四十條 仲裁不公開進行。當事人協議公開的,可以公開進行,但涉及國家秘密的除外。
「相關法條」 本法第42~43條;《貿仲規(guī)則》第32、36條。
「意思分解」
以上兩個條文為司法考試熱點。應注意:
1仲裁以開庭審理為原則,書面審理為例外。
2仲裁以不公開審理為原則,公開審理為例外。此點恰與訴訟相反。
3涉及國家秘密的這一種情形下,仲裁不得公開,即使當事人協議公開。
4注意本法第42、43條規(guī)定的視為撤回仲裁申請的情形和仲裁庭自行收集證據的權力。
「重點法條」
第四十九條 當事人申請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請。
第五十條 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撤回仲裁申請后反悔的,可以根據仲裁協議申請仲裁。
第五十一條 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可以先行調解。當事人自愿調解的,仲裁庭應當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制作調解書或者根據協議的結果制作裁決書。調解書與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相關法條」 本法第52條。
「意思分解」
1當事人可自行和解也可由仲裁庭主持調解。
2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的有兩種處理方式:
(1)可以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
(2)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請。
3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撤回仲裁申請后,可以反悔,此時仍可根據原仲裁協議申請仲裁。
4調解達成協議,也有兩種處理方式:
(1)制作調解書;
(2)根據協議結果制作裁決書。注意,此時,調解書與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不得反悔。
「不要混淆」
1再次提醒讀者注意第50條的言外之意:原仲裁協議仍然有效,此不同于第9條第2款。
2仲裁庭主持調解不是“應當先行調解”,而是“可以先行調解”,此點嚴格區(qū)別于勞動爭議仲裁的規(guī)定(企業(yè)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27條)。僅在當事人自愿調解情形下,仲裁庭才有義務“調解”。
3和解協議與調解協議效力不同。
4當事人和解后請求仲裁庭作出裁決書,不能反悔。
「重點法條」
第五十三條 裁決應當按照多數仲裁員的意見作出,少數仲裁員的不同意見可以記入筆錄。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數意見時,裁決應當按照首席仲裁員的意見作出。
第五十四條 裁決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爭議事實、裁決理由、裁決結果、仲裁費用的負擔和裁決日期。當事人協議不愿寫明爭議事實和裁決理由的,可以不寫。裁決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仲裁委員會印章。對裁決持不同意見的仲裁員,可以簽名,也可以不簽名。
第五十五條 仲裁庭仲裁糾紛時,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
第五十六條 對裁決書中的文字、計算錯誤或者仲裁庭已經裁決但在裁決書中遺漏的事項,仲裁庭應當補正;當事人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可以請求仲裁庭補正。
「相關法條」 《貿仲規(guī)則》第54~56、61~62條。
「意思分解」
以上幾個條文內容亦為司法考試重點,不可小視。應注意:
1首席仲裁員的特殊權力(第53條),不同于法院合議庭。
2仲裁裁決書也可以不寫明爭議事實和裁決理由之情形。此點不同于法院裁判(第54條第1款)。
3仲裁員也可以不簽名的情形。此點亦不同于法院裁判書的審判員簽名制(第54條第2款)。
4部分先行裁決制(第55條)。
5對裁決書中的文字性錯誤或遺漏事項的補正辦法(第56條)。
6少數仲裁員的意見可以記入筆錄而非裁決書中。
從以上幾個條文可看出,法律對仲裁裁決書的要求比法院裁決書靈活。
「重點法條」
第二十八條 一方當事人因另一方當事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決不能執(zhí)行或者難以執(zhí)行的,可以申請財產保全。
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將當事人的申請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提交人民法院。
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第四十六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申請證據保全。當事人申請證據保全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將當事人的申請?zhí)峤蛔C據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
「相關法條」 本法第68條;《民事訴訟法》第258條。
「意思分解」
1仲裁進行中,當事人可申請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
2所有財產保全、證據保全由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委員會將申請?zhí)峤蝗嗣穹ㄔ?。仲裁委員會自身無權采取財產保全、證據保全措施。
3受理法院有不同情形:
(1)國內仲裁:
①財產保全:按民訴法執(zhí)行,應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被申請保全財產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受理(《執(zhí)行規(guī)定》第11條);
②證據保全:證據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
(2)涉外仲裁:
①財產保全:被申請人住所地、財產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民訴法》第258條);
②證據保全:證據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仲裁法》第68條)。
「重點法條」
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約定由三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的,應當各自選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員,第三名仲裁員由當事人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員是首席仲裁員。
當事人約定由一名仲裁員成立仲裁庭的,應當由當事人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仲裁員。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沒有在仲裁規(guī)則規(guī)定的期限內約定仲裁庭的組成方式或者選定仲裁員的,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
「相關法條」 本法第30條;《貿仲規(guī)則》第24~27、65條。
「意思分解」
仲裁庭的組成及仲裁員的選定方式也是司法考試熱點之一。應注意:
1仲裁庭組成方式:雙方各選或委托主任指定一名,第三名由雙方共選或共同委托指定,第三名仲裁員為法定的首席仲裁員。
2獨任仲裁員的產生方式同首席仲裁員相同。
3貿仲的簡易程序采獨任制(《貿仲規(guī)則》第65條)。
「不要混淆」
當事人雙方不能共同指定所有的3名仲裁員。
「重點法條」
第三十四條 仲裁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當事人也有權提出回避申請:
(1)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代理人的近親屬;
(2)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3)與本案當事人、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仲裁的;
(4)私自會見當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當事人、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的。
第三十七條 仲裁員因回避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職責的,應當依照本法規(guī)定重新選定或者指定仲裁員。
因回避而重新選定或者指定仲裁員后,當事人可以請求已進行的仲裁程序重新進行,是否準許,由仲裁庭決定;仲裁庭也可以自行決定已進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進行。
「相關法條」 本法第35~36條。
「意思分解」
1了解以上關于回避之情形及決定程序(第34~36條)。
2重點掌握第37條第2款:由仲裁庭依申請或職權決定已進行的程序重新進行與否;當事人僅有請求權而無決定權。
「重點法條」
第三十九條 仲裁應當開庭進行。當事人協議不開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據仲裁申請書、答辯書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決。
第四十條 仲裁不公開進行。當事人協議公開的,可以公開進行,但涉及國家秘密的除外。
「相關法條」 本法第42~43條;《貿仲規(guī)則》第32、36條。
「意思分解」
以上兩個條文為司法考試熱點。應注意:
1仲裁以開庭審理為原則,書面審理為例外。
2仲裁以不公開審理為原則,公開審理為例外。此點恰與訴訟相反。
3涉及國家秘密的這一種情形下,仲裁不得公開,即使當事人協議公開。
4注意本法第42、43條規(guī)定的視為撤回仲裁申請的情形和仲裁庭自行收集證據的權力。
「重點法條」
第四十九條 當事人申請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請。
第五十條 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撤回仲裁申請后反悔的,可以根據仲裁協議申請仲裁。
第五十一條 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可以先行調解。當事人自愿調解的,仲裁庭應當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制作調解書或者根據協議的結果制作裁決書。調解書與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相關法條」 本法第52條。
「意思分解」
1當事人可自行和解也可由仲裁庭主持調解。
2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的有兩種處理方式:
(1)可以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
(2)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請。
3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撤回仲裁申請后,可以反悔,此時仍可根據原仲裁協議申請仲裁。
4調解達成協議,也有兩種處理方式:
(1)制作調解書;
(2)根據協議結果制作裁決書。注意,此時,調解書與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不得反悔。
「不要混淆」
1再次提醒讀者注意第50條的言外之意:原仲裁協議仍然有效,此不同于第9條第2款。
2仲裁庭主持調解不是“應當先行調解”,而是“可以先行調解”,此點嚴格區(qū)別于勞動爭議仲裁的規(guī)定(企業(yè)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27條)。僅在當事人自愿調解情形下,仲裁庭才有義務“調解”。
3和解協議與調解協議效力不同。
4當事人和解后請求仲裁庭作出裁決書,不能反悔。
「重點法條」
第五十三條 裁決應當按照多數仲裁員的意見作出,少數仲裁員的不同意見可以記入筆錄。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數意見時,裁決應當按照首席仲裁員的意見作出。
第五十四條 裁決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爭議事實、裁決理由、裁決結果、仲裁費用的負擔和裁決日期。當事人協議不愿寫明爭議事實和裁決理由的,可以不寫。裁決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仲裁委員會印章。對裁決持不同意見的仲裁員,可以簽名,也可以不簽名。
第五十五條 仲裁庭仲裁糾紛時,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
第五十六條 對裁決書中的文字、計算錯誤或者仲裁庭已經裁決但在裁決書中遺漏的事項,仲裁庭應當補正;當事人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可以請求仲裁庭補正。
「相關法條」 《貿仲規(guī)則》第54~56、61~62條。
「意思分解」
以上幾個條文內容亦為司法考試重點,不可小視。應注意:
1首席仲裁員的特殊權力(第53條),不同于法院合議庭。
2仲裁裁決書也可以不寫明爭議事實和裁決理由之情形。此點不同于法院裁判(第54條第1款)。
3仲裁員也可以不簽名的情形。此點亦不同于法院裁判書的審判員簽名制(第54條第2款)。
4部分先行裁決制(第55條)。
5對裁決書中的文字性錯誤或遺漏事項的補正辦法(第56條)。
6少數仲裁員的意見可以記入筆錄而非裁決書中。
從以上幾個條文可看出,法律對仲裁裁決書的要求比法院裁決書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