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英國:個人素質決定學習質量

字號:

從1998年冬季的英國教育展開始,赴英留學經(jīng)歷了從無人知曉到街談巷議、從夢寐以求到眾矢之的的巨變。在此之中,“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恐怕要算是英國碩士學位的一年制了。面對通常都是2—3年的碩士課程,有人覺得赴英留學既節(jié)約時間又節(jié)省金錢,何樂而不為;也有人因此斷定,留英文憑嚴重縮水。那么,真實情況到底怎樣?
    實際上,很多人對赴英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qū)。就入學而言,“在國內連重點大學都考不上的,居然能被英國院校錄取,這不恰恰說明洋文憑不值錢嗎?”其實不然,這只反映了西方國家普遍的一種教育方式——寬進嚴出。與中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制度不同,英國的教育是一種可供選擇的社會資源,除了少數(shù)大學或院系出現(xiàn)供不應求外,其他大學多為一種供大于求的局面。
    當然,很多人都希望跟優(yōu)秀人才在一起,這時你就要憑自己的實力競爭那些供不應求的資源。在英國,以牛津、劍橋以及倫敦帝國理工為代表的一批頂尖,因為屬稀缺資源,門檻確實高,一般學生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優(yōu)秀學生即使能被錄取,就讀時也需兢兢業(yè)業(yè)。帝國理工的課程分量之重是有名的,就讀于該??萍挤g專業(yè)的一名中國學生對記者說,他們幾乎平均每周都要交一篇論文,而且每篇論文都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平常學習如此,考試就更難了。在牛津大學數(shù)學系,考試通常有3張考卷,約27道題,得分有ABC幾個等級。假如能拿到兩個A或B,成績已屬優(yōu)秀。
    與此同時,在英國近百所大學中,也有不少依賴外國學生作為財源的,因此有可能給外國留學生的評分松一點。比如,在大學排行榜中排名靠后的英國大學,招生本來就多,入學要求較低,文憑也好拿一些。特別是這些學校近年蜂擁而設的工商管理碩士班,入讀學生80%到90%都是外國留學生。一年下來,這些學生恐怕連英語問題都很難解決。
    后就是人的因素。英國一年制碩士大概分上下兩個學期和寫論文3個階段,教學內容絲毫沒有減少。把同等數(shù)量的學習任務壓縮到一年完成,其強度可想而知。另外,在短短一年時間中,顯然難以再安排專門實習,而英國授課制碩士的培養(yǎng)目標又是實用型專業(yè)人才。這也對學生本人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英國碩士每周課時不多,通常為10到15個。在課堂上,老師以總結為主,講課速度奇快,厚厚的一本教科書可以在幾堂課內講完。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學生的大部分課余時間都要用來自學,啃大部頭英文原版教材,獨立完成論文或集體完成作業(yè)。能夠經(jīng)受住這種洗禮的留學生,收獲的將是獨特的學習方法、獨到的見解和獨立的動手能力。
    由此可見,英國需時一年的碩士文憑好不好混、縮不縮水,取決于個人的入讀院校、學習態(tài)度以及刻苦程度等,決不可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