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關于大學教授的"門"(丑聞)比較多。先是一月份中國政法大學男教授與女學生在課堂上發(fā)生肢體沖突的"楊帆門";繼而是二月份北京師范大學季廣茂教授粗口抨擊批評者的"道德門";緊接著是發(fā)生在三月初重慶大學一中年男教師強行要求學生讓座的"校車門"。每一道"門"的背后都折射出這些大學教授言行的霸道與囂張,都讓人懷疑這些大學教授是不是吃了槍藥?
大學教授,在若干年前曾經是多么令人尊敬甚至崇拜的稱謂!那時的大學教授傳道授業(yè)、言傳身教,堪稱學術精英和道德楷模。曾幾何時,象牙塔里的學術精英越來越多,道德楷模卻越來越少,很多教授除了用來謀生的專業(yè)知識,好像已經變得一無所有!
這不是非教授的我的外行話。先看"楊帆門"內楊帆教授的言行:他的"生態(tài)經濟與人口環(huán)境問題"是全校通選課,只因上課的人少,他就將教室門鎖上開始簽到,并揚言"缺席者將以考試作弊處理"。當"缺席者"趕回來簽到見門已上鎖而踢門時,楊教授居然破門而出大罵踢門的人是"王八蛋"!在門外罵了十幾分鐘后悻悻而回,竟然放著自己的課不講而大講學生素質問題。當后排一女生不愿聽他指桑罵槐提起書包要走時,楊教授居然追出教室抓住女生的胳膊要送保衛(wèi)處。在記者采訪問他為什么罵學生"王八蛋"、"滾出去"時,他解釋說:"這不是罵人,而是作為教師對學生的訓斥"!
無論從道德評價還是從法律評價,楊帆的行為都是極其惡劣的。首先,上課缺席就可以作為考試作弊處理嗎?這是中國政法大學的哪條規(guī)定?如果學校沒有這種規(guī)定,身為教授這樣講話是不是一種威脅!一個不講愛心而只會威脅學生的教授怎么可能會自覺培養(yǎng)師道尊嚴?其次,從市場經濟角度而言,在國家不斷擴招的形勢下,既然學生是自費上學,那么大學教授就有義務提供有質量的教學,教授和學生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楊帆在課堂上大講學生素質問題已經背離了他服務的內容,既浪費學生的學費又浪費學生的時間,學生當然可以選擇離開。他追趕并抓女學生胳膊的行為是侵犯人身自由權。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違背了法律何談道德?再次,他大罵學生"王八蛋"侵犯了學生的人格權。他事后不但沒有反省,甚至將其解釋為"這不是罵人,而是作為教師對學生的訓斥"。這么粗俗的市井流氓用語,在一個大學教授那里,竟然成了教師對學生的訓斥!難道教師訓斥學生,"王八蛋"就不是罵人?
再來看看《重慶時報》報道的"校車門":3月6日中午,重慶大學師生們坐校車從虎溪校區(qū)回本部。當一輛校車坐滿后,一位戴鴨舌帽的中年男教師上車了。這位老師生氣地指責駕駛員,不應當在老師沒有上完前就讓學生上車,并且要求學生下車,給他讓個座位。駕駛員拒絕了他的要求,男老師也不讓步,僵持了十余分鐘,直到兩名女學生給男老師讓了座。
事情不大,卻意味深長。中國社會在經歷了"*"之后,想重拾中華文明的舊道德已不可能,因為那里面有太多的特權等級觀念??杀氖切碌赖掠忠粫r難以建立,這注定了要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經歷道德重塑的陣痛。在重慶大學這名教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他所謂的舊道德,他可能認為:尊師重教,學生當然要給老師讓座!但問題的癥結也恰恰在這里,舊社會老師對于學生的道德特權在市場經濟下的法治社會已經很難被人接受。這名老師的言行恰恰是舊道德的特權意識在作祟。法治社會講究的是人人平等、講究的是先來后到,規(guī)則和秩序是法治社會道德的基礎,而絕不是身份和地位。在一個普遍自利的市場經濟社會,人們往往傾向于選擇于己有利的道德標準。中國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社會道德同樣經歷著艱苦的轉軌和重塑,新舊道德意識的沖突和整合正在考驗著象牙塔里的師生。大學教授作為曾經的知識分子,應該顯示出作為個體的社會擔當,師德的自我構建在此顯得尤為重要。
至于季廣茂教授粗口罵人的"道德門",誠如斯言:"我沒有房子沒有錢,我的生命就是學問。"對于一個年紀稍長且經受物質擠壓的大學教授而言,除了自持還有點學問之外,可以自傲的資本的確很少!但網絡時代的知識更新豈是他所謂的那點學問能夠跟得上的!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別人是在學術批評,又不是要你的命,何必非要自承做"畜牲"!培養(yǎng)老師的教授如此,他培養(yǎng)出來的老師的素質也的確堪憂!
無疑,2008年的春季是熱鬧的,教授"門"接連發(fā)生。作為被教授培養(yǎng)出來的不是教授的我,衷心希望這些"門"只是中國道德轉軌時期的陣痛,而不是這個東方文明古國師德的沉淪!
大學教授,在若干年前曾經是多么令人尊敬甚至崇拜的稱謂!那時的大學教授傳道授業(yè)、言傳身教,堪稱學術精英和道德楷模。曾幾何時,象牙塔里的學術精英越來越多,道德楷模卻越來越少,很多教授除了用來謀生的專業(yè)知識,好像已經變得一無所有!
這不是非教授的我的外行話。先看"楊帆門"內楊帆教授的言行:他的"生態(tài)經濟與人口環(huán)境問題"是全校通選課,只因上課的人少,他就將教室門鎖上開始簽到,并揚言"缺席者將以考試作弊處理"。當"缺席者"趕回來簽到見門已上鎖而踢門時,楊教授居然破門而出大罵踢門的人是"王八蛋"!在門外罵了十幾分鐘后悻悻而回,竟然放著自己的課不講而大講學生素質問題。當后排一女生不愿聽他指桑罵槐提起書包要走時,楊教授居然追出教室抓住女生的胳膊要送保衛(wèi)處。在記者采訪問他為什么罵學生"王八蛋"、"滾出去"時,他解釋說:"這不是罵人,而是作為教師對學生的訓斥"!
無論從道德評價還是從法律評價,楊帆的行為都是極其惡劣的。首先,上課缺席就可以作為考試作弊處理嗎?這是中國政法大學的哪條規(guī)定?如果學校沒有這種規(guī)定,身為教授這樣講話是不是一種威脅!一個不講愛心而只會威脅學生的教授怎么可能會自覺培養(yǎng)師道尊嚴?其次,從市場經濟角度而言,在國家不斷擴招的形勢下,既然學生是自費上學,那么大學教授就有義務提供有質量的教學,教授和學生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楊帆在課堂上大講學生素質問題已經背離了他服務的內容,既浪費學生的學費又浪費學生的時間,學生當然可以選擇離開。他追趕并抓女學生胳膊的行為是侵犯人身自由權。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違背了法律何談道德?再次,他大罵學生"王八蛋"侵犯了學生的人格權。他事后不但沒有反省,甚至將其解釋為"這不是罵人,而是作為教師對學生的訓斥"。這么粗俗的市井流氓用語,在一個大學教授那里,竟然成了教師對學生的訓斥!難道教師訓斥學生,"王八蛋"就不是罵人?
再來看看《重慶時報》報道的"校車門":3月6日中午,重慶大學師生們坐校車從虎溪校區(qū)回本部。當一輛校車坐滿后,一位戴鴨舌帽的中年男教師上車了。這位老師生氣地指責駕駛員,不應當在老師沒有上完前就讓學生上車,并且要求學生下車,給他讓個座位。駕駛員拒絕了他的要求,男老師也不讓步,僵持了十余分鐘,直到兩名女學生給男老師讓了座。
事情不大,卻意味深長。中國社會在經歷了"*"之后,想重拾中華文明的舊道德已不可能,因為那里面有太多的特權等級觀念??杀氖切碌赖掠忠粫r難以建立,這注定了要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經歷道德重塑的陣痛。在重慶大學這名教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他所謂的舊道德,他可能認為:尊師重教,學生當然要給老師讓座!但問題的癥結也恰恰在這里,舊社會老師對于學生的道德特權在市場經濟下的法治社會已經很難被人接受。這名老師的言行恰恰是舊道德的特權意識在作祟。法治社會講究的是人人平等、講究的是先來后到,規(guī)則和秩序是法治社會道德的基礎,而絕不是身份和地位。在一個普遍自利的市場經濟社會,人們往往傾向于選擇于己有利的道德標準。中國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社會道德同樣經歷著艱苦的轉軌和重塑,新舊道德意識的沖突和整合正在考驗著象牙塔里的師生。大學教授作為曾經的知識分子,應該顯示出作為個體的社會擔當,師德的自我構建在此顯得尤為重要。
至于季廣茂教授粗口罵人的"道德門",誠如斯言:"我沒有房子沒有錢,我的生命就是學問。"對于一個年紀稍長且經受物質擠壓的大學教授而言,除了自持還有點學問之外,可以自傲的資本的確很少!但網絡時代的知識更新豈是他所謂的那點學問能夠跟得上的!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別人是在學術批評,又不是要你的命,何必非要自承做"畜牲"!培養(yǎng)老師的教授如此,他培養(yǎng)出來的老師的素質也的確堪憂!
無疑,2008年的春季是熱鬧的,教授"門"接連發(fā)生。作為被教授培養(yǎng)出來的不是教授的我,衷心希望這些"門"只是中國道德轉軌時期的陣痛,而不是這個東方文明古國師德的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