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習題精講班1-20章下

字號:

【例題4】下列項目中,屬于職工薪酬的有( )。
    A.工傷保險費
    B.非貨幣性福利
    C.職工津貼和補貼
    D.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
    【答案】ABCD
    【例題5】“長期應付款”科目核算的內容主要有( )。
    A.應付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
    B.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入固定資產發(fā)生的應付款項
    C.采用補償貿易方式引進國外設備價款
    D.應付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
    【答案】BCD
    【例題6】2007年1月1日,B公司為其100名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每人授予100份現金股票增值權,這些人員從2007年1月1日起必須在該公司連續(xù)服務3年,即可自2009年12月31日起根據股價的增長幅度獲得現金,該增值權應在2011年12月31日之前行使完畢。B公司估計,該增值權在負債結算之前的每一資產負債表日以及結算日的公允價值和可行權后的每份增值權現金支出額如下:
    單位:元
    年份   公允價值   支付現金
    2007   12
    2008   14
    2009   15   16
    2010   20   18
    2011      22
    2007年有10名管理人員離開B公司,B公司估計三年中還將有8名管理人員離開;2008年又有6名管理人員離開公司,公司估計還將有6名管理人員離開;2009年又有4名管理人員離開,假定有40人行使股票增值權取得了現金,2010年有30人行使股票增值權取得了現金,2011年有10人行使股票增值權取得了現金。
    要求:計算2007年~2011年每年應確認的費用(或損益)、應付職工薪酬余額和支付的現金,并編制有關會計分錄。
    【答案】
    (1)2007年
    應確認的應付職工薪酬和當期費用=(100-10-8)×100×12×1/3=32 800(元)
    2007年1月1日:授予日不做處理。
    2007年12月31日
    借:管理費用           32 800
    貸:應付職工薪酬——股份支付   32 800
    (2)2008年
    應確認的應付職工薪酬余額=(100-10-6-6)×100×14×2/3=72 800(元)
    應確認的當期費用=72 800-32 800=40 000(元)
    借:管理費用           40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股份支付   40 000
    (3)2009年
    應支付的現金=40×100×16=64 000(元)
    應確認的應付職工薪酬余額=(100-10-6-4-40)×100×15=60 000(元)
    應確認的當期費用=60 000+64 000-72 800=51 200(元)
    借:管理費用           51 200
    貸:應付職工薪酬——股份支付   51 200
    借:應付職工薪酬——股份支付   64 000
    貸:銀行存款           64 000
    (4)2010年
    應支付的現金=30×100×18=54 000(元)
    應確認的應付職工薪酬余額=(100-10-6-4-40-30)×100×20=20 000(元)
    應確認的當期損益=20 000+54 000-60 000=14 000(元)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4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股份支付   14 000
    借:應付職工薪酬——股份支付   54 000
    貸:銀行存款           54 000
    (5)2011年
    應支付的現金=10×100×22=22 000(元)
    應確認的應付職工薪酬余額=0(元)
    應確認的當期損益=0+22 000-20 000=2 000(元)
    借:應付職工薪酬——股份支付 22 000
    貸:銀行存款         22 0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股份支付 2 000
    【例題7】某企業(yè)經批準于2007年1月1日起發(fā)行兩年期面值為100元的債券200 000張,債券年利率為3%,每年7月1日和12月31日付息兩次,到期時歸還本金和后利息。該債券發(fā)行收款為1961.92萬元,債券實際利率為年利率4%。該債券所籌資金全部用于新生產線的建設,該生產線于2007年6月底完工交付使用。債券溢折價采用實際利率法攤銷,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計提利息。
    要求:編制該企業(yè)從債券發(fā)行到債券到期的全部會計分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答案】
    (1)2007年1月1日發(fā)行債券
    借:銀行存款         1961.92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38.08
    貸:應付債券-債券面值    2 000
    (2)2007年6月30日計提利息
    利息費用= 1961.92×2%=39.24(萬元)
    借:在建工程         39.24
    貸:應付利息         30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9.24
    (3)2007年7月1日支付利息
    借:應付利息         30
    貸:銀行存款         30
    (4) 2007年12月31日計提利息
    利息費用= (1961.92+9.24)×2%=39.42(萬元)
    手寫板圖示1001-02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期計提利息-本期支付的利息
    借:財務費用         39.42
    貸:應付利息         30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9.42
    (5)2008年1月1日支付利息
    借:應付利息         30
    貸:銀行存款         30
    (6)2008年6月30日計提利息
    利息費用= (1961.92+9.24+9.42)×2%=39.61(萬元)
    借:財務費用         39.61
    貸:應付利息         30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9.61
    (7)2008年7月1日支付利息
    借:應付利息         30
    貸:銀行存款         30
    (8)2008年12月31日計提利息
    尚未攤銷的“利息調整”余額=38.08-9.24-9.42- 9.61=9.81(萬元)
    利息費用=30+9.81=39.81(萬元)
    借:財務費用         39.81
    貸:應付利息         30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9.81
    (7)2009年1月1日支付利息和本金
    借:應付債券-債券面值    2000
    應付利息         30
    貸:銀行存款         2030
    【例題8】甲上市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經批準于2007年1月1日以50 000萬元的價格(不考慮相關稅費)發(fā)行面值總額為50 000萬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
    該可轉換公司債券期限為5年,票面年利率為4%,實際利率為6%。自2008年起,每年1月1日付息。自2008年1月1日起,該可轉換公司債券持有人可以申請按債券轉換日的賬面價值轉為甲公司的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初始轉換價格為每股10元,不足轉為1股的部分按每股10元以現金結清。
    其他相關資料如下:
    (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收到發(fā)行價款50 000萬元,所籌資金用于某機器設備的技術改造項目,該技術改造項目于2007年12月31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并交付使用。
    (2)2008年1月2日,該可轉換公司債券的40%轉為甲公司的普通股,相關手續(xù)已于當日辦妥;未轉為甲公司普通股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持有至到期,其本金及后一期利息結清。
    假定:①甲公司采用實際利率法確認利息費用;②每年年末計提債券利息和確認利息費用;③2007年該可轉換公司債券借款費用的100%計入該技術改造項目成本;④不考慮其他相關因素;⑤利率為6%、期數為5期的普通年金現值系數為4.2124,利率為6%、期數為5期的復利現值系數為0.7473;⑥按實際利率計算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的現值即為其包含的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
    要求:
    (1)編制甲公司發(fā)行該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會計分錄。
    (2)計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應計提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和應確認的利息費用。
    (3)編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計提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和應確認的利息費用的會計分錄。
    (4)編制甲公司2008年1月1日支付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的會計分錄。
    (5)計算2008年1月2日可轉換公司債券轉為甲公司普通股的股數。
    (6)編制甲公司2008年1月2日與可轉換公司債券轉為普通股有關的會計分錄。
    (7)計算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應計提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應確認的利息費用和“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
    (8)編制甲公司2012年1月1日未轉換為股份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到期時支付本金和利息的會計分錄。
    (“應付債券”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答案】
    (1)可轉換公司債券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50 000×0.7473+50 000×4%×4.2124=45789.8(萬元)
    應計入資本公積的金額=50 000-45789.8=4210.2(萬元)
    借:銀行存款                50 000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4 210.2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50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4 210.2
    (2)2007年12月31日應付利息=50 000×4%=2 000(萬元),應確認的利息費用=45789.8×6%=2 747.39(萬元)
    (3)  借:在建工程                2 747.39
    貸:應付利息                2 000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747.39
    :
    (4)借:應付利息              2 000
    貸:銀行存款              2 000
    (5)轉換日轉換部分應付債券的賬面價值=(45 789.8+ 747.39)×40%=18614.88(萬元)
    轉換的股數=18 614.88÷10=1 861.49(萬股)
    支付的現金=0.49×10=4.9(萬元)
    (6)
    借: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20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 684.08(4 210.2×40%)
    貸:股本                1 861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 385.12[(4 210.2-747.39)×4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18 433.06
    庫存現金              4.9
    (7)
    ①2008年12月31日
    2008年12月31日應付利息=50 000×60%×4%=1200(萬元),應確認的利息費用=[(45789.8+747.39)×60%]×6%=27 922.31×6%=1 675.34 (萬元),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增加=1 675.34 -1200=475.34(萬元),“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27 922.31+475.34=28 397.65(萬元)。
    ②2009年12月31日
    2009年12月31日應付利息=50 000×60%×4%=1200(萬元),應確認的利息費用=28397.65×6%=1 703.86(萬元),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增加=1703.86-1 200=503.86(萬元),“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28397.65+503.86=28 901.51(萬元)。
    ③2010年12月31日
    2010年12月31日應付利息=50000×60%×4%=1200(萬元),應確認的利息費用=28901.51×6%=1734.09(萬元),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增加=1734.09-1200=534.09(萬元),“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28901.51+534.09=29 435.60(萬元)。
    ④2011年12月31日
    2011年12月31日應付利息=50000×60%×4%=1200(萬元),“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50000×60%=30000(萬元),“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增加=30 000-29 435.60=564.40(萬元),應確認的利息費用=1 200+564.40=1 764.40(萬元)。
    (8)2012年1月1日
    借: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30000
    應付利息              1200
    貸:銀行存款              31200
    第十一章 債務重組
    本章應關注的主要內容有:
    (1)掌握債務人對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
    (2)掌握債權人對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
    (3)熟悉債務重組方式。
    【例題1】關于債務重組準則中以非現金清償債務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計入所有者權益
    B.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營業(yè)外支出,計入當期損益
    C.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D.債務人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答案】CD
    【例題2】以現金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支付現金之間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
    【答案】×
    【解析】以現金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支付現金之間的差額,計入營業(yè)外收入。
    【例題3】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和B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均為17%。
    2007年1月5日,A公司向B公司銷售材料一批,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的價款為500萬元,增值稅額為85萬元。至2008年9月30日尚未收到上述貨款,A公司對此項債權已計提5萬元壞賬準備。
    2008年9月30日,B公司鑒于財務困難,提出以其生產的產品一批和設備一臺抵償上述債務。經雙方協(xié)商,A公司同意B公司的上述償債方案。用于抵償債務的產品和設備的有關資料如下:
    (1) B公司為該批產品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的價款為300萬元,增值稅額為51萬元。該批產品的成本為200萬元。
    (2)該設備的公允價值為200萬元,賬面原價為434萬元,至2008年9月30日的累計折舊為200萬元。B公司清理設備過程中以銀行存款支付清理費用2萬元(假定B公司用該設備抵償上述債務不需要交納增值稅及其他流轉稅費)。
    A公司已于2008年10月收到B公司用于償還債務的上述產品和設備。A公司收到的上述產品作為存貨處理,收到的設備作為固定資產處理。
    要求:
    (1)編制A公司2008年上述業(yè)務相關的會計分錄。
    (2)編制B公司2008年上述業(yè)務相關的會計分錄。
    (不考慮所作分錄對所得稅、主營業(yè)務稅金及附加、期末結轉損益類科目的影響。涉及應交稅費的,應寫出明細科目。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答案】
    (1)A公司應編制以下分錄:
    借:庫存商品             3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51
    壞賬準備             5
    固定資產             200
    營業(yè)外支出            29
    貸:應收賬款             585
    (2)B公司應編制以下分錄:
    借:固定資產清理           234
    累計折舊             200
    貸:固定資產             434
    借:固定資產清理           2
    貸:銀行存款           2
    借:應付賬款             585
    營業(yè)外支出            36(236-2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3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
    固定資產清理           236
    營業(yè)外收入—債務重組收益     34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200
    貸:庫存商品             200
    :
    第十二章 或有事項
    本章應關注的主要內容有:
    (1)掌握預計負債的確認條件;
    (2)掌握預計負債的計量原則;
    (3)掌握虧損合同和重組形成的或有事項的處理;
    (4)熟悉或有事項概念及常見或有事項;
    (5)了解或有事項的特征。
    【例題1】關于或有事項,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待執(zhí)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的,該虧損合同產生的義務滿足或有事項確認預計負債規(guī)定的,應當確認為預計負債
    B.待執(zhí)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的,應當確認為預計負債
    C.企業(yè)應當就未來經營虧損確認預計負債
    D.企業(yè)在一定條件下應當將未來經營虧損確認預計負債
    【答案】A
    【解析】(1)待執(zhí)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的,該虧損合同產生的義務滿足或有事項確認預計負債規(guī)定的,應當確認為預計負債。(2)企業(yè)不應當就未來經營虧損確認預計負債。
    【例題2】甲公司為2008年新成立的企業(yè)。2008年該公司分別銷售A、B產品l萬件和2萬件,銷售單價分別為100元和50元。公司向購買者提供產品售后2年內免費保修服務,預計保修期內將發(fā)生的保修費在銷售額的2%~8%之間。2008年實際發(fā)生保修費1萬元。假定無其他或有事項,則甲公司2008年年末資產負債表“預計負債”項目的金額為( )萬元。
    A.3
    B.9
    C.10
    D.15
    【答案】B
    【解析】甲公司2008年年末資產負債表“預計負債”項目的金額=(1×100+2×50)×5%-1=9(萬元)。
    【例題3】 關于或有事項,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企業(yè)承擔的重組義務滿足或有事項確認預計負債規(guī)定的,應當確認預計負債
    B.重組是指企業(yè)制定和控制的,將顯著改變企業(yè)組織形式、經營范圍或經營方式的計劃實施行為
    C.企業(yè)應當按照與重組有關的直接支出確定預計負債金額
    D.與重組有關的直接支出包括留用職工崗前培訓、市場推廣、新系統(tǒng)和營銷網絡投入等支出
    【答案】ABC
    【解析】企業(yè)應當按照與重組有關的直接支出確定預計負債金額。直接支出不包括留用職工崗前培訓、市場推廣、新系統(tǒng)和營銷網絡投入等支出。
    【例題4】甲公司2007年9月與乙公司簽訂合同,在2008年4月銷售20件商品,單位成本估計為1 500元,合同價格2500元;如2008年4月未交貨,商品價格降為1 200元。2007年12月,甲公司因生產線損壞, 20件商品尚未投入生產,則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應確認的預計負債為( )元。
    A.6 000
    B.26 000
    C.20 000
    D.30 000
    【答案】A
    【解析】甲公司應確認的預計負債=(1 500-1 200)×20=6 000(元)
    【例題5】甲企業(yè)為工業(yè)生產企業(yè),從2005年1月起為售出產品提供“三包”服務,規(guī)定產品出售后一定期限內出現質量問題,負責退換或免費提供修理。假定甲企業(yè)只生產和銷售A、B兩種產品:
    (1)甲企業(yè)為A產品“三包”確認的預計負債在2006年年初賬面余額為30萬元,A產品的“三包”期限為3年。該企業(yè)對售出的A產品可能發(fā)生的“三包”費用,在年末按照當年A產品銷售收入的2%預計。
    甲企業(yè)2006年A產品銷售收入及發(fā)生的“三包”費用資料如下(金額單位:萬元):
    項   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A產品銷售收入  1 000  800  1 200  600
    發(fā)生的“三包”費用  15  10  30  20
    其中:原材料成本  10  8  10  15
    人工成本  5  2  5  5
    用銀行存款支付的其他支出        15
    (2)甲企業(yè)為B產品“三包”確認的預計負債在2006年年初賬面余額為8萬元,B產品已于2005年7月31日停止生產,B產品的“三包”截止日期為2006年12月31日。甲企業(yè)庫存的B產品已于2005年底以前全部售出。
    2006年第四季度發(fā)生的B產品“三包”費用為5萬元(均為人工成本),其他各季度均未發(fā)生“三包”費用。
    要求:(1)計算對A產品2006年年末應確認的預計負債。
    (2)編制對A產品2006年年末確認預計負債相關的會計分錄(假定按年編制會計分錄)。
    (3)編制A產品2006年發(fā)生的售出產品“三包”費用相關的會計分錄(假定按年編制會計分錄)。
    (4)編制B產品2006年與預計負債相關的會計分錄(假定按年編制會計分錄)。
    (5)計算甲企業(yè)2006年12月31日預計負債的賬面余額(注明借方或貸方)。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答案】
    (1)計算對A產品2006年年末應確認的預計負債。
    A產品2006年度應計提的預計負債=(1 000+800+1 200+600)×2%=72(萬元)
    (2)編制對A產品2006年年末確認預計負債相關的會計分錄(假定按年編制會計分錄)。
    借:銷售費用   72
    貸:預計負債   72
    (3)編制A產品2006年發(fā)生的售出產品“三包”費用相關的會計分錄(假定按年編制會計分錄)。
    借:預計負債      75
    貸:原材料       43
    應付職工薪酬    17
    銀行存款      15
    (4)編制B產品2006年與預計負債相關的會計分錄。
    ①借:預計負債     5
    貸:應付職工薪酬   5
    ②借:預計負債     3
    貸:銷售費用     3
    (5)計算2006年12月31日預計負債的賬面余額(注明借方或貸方)。
    2006年12月31日預計負債貸方余額=30+72-75+(8-5-3)=27(萬元)
    【例題6】甲公司2007年和2008年發(fā)生如下與或有事項有關的經濟業(yè)務:
    要求:編制甲公司上述經濟業(yè)務的會計分錄。
    (1)甲公司2007年9月與乙公司簽訂合同,在2008年4月銷售10件A商品,單位成本估計為800元,單位合同價格1 200元;如2008年4月未交貨,延遲交貨的商品價格降為750元。2007年12月,甲公司因生產線損壞,10件商品尚未投入生產,估計在2008年5月交貨。
    【答案】
    借:營業(yè)外支出   500(10×50)
    貸:預計負債    500
    完工轉銷時
    借:預計負債    500
    貸:庫存商品    500
    (2)甲公司2007年10月與丙公司簽訂合同,在2008年4月銷售100件B商品,合同價格每件1 000元,單位成本為1 020元。2007年12月末,已庫存B商品100件。
    【答案】
    借:資產減值損失   2 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2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