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的股市來預測2009的考研市場
初覽標題,有些人也許會一臉茫然,心想作為選拔精英人才的能力型考試和金融衍生品股市這兩條素不相關(guān)的平行線怎么就有了交點呢!也有人甚至會對此文惡語相向,認為把神圣而又富有學術(shù)氣息的考研與充滿金錢、貪婪以及罪惡的股票拿來同文而語,是對考研的一種褻瀆。但如果讀者若能細品標題,深加揣摩,就能體會不才我以下所說確有些許道理。
寫此文章之前,我有必要澄清下:我既不是某某股票的拖,更不是某某考研輔導機構(gòu)的拖。
首先讓我們來看下中國研究生招生的歷史吧:
1984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2.3萬人;
1985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4.7萬人;
1986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4.1萬人;
1987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4萬人;
1988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3.6萬人;
1989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2.9萬人;
1990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3萬人;
1991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3萬人;
1992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3.34萬人;
1993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4.2萬人;
1994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5.1萬人;
1995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5.11萬人;
1996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5.9萬人;
1997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6.4萬人;
1998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7.3萬人;
1999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9.22萬人;(研究生開始擴招)
2000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2.9萬人;
2001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7萬人;
2002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20.26萬人;
2003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26.9萬人;
2004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32.63萬人;
2005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36.48萬人;
2006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40萬人;
2007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42.4萬人;
注:報考2008年碩士研究生考試人數(shù)120萬人(新浪編輯注:此處原文為140萬,數(shù)據(jù)有誤。),低于2007報考人數(shù)。以上數(shù)據(jù)摘自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本人查證無誤。
從上表可以看出,真正研究擴招是從1999年開始的,在此之前甚至有逐年減少現(xiàn)象,但2005年以后擴招規(guī)模明顯比往年有所縮小。原因很簡單,計劃生育的效果開始顯現(xiàn)。
為什么2007年報考2008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數(shù)不增反減呢?從2005年以來,招生規(guī)模都以穩(wěn)健的增長方式存在著,2007年的報考人數(shù)按理說也應在150萬左右才算正常,但卻比2006年報考人數(shù)還少了,筆者認為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1)考試生源被分流,正如股票中熱點輪換一樣,2007年原本有意愿報考08研究生的很大一部分都去報考了當年的公務員。這一點,讀者查查去年(2007年)各地公務員報考人數(shù)一看便知。
(2)很大一部分人由于種種原因選擇了工作,讀者也許會反駁,這個情況每年都有,并非是2007年的特別情況,不錯,但大家別忘了很重要的一點: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一個不錯的機遇點,而報考2008碩士研究生的應屆畢業(yè)生是正值奧運會舉行之際畢業(yè)的,試問,誰會放棄這么好的機會,而會選擇一條風險相對較大路呢?
(3)有關(guān)研究生就業(yè)難的負面報道過于頻繁且隨處可見,這一點相信大家肯定也有所耳聞,說什么什么某某重點大學研究生畢業(yè)居然無法找到工作,或是曬曬工資報酬與本科生甚至大專生幾乎無二。
難道中國研究生真的過剩?難道2009年報考人數(shù)會再次遭遇滑鐵盧?筆者在此卻不敢茍同。
首先,考研市場與股票市場有著共同的一面,都跟國家的政策以及周邊消息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正如中國股市一樣,雖然前幾天遭遇崩盤式的暴跌,但牛市的基礎(chǔ)并沒有改變,2008年整體趨勢仍被大眾看好?,F(xiàn)階段的跌是由于美國次貸危機以及全球部分國家已進入熊市和網(wǎng)上一些負面消息所致,再加上去年年底,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了“2008年將推行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的影響。其實2007年考研報考人數(shù)的下降也是一些負面消息以及奧運即將舉行所帶來的機遇誘惑等因素的影響。而對于報考2009年碩士研究生的人而言,不存在奧運因素的影響。
其次,不久前筆者從網(wǎng)上獲悉,公務員考核制度將要改變,而且任期制度以及薪酬都要規(guī)范化。據(jù)此,今年公務員報考人數(shù)我在此大膽的預測是將有所回落的,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是沒有道理的。面對今年考研人數(shù)的下降,我想國家教育部也應該考慮到是否該對高校研究生教育模式進行反思的時候了。估計不久的將來,更加適合當前中國學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將推行。這對于2008年報考人數(shù)的回升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再次,股市中存在著逆大盤而行的個股(即大盤跌它卻漲大盤漲它卻跌的股票),研究生質(zhì)量也存在這種情況。但我們分析當前是處于牛市還是熊市,不是看個別股票,而是看大盤走勢的。上面所說某某重點大學研究生就業(yè)難,我想是個別情況。正如股票當中的逆大盤而走的個股,是幾乎沒有參考價值的。而心懷鬼胎之人卻將其無限擴大化,宣揚研究生一無是處不如不讀,對于此我真是憤怒之至。試想,如果你是人力資源部的招聘者,在你面前有兩名應聘者,其中一名高學歷且大學但能力一般,另一名一般普通高校,能力出眾你說他會選擇誰?不出意外,當然是后者,但我們要看到的不是特別情況,我們要看到的是整體情況,切不可以偏蓋全,一葉遮目。
后,不知讀者是否了解,去年12月16日上午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了規(guī)模龐大的研究生專場招聘會。約4萬名研究生競爭820余家單位提供的1.6萬余個崗位,值得關(guān)注的是,招聘主辦方做了嚴格限制,所有進場者必須嚴查是否具有研究生學生證。相信看到此處讀者應該有所感悟了吧。那就是,碩士學歷已經(jīng)成為一把進入招聘會的金鑰匙。試問,你連進入的資格都沒有,你怎么和人家競爭,又從何談我比他優(yōu)秀呢?正如以前CET4與本科學士學位掛鉤一樣,CET4不合格者,皆不可獲得學士學位。相信這次招聘會只是一種趨勢開始的信號,相信會在日后越來越被廣泛企業(yè)所接受。
文章至此,相信大家對于報考2009年碩士研究生考試的市場也和筆者一樣持樂觀態(tài)度吧。正如2008年中國仍將處于牛市一樣,2008年準備考研的人數(shù)將上一個新的臺階。這正符合中國研究生尚未飽和,尤其是高素質(zhì)高能力的優(yōu)秀研究生更是存在重大缺口的現(xiàn)狀。
注:以上純屬不才個人見解,如有不當或出入,還請各位讀者不吝賜教!!!
初覽標題,有些人也許會一臉茫然,心想作為選拔精英人才的能力型考試和金融衍生品股市這兩條素不相關(guān)的平行線怎么就有了交點呢!也有人甚至會對此文惡語相向,認為把神圣而又富有學術(shù)氣息的考研與充滿金錢、貪婪以及罪惡的股票拿來同文而語,是對考研的一種褻瀆。但如果讀者若能細品標題,深加揣摩,就能體會不才我以下所說確有些許道理。
寫此文章之前,我有必要澄清下:我既不是某某股票的拖,更不是某某考研輔導機構(gòu)的拖。
首先讓我們來看下中國研究生招生的歷史吧:
1984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2.3萬人;
1985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4.7萬人;
1986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4.1萬人;
1987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4萬人;
1988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3.6萬人;
1989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2.9萬人;
1990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3萬人;
1991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3萬人;
1992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3.34萬人;
1993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4.2萬人;
1994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5.1萬人;
1995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5.11萬人;
1996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5.9萬人;
1997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6.4萬人;
1998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7.3萬人;
1999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9.22萬人;(研究生開始擴招)
2000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2.9萬人;
2001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7萬人;
2002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20.26萬人;
2003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26.9萬人;
2004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32.63萬人;
2005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36.48萬人;
2006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40萬人;
2007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42.4萬人;
注:報考2008年碩士研究生考試人數(shù)120萬人(新浪編輯注:此處原文為140萬,數(shù)據(jù)有誤。),低于2007報考人數(shù)。以上數(shù)據(jù)摘自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本人查證無誤。
從上表可以看出,真正研究擴招是從1999年開始的,在此之前甚至有逐年減少現(xiàn)象,但2005年以后擴招規(guī)模明顯比往年有所縮小。原因很簡單,計劃生育的效果開始顯現(xiàn)。
為什么2007年報考2008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數(shù)不增反減呢?從2005年以來,招生規(guī)模都以穩(wěn)健的增長方式存在著,2007年的報考人數(shù)按理說也應在150萬左右才算正常,但卻比2006年報考人數(shù)還少了,筆者認為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1)考試生源被分流,正如股票中熱點輪換一樣,2007年原本有意愿報考08研究生的很大一部分都去報考了當年的公務員。這一點,讀者查查去年(2007年)各地公務員報考人數(shù)一看便知。
(2)很大一部分人由于種種原因選擇了工作,讀者也許會反駁,這個情況每年都有,并非是2007年的特別情況,不錯,但大家別忘了很重要的一點: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一個不錯的機遇點,而報考2008碩士研究生的應屆畢業(yè)生是正值奧運會舉行之際畢業(yè)的,試問,誰會放棄這么好的機會,而會選擇一條風險相對較大路呢?
(3)有關(guān)研究生就業(yè)難的負面報道過于頻繁且隨處可見,這一點相信大家肯定也有所耳聞,說什么什么某某重點大學研究生畢業(yè)居然無法找到工作,或是曬曬工資報酬與本科生甚至大專生幾乎無二。
難道中國研究生真的過剩?難道2009年報考人數(shù)會再次遭遇滑鐵盧?筆者在此卻不敢茍同。
首先,考研市場與股票市場有著共同的一面,都跟國家的政策以及周邊消息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正如中國股市一樣,雖然前幾天遭遇崩盤式的暴跌,但牛市的基礎(chǔ)并沒有改變,2008年整體趨勢仍被大眾看好?,F(xiàn)階段的跌是由于美國次貸危機以及全球部分國家已進入熊市和網(wǎng)上一些負面消息所致,再加上去年年底,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了“2008年將推行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的影響。其實2007年考研報考人數(shù)的下降也是一些負面消息以及奧運即將舉行所帶來的機遇誘惑等因素的影響。而對于報考2009年碩士研究生的人而言,不存在奧運因素的影響。
其次,不久前筆者從網(wǎng)上獲悉,公務員考核制度將要改變,而且任期制度以及薪酬都要規(guī)范化。據(jù)此,今年公務員報考人數(shù)我在此大膽的預測是將有所回落的,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是沒有道理的。面對今年考研人數(shù)的下降,我想國家教育部也應該考慮到是否該對高校研究生教育模式進行反思的時候了。估計不久的將來,更加適合當前中國學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將推行。這對于2008年報考人數(shù)的回升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再次,股市中存在著逆大盤而行的個股(即大盤跌它卻漲大盤漲它卻跌的股票),研究生質(zhì)量也存在這種情況。但我們分析當前是處于牛市還是熊市,不是看個別股票,而是看大盤走勢的。上面所說某某重點大學研究生就業(yè)難,我想是個別情況。正如股票當中的逆大盤而走的個股,是幾乎沒有參考價值的。而心懷鬼胎之人卻將其無限擴大化,宣揚研究生一無是處不如不讀,對于此我真是憤怒之至。試想,如果你是人力資源部的招聘者,在你面前有兩名應聘者,其中一名高學歷且大學但能力一般,另一名一般普通高校,能力出眾你說他會選擇誰?不出意外,當然是后者,但我們要看到的不是特別情況,我們要看到的是整體情況,切不可以偏蓋全,一葉遮目。
后,不知讀者是否了解,去年12月16日上午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了規(guī)模龐大的研究生專場招聘會。約4萬名研究生競爭820余家單位提供的1.6萬余個崗位,值得關(guān)注的是,招聘主辦方做了嚴格限制,所有進場者必須嚴查是否具有研究生學生證。相信看到此處讀者應該有所感悟了吧。那就是,碩士學歷已經(jīng)成為一把進入招聘會的金鑰匙。試問,你連進入的資格都沒有,你怎么和人家競爭,又從何談我比他優(yōu)秀呢?正如以前CET4與本科學士學位掛鉤一樣,CET4不合格者,皆不可獲得學士學位。相信這次招聘會只是一種趨勢開始的信號,相信會在日后越來越被廣泛企業(yè)所接受。
文章至此,相信大家對于報考2009年碩士研究生考試的市場也和筆者一樣持樂觀態(tài)度吧。正如2008年中國仍將處于牛市一樣,2008年準備考研的人數(shù)將上一個新的臺階。這正符合中國研究生尚未飽和,尤其是高素質(zhì)高能力的優(yōu)秀研究生更是存在重大缺口的現(xiàn)狀。
注:以上純屬不才個人見解,如有不當或出入,還請各位讀者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