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紳士禮節(jié)太熱情 我總被“吃豆腐”

字號:

抱一抱 感情好
       
     剛到加拿大不久,有個朋友領(lǐng)我到教堂去參加主日活動。走進(jìn)教堂后,我聽見有人喊我的名字,扭頭一看,一個加拿大女士張開雙臂,笑容滿面地從走廊盡頭向我走來。我認(rèn)出那是常來我洗衣店干洗衣物的客人,于是也笑著向她打招呼。她走到我面前兩三米的地方,猶豫了一下,把胳膊放了下來,繼續(xù)和我寒暄。我腦子里閃過一個問號:她剛才兩臂大張是什么意思?我好像漏掉了什么。
       
     正想著,又有人走進(jìn)了教堂,我的這位女顧客又大張雙臂,向另一位女士迎了過去。對方立即張開雙臂迎向她,兩個女人擁抱在一起,互相拍了拍后背,然后熱情地交談起來。
       
     我立即明白自己漏掉了什么。
       
     后來,這位女顧客又到我店里來,我沖過去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這位女顧客倒被嚇了一跳,估計一定很奇怪,我怎么突然變得這么“加拿大”起來?
       
     從此,我對女人和女人之間的擁抱就得心應(yīng)手了,反正抱比不抱熱情,熱情比不熱情好。可抱可不抱的時候,我就主動伸手抱一下,感情立即加深了好幾分。
       
     西方禮節(jié)“吃不消”
       
     出國多年,有一件事我至今仍不習(xí)慣——被紳士們禮節(jié)性地?fù)肀?、親吻。
       
     第一個擁抱我的異國男人,是賣給我洗衣機的一個銷售員。那是一個五六十歲的干練男士,口若懸河??上耶?dāng)時能聽懂的很有限,只挑想知道的問,然后在他的滔滔不絕中仔細(xì)搜尋答案。
       
     簽完了購買合同,銷售男士特別高興,冷不丁地給了我一個擁抱,沒等我有反應(yīng)就松了手。我雖然有點兒吃驚,但馬上就明白,這是他興之所至的道別。
       
     后來,這位男士每次到店里來,都是見面時先來個擁抱,臨走時再來個擁抱,熱情得一塌糊涂,我卻在心里大喊“吃不消”。
       
     其實,“擁抱”這個詞并不能準(zhǔn)確地描述這個熱情的動作,因為雙方的身體并不接觸,似乎只是臉頰碰了一下而已。但對我們這些內(nèi)斂、含蓄的東方人來說,這本不是我們表達(dá)感情的方式,即使父親和成年女兒之間,也極少有這樣的動作,兄妹之間一般也不這樣抒發(fā)感情。因此,在國外和并不熟悉的男士們頻頻擁抱,我心里仍然會有不自在和抗拒的感覺。
       
     離開加拿大時,我和朋友們告別,大家都象征性地和我抱了抱。幸虧有那個銷售男士的擁抱“墊底”,我自然、大方地和大家一一“抱”別。
       
     等到了美國參加美國人的聚會才發(fā)現(xiàn),臨走時,男主人會給每位女賓一個擁抱,每位男賓也會給女主人一個擁抱。相比之下,“加拿大式”的擁抱實在“小兒科”——美國紳士不僅抱的時間長,還會在你的面頰上認(rèn)真地親一下。
       
     其實,在進(jìn)門時,大家就交叉擁抱、頰吻了的,只是咱中國男士很少這樣對待女主人,而男主人如果和女賓不熟,這一步驟在中國客人進(jìn)門時也就省略了。
       
     讓我郁悶的是在自己家里請老美聚會,美國紳士們個個臨走時都要來那么一下,往往讓我渾身僵硬,至今也沒能練出“鐵布衫”的功夫來。
       
     前幾天,我邀請兩個美國牌友到家里打橋牌,其中的男士是位音樂家,退休前曾在英國生活多年,言談舉止特有紳士風(fēng)度。讓我很不適應(yīng)的是,別人在我面頰上親一下都是象征性的,可他是真親。
       
     有一次他走后,我感到臉上有點兒濕,就使勁擦了兩下,自言自語道:“怎么有種被‘吃豆腐’的感覺呢?”
       
     老公立即在旁邊接話說:“吃什么豆腐?還以為自己是嫩豆腐?。 ?BR>       
     再老的豆腐也是豆腐,你總不能把它當(dāng)白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