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之星:58歲老農(nóng)當上北師大的旁聽生

字號:

1978年和1979年,他曾兩度參加全國高考,兩度考上,卻因瞞報年齡和婚史,夢斷大學。20多年后,學習不輟的他終于實現(xiàn)了人生理想——
     12月3日,北京飄落了幾片雪花,攝氏零下2度的高溫度讓人領(lǐng)略了50年同期不遇的寒冷。58歲的湖南老農(nóng)段永忠所租住的小屋沒有取暖設(shè)施,他擁被坐在床上讀書,頭頂一盞日光燈給了他閱讀的光亮,卻不能給這間7平方米的小屋帶來溫暖。但段永忠說,這就夠了,因為他的心是暖的。
     段永忠出生于湖南省邵陽縣諸甲亭鄉(xiāng)新安村,年近花甲,種地一生的段永忠卻有了一個新身份——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的旁聽生。老人訴說了自己幾度難圓的求學歷程,當?shù)莱鲎约阂蚧閮纱闻c上大學擦肩而過時唏噓不已。
     曾被北師大錄取
     一本紅色的學生證,一張已經(jīng)泛黃的錄取通知書,歷經(jīng)25年的翻動后已經(jīng)破舊不堪。它們卻是段永忠求學之路的共同見證,也是他彌足珍貴的寶貝。
     1979年,段永忠以356分、超出當?shù)劁浫》謹?shù)線66分的高考成績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錄取,湖南邵陽地區(qū)考生當年被北師大錄取的僅他一人。接到錄取通知書后,段永忠興奮得夜不能寐,一連十幾夜睡覺時把通知書放在枕頭下,時不時地摸一下。有時夜間突然醒來,還要翻開枕頭看一看通知書還在不在。
     老人說,我之所以這樣興奮,一是因為感覺人生將會由此而發(fā)生巨大變化。另外,我在報考時是違反了當時的規(guī)定的,心里總是有少許的不塌實。沒想到,終還是沒能逃脫命運的安排。
     1978年,段永忠首次參加全國高考,便取得了336分的成績,錄取分數(shù)線(305分)公布后,段永忠滿心認為自己會被一志愿學校湖南師范大學錄取。他說,他每日在農(nóng)田里干農(nóng)活,眼睛卻總是盯著村邊的小路。一看到騎自行車的郵差,馬上扔下工具跑上前去迎接,每每卻總是失望。老母親對他的舉動很不以為然,她覺得兒子是高中生(老三屆,1967年畢業(yè)),在農(nóng)村已經(jīng)是文化人了,還要上什么大學,那是不務正業(yè),終,鄉(xiāng)里的一位干部對段永忠說,高考政策限制已婚者報考,你已經(jīng)結(jié)婚了,任何一所學校都不可能違反政策錄取你。
     1979年,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父親的段永忠為了圓自己的大學夢,在當年第二次參加高考時虛報了自己的年齡和婚姻事實。
     夢圓三月即破滅
     北京師范大學西南樓220房間,當年住著六個人。除段永忠外,其他的五位同學現(xiàn)在均在大學工作,大多已經(jīng)成為教授或副教授了。而西南樓現(xiàn)在是女生宿舍。
     段永忠現(xiàn)在每日路過這里都會駐足停留稍許。樓前來往的年輕女孩大多會很奇怪地看看這位老人。但誰都不知,段永忠在這里度過了人生美好的三個月。
     段永忠進入北京師范大學后,面前是一個全新的世界。農(nóng)家人早已習慣了早起,他和其他的同學天天一起跑早操,在操場上打球,渾身的力量仿佛使不完用不盡。在課堂上,段永忠如饑似渴。在入學后的第一個月,他的名字就列入了學校的優(yōu)秀學生榜,今后的人生路程已經(jīng)可見是一片坦途。
     但是,入學后第97天,一封從湖南邵陽輾轉(zhuǎn)而來的揭發(fā)信把段永忠又拽回了原來的生活軌道。
     信中揭發(fā)了段永忠虛報婚姻事實的情況,言之鑿鑿。學校隨后在找段永忠談話時他也沒有進行絲毫的辯解。段永忠想,我是憑真本事考上的,考試中可沒有一點作弊,學都上了,承認個錯誤可能就算了。但事情完全沒有他想的那么簡單,根據(jù)有關(guān)政策,學校對他做出了清退的決定。
     段永忠百般請求學校讓他留下來,給他在學校安排一個雜活,他什么都能干,只要讓他能聽課,能繼續(xù)留在北京師范大學??墒菍W校的態(tài)度也很堅決,班主任老師找段永忠談了數(shù)次,表示他違反了國家教育政策,學校絕無留下他的可能。回到家鄉(xiāng)已經(jīng)是在所難免了,此時的段永忠提出了后的請求:允許他把學生證和錄取通知書帶回去。他對學校說,我哪怕當過一天北師大的學生,我就有權(quán)利保留這個學生證。在他的堅持下,學校滿足了他的愿望。
     重返校園年近花甲
     早起晚作,回到農(nóng)村的生活既熟悉又陌生。
     段永忠說,哀莫大于心死,他當時上大學的心思已經(jīng)完完全全放棄了,只是為了生活而日復一日地操勞。閑暇時農(nóng)村人都愛聚在一起拉拉家?;虼蚵閷⑾r光。而他只在一些搜羅來的書籍中消磨壯年的時光,只有此時,才對往日美好的大學生活有所回憶。
     多年以后,50多歲的段永忠重新拿起手中的筆,開始嘗試著寫作。幾萬字的《生死黃山三報恩》,妻子成了初也是惟一的讀者。他還列出《人生九章》的寫作提綱,但提起筆總感到力不從心,大學情結(jié)揮之不去。從2001年開始,高考報名不限年齡和婚否,這讓段永忠重新萌發(fā)了上大學的念頭。
     2004年7月,段永忠在經(jīng)過數(shù)十晝夜的反復思考后,拿起話筒給北京師范大學的一位老師也是他的老鄉(xiāng)打了一個電話,傾訴自己對北師大的一片傾慕和難舍之情。老師聽后鼓勵段永忠向?qū)W校表達他的這種想法。生活仿佛又有了希望,2004年7月16日,段永忠提筆給北師大領(lǐng)導寫了一封充滿真情的陳情書。
     信中寫到:25年前,一位學子因已婚被迫退學,失去了大學深造的機會,成為一生大的遺憾,多少次夢中醒來,淚濕枕巾……北師大是他的師門,他的母親,只要能重回母親懷抱,他的余生將盡全力來奮發(fā)學習。
     看過段永忠的信后,北師大相關(guān)領(lǐng)導終決定為段永忠重新開啟大門,允許他作為旁聽生免費聽課。盡管北師大沒有給段永忠頒發(fā)畢業(yè)證的任何,但是段永忠表示,能夠上大學是他大的心愿。
     花甲重立人生目標
     清晨6時起床,簡單的一頓早飯后,段永忠便騎上自行車趕往師大課堂。早上8時的第一堂課,他一年來從未遲到過。平均每天,他都要在學校上足6小時的課。
     由于來北京上學的費用都是鄰里鄉(xiāng)親資助的,段永忠難以按照正常大學生的培養(yǎng)時間來完成學業(yè)。他計劃用2年時間讀完本科階段的課程,1年時間聽聽研究生的課程。段永忠每天隨身攜帶一個破舊的小包,里面多的便是課程表,有的是學校發(fā)的,有的是由段永忠自己整理歸納的,這些都是為了聽更多的課而準備。
     “我就像一頭饑餓的牛剛剛尋找到一處草地,先不管營養(yǎng)多營養(yǎng)少,我先盡可能把它們吃到肚子里,慢慢地消化?!?BR>     對于未來的生活,段永忠充滿了自信。他說,他的人生閱歷是他寶貴的財富,經(jīng)歷那么多挫折,他從來沒有放棄過,他人生的信條是爭取一切機會,不管年齡有多大,他的理想都不會放棄。師大的學習生活結(jié)束后,他會選擇去大西北或大西南當一位老師?!拔业纳眢w依然硬朗,我想任何艱苦的生活都嚇不倒我。”
     編后語
     “未婚,年齡一般不超過25周歲”,曾是報名參加全國高考的一道門檻。已婚和大齡考生曾被它擋在了大學校門外??釔圩x書的農(nóng)民段永忠就是其中一位,他未被錄取,被退回家鄉(xiāng)。
     2001年起,高考不再限婚否,不再限年齡了。段永忠以20多年不改初衷的毅力,用他滿是老繭的雙手捧起了書本,感動了北師大,讓他免費做一名大學旁聽生。
     段永忠從悲到喜的命運變化,其實折射著我國高考改革越來越人文的歷史變遷,并在構(gòu)建學習型社會的進程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段永忠的典型意義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