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全國統(tǒng)一司法考試第四卷成績的高低往往左右著司法考試的成敗。本文就考生回答第四卷所出現(xiàn)的常見錯誤分析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對策,以期對廣大考生順利通過司法考試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司法考試,案例分析,論述,錯誤,分析,解決方法
2006年全國統(tǒng)一司法考試的結(jié)果已經(jīng)公布。塵埃落定時,幾家歡樂幾家愁。百分之十幾的少數(shù)幸運者歡呼雀躍,努力得到回報,通過了號稱“全國第一考”的統(tǒng)一司法考試。更多的考生則是看到結(jié)果,仰天長嘆,悲傷過后,擦干眼淚,又投入了新一輪的備考之中。對于大部分已經(jīng)投入足夠精力進行復習的考生來講,司法考試前三卷的成績差別不大,第四卷成績卻高低明顯。近幾年司法考試的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第四卷的平均分跟前三卷相比,明顯偏低,很多考生往往連一半分數(shù)(75分)都未考到。顯然,第四卷成績的好壞往往成為司法考試成敗的關(guān)鍵因素。如何答好第四卷,避免技術(shù)性失分,充分發(fā)揮出應有水平,是新老考生為關(guān)注的問題。筆者作為全國司法考試閱卷委員會專家組成員,近兩年來一直參與了司法考試第四卷的評閱工作,現(xiàn)就閱卷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做一總結(jié)、剖析,以期對廣大考生答好第四卷,順利通過司法考試有所幫助。
司法考試第四卷主要包括案例分析題和論述題兩部分,下面分別進行闡述。
一、 如何答好案例分析題
(一)案例分析題常見錯誤分析
案例分析題主要考查考生運用具體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近兩年閱卷過程中,發(fā)現(xiàn)考生常常因以下原因而失分:
其一,部分題目卷面空白,根本沒做,導致十幾分或二十幾分的整道題目完全失分。這是令人痛心的情形,出現(xiàn)這種情形的考生十有八九是通不過司法考試的,究其原因,大致有二:第一種是答題時間安排不合理,在其它題目上耗時過多,以至有可能會答的題目根本沒有時間作答;第二種是復習不夠充分全面,這道題正好出到了自己復習的“盲點”,看完題后,腦子一片空白,找不到分析案情的切入點,根本不知如何作答。
其二,弄清楚了題干中所交代的各種法律關(guān)系,但對相關(guān)考點把握不夠準確,受到題目里故意設置的干擾信息的迷惑,誤入歧途而失分。
其三,看懂了題目,但平時實戰(zhàn)訓練不夠,沒有養(yǎng)成解析案例分析題的正確思路,掌握正確的做題方法,下筆寫起來,羅哩羅嗦,眉毛胡子一把抓,寫得很多,卻不得要領(lǐng)。犯了通常所說的“答不到點子上”的錯誤,費力又不討好。
其四,沒有仔細、全面、連貫的審題,便倉促下筆作答,但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觀點前后矛盾,于是再返回來重新分析題目,否定前面的答案,這樣一來,不光浪費有限的答題時間,而且導致試卷答題次序顛倒,箭頭亂飛,涂改嚴重,卷面效果一塌糊涂。閱卷老師需很費力地才能找到你答題的得分點,卷面分數(shù)因此而受到影響。
其五,題目都回答了,但沒有掌握基本的做題技巧,答題因標注不明而失分。比如,一道案例分析題總共包含六個小問題,正確的答法是按照順序依次作答,并且清清楚楚地標明第一個小問題答案在哪,第二個小問題答案在哪,第三個……第六個。而有些考生在作答時除了標明第一個小問題外,對剩余問題不做任何標注,連在一起作答或做出的標注極不明顯,兩個問題之間去間隔無空行,給閱卷老師閱卷工作帶來麻煩,有時會直接影響分數(shù)。
其六,知識點復習到了,也寫出來了,但因為關(guān)鍵概念答錯或核心詞匯寫錯而被扣分。比如,合同法中如果將“締約過失責任”寫成“違約過失責任”就會被扣分;2006年卷四第一題第六問中,很多考生因為“交通肇事罪”中的“肇”字不會寫或?qū)戝e而被扣分。
(二)做好案例分析題的步驟、方法與技巧
要答好案例分析題,首先要明白案例分析題是如何命題的。案例分析題命題者一般都采用“因法設題”的命題思路,即從法條到案例的命題思路。命題者往往頭腦中先有了所要考查的內(nèi)容和知識點,再找出該知識點所對應的可適用的法條,而后根據(jù)該法條來設計具體的案情和題目。為了增加考試的難度,這些命題法條有可能跨度較大,綜合性較強,從實體法到程序法,從一個部門實體法到另一個部門實體法;案情設計上有時候故意增加些干擾考生正確作答的信息即“考試陷阱”來混淆視聽,以此檢驗考生對法條、概念掌握的準確程度。
根據(jù)案例分析題命題者“因法設題”的命題思路,考生答題時一定要養(yǎng)成“就題找法”的解題思路,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首先判斷本案例分析題考的是哪一個部門法的內(nèi)容,這點絕大多數(shù)考生都能做到。近幾年,案例分析題大多出現(xiàn)在如下幾個部門法中:民法(包括擔保法及其解釋、合同法、知識產(chǎn)權(quán)法、繼承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公司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等。有的題目只是集中考一個部門法的知識點,有的題目則以一個部門法為主,略有交叉,個別問題兼及其他部門法的個別知識點。
2、其次確定本案例分析題考的是該部門法中哪一個或哪幾個法律制度。考生可根據(jù)該題目的具體問題設置來確定究竟所考查的是哪部分知識點。如在民法試題中,你不僅要知道本題是考擔保法,還要進一步確定是考人保部分還是物保部分。如果是考物保部分,還應再進一步確定是考抵押、質(zhì)押還是留置;如果是考抵押,再看是考抵押合同的效力還是抵押權(quán)的實現(xiàn)或是高額抵押。
3、找到了要考查的具體法律制度,按照“就題找法”的解題思路,迅速在腦海中搜尋該制度所對應的相關(guān)法條。找到該考查點所對應的法條,離正確答案就不遠了。
4、找到所對應的法條后,先不急于作答,應仔細、全面地分析案情,避免有所遺漏。一般而言,司法考試的題目都是命題者字斟句酌、反復推敲設計出來的,又經(jīng)過了命題委員會的特別審定,體現(xiàn)了較高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除非敘述案情之必需,不會有多余的、無關(guān)緊要的文字出現(xiàn)。案情敘述中所給出的有法律意義的信息都是有用的,要么是提供答題線索的,要么是用來干擾、迷惑的。所以,考生一定要仔細辨析,去偽存真,排除干擾,確定“題眼”。
5、統(tǒng)籌考慮全案各種情況,前后兼顧,寫下終答案。對于案情比較復雜的合同法、繼承法、公司法和程序法試題,考生一般不能僅在腦海中分析,好在草稿紙上詳細列出各方當事人的關(guān)系,確定相互間的權(quán)利義務,并對照案情檢查有無遺漏的重要信息,這樣才會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失分。
有的考生上面的步驟全會,也照樣做了,平時復習自我感覺挺好的,可一到真正考試,就不知如何下筆,組織作答。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xiàn),考生在平時復習作答每一個題目時一定要堅持獨立思考,逼迫自己親自動手用筆寫出答案來。然后再對照標準答案,看看自己答題的準確率如何,錯在哪里?為什么答錯?找出自己復習中的漏洞再次深入復習,不明白的地方應積極查找資料或請教師友,徹底弄懂。同時,檢討一下自己的解題思路是否存在重大偏差,積累做題經(jīng)驗。千萬別存在畏難心理,怕麻煩,沒耐心。一看案例這么復雜,懶得親自動筆了,頭腦中剛一形成模模糊糊的大致答案,就急于翻看標準答案,一看,全明白了,真正考試時,往往由于缺乏實際操作能力而陷入眼高手低的窘境。親自做答案與僅僅看答案,復習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做答案的過程是逐漸掌握司考題目命題規(guī)律的過程,是培養(yǎng)“題感”的過程。
除此以外,在案例分析題中,尚有以下答題技巧需要掌握:
1、案例分析題閱卷采用“找點給分”方式,即找到得分點,就給相應的分數(shù),找不到,不給分。所以,回答案例分析題,考生應用言簡意賅的點睛話語,針對提問,分開幾點作答,再加以必要的敘述,不需重復案情,案情閱卷老師都已清楚。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卷面又清爽干凈,閱卷老師批起來很容易就找到得分點,不會有遺漏。
2、如果萬一碰到根本沒有復習過的問題或?qū)嵲诟悴磺宄}意時,也要盡量憑直覺作答,千萬不要空白,在“找點給分”閱卷方式下,碰巧答對了,就給分了,而空白卷是無論如何都不得分的。
3、珍惜自己的第一感覺,沒有足夠的把握千萬不要隨便改動答案。閱卷時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考生原本答對了,一改,弄巧成拙,改錯了。在猶豫不決時,要堅信第一感覺。
4、不僅僅適用司法考試第四卷,目前任何有主觀題的考試都適用的普遍原則即能把字寫漂亮盡量寫漂亮,實在寫不漂亮,也要寫工整。這兩年,司法考試第四卷也采用電腦閱卷。所謂電腦閱卷,就是把考生手寫的卷子用高檔掃描儀掃描后輸入電腦,閱卷老師在電腦上批改考卷而已,卷子還是那張卷子,字跡還是你的字跡,只不過評分在電腦上操作,更便捷些,統(tǒng)計分數(shù)更準確些罷了。閱卷是件勞心勞力的苦差事,在困頓不堪時,映入眼簾的是整齊娟秀的字跡,好感會油然而生;反之,映入眼簾的是雜亂不堪,辨認費力,看起來如讀天書的字跡,結(jié)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二、 如何答好論述題
(一)論述題常見錯誤分析
論述題與一問一答式的案例分析題有明顯區(qū)別,被稱為“無標準答案型”試題,即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或標準,答題思路具有發(fā)散性,主要綜合考查考生的法學理論功底和素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在近兩年閱卷過程中,該部分題目考生平均得分很低,失分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卷面空白,根本沒來得及做,導致三十分左右的整道題目完全失分(2005年每題25分,2006年每題35分)。究其原因,主要是答題時間安排不合理,在前面的案例分析題上耗時過多,以至后根本沒有時間作答。在論述題分值比重越來越大的今天,這樣做無異于“自殺”。
其二,論述題都作答了,答題時間也很充裕,但由于自己理論功底不厚,素養(yǎng)不高,無法展開深入論述,干巴巴的寫了一些話,論述既無邏輯也沒層次,字數(shù)嚴重不足,這會導致直接而明確的扣分。
其三,字數(shù)達到了要求,也用法律語言進行了論述,但答題時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沒有邏輯,內(nèi)容凌亂分散,能沾點邊兒的都寫上了,面面俱到,沒有圍繞自己的觀點進行深入論述;或者題目要求你從以下幾個角度任選其一進行論述,而你對幾個角度全都進行了論述,且論述膚淺,這些都會因主題不突出、邏輯不清而導致嚴重失分。
其四,整篇論文沒用所謂的“法言法語”來講出法學的原理,盡是大話與空話,將法律論文寫成思想道德教育或者政治教育的文章,背離了司法考試設立該種題型的主旨。
其五,有的考生因為自己回答論述題是弱項,所以事先做了準備??吹秸撌鲱},就將自己已經(jīng)準備好的范文搬了上去。這種情況應區(qū)別對待:如果范文跟要考查的題目吻合,這算是準備充分,不影響評分;絕大多數(shù)屬于后者即范文跟要考查的題目文不對題,答非所問,這算是嚴重“跑題”,得分很低。
其六,老生常談的一個原因:字跡潦草,無法讀懂。閱卷老師將因無法看出你的真實水平而習慣性保守地評個低分。
(二)做好論述題的方法
要答好論述題,更多的是要靠平時實實在在的積累,沒有太多的技巧可言。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要關(guān)注論述題考試方式的變化,做好應變準備。
論述題在2003年試卷中首次出現(xiàn),題量為一道,分值30分(該年司法考試總分400分,每卷100分,論述題占當年總分的7.5%,占卷四的30%)。2004年試卷中,題量增為兩道,分值增為50分(自2004年起,司法考試總分變?yōu)?00分,每卷150分,論述題占當年總分的8.3%,占卷四的33.3%)。2005年試卷中,論述題題量與分值均與2004年相同。2006年試卷中,題量仍為兩道,但分值卻增為70分(論述題占當年總分的11.7%,占卷四的46.7%)。從上述數(shù)字的對比中可以看出,論述題分值越來越高,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這表明論述題的重要性月來越強。同時,論述題數(shù)量的增加,對命題者而言,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對考生而言,則意味著加重了備考負擔。
2004年后,題量雖維持兩道不變,但2005年、2006年的兩道論述題與前兩年相比,卻有明顯區(qū)別。前兩年的論述題都以案例形式出現(xiàn),通過案情敘述,引出相關(guān)理論問題,要求考生在對案情進行分析的基礎(chǔ)上,提出觀點,加以論述,我們稱之為“案例型論述題”。自2005年起,每年都有一道直接以理論命題的方式,提出問題,要求考生進行論證和闡述的論述題,我們稱之為“純理論型論述題”。如2005年卷四后一道題:圍繞“判例、案例與司法解釋”談看法;2006年卷四后一道題:就“某國民法典第一條規(guī)定的內(nèi)容”進行論證。新題型的出現(xiàn),反映出了司法考試在今后的論述題命制過程中,將不再局限于以案例、社會熱點問題為引導,而是直接出現(xiàn)理論知識點論述要求的趨勢。同時也意味著司法考試對考生理論素養(yǎng)和文字論證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上變化,考生在復習時必須充分重視,應當將論述題作為一個復習專項,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加強對法學理論問題的全面學習和掌握。
2、要掌握好寫論述題的基本格式。
論述題雖然被稱為“無標準答案型”試題,答題思路具有發(fā)散性,但絕不意味著寫論述題可以天馬行空,任意妄為。對于“案例型論述題”,考生一般應按照這樣的格式作答即先分析案情,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而對該觀點深入加以論證、闡述。對于“純理論型論述題”,考生一般應先分析、比較、評價相關(guān)概念或范疇,然后以此為基礎(chǔ)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深入加以論證、闡述。這樣,才會給閱卷老師一種感覺,你會做論述題,得分才能高。格式不對,基本常識都沒掌握,一看就是外行,得分肯定低。寫得好不好是水平問題,格式對不對是常識問題。
3、要遵循寫論述題的基本要求。
不管哪種形式的論述題,答題時都應做到觀點明確,說理清楚,論證充分,邏輯嚴謹,語言流暢,表達準確。其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深入加以論證、闡述是寫作核心部分,也直接決定著論述題得分的高低。論述題對于觀點的要求是開放的,考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從有利于論證和表達文字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在符合上述要求的同時,考生應努力追求所寫論文的立意深刻些,而且這種深刻的立意不是通過喊口號的方式直接宣泄出來,而是在行文的措辭中自然表現(xiàn)出來的。要做到這些,短期內(nèi)是很難一蹴而就的,必須加強平時的學習和積累,掌握法學基礎(chǔ)理論,尤其要掌握論述題命題較集中的法理學、憲政學、行政法學、民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的基本原則、基礎(chǔ)理論,多讀些法學大家的隨筆,多看看《法制日報》、《南方周末》等報刊的法律評論。更為重要的是,論述題的寫作能力,不是光靠看書能看出來的或者靠聽課能聽出來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定要在平時注意加強專門的寫作訓練,只有又的不斷實踐,才能培養(yǎng)出寫好論述題的能力。
總之,要想通過司法考試,必須具備實力加技巧,實力是決定性的,技巧是輔助性的。要想擁有實力,獲得技巧,必須勤學苦練。當你努力到“自己都被自己感動了”的時候,成功也就飄然而至了。
華東政法學院知識產(chǎn)權(quán)學院·丁紹寬
「關(guān)鍵詞」司法考試,案例分析,論述,錯誤,分析,解決方法
2006年全國統(tǒng)一司法考試的結(jié)果已經(jīng)公布。塵埃落定時,幾家歡樂幾家愁。百分之十幾的少數(shù)幸運者歡呼雀躍,努力得到回報,通過了號稱“全國第一考”的統(tǒng)一司法考試。更多的考生則是看到結(jié)果,仰天長嘆,悲傷過后,擦干眼淚,又投入了新一輪的備考之中。對于大部分已經(jīng)投入足夠精力進行復習的考生來講,司法考試前三卷的成績差別不大,第四卷成績卻高低明顯。近幾年司法考試的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第四卷的平均分跟前三卷相比,明顯偏低,很多考生往往連一半分數(shù)(75分)都未考到。顯然,第四卷成績的好壞往往成為司法考試成敗的關(guān)鍵因素。如何答好第四卷,避免技術(shù)性失分,充分發(fā)揮出應有水平,是新老考生為關(guān)注的問題。筆者作為全國司法考試閱卷委員會專家組成員,近兩年來一直參與了司法考試第四卷的評閱工作,現(xiàn)就閱卷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做一總結(jié)、剖析,以期對廣大考生答好第四卷,順利通過司法考試有所幫助。
司法考試第四卷主要包括案例分析題和論述題兩部分,下面分別進行闡述。
一、 如何答好案例分析題
(一)案例分析題常見錯誤分析
案例分析題主要考查考生運用具體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近兩年閱卷過程中,發(fā)現(xiàn)考生常常因以下原因而失分:
其一,部分題目卷面空白,根本沒做,導致十幾分或二十幾分的整道題目完全失分。這是令人痛心的情形,出現(xiàn)這種情形的考生十有八九是通不過司法考試的,究其原因,大致有二:第一種是答題時間安排不合理,在其它題目上耗時過多,以至有可能會答的題目根本沒有時間作答;第二種是復習不夠充分全面,這道題正好出到了自己復習的“盲點”,看完題后,腦子一片空白,找不到分析案情的切入點,根本不知如何作答。
其二,弄清楚了題干中所交代的各種法律關(guān)系,但對相關(guān)考點把握不夠準確,受到題目里故意設置的干擾信息的迷惑,誤入歧途而失分。
其三,看懂了題目,但平時實戰(zhàn)訓練不夠,沒有養(yǎng)成解析案例分析題的正確思路,掌握正確的做題方法,下筆寫起來,羅哩羅嗦,眉毛胡子一把抓,寫得很多,卻不得要領(lǐng)。犯了通常所說的“答不到點子上”的錯誤,費力又不討好。
其四,沒有仔細、全面、連貫的審題,便倉促下筆作答,但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觀點前后矛盾,于是再返回來重新分析題目,否定前面的答案,這樣一來,不光浪費有限的答題時間,而且導致試卷答題次序顛倒,箭頭亂飛,涂改嚴重,卷面效果一塌糊涂。閱卷老師需很費力地才能找到你答題的得分點,卷面分數(shù)因此而受到影響。
其五,題目都回答了,但沒有掌握基本的做題技巧,答題因標注不明而失分。比如,一道案例分析題總共包含六個小問題,正確的答法是按照順序依次作答,并且清清楚楚地標明第一個小問題答案在哪,第二個小問題答案在哪,第三個……第六個。而有些考生在作答時除了標明第一個小問題外,對剩余問題不做任何標注,連在一起作答或做出的標注極不明顯,兩個問題之間去間隔無空行,給閱卷老師閱卷工作帶來麻煩,有時會直接影響分數(shù)。
其六,知識點復習到了,也寫出來了,但因為關(guān)鍵概念答錯或核心詞匯寫錯而被扣分。比如,合同法中如果將“締約過失責任”寫成“違約過失責任”就會被扣分;2006年卷四第一題第六問中,很多考生因為“交通肇事罪”中的“肇”字不會寫或?qū)戝e而被扣分。
(二)做好案例分析題的步驟、方法與技巧
要答好案例分析題,首先要明白案例分析題是如何命題的。案例分析題命題者一般都采用“因法設題”的命題思路,即從法條到案例的命題思路。命題者往往頭腦中先有了所要考查的內(nèi)容和知識點,再找出該知識點所對應的可適用的法條,而后根據(jù)該法條來設計具體的案情和題目。為了增加考試的難度,這些命題法條有可能跨度較大,綜合性較強,從實體法到程序法,從一個部門實體法到另一個部門實體法;案情設計上有時候故意增加些干擾考生正確作答的信息即“考試陷阱”來混淆視聽,以此檢驗考生對法條、概念掌握的準確程度。
根據(jù)案例分析題命題者“因法設題”的命題思路,考生答題時一定要養(yǎng)成“就題找法”的解題思路,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首先判斷本案例分析題考的是哪一個部門法的內(nèi)容,這點絕大多數(shù)考生都能做到。近幾年,案例分析題大多出現(xiàn)在如下幾個部門法中:民法(包括擔保法及其解釋、合同法、知識產(chǎn)權(quán)法、繼承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公司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等。有的題目只是集中考一個部門法的知識點,有的題目則以一個部門法為主,略有交叉,個別問題兼及其他部門法的個別知識點。
2、其次確定本案例分析題考的是該部門法中哪一個或哪幾個法律制度。考生可根據(jù)該題目的具體問題設置來確定究竟所考查的是哪部分知識點。如在民法試題中,你不僅要知道本題是考擔保法,還要進一步確定是考人保部分還是物保部分。如果是考物保部分,還應再進一步確定是考抵押、質(zhì)押還是留置;如果是考抵押,再看是考抵押合同的效力還是抵押權(quán)的實現(xiàn)或是高額抵押。
3、找到了要考查的具體法律制度,按照“就題找法”的解題思路,迅速在腦海中搜尋該制度所對應的相關(guān)法條。找到該考查點所對應的法條,離正確答案就不遠了。
4、找到所對應的法條后,先不急于作答,應仔細、全面地分析案情,避免有所遺漏。一般而言,司法考試的題目都是命題者字斟句酌、反復推敲設計出來的,又經(jīng)過了命題委員會的特別審定,體現(xiàn)了較高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除非敘述案情之必需,不會有多余的、無關(guān)緊要的文字出現(xiàn)。案情敘述中所給出的有法律意義的信息都是有用的,要么是提供答題線索的,要么是用來干擾、迷惑的。所以,考生一定要仔細辨析,去偽存真,排除干擾,確定“題眼”。
5、統(tǒng)籌考慮全案各種情況,前后兼顧,寫下終答案。對于案情比較復雜的合同法、繼承法、公司法和程序法試題,考生一般不能僅在腦海中分析,好在草稿紙上詳細列出各方當事人的關(guān)系,確定相互間的權(quán)利義務,并對照案情檢查有無遺漏的重要信息,這樣才會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失分。
有的考生上面的步驟全會,也照樣做了,平時復習自我感覺挺好的,可一到真正考試,就不知如何下筆,組織作答。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xiàn),考生在平時復習作答每一個題目時一定要堅持獨立思考,逼迫自己親自動手用筆寫出答案來。然后再對照標準答案,看看自己答題的準確率如何,錯在哪里?為什么答錯?找出自己復習中的漏洞再次深入復習,不明白的地方應積極查找資料或請教師友,徹底弄懂。同時,檢討一下自己的解題思路是否存在重大偏差,積累做題經(jīng)驗。千萬別存在畏難心理,怕麻煩,沒耐心。一看案例這么復雜,懶得親自動筆了,頭腦中剛一形成模模糊糊的大致答案,就急于翻看標準答案,一看,全明白了,真正考試時,往往由于缺乏實際操作能力而陷入眼高手低的窘境。親自做答案與僅僅看答案,復習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做答案的過程是逐漸掌握司考題目命題規(guī)律的過程,是培養(yǎng)“題感”的過程。
除此以外,在案例分析題中,尚有以下答題技巧需要掌握:
1、案例分析題閱卷采用“找點給分”方式,即找到得分點,就給相應的分數(shù),找不到,不給分。所以,回答案例分析題,考生應用言簡意賅的點睛話語,針對提問,分開幾點作答,再加以必要的敘述,不需重復案情,案情閱卷老師都已清楚。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卷面又清爽干凈,閱卷老師批起來很容易就找到得分點,不會有遺漏。
2、如果萬一碰到根本沒有復習過的問題或?qū)嵲诟悴磺宄}意時,也要盡量憑直覺作答,千萬不要空白,在“找點給分”閱卷方式下,碰巧答對了,就給分了,而空白卷是無論如何都不得分的。
3、珍惜自己的第一感覺,沒有足夠的把握千萬不要隨便改動答案。閱卷時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考生原本答對了,一改,弄巧成拙,改錯了。在猶豫不決時,要堅信第一感覺。
4、不僅僅適用司法考試第四卷,目前任何有主觀題的考試都適用的普遍原則即能把字寫漂亮盡量寫漂亮,實在寫不漂亮,也要寫工整。這兩年,司法考試第四卷也采用電腦閱卷。所謂電腦閱卷,就是把考生手寫的卷子用高檔掃描儀掃描后輸入電腦,閱卷老師在電腦上批改考卷而已,卷子還是那張卷子,字跡還是你的字跡,只不過評分在電腦上操作,更便捷些,統(tǒng)計分數(shù)更準確些罷了。閱卷是件勞心勞力的苦差事,在困頓不堪時,映入眼簾的是整齊娟秀的字跡,好感會油然而生;反之,映入眼簾的是雜亂不堪,辨認費力,看起來如讀天書的字跡,結(jié)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二、 如何答好論述題
(一)論述題常見錯誤分析
論述題與一問一答式的案例分析題有明顯區(qū)別,被稱為“無標準答案型”試題,即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或標準,答題思路具有發(fā)散性,主要綜合考查考生的法學理論功底和素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在近兩年閱卷過程中,該部分題目考生平均得分很低,失分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卷面空白,根本沒來得及做,導致三十分左右的整道題目完全失分(2005年每題25分,2006年每題35分)。究其原因,主要是答題時間安排不合理,在前面的案例分析題上耗時過多,以至后根本沒有時間作答。在論述題分值比重越來越大的今天,這樣做無異于“自殺”。
其二,論述題都作答了,答題時間也很充裕,但由于自己理論功底不厚,素養(yǎng)不高,無法展開深入論述,干巴巴的寫了一些話,論述既無邏輯也沒層次,字數(shù)嚴重不足,這會導致直接而明確的扣分。
其三,字數(shù)達到了要求,也用法律語言進行了論述,但答題時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沒有邏輯,內(nèi)容凌亂分散,能沾點邊兒的都寫上了,面面俱到,沒有圍繞自己的觀點進行深入論述;或者題目要求你從以下幾個角度任選其一進行論述,而你對幾個角度全都進行了論述,且論述膚淺,這些都會因主題不突出、邏輯不清而導致嚴重失分。
其四,整篇論文沒用所謂的“法言法語”來講出法學的原理,盡是大話與空話,將法律論文寫成思想道德教育或者政治教育的文章,背離了司法考試設立該種題型的主旨。
其五,有的考生因為自己回答論述題是弱項,所以事先做了準備??吹秸撌鲱},就將自己已經(jīng)準備好的范文搬了上去。這種情況應區(qū)別對待:如果范文跟要考查的題目吻合,這算是準備充分,不影響評分;絕大多數(shù)屬于后者即范文跟要考查的題目文不對題,答非所問,這算是嚴重“跑題”,得分很低。
其六,老生常談的一個原因:字跡潦草,無法讀懂。閱卷老師將因無法看出你的真實水平而習慣性保守地評個低分。
(二)做好論述題的方法
要答好論述題,更多的是要靠平時實實在在的積累,沒有太多的技巧可言。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要關(guān)注論述題考試方式的變化,做好應變準備。
論述題在2003年試卷中首次出現(xiàn),題量為一道,分值30分(該年司法考試總分400分,每卷100分,論述題占當年總分的7.5%,占卷四的30%)。2004年試卷中,題量增為兩道,分值增為50分(自2004年起,司法考試總分變?yōu)?00分,每卷150分,論述題占當年總分的8.3%,占卷四的33.3%)。2005年試卷中,論述題題量與分值均與2004年相同。2006年試卷中,題量仍為兩道,但分值卻增為70分(論述題占當年總分的11.7%,占卷四的46.7%)。從上述數(shù)字的對比中可以看出,論述題分值越來越高,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這表明論述題的重要性月來越強。同時,論述題數(shù)量的增加,對命題者而言,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對考生而言,則意味著加重了備考負擔。
2004年后,題量雖維持兩道不變,但2005年、2006年的兩道論述題與前兩年相比,卻有明顯區(qū)別。前兩年的論述題都以案例形式出現(xiàn),通過案情敘述,引出相關(guān)理論問題,要求考生在對案情進行分析的基礎(chǔ)上,提出觀點,加以論述,我們稱之為“案例型論述題”。自2005年起,每年都有一道直接以理論命題的方式,提出問題,要求考生進行論證和闡述的論述題,我們稱之為“純理論型論述題”。如2005年卷四后一道題:圍繞“判例、案例與司法解釋”談看法;2006年卷四后一道題:就“某國民法典第一條規(guī)定的內(nèi)容”進行論證。新題型的出現(xiàn),反映出了司法考試在今后的論述題命制過程中,將不再局限于以案例、社會熱點問題為引導,而是直接出現(xiàn)理論知識點論述要求的趨勢。同時也意味著司法考試對考生理論素養(yǎng)和文字論證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上變化,考生在復習時必須充分重視,應當將論述題作為一個復習專項,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加強對法學理論問題的全面學習和掌握。
2、要掌握好寫論述題的基本格式。
論述題雖然被稱為“無標準答案型”試題,答題思路具有發(fā)散性,但絕不意味著寫論述題可以天馬行空,任意妄為。對于“案例型論述題”,考生一般應按照這樣的格式作答即先分析案情,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而對該觀點深入加以論證、闡述。對于“純理論型論述題”,考生一般應先分析、比較、評價相關(guān)概念或范疇,然后以此為基礎(chǔ)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深入加以論證、闡述。這樣,才會給閱卷老師一種感覺,你會做論述題,得分才能高。格式不對,基本常識都沒掌握,一看就是外行,得分肯定低。寫得好不好是水平問題,格式對不對是常識問題。
3、要遵循寫論述題的基本要求。
不管哪種形式的論述題,答題時都應做到觀點明確,說理清楚,論證充分,邏輯嚴謹,語言流暢,表達準確。其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深入加以論證、闡述是寫作核心部分,也直接決定著論述題得分的高低。論述題對于觀點的要求是開放的,考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從有利于論證和表達文字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在符合上述要求的同時,考生應努力追求所寫論文的立意深刻些,而且這種深刻的立意不是通過喊口號的方式直接宣泄出來,而是在行文的措辭中自然表現(xiàn)出來的。要做到這些,短期內(nèi)是很難一蹴而就的,必須加強平時的學習和積累,掌握法學基礎(chǔ)理論,尤其要掌握論述題命題較集中的法理學、憲政學、行政法學、民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的基本原則、基礎(chǔ)理論,多讀些法學大家的隨筆,多看看《法制日報》、《南方周末》等報刊的法律評論。更為重要的是,論述題的寫作能力,不是光靠看書能看出來的或者靠聽課能聽出來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定要在平時注意加強專門的寫作訓練,只有又的不斷實踐,才能培養(yǎng)出寫好論述題的能力。
總之,要想通過司法考試,必須具備實力加技巧,實力是決定性的,技巧是輔助性的。要想擁有實力,獲得技巧,必須勤學苦練。當你努力到“自己都被自己感動了”的時候,成功也就飄然而至了。
華東政法學院知識產(chǎn)權(quán)學院·丁紹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