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對每個考生來說都是一道關口,考前的緊張氣氛幾乎對每個考生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據市第二醫(yī)院副院長張載福介紹,每年的中、高考前夕,前來咨詢和治療的學生都成了心理診療中心的主角。
張載福說,考前焦慮的學生身心狀態(tài)都較差。他們一般情緒緊張難以放松,很多都把自己想得很糟,總擔心考試會有不好的結果,覺得有什么壞事要發(fā)生。一些參加咨詢或治療的考生反映,現在一提到考試就緊張,提筆忘字,而且做題很慌亂,怕時間來不及,怕別人影響自己,人家一點響動心里就發(fā)慌??吹介L點的題目就煩,就想放棄。有的還會有胸悶、心慌、惡心、胃部不適、腹瀉、越想睡越睡不著等身體反應。
焦慮的產生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一是期望過高。覺得與父母或自己設定的目標距離太大,卻不得不為了考試拼命復習功課,導致睡眠不足,若加上營養(yǎng)跟不上,身心所需的能量得不到及時補充,就可能陷入焦慮之中;二是準備不足。一些平時基礎較差,學習較吃力,學習方法不當的同學,擔心考不及格,無法向父母、老師交代,無法面對同學,一時間無所適從出現焦慮;三是平時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同學,擔心保不住原來的名次,于是背著比較沉重的思想包袱,擔心考砸了等等。
“過分的愛”要不得
張載福說,臨近高考,有些家長會比以往更加關心孩子,從吃喝、身體、功課上,所有的言語幾乎都與學習有關。這種“過分的愛”也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一看到父母就心煩,從而導致自我封閉、不想與父母溝通等現象。
他認為,對待孩子就如同養(yǎng)花,一盆花如果你天天澆水、天天施肥,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三四月份,家長也要情緒穩(wěn)定,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只是關心他的學習成績,讓孩子能有一個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
家庭成員之間盡量用幽默、輕松的語言進行交流,使孩子在閑暇中釋放緊張情緒。盡量減少說某某孩子考上了大學之類的話語,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對孩子測驗中的小挫折,家長要幫助他擺脫挫折心理的干擾,維持自信心,絕不要埋怨。如果在緊張的復習過程中,孩子出現浮躁、緊張、郁悶等心理問題,家長要給孩子排憂解難,增強信心,多商量、交流,不要居高臨下地訓斥、命令。另外,幫助孩子在起居、飲食、睡眠的時間相對固定,形成一個良好的生理節(jié)奏感與心理節(jié)奏感。
心理輔導課來幫忙
高考臨近,一些學校的畢業(yè)班內都會高掛倒計時牌,以提醒畢業(yè)生抓緊時間學習。實際上,這種舉動會加劇某些學生的情緒緊張。
據市第二醫(yī)院調查顯示,考前緊張焦慮是學生中常見的情緒問題,每到考前兩三個月,就有近1/3的考生開始出現輕度焦慮癥狀,有的甚至還失眠。這常常影響學生正常水平的發(fā)揮。
張載福建議,現在學校都相應開設有心理輔導室。學校不妨利用一些課余時間針對考生開設幾堂心理輔導課,或利用學校網絡、熱線、咨詢室加以疏導,個別有障礙的課單獨輔導。在人生規(guī)劃、目標上為學生確立一個適合的目標和學習方式,傳輸樂觀積極的認知模式給學生,以開闊心胸,營造一個較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設立目標要有可行性
對考生自身而言,張載福認為,首先從態(tài)度上,端正對考試的認識,明確考試只是檢驗自己所學知識的一種手段,對考試結果要正確對待,盡力發(fā)揮出自己的水平。
其次要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不要有嫉妒或擔心自己考砸了的心理。不要因為有親戚朋友的子女考上好的學校給自己帶來壓力。有時適當降低自己的目標也并非沒有壞處,如果自己明明只有考“二本”的實力,非要短時間里復習出個“一本”來,除了給自己的增添壓力外,沒有實際意義。所以認真復習,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對自己準確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你覺得缺乏自信心,考前可以適當地找一些簡單的練習,以增強自信心。如果擔心考砸了怎么辦,把壞的場面設想一下,可能也無非如此。所以考生要正確對待考場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充分估計自己的才能與知識,相信自己在考試中一定能夠取勝,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和擔憂。后要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適當地做一些自己喜愛的運動放松身心。避免“開夜車”,影響睡眠質量,導致第二天精神不濟。
溫馨提醒:
學會放松 張載福認為,考前一定的緊張情緒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維持一定的緊張情緒可以使人精力更加旺盛,思考能力得到更好發(fā)揮。但是如果感到壓力太大,出現惡心、心慌、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現象時,便應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進行放松練習,可以聽聽輕音樂來消除緊張情緒,也可采用自我暗示和運動放松法。
肌肉放松療法:先全身放松,再部分肌肉緊張、繃緊(如握拳),再放松,循環(huán)。每塊肌肉都可以這么做。
呼吸放松療法:閉目養(yǎng)神,全身放松,呼吸節(jié)律放緩,慢慢地一呼一吸達到放松目的。
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法找到感覺,可以求助于心理醫(yī)生。因為每個人的緊張程度不同,導致緊張的原因也千差萬別,在心理醫(yī)生那兒可以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本報記者 戴蔚成)
張載福說,考前焦慮的學生身心狀態(tài)都較差。他們一般情緒緊張難以放松,很多都把自己想得很糟,總擔心考試會有不好的結果,覺得有什么壞事要發(fā)生。一些參加咨詢或治療的考生反映,現在一提到考試就緊張,提筆忘字,而且做題很慌亂,怕時間來不及,怕別人影響自己,人家一點響動心里就發(fā)慌??吹介L點的題目就煩,就想放棄。有的還會有胸悶、心慌、惡心、胃部不適、腹瀉、越想睡越睡不著等身體反應。
焦慮的產生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一是期望過高。覺得與父母或自己設定的目標距離太大,卻不得不為了考試拼命復習功課,導致睡眠不足,若加上營養(yǎng)跟不上,身心所需的能量得不到及時補充,就可能陷入焦慮之中;二是準備不足。一些平時基礎較差,學習較吃力,學習方法不當的同學,擔心考不及格,無法向父母、老師交代,無法面對同學,一時間無所適從出現焦慮;三是平時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同學,擔心保不住原來的名次,于是背著比較沉重的思想包袱,擔心考砸了等等。
“過分的愛”要不得
張載福說,臨近高考,有些家長會比以往更加關心孩子,從吃喝、身體、功課上,所有的言語幾乎都與學習有關。這種“過分的愛”也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一看到父母就心煩,從而導致自我封閉、不想與父母溝通等現象。
他認為,對待孩子就如同養(yǎng)花,一盆花如果你天天澆水、天天施肥,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三四月份,家長也要情緒穩(wěn)定,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只是關心他的學習成績,讓孩子能有一個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
家庭成員之間盡量用幽默、輕松的語言進行交流,使孩子在閑暇中釋放緊張情緒。盡量減少說某某孩子考上了大學之類的話語,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對孩子測驗中的小挫折,家長要幫助他擺脫挫折心理的干擾,維持自信心,絕不要埋怨。如果在緊張的復習過程中,孩子出現浮躁、緊張、郁悶等心理問題,家長要給孩子排憂解難,增強信心,多商量、交流,不要居高臨下地訓斥、命令。另外,幫助孩子在起居、飲食、睡眠的時間相對固定,形成一個良好的生理節(jié)奏感與心理節(jié)奏感。
心理輔導課來幫忙
高考臨近,一些學校的畢業(yè)班內都會高掛倒計時牌,以提醒畢業(yè)生抓緊時間學習。實際上,這種舉動會加劇某些學生的情緒緊張。
據市第二醫(yī)院調查顯示,考前緊張焦慮是學生中常見的情緒問題,每到考前兩三個月,就有近1/3的考生開始出現輕度焦慮癥狀,有的甚至還失眠。這常常影響學生正常水平的發(fā)揮。
張載福建議,現在學校都相應開設有心理輔導室。學校不妨利用一些課余時間針對考生開設幾堂心理輔導課,或利用學校網絡、熱線、咨詢室加以疏導,個別有障礙的課單獨輔導。在人生規(guī)劃、目標上為學生確立一個適合的目標和學習方式,傳輸樂觀積極的認知模式給學生,以開闊心胸,營造一個較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設立目標要有可行性
對考生自身而言,張載福認為,首先從態(tài)度上,端正對考試的認識,明確考試只是檢驗自己所學知識的一種手段,對考試結果要正確對待,盡力發(fā)揮出自己的水平。
其次要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不要有嫉妒或擔心自己考砸了的心理。不要因為有親戚朋友的子女考上好的學校給自己帶來壓力。有時適當降低自己的目標也并非沒有壞處,如果自己明明只有考“二本”的實力,非要短時間里復習出個“一本”來,除了給自己的增添壓力外,沒有實際意義。所以認真復習,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對自己準確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你覺得缺乏自信心,考前可以適當地找一些簡單的練習,以增強自信心。如果擔心考砸了怎么辦,把壞的場面設想一下,可能也無非如此。所以考生要正確對待考場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充分估計自己的才能與知識,相信自己在考試中一定能夠取勝,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和擔憂。后要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適當地做一些自己喜愛的運動放松身心。避免“開夜車”,影響睡眠質量,導致第二天精神不濟。
溫馨提醒:
學會放松 張載福認為,考前一定的緊張情緒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維持一定的緊張情緒可以使人精力更加旺盛,思考能力得到更好發(fā)揮。但是如果感到壓力太大,出現惡心、心慌、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現象時,便應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進行放松練習,可以聽聽輕音樂來消除緊張情緒,也可采用自我暗示和運動放松法。
肌肉放松療法:先全身放松,再部分肌肉緊張、繃緊(如握拳),再放松,循環(huán)。每塊肌肉都可以這么做。
呼吸放松療法:閉目養(yǎng)神,全身放松,呼吸節(jié)律放緩,慢慢地一呼一吸達到放松目的。
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法找到感覺,可以求助于心理醫(yī)生。因為每個人的緊張程度不同,導致緊張的原因也千差萬別,在心理醫(yī)生那兒可以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本報記者 戴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