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邏輯Boldface解題一般性原理

字號:

首先,感謝小安的《邏輯Boldface練習題與方法總結(jié)》,給了我極大的幫助。通過學(xué)習,我試圖總結(jié)出該類題目的一般性解題原理,先將我的初步心得提出來作為討論稿,供大家批評指正。
    注:本文中的任何一個英文單詞均表示特定含義,均在本文中有定義。
    第一部分:基礎(chǔ)概念
    Argument定義為從 first Part到的 second part的“過程”。(題目選項中的“passage”等同“argument”)
    First part 包括,且只包括Consideration, Evidence, 和Fact
    Second part表示兩類conclusion和inference
    Consideration有兩個意思(具體看選項中的上下文,很容易判斷是哪個意思):
    “考慮因素”,包括:Evidence/Fact
    “結(jié)論”,包括:Conclusion/Inference
    Evidence是“證據(jù)”的意思,包括Fact和一些原理和規(guī)則;
    Fact定義最嚴格,只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可以是“客觀原理或規(guī)則”
    第二部分:題干結(jié)構(gòu)
    題干有,最多只有三種成分:
    argument, 包括first part 和second part
    principle, 定義為“指導(dǎo)argument過程的原則”,換句話說argument是principle在一個具體環(huán)境下的應(yīng)用。
    premise, 定義為“證明argument中的first part為正確的內(nèi)容”
    強調(diào):
    argument, principle和premise是要絕對清楚區(qū)分的。一個題干中的每個內(nèi)容屬于,且只能屬于這三種成分中的一個。
    題干一定有argument, 但不一定有principle和premise.
    第三部分:解題二步法
    第一步:找到first part和second part, 并判斷argument的兩個類型,“歸納”與“推斷”
    “歸納”的判斷標志是:在first part中,一定有一個evidence是second part在某個特定場合的應(yīng)用。
    不是“歸納”類型的一定是“推斷”類型。(其實,考試中題干基本都是“推斷”類型的)
    在選項中, conclusion即可以表示歸納的second part, 也可以表示推斷的second part;而inference只能表示推斷的second part.如果選項中有比較conclusion和inference, 則此時conclusion嚴格表示歸納型的second part, 你可以輕易通過判斷argument的類型來排除錯誤答案。
    第二步:利用以上對不同成分的定義,判斷各個boldface屬于什么成分。
    另:根據(jù)以上原理(如果這些原理適用的話),看小安的《邏輯Boldface練習題與方法總結(jié)》中的九道題,包括每一個選項,只有一題,我有些不同意見,就是第4題,個人以為答案是C,而不是E.請大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