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師指導:醫(yī)學考試識記

字號:

1.堿性氨基酸: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鷫A:賴精組→揀來精讀(其中賴氨酸含雙氨基,也是其呈堿性原因)
    2.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幔汗取⑻臁欤砉?、天冬氨酸都有雙羧基,也是呈酸原因)
    3.必需氨基酸:纈、異亮、亮、苯丙、蛋(甲硫)、色、蘇、賴氨酸→借一兩本淡色書來
    4.支鏈氨基酸:纈、異亮、亮→支:纈、異亮、亮→只借一兩(即必須氨基酸記法中的前三個)
    5.芳香族氨基酸:酪、苯丙、色氨酸→芳香:酪、苯、色→芳香老本色(其實蛋白質(zhì)在280nm處光吸收就是由于色氨酸的吲哚環(huán)、酪氨酸的的酚基、苯丙氨酸的苯環(huán),在氨基酸中色氨酸的280nm處吸收峰)
    6.一碳單位來源的氨基酸:甘、絲、組、色氨酸→碳:甘、絲、組、色→(驚)嘆:敢吃豬舌
    7.含硫氨基酸:半胱、光、蛋(甲硫)氨酸→硫:半、光、蛋→留幫光蛋
    8.生酮氨基酸:亮、賴氨酸→酮:亮、賴→同亮來→同樣來
    9.生糖間生酮:異亮、苯丙、酪、色、蘇氨酸→一本落色書(除去8、9所說的就是生糖氨基酸了吧)
    10.不參與轉氨基的氨基酸:羥脯、脯、甘、蘇、賴氨酸→搶不(搶)甘肅來的?(呵呵,很矛盾呀)
    此外,蛋白質(zhì)中不存在的是瓜氨酸,羥脯氨酸和羥賴氨酸是無密碼子的,是由脯氨酸和賴氨酸羥化后的產(chǎn)物。亞氨基酸就是脯氨酸和羥脯氨酸。?;撬嵊晒獍彼徂D變來,氨基丁酸(gaba)由谷氨酸轉來的。而甘氨酸不是l構型它參與的反應很多,如一碳單位合成、谷胱甘肽的合成、嘌呤合成、膽紅素合成、參與肌酸合成、參與生物轉化(結合反應)等。脫羧生成尸胺和腐胺的對應是賴氨酸和鳥氨酸。
    附:??及被岬拇a
    賴氨酸lys、精氨酸arg、組氨酸his、谷氨酸glu、天門冬氨酸asp、纈氨酸val、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蛋(甲硫)氨酸met、色氨酸t(yī)rp、蘇氨酸t(yī)hr、賴氨酸lys
    腸結核:任何腸段,回盲部最多;潰瘍淺,邊緣不整,底部血管多有閉塞
    腸傷寒:回腸下段;潰瘍長軸與腸長軸平行,圓形或橢圓形,底凹凸不平,邊緣隆起
    腸阿米巴?。豪奂敖Y腸,盲腸最重;潰瘍呈口小底大的燒瓶狀,邊緣呈潛行性
    細菌性痢疾:發(fā)生在大腸,尤以乙狀結腸和直腸為重;潰瘍呈地圖狀,大小不一,形狀不規(guī)則
    克隆?。汉冒l(fā)回腸末端與鄰近右側結腸;潰瘍呈節(jié)段性、匍行樣、鋪路石狀
    潰瘍性結腸炎:位于大腸多在乙狀結腸;潰瘍呈連續(xù)非節(jié)段分布,大片不規(guī)則
    1.彌漫性毛細血管內(nèi)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即急性彌漫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與鏈球菌感染有關,臨床最常見的一型。
    主要病變:彌漫性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血管系膜細胞增生,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腎炎綜合癥。
    電鏡:基膜和臟層上皮細胞之間可見有電子致密沉積物,其形狀如“駝峰”
    免疫熒光:免疫球蛋白igg和補體c3沿毛細血管壁表面和血管系膜區(qū)沉淀并呈顆粒熒光
    肉眼外觀:大紅腎、蚤咬腎
    2.彌漫性毛細血管外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即快速進行性腎小球腎炎也稱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
    特征:大部分腎小球內(nèi)有新月體或環(huán)形體形成,新月體由明顯增生的腎小囊壁層上皮細胞和滲出的單核細胞圍繞毛細血管袢所形成。
    免疫熒光:igg和補體c3沿毛細血管壁成連續(xù)的線性熒光
    3.彌漫性膜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即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也稱低補體血性腎小球腎炎。
    病理特點:毛細血管基膜增厚和血管系膜增生,有些血清補體降低
    光鏡:增厚的毛細血管呈車軌狀或分層狀,毛細血管叢分葉狀
    4.彌漫性膜性腎小球腎炎即膜性腎病。是引起成人腎病綜合癥最常見原因。此型易發(fā)生血栓栓塞性并發(fā)癥。
    特點:腎小球毛細血管基膜彌漫性增厚為病變特點,沒有細胞反應包括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血管系膜細胞及炎細胞。
    電鏡:見釘狀突起、梳齒、蟲蝕癥
    肉眼外觀:大白腎
    5.輕微病變腎小球腎炎,又稱脂性腎?。I小管上皮細胞常見大量脂質(zhì)和蛋白沉積)又稱足突?。I小囊臟層上皮細胞足突彌漫消失),好發(fā)小兒,臨床表現(xiàn)為腎病綜合癥。
    特點:預后好,90%激素治療數(shù)周病變消失。
    光鏡: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胞槳可見大量脂滴空泡和透明樣小滴。
    電鏡:足突彌漫消失。
    一、概述:
    1.腹外疝的兩大基本病因:1腹壁的強度減低:常見與老年人。2腹內(nèi)壓升高:常見于年輕人。
    2.腹外疝的基本病理解剖(這個比喻很好形象):好象一雙手抱一個氣球:(1)吹氣孔(疝環(huán))(2)球內(nèi)氣體(疝內(nèi)容物)(3)氣球(疝囊)(4)手(疝外被蓋)
    3.腹外疝的臨床類型:
    (1)易復性:疝內(nèi)容物易于回納入腹腔。
    (2)難復性:疝內(nèi)容物不能或不完全能回納入腹腔內(nèi)但并不引起嚴重癥狀者。疝內(nèi)容多為大網(wǎng)膜。多因疝內(nèi)容物反復突出致疝囊頸受摩擦而損傷并產(chǎn)生粘連是不能回納的常見原因。如滑動疝(多發(fā)右側,有消化道癥狀)、有些巨大疝。
    (3)嵌頓疝:疝門較小而腹內(nèi)壓突然增高,疝內(nèi)容強行擴張囊頸而進入疝囊,隨后因囊頸彈性回收將內(nèi)容卡住,使其不能回納。
    (4)絞窄疝:嵌頓疝的繼續(xù),包括richter疝(即腸管壁疝,嵌頓的內(nèi)容物僅為部分腸壁,系膜側腸壁及其系膜并未進入疝囊,腸腔并未完全梗阻)、littre疝(嵌頓的為小腸憩室)、逆行性疝(各嵌頓腸袢間的腸管隱藏在腹腔內(nèi))。
    4.關于復發(fā)疝:復發(fā)性腹股溝疝包括真性復發(fā)疝和假性復發(fā)疝,后者又包括遺留疝和新發(fā)疝
    二、腹股溝疝:斜疝最多見,男性占大多數(shù)。右側比左側多。
    1.腹股溝管解剖:四壁兩環(huán)
    四壁:前壁:皮膚、皮下組織和腹外斜肌腱膜,外1/3有腹內(nèi)斜肌覆蓋
    后壁:腹橫筋膜和腹膜,內(nèi)1/3尚有腹膜。
    上壁:腹內(nèi)斜肌、腹橫筋膜的弓狀下緣。
    下壁:腹股溝韌帶和腔隙韌帶
    兩環(huán):深環(huán)即內(nèi)口,淺環(huán)即外口。
    2.腹股溝疝的鑒別診斷:主要掌握腹股溝疝與鞘膜積液的區(qū)別(尤其后者的透光實驗陽性)
    2.斜疝和直疝的區(qū)別(可出多選題的)及直疝三角的構成(腹直肌外緣、腹壁下動脈、腹股溝韌帶構成直疝三角)
    區(qū)別:從發(fā)病年齡、突出途徑、疝塊外形、回納后壓住深環(huán)、精索與疝囊頸的關系、疝囊頸與腹壁下動脈的關系、嵌頓機會能說出不同來。其中具有確診意義的是解剖上看(精索與疝囊頸的關系、疝囊頸與腹壁下動脈的關系)和回納實驗(斜疝疝塊不再突出),但前者靠術中所見而后者術前可確定。所以,最常用可靠的區(qū)別方法是回納后壓住深環(huán)看疝塊是否再突出。
    三、腹股溝疝的治療:
    1.非手術治療:1歲以下可暫不手術,另外年老體弱或伴有嚴重疾病而禁忌手術者。前者因嬰幼兒腹肌可隨生長逐漸強壯而有使疝自行消失的可能。兩者都可以帶疝氣帶來處理,前者非手術治愈可能性大,后者則極小。
    2.手術療法:腹股溝疝的方法是手術修補
    (1)傳統(tǒng)的疝修補術:原則是疝囊高位結扎,加強或修補腹股溝管管壁。
    a.疝囊高位結扎:嬰幼兒
    b.加強前壁:最常用ferguson法:在精索前方將腹內(nèi)斜肌下緣和聯(lián)合腱縫到腹股溝韌帶上。
    c.修補和加強后壁方法:
    (a)bassini法:在精索后把腹內(nèi)斜肌下緣和聯(lián)合腱縫到腹股溝韌帶上
    (b)halsted法:與上法相似但把腹外斜肌腱膜也在精索后方縫合。精索位于腹壁皮下與腹外斜肌腱膜間。
    (c)mcvay法:在精索后方把腹內(nèi)斜肌和聯(lián)合腱縫到恥骨梳韌帶韌帶上,此法也適于直疝。
    (d)shouldice法:將疝修補重點放在腹橫筋膜這層。
    (2)無張力疝修補術:彌補傳統(tǒng)的疝修補術存在的縫合張力大、術后手術部位有牽拉感、疼痛和修補的組織愈合差的缺點。
    常用材料是合成纖維網(wǎng)。無張力疝修補術無需按傳統(tǒng)方法高位結扎疝囊。
    (3)經(jīng)腹腔鏡疝修補術
    3.嵌頓疝和絞窄疝的處理原則:嵌頓疝原則需緊急手術,絞窄疝的內(nèi)容物已壞死必須手術。
    嵌頓疝如試行手法復位僅適用于:
    (1)嵌頓時間短(3-4小時內(nèi))局部壓痛不明顯,無腹部壓痛和腹膜刺激癥。
    (2)年老體弱或伴其他較嚴重疾?。ú灰耸中g的)而腸袢尚未絞窄壞死者。注意:復位后仍要嚴密觀察腹部情況看有無腹膜炎或腸梗阻表現(xiàn),如有,則盡早手術探查。
    嵌頓絞窄疝的手術中注意事項:
    (1)避免將壞死的腸袢遺留在腹腔內(nèi)
    (2)嵌頓絞窄的腸管因壞死而切除吻合的病人,處理時宜只做高位疝囊結扎,一般不再做疝修補術,因手術區(qū)污染(腸管壞死手術切除致),修補易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