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錢為鏡,可以通人性。
很重要的分
在浩瀚的美國本土上,流通著許多硬幣: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和25美分,沒有2和20.究其顏色,除了1分是褐色外,其余均為銀色。而且它們不是以個頭兒大小來代表面值的,比如一個10美分就比5美分要小。
想當年兄弟在美國的時候,實在不明白在這個工資消費皆高,全民大手大腳的國家,美分會派上什么用場?在我國,1分錢都沒實地用了,再不會有兒時“我在馬路邊,撿到1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里邊”的神話。據(jù)說N多年前,在美國還可以用10美分在自動售貨機上買一粒糖,但現(xiàn)在已經沒有了,上個世紀興起的“1角錢商店”如今已經絕跡。不過有一種情況是有用的,就是投幣電話。
電話是吃幣的,那1分錢是從哪里流通來的呢?是這樣的:美國的小商品處處與“0.99”美元較勁,基本以“0.99”做尾數(shù),就像我國用“8”或“88”一樣。一盒空白錄像帶:1.99美元、一罐(紙包裝)桔子汁:99美分、1磅(約合0.45公斤)雞腿:99美分、1磅包菜:39美分、1磅豬肉餡:1.99美元,打一個3分鐘市話是9美分……在美國,只要你逛商店、買東西,就是抬頭見9,低頭見9.
據(jù)說,這是經過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發(fā)現(xiàn)“顧客在考慮商品價格的時候,價目表上的第一個數(shù)字給人的印象最深”。如果是“0.99”美元結尾,其實就是1美元結尾,但是可能使整數(shù)位最前面的數(shù)字也因此少1.比如,一本《看世界》標價10美元,你未必買;但如果是9.99美元,在你心中就是9元多了,你一定會買。這就是應用數(shù)學的妙處。
但如果你的1美分太多,就可以進銀行。任何一家,都能給你一個精制的小紙筒,裝滿100個1美分,就是把散裝的換成整裝的,但都是美分。然后你到任何商店都可以換1美元的紙幣。全世界的小商小販都喜歡零錢。但是1張紙幣換100個美分就不行。
很不重要的比索
古巴人視美帝國主義為頭號敵人,但對美元卻十分喜愛,叫做硬通貨。糧油副食品都還實行“配給制”,憑本或票購買,但用美元買東西就不用。在首都哈瓦那有三個美元專賣超市。大街上的國營餐館,只收美元不收本國貨幣比索。
順便說一下,在古巴的大飯店吃一頓飯只需三四美元,但百姓還是吃不起,因為目前古巴人的平均月薪只有250~300比索,而1美元能換20~26比索(黑市的比價還要高),也就是10美元。如果你一個月賺10美元,然后一頓飯花3美元,你會吃嗎?沒人吃的。
煙民抽煙都不能整盒買,而是一根根買。
古巴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很孤立,除了美國封鎖他們外,他們也進行自我封鎖,不與資本主義國家過事兒。他們是全部的計劃經濟,沒有私營、個體企業(yè)。但是收美元的地方卻遠遠多于收比索的地方,美元在市場上占主導地位。誰都不知道,他們手中的美元是怎么來的。
很重要的小費
在國內都很少給小費。在國外,小費是一種標志,一種微笑,一種氣質。不給就是失禮,當事者會尷尬的。
有次到泰國一個叫“北橄欖鱷魚湖”的公園玩,一位男青年,見我們拍照,就過來熱情地指點,讓人以為是游客,很熱情。我們很高興,結果要小費。
1984年,我們一行10人去南斯拉夫的里耶卡港接船,包租一家郊外別墅,早餐都是別墅主人米蘭先生開車從市內載一位服務小姐來給我們做的,盡管吃的都是牛奶咖啡面包,但小姐卻把衛(wèi)生搞得極好,微笑服務,令人嘆服。結賬時,主人提醒我們別忘了給小姐小費,問多少,他說隨意。我們的管事決定每天給1美元,一星期給7美元。你們猜服務小姐什么樣?欣喜若狂。一定要吻一下管事,管事左躲右躲,后來我們哄笑他,就被吻了。以后每個周六的晚上,管事都要被吻一次。那是1984年,那時我就想做領導了,呵呵。
最重要是小心
國外不是天堂。大千世界,哪里都有壞人。我們經歷過一個非常巧妙的陷阱,把我們船上的駕駛助理氣瘋了。
那天我們3個人在保加利亞的港口城市瓦爾納逛街,遇到當?shù)?個男的。他們說要替我們換錢,報價是1美元換22列弗(當?shù)刎泿琶?,我們在船上就聽說那里的銀行比價是1美元換16列弗。駕駛助理(以下簡稱駕助)認為賺。其實他也不想買什么,主要是想倒一下,這樣能賺一點。駕助曾外派過別的國家,手里有點錢,經過討價還價,最后商定,是24列弗換1美元。
我們的駕助拿出三張百元大鈔,3個當?shù)厝私舆^錢:先將這三張鈔票一張張都折起來,折成三折,先是把兩邊沿中心線各一折,再沿中心線合折,把數(shù)字“100”折在里面看不見后,用一根橡皮筋把折成“小豆腐干”狀的紙幣箍起來,然后輪流把“小豆腐干”放到耳邊,一邊用手彈,一邊聽。我們看得眼花繚亂,沒見過這種驗鈔法。駕助有些著急,一個瘦高個兒說:“先生別急。我們是誠心誠意換錢,只是現(xiàn)在街面上假錢太多,我們必須識別您美元的真?zhèn)??!苯涍^一陣稀奇古怪的動作,終于完了,一個胖子說:“這錢是真的?!彼麄兲统鲆淮箜沉懈?,從中拿出一捆,遞給駕助說:“這是5000列弗,您點一下?!蔽覀儙椭{助一起點。
但沒點完的時候,只聽一個人說:“不好!您看,警察來了,我們不換了!”我們抬頭看,從對面不遠處的樹林中冒出一個穿警服的壯漢。三人手忙腳亂地一把搶過我們手中沒點完的列弗,并將三個“小豆腐干”強行塞給駕助,分頭跑散。我們也怕引火燒身,裝作沒事似的向前走。等警察走遠了,駕助打開三個“豆腐干”,傻了。
關于美元的紙幣補充一個常識,它的各種面額的大小和顏色是一樣的,和硬幣一個風格。就是說,如果不看阿拉伯數(shù)字,沒人能從外觀知道1和100美元的分別。所以像你猜的,300美元變成了3美元。眨眼間丟了297塊錢。駕助如果不外派的話,每天才賺2.2美元,這些錢夠他干135天,4個多月吧。
后來駕助含淚去當?shù)鼐焓饒蟀?,可瓦爾納不相信眼淚。只能恨這些該死的美元,你想他們是怎么設計的: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鈔票都是一樣的大小,一樣的顏色!后知,不少中國海員和外國游人都在瓦爾納街頭上過當,吃過虧。有過苦,難過言。你說咱們窮人攢點錢,咱們窮人容易嗎。
很重要的分
在浩瀚的美國本土上,流通著許多硬幣: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和25美分,沒有2和20.究其顏色,除了1分是褐色外,其余均為銀色。而且它們不是以個頭兒大小來代表面值的,比如一個10美分就比5美分要小。
想當年兄弟在美國的時候,實在不明白在這個工資消費皆高,全民大手大腳的國家,美分會派上什么用場?在我國,1分錢都沒實地用了,再不會有兒時“我在馬路邊,撿到1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里邊”的神話。據(jù)說N多年前,在美國還可以用10美分在自動售貨機上買一粒糖,但現(xiàn)在已經沒有了,上個世紀興起的“1角錢商店”如今已經絕跡。不過有一種情況是有用的,就是投幣電話。
電話是吃幣的,那1分錢是從哪里流通來的呢?是這樣的:美國的小商品處處與“0.99”美元較勁,基本以“0.99”做尾數(shù),就像我國用“8”或“88”一樣。一盒空白錄像帶:1.99美元、一罐(紙包裝)桔子汁:99美分、1磅(約合0.45公斤)雞腿:99美分、1磅包菜:39美分、1磅豬肉餡:1.99美元,打一個3分鐘市話是9美分……在美國,只要你逛商店、買東西,就是抬頭見9,低頭見9.
據(jù)說,這是經過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發(fā)現(xiàn)“顧客在考慮商品價格的時候,價目表上的第一個數(shù)字給人的印象最深”。如果是“0.99”美元結尾,其實就是1美元結尾,但是可能使整數(shù)位最前面的數(shù)字也因此少1.比如,一本《看世界》標價10美元,你未必買;但如果是9.99美元,在你心中就是9元多了,你一定會買。這就是應用數(shù)學的妙處。
但如果你的1美分太多,就可以進銀行。任何一家,都能給你一個精制的小紙筒,裝滿100個1美分,就是把散裝的換成整裝的,但都是美分。然后你到任何商店都可以換1美元的紙幣。全世界的小商小販都喜歡零錢。但是1張紙幣換100個美分就不行。
很不重要的比索
古巴人視美帝國主義為頭號敵人,但對美元卻十分喜愛,叫做硬通貨。糧油副食品都還實行“配給制”,憑本或票購買,但用美元買東西就不用。在首都哈瓦那有三個美元專賣超市。大街上的國營餐館,只收美元不收本國貨幣比索。
順便說一下,在古巴的大飯店吃一頓飯只需三四美元,但百姓還是吃不起,因為目前古巴人的平均月薪只有250~300比索,而1美元能換20~26比索(黑市的比價還要高),也就是10美元。如果你一個月賺10美元,然后一頓飯花3美元,你會吃嗎?沒人吃的。
煙民抽煙都不能整盒買,而是一根根買。
古巴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很孤立,除了美國封鎖他們外,他們也進行自我封鎖,不與資本主義國家過事兒。他們是全部的計劃經濟,沒有私營、個體企業(yè)。但是收美元的地方卻遠遠多于收比索的地方,美元在市場上占主導地位。誰都不知道,他們手中的美元是怎么來的。
很重要的小費
在國內都很少給小費。在國外,小費是一種標志,一種微笑,一種氣質。不給就是失禮,當事者會尷尬的。
有次到泰國一個叫“北橄欖鱷魚湖”的公園玩,一位男青年,見我們拍照,就過來熱情地指點,讓人以為是游客,很熱情。我們很高興,結果要小費。
1984年,我們一行10人去南斯拉夫的里耶卡港接船,包租一家郊外別墅,早餐都是別墅主人米蘭先生開車從市內載一位服務小姐來給我們做的,盡管吃的都是牛奶咖啡面包,但小姐卻把衛(wèi)生搞得極好,微笑服務,令人嘆服。結賬時,主人提醒我們別忘了給小姐小費,問多少,他說隨意。我們的管事決定每天給1美元,一星期給7美元。你們猜服務小姐什么樣?欣喜若狂。一定要吻一下管事,管事左躲右躲,后來我們哄笑他,就被吻了。以后每個周六的晚上,管事都要被吻一次。那是1984年,那時我就想做領導了,呵呵。
最重要是小心
國外不是天堂。大千世界,哪里都有壞人。我們經歷過一個非常巧妙的陷阱,把我們船上的駕駛助理氣瘋了。
那天我們3個人在保加利亞的港口城市瓦爾納逛街,遇到當?shù)?個男的。他們說要替我們換錢,報價是1美元換22列弗(當?shù)刎泿琶?,我們在船上就聽說那里的銀行比價是1美元換16列弗。駕駛助理(以下簡稱駕助)認為賺。其實他也不想買什么,主要是想倒一下,這樣能賺一點。駕助曾外派過別的國家,手里有點錢,經過討價還價,最后商定,是24列弗換1美元。
我們的駕助拿出三張百元大鈔,3個當?shù)厝私舆^錢:先將這三張鈔票一張張都折起來,折成三折,先是把兩邊沿中心線各一折,再沿中心線合折,把數(shù)字“100”折在里面看不見后,用一根橡皮筋把折成“小豆腐干”狀的紙幣箍起來,然后輪流把“小豆腐干”放到耳邊,一邊用手彈,一邊聽。我們看得眼花繚亂,沒見過這種驗鈔法。駕助有些著急,一個瘦高個兒說:“先生別急。我們是誠心誠意換錢,只是現(xiàn)在街面上假錢太多,我們必須識別您美元的真?zhèn)??!苯涍^一陣稀奇古怪的動作,終于完了,一個胖子說:“這錢是真的?!彼麄兲统鲆淮箜沉懈?,從中拿出一捆,遞給駕助說:“這是5000列弗,您點一下?!蔽覀儙椭{助一起點。
但沒點完的時候,只聽一個人說:“不好!您看,警察來了,我們不換了!”我們抬頭看,從對面不遠處的樹林中冒出一個穿警服的壯漢。三人手忙腳亂地一把搶過我們手中沒點完的列弗,并將三個“小豆腐干”強行塞給駕助,分頭跑散。我們也怕引火燒身,裝作沒事似的向前走。等警察走遠了,駕助打開三個“豆腐干”,傻了。
關于美元的紙幣補充一個常識,它的各種面額的大小和顏色是一樣的,和硬幣一個風格。就是說,如果不看阿拉伯數(shù)字,沒人能從外觀知道1和100美元的分別。所以像你猜的,300美元變成了3美元。眨眼間丟了297塊錢。駕助如果不外派的話,每天才賺2.2美元,這些錢夠他干135天,4個多月吧。
后來駕助含淚去當?shù)鼐焓饒蟀?,可瓦爾納不相信眼淚。只能恨這些該死的美元,你想他們是怎么設計的: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鈔票都是一樣的大小,一樣的顏色!后知,不少中國海員和外國游人都在瓦爾納街頭上過當,吃過虧。有過苦,難過言。你說咱們窮人攢點錢,咱們窮人容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