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中級法院日前對福安市賽岐中學教師集體貪污案作出終審判決,該校原6名班子成員共謀截留學生補習費、借讀費等134萬多元設“小金庫”,以發(fā)放“補貼”“給領導送禮”等為名私分公款,犯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
法律界人士認為,本案揭示了一些中小學校的“斂財”現(xiàn)象,暴露一些中小學校缺乏有效審計監(jiān)督的現(xiàn)狀,值得深思。
補習費竟成領導“私房錢”
賽岐中學是一個有2000多學生的初中學校,2000年6月,劉光輝調任賽岐中學校長。上任伊始,劉校長就有了新的“煩惱”,日常接待、年節(jié)送禮、個人消費都需要錢,可根據規(guī)定,學校所有收入必須上交市財政后進行統(tǒng)籌,預算外收入部分上交后,財政留40%,60%返還學校,劉光輝感覺資金運轉捉襟見肘,須另辟“財源”。
2000年秋季學期開學后,劉光輝在學校班子會議上提出,準備拿一部分預算外收入放在賬外做“小金庫”,一是為了今后年節(jié)送禮,二是班子成員可從中多拿些錢。在場的副校長袁濟清、教務處主任潘宵生、總務處主任繆曼光、政教處主任陳毓光、辦公室主任鄭黎明等人都沒有反對。
賽岐中學“小金庫”的資金來源是學生的補習費、借讀費、教師的請假工資及部分代辦費,劉光輝等人串通學校出納,通過不開正式發(fā)票、不入正規(guī)賬方式截留。
記者看到一份記載賽岐中學“小金庫”收入的賬單:2001年9月至2003年1月,收補習費、寄讀費、借讀費、服裝費等共計466488元;2003至2004學年度,上學期補習費收52700元,下學期收補習費52400元;2004年8月16日初三補習班上繳25000元……
每學期末,劉光輝等人就以給領導班子成員發(fā)放“行政津貼”“電話費”“值班加班費”“中考獎金”等名義從“小金庫”分錢。法院查明,2000年至2006年間,劉光輝等6人以領取“補貼”為名私分公款12.5萬元。
總務處長繆曼光專門制作了“花名冊”,班子成員簽字后方能領取“補貼”。
劉光輝事后承認,各類補貼是他們“巧立名目”私分公款??娐庹f,“制作花名冊旨在留底,這么多錢都是我一人領出來的,簽名后大家一起承擔責任?!?BR> 劉光輝、繆曼光等人以年節(jié)送禮、接待為名將資金從“小金庫”取出,部分據為己有。其中2000年至2006年,劉光輝以給相關部門領導送禮為名,先后16次從“小金庫”中取出4.6萬元,并將其中2.5萬多元據為己有。
法院查明,劉光輝從“小金庫”中貪污16萬多元,袁濟清、潘宵生等人的貪污數(shù)額在10萬元以上。
訂學習資料收回扣
打著統(tǒng)一訂購學習資料旗號,收受推銷員給予的高額回扣,將負擔轉移到學生頭上是劉光輝等人的又一“創(chuàng)收”方法。
2002年至2005年,劉光輝與潘宵生利用為學生訂“寒假作業(yè)”“大提綱”“初三總復習指導叢書”等機會,接受經銷商給的訂貨款20%至40%回扣。
2002年至2005年,賽岐中學教務主任潘宵生利用為學生訂購初三總復習等試卷類資料,以每套試卷向學生多收1至1.5元方式,貪污8993元,并額外接受對方推銷員謝某給的回扣1.1萬多元。
2004年6月,推銷員黃某找到劉光輝,要賽岐中學給所有學生訂購“大提綱”。劉光輝找袁濟清、潘宵生商量,兩人覺得“大提綱”定價過高。劉光輝提出,三個年級2000多學生,對方承諾給40%的回扣。賽岐中學于2004年度至2005年度訂購“大提綱”復習資料,付出貨款10萬多元,劉光輝等人獲得回扣款4萬多元。由于一些貧困學生的錢一直收不上來,劉光輝等人只能從回扣款中拿出一部分墊付,法院最終認定的受賄款為1.9萬多元。
寧德市中級法院在終審判決中,以貪污罪、受賄罪數(shù)罪并罰判處劉光輝執(zhí)行有期徒刑4年3個月;以貪污罪、受賄罪數(shù)罪并罰判處潘宵生執(zhí)行有期徒刑3年;繆曼光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袁濟清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陳毓光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鄭黎明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6個月。
學校財務誰監(jiān)管
和眾多貪污案件一樣,賽岐中學教師集體貪污案件暴露出現(xiàn)行機制對“一把手”缺乏有效監(jiān)管問題,劉光輝等人侵吞公款、接受賄賂的手法并不高明,卻能長期得逞,內部財務會計制度的執(zhí)行不能抵御來自領導層的干預,為弄虛作假、私分公款提供了便利,再次表明缺乏有效約束和監(jiān)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
廈門勤賢律師事務所律師曾凌說,建立有效的外部審計監(jiān)督才能防止學校發(fā)生財務腐敗,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承擔起審計監(jiān)督職責。2006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學校不得違反國家規(guī)定收取費用,不得以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義務教育經費的審計監(jiān)督和統(tǒng)計公告制度。曾凌認為,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完善對下屬單位審計制度,建立專業(yè)審計隊伍,定期嚴格執(zhí)行財務審計。(新華社專稿)
法律界人士認為,本案揭示了一些中小學校的“斂財”現(xiàn)象,暴露一些中小學校缺乏有效審計監(jiān)督的現(xiàn)狀,值得深思。
補習費竟成領導“私房錢”
賽岐中學是一個有2000多學生的初中學校,2000年6月,劉光輝調任賽岐中學校長。上任伊始,劉校長就有了新的“煩惱”,日常接待、年節(jié)送禮、個人消費都需要錢,可根據規(guī)定,學校所有收入必須上交市財政后進行統(tǒng)籌,預算外收入部分上交后,財政留40%,60%返還學校,劉光輝感覺資金運轉捉襟見肘,須另辟“財源”。
2000年秋季學期開學后,劉光輝在學校班子會議上提出,準備拿一部分預算外收入放在賬外做“小金庫”,一是為了今后年節(jié)送禮,二是班子成員可從中多拿些錢。在場的副校長袁濟清、教務處主任潘宵生、總務處主任繆曼光、政教處主任陳毓光、辦公室主任鄭黎明等人都沒有反對。
賽岐中學“小金庫”的資金來源是學生的補習費、借讀費、教師的請假工資及部分代辦費,劉光輝等人串通學校出納,通過不開正式發(fā)票、不入正規(guī)賬方式截留。
記者看到一份記載賽岐中學“小金庫”收入的賬單:2001年9月至2003年1月,收補習費、寄讀費、借讀費、服裝費等共計466488元;2003至2004學年度,上學期補習費收52700元,下學期收補習費52400元;2004年8月16日初三補習班上繳25000元……
每學期末,劉光輝等人就以給領導班子成員發(fā)放“行政津貼”“電話費”“值班加班費”“中考獎金”等名義從“小金庫”分錢。法院查明,2000年至2006年間,劉光輝等6人以領取“補貼”為名私分公款12.5萬元。
總務處長繆曼光專門制作了“花名冊”,班子成員簽字后方能領取“補貼”。
劉光輝事后承認,各類補貼是他們“巧立名目”私分公款??娐庹f,“制作花名冊旨在留底,這么多錢都是我一人領出來的,簽名后大家一起承擔責任?!?BR> 劉光輝、繆曼光等人以年節(jié)送禮、接待為名將資金從“小金庫”取出,部分據為己有。其中2000年至2006年,劉光輝以給相關部門領導送禮為名,先后16次從“小金庫”中取出4.6萬元,并將其中2.5萬多元據為己有。
法院查明,劉光輝從“小金庫”中貪污16萬多元,袁濟清、潘宵生等人的貪污數(shù)額在10萬元以上。
訂學習資料收回扣
打著統(tǒng)一訂購學習資料旗號,收受推銷員給予的高額回扣,將負擔轉移到學生頭上是劉光輝等人的又一“創(chuàng)收”方法。
2002年至2005年,劉光輝與潘宵生利用為學生訂“寒假作業(yè)”“大提綱”“初三總復習指導叢書”等機會,接受經銷商給的訂貨款20%至40%回扣。
2002年至2005年,賽岐中學教務主任潘宵生利用為學生訂購初三總復習等試卷類資料,以每套試卷向學生多收1至1.5元方式,貪污8993元,并額外接受對方推銷員謝某給的回扣1.1萬多元。
2004年6月,推銷員黃某找到劉光輝,要賽岐中學給所有學生訂購“大提綱”。劉光輝找袁濟清、潘宵生商量,兩人覺得“大提綱”定價過高。劉光輝提出,三個年級2000多學生,對方承諾給40%的回扣。賽岐中學于2004年度至2005年度訂購“大提綱”復習資料,付出貨款10萬多元,劉光輝等人獲得回扣款4萬多元。由于一些貧困學生的錢一直收不上來,劉光輝等人只能從回扣款中拿出一部分墊付,法院最終認定的受賄款為1.9萬多元。
寧德市中級法院在終審判決中,以貪污罪、受賄罪數(shù)罪并罰判處劉光輝執(zhí)行有期徒刑4年3個月;以貪污罪、受賄罪數(shù)罪并罰判處潘宵生執(zhí)行有期徒刑3年;繆曼光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袁濟清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陳毓光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鄭黎明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6個月。
學校財務誰監(jiān)管
和眾多貪污案件一樣,賽岐中學教師集體貪污案件暴露出現(xiàn)行機制對“一把手”缺乏有效監(jiān)管問題,劉光輝等人侵吞公款、接受賄賂的手法并不高明,卻能長期得逞,內部財務會計制度的執(zhí)行不能抵御來自領導層的干預,為弄虛作假、私分公款提供了便利,再次表明缺乏有效約束和監(jiān)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
廈門勤賢律師事務所律師曾凌說,建立有效的外部審計監(jiān)督才能防止學校發(fā)生財務腐敗,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承擔起審計監(jiān)督職責。2006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學校不得違反國家規(guī)定收取費用,不得以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義務教育經費的審計監(jiān)督和統(tǒng)計公告制度。曾凌認為,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完善對下屬單位審計制度,建立專業(yè)審計隊伍,定期嚴格執(zhí)行財務審計。(新華社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