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法官流失嚴重,如何讓法官留得住、用得上?24日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分組審議 《關于全省人民法院開展民事審判工作的情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時,委員們嘗試為這一“頑疾”把脈開方。
《報告》指出,2005年至今,我省已流失法官873名,其中多數(shù)是民事法官。通過司法考試的1696名法院干警中,就有605人辭職從事律師等職業(yè)。王啟庭委員指出,偏遠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法院長期存在法官短缺的問題,“一個審判庭湊不齊一個合議庭,只好臨時從其他法院借法官”。
崔太平委員認為,這種異向流動發(fā)生的首要原因在于,我省基層法官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tài)。他建議將簡單民事案件和復雜民事案件分流,通過內部調整來緩解人少案多的壓力。
鄧劍委員和宋國文委員指出,法官流失折射出基層法院在辦案經費、條件和工作環(huán)境等方面跟不上現(xiàn)實需要,也反映出基層法官的待遇有待提高,有關方面應對癥下藥,及時為其排憂解難。法院內部應科學調整工作量,解決法官之間苦樂不均的問題;外部更要為法官營造好的司法環(huán)境,避免出現(xiàn)當事人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對法官辦案施加影響的情況,減輕法官的工作壓力。
邢瀘生委員建議對法官辭職當律師設置一定的準入條件,砌一道 “門檻”。
《報告》指出,2005年至今,我省已流失法官873名,其中多數(shù)是民事法官。通過司法考試的1696名法院干警中,就有605人辭職從事律師等職業(yè)。王啟庭委員指出,偏遠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法院長期存在法官短缺的問題,“一個審判庭湊不齊一個合議庭,只好臨時從其他法院借法官”。
崔太平委員認為,這種異向流動發(fā)生的首要原因在于,我省基層法官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tài)。他建議將簡單民事案件和復雜民事案件分流,通過內部調整來緩解人少案多的壓力。
鄧劍委員和宋國文委員指出,法官流失折射出基層法院在辦案經費、條件和工作環(huán)境等方面跟不上現(xiàn)實需要,也反映出基層法官的待遇有待提高,有關方面應對癥下藥,及時為其排憂解難。法院內部應科學調整工作量,解決法官之間苦樂不均的問題;外部更要為法官營造好的司法環(huán)境,避免出現(xiàn)當事人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對法官辦案施加影響的情況,減輕法官的工作壓力。
邢瀘生委員建議對法官辭職當律師設置一定的準入條件,砌一道 “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