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 鍵 詞
1.審判職能 共審理各類案件20451件,監(jiān)督指導各類案件3178.4萬件
2.司法為民 提供司法救助127萬人次,緩、減、免交訴訟費54.8億元
3.司法改革 完成中央確定由高人民法院牽頭的9項改革任務
4.隊伍建設 共培訓法官23萬人次,被查處法官人數逐年下降
5.基層工作 中西部需新建、改建的人民法庭全部列入國家專項建設投資計劃
6.工作展望 今年高法院將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
3月10日上午9時,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向大會作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肖揚在報告中說,過去的五年,是人民法院工作不斷進步的五年,是審判工作為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作出積極貢獻的五年,是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的五年,也是人民法官隊伍司法能力不斷提高的五年。
肖揚說,過去的五年,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高人民法院遵照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次會議提出的要求,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指導方針,堅持“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以審判工作為中心,以基層建設為基礎,以司法改革為動力,以隊伍建設為保證,切實增強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確保法律嚴格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新貢獻。
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摘登如下:
過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1審判職能
高人民法院從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和國家長治久安出發(fā),認真開展審判和監(jiān)督指導工作。2003年至2007年,共審理各類案件20451件,比前五年上升0.78%.監(jiān)督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法院審結各類案件3178.4萬件,比前五年上升1.59%.
依法懲罰刑事犯罪,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五年來,高人民法院審理刑事案件4802件,監(jiān)督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結一審刑事案件338.5萬件,總數比前五年上升19.61%.其中,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的76萬人,占判處罪犯總數的18.18%.
堅持貫徹執(zhí)行依法嚴厲懲罰嚴重刑事犯罪的方針,重點審判各種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犯罪,共審結爆炸、殺人、綁架、搶劫等犯罪案件120萬件,同比上升10.09%.依法懲罰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審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走私、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等犯罪案件8萬余件,同比上升11.76%.審結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2962件,同比上升1.33倍。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犯罪案件12萬件,同比上升12.15%.
嚴格執(zhí)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做到“該寬則寬,當嚴則嚴,寬嚴相濟,罰當其罪”。堅持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并重,嚴格遵循證據裁判原則,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五年來,依法宣告1.4萬名刑事被告人無罪。依法保障被告人行使各項訴訟權利,為32萬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被告人指定了辯護人,同比上升2.3倍。
依法平等保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權利,促進經濟發(fā)展與社會和諧。五年來,高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3196件,監(jiān)督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結一審民事案件2214.5萬件,比前五年下降6.25%.
高度重視與民生有關案件的依法審理,審結婚姻家庭、遺產繼承等案件593萬件,同比下降12.54%;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209萬件,同比上升16.76%;勞動爭議案件60萬件,同比上升30%.
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審結合同糾紛案件1144萬件,同比上升56.80%.審結企業(yè)改制和破產案件1.5萬件,同比下降2.58%.依法公正妥善審理24家證券公司破產案件。
依法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促進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審結知識產權民事案件6萬余件,同比上升1.5倍,訴訟標的額133億元,同比增長70.7%.
加強內地與香港、澳門司法交流與合作,簽署相互認可和執(zhí)行民商事判決以及仲裁裁決等有關司法協(xié)助的文件6件。依法保護香港同胞、澳門同胞的合法權益,審結涉港、涉澳民商事案件26561件,同比上升30.53%.維護臺灣同胞合法權益,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共審結涉臺民商事案件16130件,同比上升85.27%.
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的審判原則,把訴訟調解貫穿于案件審理全過程,民事案件調解和撤訴率達50.74%.加強對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指導,支持、維護、促進人民調解和行政調解,建立和完善糾紛解決機制。
監(jiān)督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高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1242件,國家賠償案件313件,監(jiān)督和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結一審行政案件47萬余件,同比上升1.5%;審結國家賠償案件1.3萬件,同比上升17.31%,涉及賠償金額1.8億元,同比增長6.26%.
加強和改進執(zhí)行工作,大限度實現生效裁判所確認的權益,維護司法權威。高人民法院依法協(xié)調和督辦跨地區(qū)民事執(zhí)行案件1038件,監(jiān)督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加大執(zhí)行協(xié)調工作力度,積極推動國家執(zhí)行聯動機制建設,當事人自行履行率比前五年提高3.63個百分點,強制執(zhí)行案件1080萬件,同比下降11.91%;執(zhí)行標的金額17276.2億元,增長28.19%.
完善申訴復查和再審工作機制,著力解決申訴難,依法支持當事人的合理訴求。高人民法院審查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9860件,監(jiān)督和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查申訴案件55.7萬件,其中申訴符合再審事由進入再審程序的案件18.4萬件,占全部生效案件總數的0.71%.五年來,全國法院涉訴信訪總量呈下降趨勢,其中,高人民法院辦理涉訴信訪件71.9萬件,同比上升11.69%,地方各級人民法院辦理涉訴信訪件1876萬件,同比下降55.58%.
進一步加強司法解釋工作,加強法律實施,維護法制統(tǒng)一。為了提高司法解釋質量,高人民法院制定《關于司法解釋工作的規(guī)定》,對司法解釋的立項要求、調查研究、征求意見、報送審查等程序作了規(guī)范。五年來,共制定司法解釋85件;發(fā)布司法指導性文件180件。通過公報發(fā)布指導性案例169個,為探索建立案例指導制度積累了經驗。
2司法為民
五年來,高人民法院遵照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把“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確立為法院工作的指導方針,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制定了一系列司法利民、護民、便民措施。
落實公開審判,提高司法透明度。強化和規(guī)范對當事人依法告知義務,保障當事人在立案、審判、執(zhí)行、審判監(jiān)督等各環(huán)節(jié)對審判權運行過程的知情權。建立案件辦理情況查詢機制,方便當事人了解案件進展信息、查閱裁判文書。建立健全新聞發(fā)言人制度,及時發(fā)布重要審判信息,主動接受輿論監(jiān)督。
提高審判質量,確保公正司法。正確處理客觀真實與法律真實、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不斷提高法官的司法水平和審判質量,一審后當事人服判息訴的占90.01%,二審維持率70.84%.
提高司法效率,及時化解糾紛。在刑事審判工作中,對被告人認罪、控辯雙方無異議的案件,簡化庭審環(huán)節(jié),提高審判效率。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簡易民事程序速裁案件1496萬件,全部案件審限內結案率達到96.06%.
落實便民措施,方便群眾訴訟。為群眾免費提供訴訟指南,告知訴訟風險,實行網上立案,巡回審判,預約開庭。為方便偏遠地區(qū)群眾參與訴訟,全國共設立巡回審判點11220個。為減輕當事人訴累,6941個人民法庭實現了直接立案。
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對經濟上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及時提供司法救助,共救助127萬人次,同比上升1.15倍,緩、減、免交訴訟費54.8億元,同比增長71.25%.
3司法改革
五年來,高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從我國的國情出發(fā),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司法改革,比較圓滿地完成了中央確定由高人民法院牽頭的9項改革任務,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確定的50項改革項目也基本完成。
改革和完善死刑核準制度。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高人民法院從2007年1月1日起統(tǒng)一行使死刑案件核準權。一年來,高人民法院完善死刑案件二審開庭程序和死刑核準程序,統(tǒng)一死刑適用標準,依法嚴格、慎重、公正地復核死刑案件??傮w工作進展順利,銜接過渡平穩(wěn)有序,案件審判運行正常。
改革和完善民事再審制度。為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申訴難問題,高人民法院及時向全國人大提出修改民事訴訟法的建議,大限度地保障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利。
改革和完善民事執(zhí)行制度。在完善執(zhí)行強制措施、建立財產報告制度、實行執(zhí)行聯動機制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規(guī)范執(zhí)行行為,嚴格執(zhí)行管理,及時提出通過修改民事訴訟法改革和完善執(zhí)行制度的建議,為解決執(zhí)行難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
完善人民陪審員工作機制。自2005年5月1日起,高人民法院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選任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人民陪審員55681人,參與審理案件121萬件,充分發(fā)揮了人民陪審員制度維護司法公正、促進司法公開、推進司法民主的作用。
完善審判管理制度。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加強對審判權和執(zhí)行權運行的制約監(jiān)督,從影響案件質量的環(huán)節(jié)入手,采取案件審判流程管理、案件質量監(jiān)督評查、法官審判業(yè)績考評和崗位目標管理等手段,逐步完善審判管理格局,努力形成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審判權和執(zhí)行權運行機制。此外,還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了審判委員會制度、未成年被告人審判制度等審判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刑事被害人救助辦法,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積累了經驗。
4隊伍建設
高人民法院全面加強法官隊伍的組織管理、思想教育、業(yè)務培訓和職業(yè)保障等建設,使法官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涌現出一批以宋魚水、蔣慶、金桂蘭、黃學軍為代表的模范法官,有1804個集體和1936名個人受到國家和高人民法院表彰獎勵,有31人獲得功勛天平獎章和英模天平獎章。
高度重視領導班子建設。在各級黨委領導下,與各級人大密切配合,不斷加大對下級法院領導班子的協(xié)管力度。2008年換屆時有21位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實施異地或崗位交流任職。中級和基層法院院長異地或崗位交流任職比前五年也大幅增加。
嚴格職業(yè)準入,加強教育培訓。通過司法考試和法官審核制度,嚴把法官準入關。建立條件嚴格、程序規(guī)范的法官選拔制度,逐步探索上級法院從下級法院選拔法官,重視從律師、專家、學者中選拔法官。加強法官適用法律、駕馭庭審、訴訟調解、制作文書的培訓。五年來,共培訓法官23萬人次,基層法院院長、副院長1.2萬人次,高中級法院院長、副院長2000余人次,法官晉級培訓5萬人次。
完善法官管理和職業(yè)保障體制。實行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和其他人員分類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職業(yè)明確、職責清楚、管理規(guī)范、保障到位的法院人員分類管理機制。建立因公犧牲法官特別補助金和特別慰問金制度。全面實施審判津貼制度,逐步提高法官待遇。
加強廉政建設和監(jiān)督制約工作。制定《法官行為規(guī)范》,從立案、審判、監(jiān)督和執(zhí)行等方面全面規(guī)范法官行為,約束法官業(yè)外活動,建立統(tǒng)一的法官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法院廉政制度體系。五年來,全國法院違紀違法的法官被查處的人數逐年下降,其中,利用審判權和執(zhí)行權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的,從2003年的468人下降到2007年的218人,下降53.42%.
5基層工作
高人民法院堅持把人民法院建設的重點放在基層,先后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基層建設的決定》和《關于全面加強人民法庭工作的決定》,全面提高基層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公正司法水平。積極爭取各級黨委、人大、政府的關心支持,解決基層基礎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全國大部分省級財政部門會同高級法院分檔、分類確定了不同地區(qū)基層法院公用經費保障標準。中西部地區(qū)需新建、改建的人民法庭已全部列入國家專項建設投資計劃。
2008年的工作安排
6工作展望
全面加強人民法院工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監(jiān)督和指導各級人民法院按照依法治國的總體要求,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tǒng)一和尊嚴。充分發(fā)揮審判職能作用,切實保障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依法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繼續(xù)做好各項審判和執(zhí)行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在刑事審判工作中,堅持依法嚴厲懲罰嚴重刑事犯罪與依法加強司法領域的人權保障相結合,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在民事審判工作中,堅持平等保護和調判結合的民事審判原則,平等保護各類訴訟主體的合法權益,努力實現案結事了。在行政審判工作中,堅持監(jiān)督、維護和協(xié)調相統(tǒng)一的原則,充分發(fā)揮指定管轄和提級管轄的作用,切實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有效化解行政爭議和國家賠償爭議。在民事執(zhí)行工作中,加大執(zhí)行力度,規(guī)范執(zhí)行行為,加強執(zhí)行監(jiān)督,提高執(zhí)行質量與效率。
切實解決一些案件裁判不公問題。改進和完善便于當事人行使訴權的工作機制,確保當事人依法行使訴權。繼續(xù)堅持依法公開、及時公開、全面公開原則,落實公開審判制度,增強審判工作透明度。繼續(xù)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大力弘揚司法民主。繼續(xù)完善司法解釋的立項和調研制度,充分發(fā)揮高人民法院的監(jiān)督指導職能。進一步健全涉訴信訪工作機制,確保申訴與申請再審制度以及民事執(zhí)行制度改革的成功,著力解決申訴難、申請再審難和執(zhí)行難問題。
繼續(xù)推進人民法院改革,優(yōu)化法院內部職權配置。根據中央統(tǒng)一部署,積極穩(wěn)妥地深化各項司法改革,解決影響司法公正的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深化執(zhí)行改革,進一步落實執(zhí)行裁決權與執(zhí)行實施權的分離,積極參與國家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執(zhí)行聯動機制,促進被執(zhí)行人自覺履行生效裁判。加強審判和執(zhí)行管理,建立科學的動態(tài)監(jiān)督機制。落實案件質量評估體系,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
繼續(xù)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努力提高司法能力。配合財政部門制定和完善基層法院公用經費保障標準,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不斷加大對中西部和貧困地區(qū)法院經費轉移支付力度。鼓勵和安排新進人員到基層和艱苦地區(qū)鍛煉,把基層法院建設成為培養(yǎng)骨干和后備人才的搖籃。
繼續(xù)加強法官隊伍建設,全力提高司法水平。加強在職法官教育培訓,健全完善經常性教育培訓機制。完善法官遴選制度,促進上下級法院法官的合理流動。加強法官作風和司法規(guī)范化建設,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堅決查處利用審判權和執(zhí)行權貪贓枉法的人和事,確保司法廉潔。加強職業(yè)保障建設,完善法官職業(yè)保障機制。
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有關用語說明
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是我國根據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和適用法律人人平等的原則確立的準確懲罰犯罪的刑事政策。一方面,要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嚴重暴力犯罪以及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多發(fā)性犯罪,堅持依法嚴厲懲罰。另一方面,對于具有法定從輕、減輕處罰情節(jié)的,依法從寬處理;對于具有酌定從寬處罰情節(jié)的,也要依法予以裁量,大限度地減少社會對立面。
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我國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當事人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我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當事人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提出申訴或申請再審符合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審查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時,對生效裁判確實存在訴訟法規(guī)定的各種錯誤情形的,應依法進行再審,作出相應改判。
案例指導制度
是高人民法院針對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平衡,訴訟糾紛復雜多樣,個別地方法院存在“同案不同判”等現象,為及時總結審判工作經驗,指導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統(tǒng)一司法尺度和裁判標準,規(guī)范法官自由裁量權,充分發(fā)揮典型案例在審判工作中指導性作用的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制度。
訴訟風險
是指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不當,可能導致的不利后果。如對提出的訴訟請求不能提交有效證據,或者訴訟請求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期限等,人民法院依法不予支持。
死刑案件核準
是指對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和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的判決和裁定,依照死刑復核程序進行審查核準的制度,旨在保證死刑適用的正當性和正確性。根據我國法律規(guī)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死刑除依法由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應當報請高人民法院核準。同時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案件。
刑事被害人救助辦法
被害人救助是指對受到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親屬,在未能獲得犯罪分子的賠償及其他方面的補償時,由有關方面給予適當經濟資助,幫助其解決暫時生活、醫(yī)療困難的一種措施。它是一種撫慰性、救濟性的體現司法人文關懷的經濟資助。
調判結合的民事審判政策
是人民法院確立的民事審判工作的一項重要原則,體現了民事司法手段與民事司法目標的高度和諧統(tǒng)一。具體表述為:“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薄罢{判結合”是重心,它要求人民法院在處理具體案件時,應當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調解和裁判的方式和手段,能夠調解的及時調解,不能調解的和無須調解的,要及時裁判?!鞍附Y事了”是目標,不僅僅是了在當事人息訴罷訟,還要了在有利于社會經濟發(fā)展,有利于社會主義道德的推行,有利于大限度地增加社會和諧因素。
案件質量評估體系
是指人民法院為客觀、公正評價審判工作,加強審判管理,強化監(jiān)督,提高審判質量建立的對案件質量進行全面評估的體系。通過案件質量評估體系,能夠確立人民法院審判質量的量化標準,建立人民法院內部全新的動態(tài)監(jiān)督體制和科學化審判管理,能夠分析影響審判質量的各種因素,從而為各級人民法院審判決策和管理提供完整、詳細的參考依據,推動法院審判質量的全面提高。
1.審判職能 共審理各類案件20451件,監(jiān)督指導各類案件3178.4萬件
2.司法為民 提供司法救助127萬人次,緩、減、免交訴訟費54.8億元
3.司法改革 完成中央確定由高人民法院牽頭的9項改革任務
4.隊伍建設 共培訓法官23萬人次,被查處法官人數逐年下降
5.基層工作 中西部需新建、改建的人民法庭全部列入國家專項建設投資計劃
6.工作展望 今年高法院將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
3月10日上午9時,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向大會作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肖揚在報告中說,過去的五年,是人民法院工作不斷進步的五年,是審判工作為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作出積極貢獻的五年,是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的五年,也是人民法官隊伍司法能力不斷提高的五年。
肖揚說,過去的五年,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高人民法院遵照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次會議提出的要求,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指導方針,堅持“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以審判工作為中心,以基層建設為基礎,以司法改革為動力,以隊伍建設為保證,切實增強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確保法律嚴格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新貢獻。
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摘登如下:
過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1審判職能
高人民法院從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和國家長治久安出發(fā),認真開展審判和監(jiān)督指導工作。2003年至2007年,共審理各類案件20451件,比前五年上升0.78%.監(jiān)督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法院審結各類案件3178.4萬件,比前五年上升1.59%.
依法懲罰刑事犯罪,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五年來,高人民法院審理刑事案件4802件,監(jiān)督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結一審刑事案件338.5萬件,總數比前五年上升19.61%.其中,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的76萬人,占判處罪犯總數的18.18%.
堅持貫徹執(zhí)行依法嚴厲懲罰嚴重刑事犯罪的方針,重點審判各種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犯罪,共審結爆炸、殺人、綁架、搶劫等犯罪案件120萬件,同比上升10.09%.依法懲罰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審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走私、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等犯罪案件8萬余件,同比上升11.76%.審結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2962件,同比上升1.33倍。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犯罪案件12萬件,同比上升12.15%.
嚴格執(zhí)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做到“該寬則寬,當嚴則嚴,寬嚴相濟,罰當其罪”。堅持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并重,嚴格遵循證據裁判原則,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五年來,依法宣告1.4萬名刑事被告人無罪。依法保障被告人行使各項訴訟權利,為32萬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被告人指定了辯護人,同比上升2.3倍。
依法平等保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權利,促進經濟發(fā)展與社會和諧。五年來,高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3196件,監(jiān)督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結一審民事案件2214.5萬件,比前五年下降6.25%.
高度重視與民生有關案件的依法審理,審結婚姻家庭、遺產繼承等案件593萬件,同比下降12.54%;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209萬件,同比上升16.76%;勞動爭議案件60萬件,同比上升30%.
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審結合同糾紛案件1144萬件,同比上升56.80%.審結企業(yè)改制和破產案件1.5萬件,同比下降2.58%.依法公正妥善審理24家證券公司破產案件。
依法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促進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審結知識產權民事案件6萬余件,同比上升1.5倍,訴訟標的額133億元,同比增長70.7%.
加強內地與香港、澳門司法交流與合作,簽署相互認可和執(zhí)行民商事判決以及仲裁裁決等有關司法協(xié)助的文件6件。依法保護香港同胞、澳門同胞的合法權益,審結涉港、涉澳民商事案件26561件,同比上升30.53%.維護臺灣同胞合法權益,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共審結涉臺民商事案件16130件,同比上升85.27%.
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的審判原則,把訴訟調解貫穿于案件審理全過程,民事案件調解和撤訴率達50.74%.加強對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指導,支持、維護、促進人民調解和行政調解,建立和完善糾紛解決機制。
監(jiān)督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高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1242件,國家賠償案件313件,監(jiān)督和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結一審行政案件47萬余件,同比上升1.5%;審結國家賠償案件1.3萬件,同比上升17.31%,涉及賠償金額1.8億元,同比增長6.26%.
加強和改進執(zhí)行工作,大限度實現生效裁判所確認的權益,維護司法權威。高人民法院依法協(xié)調和督辦跨地區(qū)民事執(zhí)行案件1038件,監(jiān)督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加大執(zhí)行協(xié)調工作力度,積極推動國家執(zhí)行聯動機制建設,當事人自行履行率比前五年提高3.63個百分點,強制執(zhí)行案件1080萬件,同比下降11.91%;執(zhí)行標的金額17276.2億元,增長28.19%.
完善申訴復查和再審工作機制,著力解決申訴難,依法支持當事人的合理訴求。高人民法院審查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9860件,監(jiān)督和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查申訴案件55.7萬件,其中申訴符合再審事由進入再審程序的案件18.4萬件,占全部生效案件總數的0.71%.五年來,全國法院涉訴信訪總量呈下降趨勢,其中,高人民法院辦理涉訴信訪件71.9萬件,同比上升11.69%,地方各級人民法院辦理涉訴信訪件1876萬件,同比下降55.58%.
進一步加強司法解釋工作,加強法律實施,維護法制統(tǒng)一。為了提高司法解釋質量,高人民法院制定《關于司法解釋工作的規(guī)定》,對司法解釋的立項要求、調查研究、征求意見、報送審查等程序作了規(guī)范。五年來,共制定司法解釋85件;發(fā)布司法指導性文件180件。通過公報發(fā)布指導性案例169個,為探索建立案例指導制度積累了經驗。
2司法為民
五年來,高人民法院遵照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把“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確立為法院工作的指導方針,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制定了一系列司法利民、護民、便民措施。
落實公開審判,提高司法透明度。強化和規(guī)范對當事人依法告知義務,保障當事人在立案、審判、執(zhí)行、審判監(jiān)督等各環(huán)節(jié)對審判權運行過程的知情權。建立案件辦理情況查詢機制,方便當事人了解案件進展信息、查閱裁判文書。建立健全新聞發(fā)言人制度,及時發(fā)布重要審判信息,主動接受輿論監(jiān)督。
提高審判質量,確保公正司法。正確處理客觀真實與法律真實、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不斷提高法官的司法水平和審判質量,一審后當事人服判息訴的占90.01%,二審維持率70.84%.
提高司法效率,及時化解糾紛。在刑事審判工作中,對被告人認罪、控辯雙方無異議的案件,簡化庭審環(huán)節(jié),提高審判效率。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簡易民事程序速裁案件1496萬件,全部案件審限內結案率達到96.06%.
落實便民措施,方便群眾訴訟。為群眾免費提供訴訟指南,告知訴訟風險,實行網上立案,巡回審判,預約開庭。為方便偏遠地區(qū)群眾參與訴訟,全國共設立巡回審判點11220個。為減輕當事人訴累,6941個人民法庭實現了直接立案。
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對經濟上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及時提供司法救助,共救助127萬人次,同比上升1.15倍,緩、減、免交訴訟費54.8億元,同比增長71.25%.
3司法改革
五年來,高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從我國的國情出發(fā),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司法改革,比較圓滿地完成了中央確定由高人民法院牽頭的9項改革任務,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確定的50項改革項目也基本完成。
改革和完善死刑核準制度。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高人民法院從2007年1月1日起統(tǒng)一行使死刑案件核準權。一年來,高人民法院完善死刑案件二審開庭程序和死刑核準程序,統(tǒng)一死刑適用標準,依法嚴格、慎重、公正地復核死刑案件??傮w工作進展順利,銜接過渡平穩(wěn)有序,案件審判運行正常。
改革和完善民事再審制度。為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申訴難問題,高人民法院及時向全國人大提出修改民事訴訟法的建議,大限度地保障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利。
改革和完善民事執(zhí)行制度。在完善執(zhí)行強制措施、建立財產報告制度、實行執(zhí)行聯動機制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規(guī)范執(zhí)行行為,嚴格執(zhí)行管理,及時提出通過修改民事訴訟法改革和完善執(zhí)行制度的建議,為解決執(zhí)行難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
完善人民陪審員工作機制。自2005年5月1日起,高人民法院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選任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人民陪審員55681人,參與審理案件121萬件,充分發(fā)揮了人民陪審員制度維護司法公正、促進司法公開、推進司法民主的作用。
完善審判管理制度。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加強對審判權和執(zhí)行權運行的制約監(jiān)督,從影響案件質量的環(huán)節(jié)入手,采取案件審判流程管理、案件質量監(jiān)督評查、法官審判業(yè)績考評和崗位目標管理等手段,逐步完善審判管理格局,努力形成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審判權和執(zhí)行權運行機制。此外,還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了審判委員會制度、未成年被告人審判制度等審判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刑事被害人救助辦法,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積累了經驗。
4隊伍建設
高人民法院全面加強法官隊伍的組織管理、思想教育、業(yè)務培訓和職業(yè)保障等建設,使法官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涌現出一批以宋魚水、蔣慶、金桂蘭、黃學軍為代表的模范法官,有1804個集體和1936名個人受到國家和高人民法院表彰獎勵,有31人獲得功勛天平獎章和英模天平獎章。
高度重視領導班子建設。在各級黨委領導下,與各級人大密切配合,不斷加大對下級法院領導班子的協(xié)管力度。2008年換屆時有21位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實施異地或崗位交流任職。中級和基層法院院長異地或崗位交流任職比前五年也大幅增加。
嚴格職業(yè)準入,加強教育培訓。通過司法考試和法官審核制度,嚴把法官準入關。建立條件嚴格、程序規(guī)范的法官選拔制度,逐步探索上級法院從下級法院選拔法官,重視從律師、專家、學者中選拔法官。加強法官適用法律、駕馭庭審、訴訟調解、制作文書的培訓。五年來,共培訓法官23萬人次,基層法院院長、副院長1.2萬人次,高中級法院院長、副院長2000余人次,法官晉級培訓5萬人次。
完善法官管理和職業(yè)保障體制。實行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和其他人員分類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職業(yè)明確、職責清楚、管理規(guī)范、保障到位的法院人員分類管理機制。建立因公犧牲法官特別補助金和特別慰問金制度。全面實施審判津貼制度,逐步提高法官待遇。
加強廉政建設和監(jiān)督制約工作。制定《法官行為規(guī)范》,從立案、審判、監(jiān)督和執(zhí)行等方面全面規(guī)范法官行為,約束法官業(yè)外活動,建立統(tǒng)一的法官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法院廉政制度體系。五年來,全國法院違紀違法的法官被查處的人數逐年下降,其中,利用審判權和執(zhí)行權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的,從2003年的468人下降到2007年的218人,下降53.42%.
5基層工作
高人民法院堅持把人民法院建設的重點放在基層,先后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基層建設的決定》和《關于全面加強人民法庭工作的決定》,全面提高基層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公正司法水平。積極爭取各級黨委、人大、政府的關心支持,解決基層基礎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全國大部分省級財政部門會同高級法院分檔、分類確定了不同地區(qū)基層法院公用經費保障標準。中西部地區(qū)需新建、改建的人民法庭已全部列入國家專項建設投資計劃。
2008年的工作安排
6工作展望
全面加強人民法院工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監(jiān)督和指導各級人民法院按照依法治國的總體要求,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tǒng)一和尊嚴。充分發(fā)揮審判職能作用,切實保障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依法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繼續(xù)做好各項審判和執(zhí)行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在刑事審判工作中,堅持依法嚴厲懲罰嚴重刑事犯罪與依法加強司法領域的人權保障相結合,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在民事審判工作中,堅持平等保護和調判結合的民事審判原則,平等保護各類訴訟主體的合法權益,努力實現案結事了。在行政審判工作中,堅持監(jiān)督、維護和協(xié)調相統(tǒng)一的原則,充分發(fā)揮指定管轄和提級管轄的作用,切實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有效化解行政爭議和國家賠償爭議。在民事執(zhí)行工作中,加大執(zhí)行力度,規(guī)范執(zhí)行行為,加強執(zhí)行監(jiān)督,提高執(zhí)行質量與效率。
切實解決一些案件裁判不公問題。改進和完善便于當事人行使訴權的工作機制,確保當事人依法行使訴權。繼續(xù)堅持依法公開、及時公開、全面公開原則,落實公開審判制度,增強審判工作透明度。繼續(xù)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大力弘揚司法民主。繼續(xù)完善司法解釋的立項和調研制度,充分發(fā)揮高人民法院的監(jiān)督指導職能。進一步健全涉訴信訪工作機制,確保申訴與申請再審制度以及民事執(zhí)行制度改革的成功,著力解決申訴難、申請再審難和執(zhí)行難問題。
繼續(xù)推進人民法院改革,優(yōu)化法院內部職權配置。根據中央統(tǒng)一部署,積極穩(wěn)妥地深化各項司法改革,解決影響司法公正的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深化執(zhí)行改革,進一步落實執(zhí)行裁決權與執(zhí)行實施權的分離,積極參與國家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執(zhí)行聯動機制,促進被執(zhí)行人自覺履行生效裁判。加強審判和執(zhí)行管理,建立科學的動態(tài)監(jiān)督機制。落實案件質量評估體系,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
繼續(xù)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努力提高司法能力。配合財政部門制定和完善基層法院公用經費保障標準,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不斷加大對中西部和貧困地區(qū)法院經費轉移支付力度。鼓勵和安排新進人員到基層和艱苦地區(qū)鍛煉,把基層法院建設成為培養(yǎng)骨干和后備人才的搖籃。
繼續(xù)加強法官隊伍建設,全力提高司法水平。加強在職法官教育培訓,健全完善經常性教育培訓機制。完善法官遴選制度,促進上下級法院法官的合理流動。加強法官作風和司法規(guī)范化建設,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堅決查處利用審判權和執(zhí)行權貪贓枉法的人和事,確保司法廉潔。加強職業(yè)保障建設,完善法官職業(yè)保障機制。
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有關用語說明
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是我國根據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和適用法律人人平等的原則確立的準確懲罰犯罪的刑事政策。一方面,要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嚴重暴力犯罪以及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多發(fā)性犯罪,堅持依法嚴厲懲罰。另一方面,對于具有法定從輕、減輕處罰情節(jié)的,依法從寬處理;對于具有酌定從寬處罰情節(jié)的,也要依法予以裁量,大限度地減少社會對立面。
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我國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當事人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我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當事人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提出申訴或申請再審符合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審查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時,對生效裁判確實存在訴訟法規(guī)定的各種錯誤情形的,應依法進行再審,作出相應改判。
案例指導制度
是高人民法院針對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平衡,訴訟糾紛復雜多樣,個別地方法院存在“同案不同判”等現象,為及時總結審判工作經驗,指導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統(tǒng)一司法尺度和裁判標準,規(guī)范法官自由裁量權,充分發(fā)揮典型案例在審判工作中指導性作用的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制度。
訴訟風險
是指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不當,可能導致的不利后果。如對提出的訴訟請求不能提交有效證據,或者訴訟請求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期限等,人民法院依法不予支持。
死刑案件核準
是指對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和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的判決和裁定,依照死刑復核程序進行審查核準的制度,旨在保證死刑適用的正當性和正確性。根據我國法律規(guī)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死刑除依法由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應當報請高人民法院核準。同時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案件。
刑事被害人救助辦法
被害人救助是指對受到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親屬,在未能獲得犯罪分子的賠償及其他方面的補償時,由有關方面給予適當經濟資助,幫助其解決暫時生活、醫(yī)療困難的一種措施。它是一種撫慰性、救濟性的體現司法人文關懷的經濟資助。
調判結合的民事審判政策
是人民法院確立的民事審判工作的一項重要原則,體現了民事司法手段與民事司法目標的高度和諧統(tǒng)一。具體表述為:“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薄罢{判結合”是重心,它要求人民法院在處理具體案件時,應當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調解和裁判的方式和手段,能夠調解的及時調解,不能調解的和無須調解的,要及時裁判?!鞍附Y事了”是目標,不僅僅是了在當事人息訴罷訟,還要了在有利于社會經濟發(fā)展,有利于社會主義道德的推行,有利于大限度地增加社會和諧因素。
案件質量評估體系
是指人民法院為客觀、公正評價審判工作,加強審判管理,強化監(jiān)督,提高審判質量建立的對案件質量進行全面評估的體系。通過案件質量評估體系,能夠確立人民法院審判質量的量化標準,建立人民法院內部全新的動態(tài)監(jiān)督體制和科學化審判管理,能夠分析影響審判質量的各種因素,從而為各級人民法院審判決策和管理提供完整、詳細的參考依據,推動法院審判質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