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12355青少年服務臺統(tǒng)計咨詢話題顯示
本報訊(記者 望雋 通訊員 李秀蓉 實習生 龔妍)沉溺網絡的高三女孩放棄高考(Q吧),離家出走;年輕男孩情緒激動地想拿刀捅死父親……武漢12355 青少年服務臺的一項統(tǒng)計顯示,暑期最“熱”的咨詢話題是“網癮”和“親子關系”,要占全部咨詢量的60%左右。
案例一:
網癮女孩離家出走未歸
江夏區(qū)一位老人說,18 歲的孫女玲玲(化名)很小時父母就離異了,父親對她關心很少,母親的脾氣也比較暴躁,她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時間最多。由于上網成癮,她拒絕參加高考。更讓人擔心的是,高考結束后,玲玲揣著300 元錢離家出走了。
玲玲徒步從武漢走到鄂州,途中還曾因迷路而給家里打過電話;之后經過江西,最后來到上海的一位親戚家。休整一段時間后,玲玲帶著親戚給的2000 多元錢又上路了。老人說,孫女現(xiàn)在已經到了山東一帶。
心理咨詢師柯征點評:
網絡成情感宣泄的出口
“電腦并沒有害了玲玲,而是救了她!”許多孩子沉溺于網絡的根源,正是因為在學習上找不到成就感,家庭也無法給她足夠的溫暖,讓她缺乏安全感,而恰恰是網絡,讓孩子的負面情緒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并獲得在現(xiàn)實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和歸屬感。
建議等玲玲回家后,讓孩子自主選擇是繼續(xù)讀書,還是找一份工作;同時建議家長改變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多傾聽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如老人就可拜孫女為師,學習電腦操作,迅速改善祖孫關系。
案例二:
兒子想用刀捅死父親
“我兒子說,他現(xiàn)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把他爸爸捅死?!币晃荒赣H哭著向12355 求助,19 歲的兒子現(xiàn)在對父親的憎惡幾乎達到“仇恨”的地步,因為他認為,是父親毀了他的一生,奪走了他的快樂;不僅如此,兒子還多次要求母親與父親離婚。
兒子讀初中時,母親為他請了一位大學生家教,這位大學生與兒子相處得很愉快。誰知父親回家后竟然大罵家教一頓并將其轟走。“我兒子后來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只考了中專?!边@位母親說,身處逆境中的兒子心情極度壓抑,他認為都是父親一手造成的。
心理咨詢師李萌點評:
家長身教重于言教
親子關系問題,往往與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與其本身的教育方式不匹配有關,具體表現(xiàn)為溺愛、控制、過度保護、過分干預等。對父母來說,身教重于言教,應該經常自省“我們在孩子面前言行是否一致”、“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否一致”。同時,為人父母者也要注重自身成長,不斷提升對自身父母角色、以及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特點的了解,摸索出一套與孩子年齡發(fā)展階段相匹配的教育方式。
本報訊(記者 望雋 通訊員 李秀蓉 實習生 龔妍)沉溺網絡的高三女孩放棄高考(Q吧),離家出走;年輕男孩情緒激動地想拿刀捅死父親……武漢12355 青少年服務臺的一項統(tǒng)計顯示,暑期最“熱”的咨詢話題是“網癮”和“親子關系”,要占全部咨詢量的60%左右。
案例一:
網癮女孩離家出走未歸
江夏區(qū)一位老人說,18 歲的孫女玲玲(化名)很小時父母就離異了,父親對她關心很少,母親的脾氣也比較暴躁,她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時間最多。由于上網成癮,她拒絕參加高考。更讓人擔心的是,高考結束后,玲玲揣著300 元錢離家出走了。
玲玲徒步從武漢走到鄂州,途中還曾因迷路而給家里打過電話;之后經過江西,最后來到上海的一位親戚家。休整一段時間后,玲玲帶著親戚給的2000 多元錢又上路了。老人說,孫女現(xiàn)在已經到了山東一帶。
心理咨詢師柯征點評:
網絡成情感宣泄的出口
“電腦并沒有害了玲玲,而是救了她!”許多孩子沉溺于網絡的根源,正是因為在學習上找不到成就感,家庭也無法給她足夠的溫暖,讓她缺乏安全感,而恰恰是網絡,讓孩子的負面情緒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并獲得在現(xiàn)實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和歸屬感。
建議等玲玲回家后,讓孩子自主選擇是繼續(xù)讀書,還是找一份工作;同時建議家長改變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多傾聽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如老人就可拜孫女為師,學習電腦操作,迅速改善祖孫關系。
案例二:
兒子想用刀捅死父親
“我兒子說,他現(xiàn)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把他爸爸捅死?!币晃荒赣H哭著向12355 求助,19 歲的兒子現(xiàn)在對父親的憎惡幾乎達到“仇恨”的地步,因為他認為,是父親毀了他的一生,奪走了他的快樂;不僅如此,兒子還多次要求母親與父親離婚。
兒子讀初中時,母親為他請了一位大學生家教,這位大學生與兒子相處得很愉快。誰知父親回家后竟然大罵家教一頓并將其轟走。“我兒子后來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只考了中專?!边@位母親說,身處逆境中的兒子心情極度壓抑,他認為都是父親一手造成的。
心理咨詢師李萌點評:
家長身教重于言教
親子關系問題,往往與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與其本身的教育方式不匹配有關,具體表現(xiàn)為溺愛、控制、過度保護、過分干預等。對父母來說,身教重于言教,應該經常自省“我們在孩子面前言行是否一致”、“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否一致”。同時,為人父母者也要注重自身成長,不斷提升對自身父母角色、以及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特點的了解,摸索出一套與孩子年齡發(fā)展階段相匹配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