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取名都有含義,或據(jù)出生時辰,或依家族輩份,或融長輩期許。從小喊到大,名字就如人的臉孔、舉止成了人體的一部分,成了人之間的區(qū)別性特征。如果把柔美的‘麗娜’改成颯爽的‘英姿’,總覺得變了個人似的。就如把漢名‘喜旺’改成洋名‘保羅’,仿佛那種地的鄉(xiāng)下仔突然披上大袍成了海歸的傳教士,一樣不可思議。出國前,對那些一到國外就取了洋名的中國人,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不僅嗤之以鼻,簡直深惡痛絕。什么Sophia, Elizerberth,什么Micheal, Robert,放著好好的中文名字不用,非得掛“洋”頭充老外,太崇洋媚外了。堅信自己無論飄落何方國土,一定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再說,一旦本人某日成名成家,為祖上社稷之榮輝,讓自己的英名家喻戶曉,也可算本人光宗耀祖,報效祖國的一份微薄心意了。
來到加國,不想我的名字卻給我?guī)砹瞬簧贌馈?BR> 為了讓老外嘗嘗我們淵源流長的姓名文化之厲害,我堅持不改變姓在前名在后的順序。每次自我介紹,必依漢名順序。漢語這一獨特的聲調(diào)語言,每個字都有好聽的聲調(diào)。Ge在漢語中為第三聲調(diào),升降起伏,雖不敢說是百家姓中“最動聽”之姓,但也可算在“較動聽”之列??墒沁@個“較動聽”之音讓老外模仿著漢音一念,那怪異的聲音就如某人吃飽飯打了一個響嗝,十二分地難聽。
接著,將姓的拼音寫給老外,卻沒想到的老外異口同聲地喚你/d3i:/。漢語拼音與英語音標這兩套注音系統(tǒng),在發(fā)音上相去甚遠。依照英語發(fā)音,G后跟e,該G通常發(fā)/d3/音,e通常發(fā)/i:/音,合起來就成了/d3i:/。別人熱情洋溢地喊你,你不回應人家,人以為你裝傻;你應了,本來你就本著死活不改姓(名)的宗旨,這下就被他們活生生地改了姓。
最糟糕的是,依老外的思維定式(名前姓后),時間一長,他也懶得記你姓甚名誰的前后順序。你信之確確的中國姓名文化經(jīng)不起老外的混淆和攪和,最后往往連你自己也搞不清哪在前哪在后了。需要時一旦被問及你的first name 或last name,總要在腦中顛來倒去折騰幾個來回,仿佛冷不丁被人在腦袋上猛扎了一個釘頭眼,一會兒才能清醒過來。
讓別人叫名字吧,可我的名與姓一樣,對老外來說也是麻煩。Xiao容易聽,容易讀,但不能讓人看。寫下來讓老外一看,全都傻了眼,不但不會讀而且也記不清了。英語中X發(fā)/ks/音,iao發(fā)/iаυ/音。兩者單獨發(fā)音不成問題,但放在一起,老外沒轍。Qin這么好聽且令人產(chǎn)生美好聯(lián)想的字眼,英語中愣是發(fā)不出這個音,老外們只有在其中間加上“u”變成Quin,即/kwin/,才能保證他們在發(fā)音時嘴部肌肉和臉部肌肉不發(fā)生扭曲。
有一次,我在渥太華公共圖書館預定的書到了,一個女館員打來電話告知。因家中無人,她留了言。晚上回家聽留言,我愣是聽不清她讀的我的名字。豎起耳朵,貼緊話筒,全身心聚焦于話筒上那幾個小孔。幾遍過后,才總算聽出個究竟??磥碓撆^員著實是個有辦法之人。她先硬行把我的名字擠在一堆成Gexiaoqin,于是就有了駕馭這個中文名字的辦法。兩遍錄音,她讀得小心,但讀得自信:/d3iksiаυ`okwin/,/d3iksiаυ`okwin/。多么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啊!在發(fā)出驚嘆的同時,我是啼笑皆非,欲哭無淚。Oh,my Gosh。如此下去,我不被他們整個支離破碎、面目全非,也會被整成個天外來客??峙掠幸惶?,連我自個兒也認不識自個兒了。
記得來渥大都半年多了,老外老記不住我的名字。后來系里新來了一個訪問學者,有一個英文名,老外不費功夫就記住了。這使我心里著實有點兒不平衡。看來只有對不起祖宗社稷了。祖宗社稷啊,其實也是為了對得起你們,我只有向老外作出點讓步了。但是冥頑不化的我,還是拒絕“全盤西化”,于是現(xiàn)今有了一個改造過的中西合璧的名字:Shaw-Ching Guh。相信這還是我。
來到加國,不想我的名字卻給我?guī)砹瞬簧贌馈?BR> 為了讓老外嘗嘗我們淵源流長的姓名文化之厲害,我堅持不改變姓在前名在后的順序。每次自我介紹,必依漢名順序。漢語這一獨特的聲調(diào)語言,每個字都有好聽的聲調(diào)。Ge在漢語中為第三聲調(diào),升降起伏,雖不敢說是百家姓中“最動聽”之姓,但也可算在“較動聽”之列??墒沁@個“較動聽”之音讓老外模仿著漢音一念,那怪異的聲音就如某人吃飽飯打了一個響嗝,十二分地難聽。
接著,將姓的拼音寫給老外,卻沒想到的老外異口同聲地喚你/d3i:/。漢語拼音與英語音標這兩套注音系統(tǒng),在發(fā)音上相去甚遠。依照英語發(fā)音,G后跟e,該G通常發(fā)/d3/音,e通常發(fā)/i:/音,合起來就成了/d3i:/。別人熱情洋溢地喊你,你不回應人家,人以為你裝傻;你應了,本來你就本著死活不改姓(名)的宗旨,這下就被他們活生生地改了姓。
最糟糕的是,依老外的思維定式(名前姓后),時間一長,他也懶得記你姓甚名誰的前后順序。你信之確確的中國姓名文化經(jīng)不起老外的混淆和攪和,最后往往連你自己也搞不清哪在前哪在后了。需要時一旦被問及你的first name 或last name,總要在腦中顛來倒去折騰幾個來回,仿佛冷不丁被人在腦袋上猛扎了一個釘頭眼,一會兒才能清醒過來。
讓別人叫名字吧,可我的名與姓一樣,對老外來說也是麻煩。Xiao容易聽,容易讀,但不能讓人看。寫下來讓老外一看,全都傻了眼,不但不會讀而且也記不清了。英語中X發(fā)/ks/音,iao發(fā)/iаυ/音。兩者單獨發(fā)音不成問題,但放在一起,老外沒轍。Qin這么好聽且令人產(chǎn)生美好聯(lián)想的字眼,英語中愣是發(fā)不出這個音,老外們只有在其中間加上“u”變成Quin,即/kwin/,才能保證他們在發(fā)音時嘴部肌肉和臉部肌肉不發(fā)生扭曲。
有一次,我在渥太華公共圖書館預定的書到了,一個女館員打來電話告知。因家中無人,她留了言。晚上回家聽留言,我愣是聽不清她讀的我的名字。豎起耳朵,貼緊話筒,全身心聚焦于話筒上那幾個小孔。幾遍過后,才總算聽出個究竟??磥碓撆^員著實是個有辦法之人。她先硬行把我的名字擠在一堆成Gexiaoqin,于是就有了駕馭這個中文名字的辦法。兩遍錄音,她讀得小心,但讀得自信:/d3iksiаυ`okwin/,/d3iksiаυ`okwin/。多么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啊!在發(fā)出驚嘆的同時,我是啼笑皆非,欲哭無淚。Oh,my Gosh。如此下去,我不被他們整個支離破碎、面目全非,也會被整成個天外來客??峙掠幸惶?,連我自個兒也認不識自個兒了。
記得來渥大都半年多了,老外老記不住我的名字。后來系里新來了一個訪問學者,有一個英文名,老外不費功夫就記住了。這使我心里著實有點兒不平衡。看來只有對不起祖宗社稷了。祖宗社稷啊,其實也是為了對得起你們,我只有向老外作出點讓步了。但是冥頑不化的我,還是拒絕“全盤西化”,于是現(xiàn)今有了一個改造過的中西合璧的名字:Shaw-Ching Guh。相信這還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