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8-上報信息的數據統(tǒng)計要科學

字號:

某地區(qū)遭受夏季特大洪水的襲擊。在本省及兄弟省的支援下,發(fā)放給給災民的衣物達178.94萬件,夏秋兩季災民在穿衣裳問題已解決。但由于捐贈的衣物中,過冬的棉衣裳棉被所占比例很小,地委辦公室為此給省委辦公廳發(fā)了一條救災信息,請求上級幫助解決災民的過冬衣被問題。當時,僅知道棉被約占下發(fā)衣物總數的0.4%,棉衣、絨衣數量不詳。為統(tǒng)計所缺棉衣被的數字,地委辦公室信息科以已發(fā)放的178.94萬件衣物為參照數,按每100件(套)衣物應配發(fā)棉被10床、棉衣20件的一般標準,主觀地推測全地區(qū)災民共缺棉被10萬套,棉衣20萬件。并且將這一數字用于信息的標題:XX地區(qū)災民過冬尚缺棉衣裳棉被30萬件(套)。
    信息發(fā)出后,省委領導非常重視,即批示有關部門將情況了解清楚后設法幫助解決。省民政廳接領導批示后,立刻部署該地區(qū)及其受災各縣的民政部門落實領導指示,采取措施逐鄉(xiāng)、逐村地摸清今冬災民穿蓋情況,根據有無自救通力分類排隊,逐戶登2000床,絨衣4000件、絨褲2000件,棉衣1600件,撥款275萬元,就可基本解決受災群眾過冬衣被的問題。
    [簡評]
    該地委辦公室關心災民的生活困難,急災民之所急,是得肯定的。但他們對事關重大的數字統(tǒng)計的方式是不客觀、不科學的,是工作不認真不細致的表現。據民政部門的核實和多年的經驗,在眾多的災民中,每家第戶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那些經濟狀況好一點的,有自救能力,無須國家負擔或可少負擔。要了解全地區(qū)的情況,必須做深入細致的工作,不能坐在辦公室按百分比推算。假如省委領導和有關部門僅僅根據該地委辦公室的一條救災信息決策,不作進一步的調查,那就會給國家增加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和影響全局的救災工作。這種辦事憑想當然的粗放的工作方式,對信息工作的危害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