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小學數學教學論試題
課程代碼:0041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的遷移是( )
A.順向遷移
B.逆向遷移
C.正遷移
D.負遷移
2.某學生學會了三角形面積公式后計算一個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求面積的題目,這種思維形式屬于( )
A.創(chuàng)造性思維
B.再造性思維
C.發(fā)散思維
D.靈感
3.教學“長方形的認識”時,先出示許多實物,觀察其表面,然后分別認識長方形的幾條邊和幾個角,以及邊與角的特點,這一教學過程是( )
A.分析過程
B.實驗
C.觀察
D.綜合
4.從考評的性質來看,對學生進行數學能力的測評屬于( )
A.預示性考評
B.顯示性考評
C.總結性考評
D.診斷性考評
5.主張“教學結構是模擬科研的過程”的學者是( )
A.凱洛夫
B.杜威
C.赫爾巴特
D.贊科夫
6.談話法的精髓是( )
A.問答
B.啟發(fā)
C.活躍課堂氣氛
D.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轉化
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一教學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朱熹
8.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矛盾中基本的一對矛盾是( )
A.教師與教材的矛盾
B.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
C.教與學的矛盾
D.學生的學與教學評價之間的矛盾
9.總括同化通常需要進行( )
A.分類
B.判斷
C.歸納推理
D.分析綜合
10.數學操作技能形成的后階段是( )
A.定向階段
B.自動化階段
C.單個動作階段
D.連續(xù)動作階段
11.下列提倡發(fā)現(xiàn)學習的學者是( )
A.杜威
B.皮亞杰
C.加涅
D.布魯納
12.下列哪一大綱中明確提出了“空間觀念”( )
A.1952年的《小學算術教學大綱(草案)》
B.1956年的《小學算術教學大綱(修訂草案)》
C.1963年的《全日制小學算術教學大綱(草案)》
D.1986年的《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
13.陳述性知識是關于( )
A.“是什么”的知識
B.“為什么”的知識
C.“怎么樣”的知識
D.“怎么辦”的知識
14.皮亞杰劃分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的主要標志是( )
A.動作
B.運算
C.思維
D.智力
15.學習過程的階梯模式把學習過程分為( )
A.五個階段
B.六個階段
C.七個階段
D.八個階段
16.小學算術更名為小學數學始于( )
A.1956年
B.1963年
C.1978年
D.1988年
17.1949年以前的教材都是屬于( )
A.純“代數”的體系
B.純“平面幾何”的體系
C.純“算術”的體系
D.純“立體幾何”的體系
18.在減法教學中,被減數中間有零的退位減法是( )
A.教學難點
B.教學重點
C.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D.既非重點,亦非難點
19.教材編排要突出重點,小學計算方面的重點是( )
A.計算方法
B.計算定律
C.計算法則
D.計算結果
20.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過數學的轉折點是( )
A.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
B.羅巴契夫斯的非歐幾何
C.笛卡爾的變量
D.塔利斯對命題的證明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推理的主要類型包括( )
A.歸納推理
B.演繹推理
C.類比推理
D.邏輯推理
E.抽象推理
22.教學評價的功能主要有( )
A.導向功能
B.評價功能
C.反饋功能
D.激勵功能
E.改進功能
23.綜合課往往適用于低年級的原因有( )
A.教學內容簡單
B.綜合課課型變化較多
C.教學方法簡單
D.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E.不盡重視考試
24.講練課的基本結構是( )
A.基本訓練
B.引入新課
C.進行新課
D.嘗試練習
E.閱讀課本并小結
25.練習法的功能主要有( )
A.教學
B.教育
C.發(fā)展
D.反饋
E.創(chuàng)造
26.小學數學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的( )
A.正確的四則計算能力
B.初步的數學思維能力
C.初步的空間觀念
D.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
E.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7.教學中正確貫徹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原則的基本要求有( )
A.嚴謹性要有層次,適可而止
B.可接受性要難易適度
C.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
D.使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
E.基礎知識掌握要牢固
28.數學智力技能的形成過程可分為( )
A.活動定向階段
B.物質活動和物質化活動階段
C.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
D.不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
E.內部言語活動階段
29.下列學習活動中屬于概念同化的有( )
A.操作探索長方形體積公式
B.利用學具探索正方形特征
C.利用整數加法法則學習分數加法法則
D.在“角”概念的基礎上學習“直角”
E.在“假分數”的基礎上學習“帶分數”的概念
30.在進行邏輯思維的過程中,基本的方法有( )
A.比較
B.分析
C.綜合
D.抽象
E.概括
31.影響遷移的內部因素之一是知識的( )
A.系統(tǒng)性
B.概括性
C.靈活性
D.可辨性
E.穩(wěn)定性
32.教育情境下的學習與一般學習的區(qū)別是( )
A.是否以明確的教育目標為標準
B.是否必須經過事事實踐
C.是否是在人類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的再發(fā)現(xiàn)
D.是否是后天習得的
E.是否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進行
33.從我國教育發(fā)展歷史看來,小學數學教材體系有( )
A.直線式
B.單一式
C.綜合式
D.階梯式
E.螺旋式
34.數學學科的抽象性特點決定了數學( )
A.語言表達的條理性
B.證明過程的嚴謹性
C.結論的精確性
D.思維的敏捷性
E.應用的廣泛性
35.下列屬于近代數學時期成果的有( )
A.羅巴契夫斯的非歐幾何
B.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
C.笛卡爾的變量
D.阿貝耳和伽羅瓦近世代數的研究
E.拓撲學的出現(xiàn)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6.學習興趣
37.講解法
38.目標參考性評價
39.教材結構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0.簡述小學階段學生對空間圖形的觀察所表現(xiàn)出的特點。
41.簡述學具的作用及地位。
42.簡述教育測量與教育評價的區(qū)別。
43.影響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部因素有哪些?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4.教師應如何采用表格形式對圖形之間的主要特征進行整理?舉例說明。
45.試結合實際談談如何貫徹具體與抽象相結合的原則。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3分)
46.以學習方程概念為例,說明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
小學數學教學論試題
課程代碼:0041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的遷移是( )
A.順向遷移
B.逆向遷移
C.正遷移
D.負遷移
2.某學生學會了三角形面積公式后計算一個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求面積的題目,這種思維形式屬于( )
A.創(chuàng)造性思維
B.再造性思維
C.發(fā)散思維
D.靈感
3.教學“長方形的認識”時,先出示許多實物,觀察其表面,然后分別認識長方形的幾條邊和幾個角,以及邊與角的特點,這一教學過程是( )
A.分析過程
B.實驗
C.觀察
D.綜合
4.從考評的性質來看,對學生進行數學能力的測評屬于( )
A.預示性考評
B.顯示性考評
C.總結性考評
D.診斷性考評
5.主張“教學結構是模擬科研的過程”的學者是( )
A.凱洛夫
B.杜威
C.赫爾巴特
D.贊科夫
6.談話法的精髓是( )
A.問答
B.啟發(fā)
C.活躍課堂氣氛
D.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轉化
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一教學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朱熹
8.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矛盾中基本的一對矛盾是( )
A.教師與教材的矛盾
B.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
C.教與學的矛盾
D.學生的學與教學評價之間的矛盾
9.總括同化通常需要進行( )
A.分類
B.判斷
C.歸納推理
D.分析綜合
10.數學操作技能形成的后階段是( )
A.定向階段
B.自動化階段
C.單個動作階段
D.連續(xù)動作階段
11.下列提倡發(fā)現(xiàn)學習的學者是( )
A.杜威
B.皮亞杰
C.加涅
D.布魯納
12.下列哪一大綱中明確提出了“空間觀念”( )
A.1952年的《小學算術教學大綱(草案)》
B.1956年的《小學算術教學大綱(修訂草案)》
C.1963年的《全日制小學算術教學大綱(草案)》
D.1986年的《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
13.陳述性知識是關于( )
A.“是什么”的知識
B.“為什么”的知識
C.“怎么樣”的知識
D.“怎么辦”的知識
14.皮亞杰劃分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的主要標志是( )
A.動作
B.運算
C.思維
D.智力
15.學習過程的階梯模式把學習過程分為( )
A.五個階段
B.六個階段
C.七個階段
D.八個階段
16.小學算術更名為小學數學始于( )
A.1956年
B.1963年
C.1978年
D.1988年
17.1949年以前的教材都是屬于( )
A.純“代數”的體系
B.純“平面幾何”的體系
C.純“算術”的體系
D.純“立體幾何”的體系
18.在減法教學中,被減數中間有零的退位減法是( )
A.教學難點
B.教學重點
C.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D.既非重點,亦非難點
19.教材編排要突出重點,小學計算方面的重點是( )
A.計算方法
B.計算定律
C.計算法則
D.計算結果
20.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過數學的轉折點是( )
A.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
B.羅巴契夫斯的非歐幾何
C.笛卡爾的變量
D.塔利斯對命題的證明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推理的主要類型包括( )
A.歸納推理
B.演繹推理
C.類比推理
D.邏輯推理
E.抽象推理
22.教學評價的功能主要有( )
A.導向功能
B.評價功能
C.反饋功能
D.激勵功能
E.改進功能
23.綜合課往往適用于低年級的原因有( )
A.教學內容簡單
B.綜合課課型變化較多
C.教學方法簡單
D.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E.不盡重視考試
24.講練課的基本結構是( )
A.基本訓練
B.引入新課
C.進行新課
D.嘗試練習
E.閱讀課本并小結
25.練習法的功能主要有( )
A.教學
B.教育
C.發(fā)展
D.反饋
E.創(chuàng)造
26.小學數學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的( )
A.正確的四則計算能力
B.初步的數學思維能力
C.初步的空間觀念
D.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
E.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7.教學中正確貫徹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原則的基本要求有( )
A.嚴謹性要有層次,適可而止
B.可接受性要難易適度
C.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
D.使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
E.基礎知識掌握要牢固
28.數學智力技能的形成過程可分為( )
A.活動定向階段
B.物質活動和物質化活動階段
C.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
D.不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
E.內部言語活動階段
29.下列學習活動中屬于概念同化的有( )
A.操作探索長方形體積公式
B.利用學具探索正方形特征
C.利用整數加法法則學習分數加法法則
D.在“角”概念的基礎上學習“直角”
E.在“假分數”的基礎上學習“帶分數”的概念
30.在進行邏輯思維的過程中,基本的方法有( )
A.比較
B.分析
C.綜合
D.抽象
E.概括
31.影響遷移的內部因素之一是知識的( )
A.系統(tǒng)性
B.概括性
C.靈活性
D.可辨性
E.穩(wěn)定性
32.教育情境下的學習與一般學習的區(qū)別是( )
A.是否以明確的教育目標為標準
B.是否必須經過事事實踐
C.是否是在人類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的再發(fā)現(xiàn)
D.是否是后天習得的
E.是否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進行
33.從我國教育發(fā)展歷史看來,小學數學教材體系有( )
A.直線式
B.單一式
C.綜合式
D.階梯式
E.螺旋式
34.數學學科的抽象性特點決定了數學( )
A.語言表達的條理性
B.證明過程的嚴謹性
C.結論的精確性
D.思維的敏捷性
E.應用的廣泛性
35.下列屬于近代數學時期成果的有( )
A.羅巴契夫斯的非歐幾何
B.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
C.笛卡爾的變量
D.阿貝耳和伽羅瓦近世代數的研究
E.拓撲學的出現(xiàn)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6.學習興趣
37.講解法
38.目標參考性評價
39.教材結構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0.簡述小學階段學生對空間圖形的觀察所表現(xiàn)出的特點。
41.簡述學具的作用及地位。
42.簡述教育測量與教育評價的區(qū)別。
43.影響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部因素有哪些?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4.教師應如何采用表格形式對圖形之間的主要特征進行整理?舉例說明。
45.試結合實際談談如何貫徹具體與抽象相結合的原則。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3分)
46.以學習方程概念為例,說明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