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人際關系心理學試題

字號:

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人際關系心理學試題
    課程代碼:0605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人際關系作為早期行為科學理論,其創(chuàng)立者是哈佛大學教授( )
    A.霍桑
    B.梅奧
    C.紐科姆
    D.米德
    2.在萊維特提出的溝通網(wǎng)絡模式中,如果要發(fā)揮個體的創(chuàng)造性,提高積極性,應該采用的交往模式是( )
    A.圓形傳遞
    B.輪式傳遞
    C.鏈式傳遞
    D.Y式傳遞
    3.下列理論屬于人際激勵理論的是( )
    A.社會交換理論
    B.場合交往論
    C.歸因理論
    D.T組理論
    4.心理學中早使用“態(tài)度”這一概念的是( )
    A.斯賓塞
    B.奧爾波特
    C.洛開奇
    D.巴克
    5.一個有著外在不穩(wěn)定歸因傾向的學生,往往會把考試失敗歸因于( )
    A.能力
    B.任務難度
    C.努力
    D.運氣
    6.人們使用自我障礙策略是為了( )
    A.避免失敗
    B.保護自尊
    C.正確歸因
    D.降低焦慮
    7.美國心理學家阿倫森提出的人際吸引理論是( )
    A.強化理論
    B.相互作用論
    C.得失理論
    D.相等理論
    8.在一場球賽中,雙方球員的人際關系屬于( )
    A.生活型
    B.勞動型
    C.活動型
    D.競爭型
    9.利他行為主要的特征是( )
    A.有益于他人
    B.不期望任何形式的回報
    C.自覺自愿
    D.具有自我犧牲性
    10.“出工不出力”的現(xiàn)象屬于( )
    A.社會致弱作用
    B.社會干擾作用
    C.社會惰化
    D.社會助長
    二、判斷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nèi)打“√”,錯的打“×”。
    1.兒童的人際關系以垂直關系為主。( )
    2.在人際關系心理學研究中應用多的是實驗法。( )
    3.根據(jù)隱含的個性理論,如果我們知道了某個人是熱心的,就會認為他是活躍的、交友廣泛的、好心腸的。( )
    4.大多數(shù)的定型都是積極的,對我們加工社會信息相當有用。( )
    5.根據(jù)期望理論,一個人的期望值越高,對他的激勵水平也越強。( )
    6.海德認為,利用“不變原則”可以找到行為結果的關鍵原因。( )
    7.無論是遵從者還是反遵從者,都受到群體壓力的影響。( )
    8.自我暴露是心理坦蕩的表現(xiàn),經(jīng)常作較多的自我暴露是有益于人際吸引的。( )
    9.在工作任務較為復雜的情況下,他人在場常會造成社會干擾。( )
    10.感染是一種情緒上的遵從現(xiàn)象。( )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1.減少認知失調(diào)的方法有改變認知、增加認知和______。
    2.試圖控制他人對我們所形成的印象的過程叫做______。
    3.個人對自身心理與行為的主動掌握叫做______。
    4.與利他行為有關的兩種個性特點是贊同的需要和______。
    5.影響人際吸引的情境因素主要有時空距離、結群和______。
    6.個體對群體的遵從行為可以分為“簡單的服從”和“______”。
    7.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包括注意、接觸和______三個階段。
    8.影響服從的變量是權威人物的接近程度和______的接近程度。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人際印象
    2.自我實現(xiàn)
    3.去個性化
    4.合作
    5.自我服務偏見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7分,共28分)
    1.何為習得無助?它會對人的心理產(chǎn)生哪些不良影響?
    2.簡述時尚現(xiàn)象的特點。
    3.簡述影響利他行為的情景因素。
    4.簡述沖突的形式。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1.試述態(tài)度轉變中的溝通要素。
    2.列舉人際知覺中主要的歸因理論,并談談它們在實踐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