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單工作手記參考

字號:

審單工作手記參考
    筆者在外貿公司長期從事單證處理工作,對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典型的問題,常以手記的形式把問題的起因和處理結果記載下來,供日后參考。現經整理摘取若干內容與大家一起切磋探討。
    ●價格術語里的“學問”(shipping terms)
    筆者曾遇到過新加坡某銀行開來的信用證,單價包含CIF價,但價格術語是C&&F裝運港價。且規(guī)定于發(fā)票的毛金額中扣除1%作為給對方的保險回扣(1%insurance rebate tobe deducted on the invoice value)。從表面看,這種“變相”的CIF價格似無大疑,也不違反國際貿易慣例,但這1%的回扣率往往要高出我方按CIF交易所付的保險費用。如果業(yè)務員對外報價,已考慮了這一因素權當別論,否則,我方的這點“損失”就難以得到彌補了。雖說款額不會差得很大,但我們應說服客戶,避免此類作法。類似情況在某些中東地區(qū)的來證中也有,應引起注意。筆者還想說明,有的信證如韓國來證,其價格術語如果是CIF Incheon airport,注意制發(fā)票時不要忘了打上airport,因為它也是價格術語的一部分。
    還有的信證價格術語是FOB,提單條款要求注明“Freight payable at destination”,雖然這與常見的“Freight Collect”(運費待付)含義相當,但我們制單時,須在提單上注明:“Freight payable at destination",勿用Freight Collect替代。有時你可能會遇到有的信證的價格術語是C&&I HONG KONG這類不規(guī)范的價格術語,但一般我們可以接受,由我方承擔保險,買方承擔運費       
    ●注意特定嘜頭(mark)的正確制作。
    信證上的特定嘜頭即買方要求賣方對貨物的嘜頭制作必須符合其信證規(guī)定的樣式。
    筆者常見到一些信證上有關指定的嘜頭條款:“PackingMarksForDupionSilk-APF/DUPANDFORMULBERRYRAWSILKAPF/ZAC/MKSANDNO.OFABLES/CTNSShouldbegivenonbales/ctnsanddocuments.”這里信證指出了兩種貨物的不同嘜頭,且要在所有單據上注明??墒俏曳絾巫C上提供的嘜頭之一是這樣的: APF/ZSC/MKSKOLKATA NO 8-140指定嘜頭的制作好像已按信證上申請人要求辦到了,但到了目的港KOLKATA,結果不符合信證要求,此時再改或修改信證都很麻煩,往往只能出具擔保結匯。對這類信證,業(yè)務員應待信證收到后再刷貨物嘜頭、制單或雙方就嘜頭事項在貿易洽談時事先達成一致意見。有些信證的指定嘜頭無箱數,單證上的實際嘜頭有-20等,也屬單證不符的被動情況,這是因為業(yè)務員在收到信證前,已把貨物的嘜頭做好了。還有像信證規(guī)定箱數嘜頭必須按序從1開始(- UP),實際嘜頭是NO.A3/6,或NO.4-8等都屬不符信證要求的。
    ●“第三托運人”提單中存在的風險
    所謂“第三托運人”即是某些中南亞國家來證說明以第三方為提單上的托運人(shipper)是允許的(Third party of shipper on B/L acceptable),這種情況比較常見。
    筆者認為,按“500”國際貿易術語通釋,銀行是接受此類信證條款的,不過如果受益人照此條款辦,則貨物的原所有人的變動意味著貨物的所有權亦發(fā)生相應轉移,出口商要求進口商付款條件受到一定制約,且要承擔額外的費用,并在進口商拒收貨物和拒絕贖單的情況下,出口商、進口商和第三托運人間的貿易交涉也許變得錯綜復雜,這樣會相應增加收匯的風險。故對此類條款不宜輕易接受或實施,尤其是信證指定提單或其他單據抬頭作成第三者時,對這類強制性條款更要慎重處理。此外,如提單上加蓋校正章后,須由出單人在校正章旁“小簽”,雖然多數信證上無此要求,但按照“500”規(guī)定,我們必須嚴格照辦,特別是美國的信證,以免外商拖付或拒付我結匯單據的款項或乘機“敲詐”,如最近我公司剛有一筆因提單更改處無船公司“小簽”而遭“掛賬”的結匯單據。
    ●結匯單據的“合/分”處理
    結匯單據的“合/分”即合并和分套,指同一客戶下的信證或托收方式的若干套結匯單據并做一套,或原來一套結匯單據按數量和金額或客戶要求,再另分成若干套結匯單據的做法,以達到滿足買賣雙方某些特別貿易提高效率、節(jié)省費用的目的。
    處理這類單據應注意幾點:(1)如果是幾套單據合并,則每套單據的運輸方式要一致。(2)每份托收單據項下的代收行一致。(3)信證項下有不符點擔保的單據,在不違反信證條款的情況下有不符點的單據可以單獨作成一套的,則其他無不符點的單據可正常議付結匯。如一套單據已超出信證金額,可將這套單據金額超出部分單獨做一套單據,作托收處理,這樣原套單據就不存在金額超出信證規(guī)定這一不符點,可安全收匯。即使超出的金額作托收處理的單據收匯不成,損失不會太大。(4)有的銀行規(guī)定如果幾套單據合并一套制單,但匯票沒有合并,分開繕制,仍視作幾套獨立的結匯單據,按套數分別收取議付費用。(5)信證上有特殊要求者,按特殊要求辦。所以究竟采用何種方式處理結匯單據,要視買賣雙方實際要求、單據處理費用和收匯風險等因素全面權衡利弊后定奪。
    ●重視信證上的不符點扣費條款
    韓國和某些中東國家及香港地區(qū)開來或轉讓的信證上,很多有單據不符點扣費各種條款,如果受益人所交單據有不符點,則國外開證行或償付行將從償付金額中扣去不符點處理費用。有的扣費條款甚為苛刻。這不僅使受益人減少收益,且?guī)戆踩諈R的風險。所以,筆者認為,凡是單據可改或可修改的不符點,則以改妥或修改后再制單議付為當,不要以為只要一筆單據的“大頭”能收進,區(qū)區(qū)扣費就算了。要知道“小頭”扣掉,搞不好整筆單據的“大頭”不一定就能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