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作文”得高分的啟示

字號: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給閱卷老師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篇選題特別的記敘文,這位考生寫自己從小生活在一個美滿、富裕的家庭中,不料,高考臨考前,父親卷起公款離家出走,一向柔弱的母親不得不賣房賣車,替父親償還債務,在“坎”的面前,母親表現(xiàn)得非常堅強,女兒也從中汲取到了成長的力量。這篇作文情感真摯動人。但由于寫的是“貪官”現(xiàn)象,對社會傳統(tǒng)道德是個挑戰(zhàn),在判分時閱卷老師意見不一,后來經(jīng)過中心組專家反復商討,最終還是給了一類卷的高分,得分在63分左右。(《東方早報》2007年6月20日)
    “貪官作文”,不僅是對社會傳統(tǒng)道德的挑戰(zhàn),更是檢驗中學生對貪官和腐敗的認識程度,也在考驗閱卷老師的腐敗和社會道德審美,“貪官作文”能夠最終得高分,這是高考作文審美的進步,也是高考作文折射的社會文明的進步。
    也許這位考生也知道,自己寫“貪官作文”會冒很大的失分風險,不但自己拿不準,閱卷老師也拿不準,但是,最終她選擇了這樣的立意,只是為了想表達,為了給閱卷老師一個真實的心路歷程,一個有情感的作文,無為而為,幸運眷顧她,她獲得了高分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腐敗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和家庭也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lián)系,一些中學生的父母本身就是國家干部,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公權的額外關照,對此,中學生應該怎么認識,有多少中學生愿意把父母的公權私用甚至腐敗行為寫出來,甚至進行抨擊呢?不管怎么樣,敢于說出來,這就是中學生反對腐敗思想的進步,“貪官作文”能夠得高分,有助于樹立中學生的反腐敗意識,營造中學生的反腐敗氛圍。
    幾乎每個中學生都生活在父母庇蔭下,生活在父母公權庇蔭下的中學生也不少,能夠清醒認識父母公權私用就是腐敗的中學生太少,敢于拿父母腐敗說事情并善于抨擊和剖析的中學生鳳毛麟角,高考作文難見拿腐敗說事情,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腐敗的隱蔽性和教唆慣性的普遍,中學生該不該反腐敗,絕不是該不該的問題。
    如今,高考作文有一個通病就是:考生已經(jīng)越來越不會寫記敘文了,為什么?就是太缺少“做什么”的經(jīng)歷了,所以只好寫“黨八股”甚至“黨九股”的議論文了,畢竟,議論不牽扯自己。有教授說“作文是情商和智商的綜合體,切忌無病呻吟和空喊口號?!痹谖铱磥?,作文更多的應該是真實的經(jīng)歷和觀察,缺少了真實,什么樣的作文都不好,“貪官作文”得高分就是佐證。
    有考生的作文立意是“文章的內容比技巧更重要,寫作必須跨過華而不實文風這道坎”,和閱卷標準相合,加上說理深刻,文字不俗,從而贏得了閱卷老師的一致贊賞。如果再進一步,“作文的真實性比技巧性更重要,寫作必須跨過非真實這道坎”將作文看成是考察考生真實做人怎么樣的試紙,應該是今后高考作文的努力方向。
    龍應臺擔任臺北市文化局局長期間,一次某知名的運動鞋廠捐贈了若干雙跑鞋。經(jīng)理說:“局長,帶孩子來買鞋,給您打對折?!?3歲的孩子從德國飛來,她就準備帶他到鞋店去買鞋。但他卻說:“不過媽媽,你要知道喔,你去買就是腐敗?!彼蟪砸惑@:“什么意思?”孩子慢條斯理地解釋:“經(jīng)理的半價優(yōu)待來自你和他們的合作,那是政府的行為。由政府行為所衍生出來的優(yōu)惠,就不應該由你個人來接受,接受了就是公器私用,就是腐敗?!比绻嗟闹袑W生有了他的反腐敗意識,如果更多的中學生能夠在高考作文中拿腐敗來說話,那么,這是考生幸甚,高考作文幸甚,反腐敗幸甚。
    “貪官作文”得高分,功夫全在文章外。若能摒棄假大空,便是高考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