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考研政治理論預測試卷及答案(一)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試題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
    1.否認世界具有統(tǒng)一性的哲學是
    A.唯心主義  B.不可知論  C.二元論  D.經驗主義
    2.“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說明
    A.物質和運動的統(tǒng)一  B.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
    C.有限和無限的統(tǒng)一  D.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
    3.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是
    A.質和量的相互轉化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轉化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D.矛盾雙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4.把主體需要和客體屬性相聯(lián)系、相統(tǒng)一的現(xiàn)實基礎是
    A.認識  B.存在  C.實踐  D.理性
    5.經濟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是指
    A.人不能認識它
    B.人不能利用它
    C.經濟現(xiàn)象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lián)系
    D.社會現(xiàn)象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lián)系
    6.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是
    A.同一部門內部不同企業(yè)之間競爭的結果
    B.不同部門之間競爭的結果
    C.國內外同類企業(yè)之間競爭的結果
    D.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競爭的結果
    7.股份合作經濟的性質是
    A.國有經濟的一種形式   B.集體經濟的一種形式
    C.私有制經濟的一種形式  D.外資經濟的一種形式
    8.我國興辦經濟特區(qū)、開放沿海港口城市的目的是
    A.在這些地區(qū)實行特殊的經濟和政治政策,進行不同社會制度的試驗
    B.讓這些地區(qū)在對外開放中發(fā)揮窗口,橋梁和基地的作用
    C.由這些地區(qū)專搞開放,保證其他地區(qū)專搞建設
    D.根據(jù)“一國兩制”方針,在這些地區(qū)設立特別行政區(qū)
    9.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  B.實事求是  C.與時俱進  D.理論聯(lián)系實際
    10.中國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始于
    A.五四運動  B.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11.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chuàng)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是
    A.《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
    B.《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D.《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
    12.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C.黨的建設      D.發(fā)展
    1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指
    A.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起始階段
    B.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fā)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
    C.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階段
    D.從社會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階段
    14.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B.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社會保持安定
    C.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社會
    D.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chuàng)造愿望得到尊重,創(chuàng)造活動得到支持,創(chuàng)造才能得到發(fā)揮,創(chuàng)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會
    15.當前政府實施的宏觀調控的實質是
    A.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  B.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重大舉措
    C.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D.構建社會主義社會的重大實踐
    16. 2004年11月29日,在老撾萬象舉行的第十次東盟與中國領導人會議上,東盟宣布
    A.承認中國是一個完全市場經濟體  B.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C.成立中國-東盟名人小組      D.設立亞洲區(qū)域合作專項資金
    二、多項選擇題:17~33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選項是符合試題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多選、少選或錯選均不得分。
    17.科學地解決哲學基本問題關系到能否堅持
    A.正確處理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問題  B.唯物主義路線的問題
    C.歷史唯物主義的問題       D.世界可知性的問題
    18.一些自然科學家沒有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也能在科學上取得偉大的成就,是由于他們
    A.擺脫了哲學的指導
    B.在科學實踐過程中擺脫了唯心主義
    C.自覺或不自覺地貫徹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原則
    D.承認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
    19.根據(jù)關于意識的產生、本質和能動作用的原理,應承認
    A.意識是人腦分泌的特殊物質      B.一切物質都具有類似感覺的反映特性
    C.改造世界是意識能動性最突出的表現(xiàn)  D.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
    20.馬克思說:“思想根本不能實現(xiàn)什么東西,為了實現(xiàn)理想,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边@段話說明了
    A.思想本身不是現(xiàn)實的力量
    B.一定思想只有和一定的實踐相結合,才會變成現(xiàn)實力量
    C.思想必須被群眾掌握,才能對社會存在起作用
    D.無論是先進的還是落后的思想,只要被群眾掌握,就會影響社會的發(fā)展
    21.如何理解經濟規(guī)律的客觀性
    A.經濟規(guī)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下產生并發(fā)生作用的
    B.人們既不能消滅、廢除和改造經濟規(guī)律,也不能創(chuàng)造和制定經濟規(guī)律
    C.正因為經濟規(guī)律的客觀性,才使人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D.承認經濟規(guī)律的客觀性,意味著人們在經濟規(guī)律面前無能為力
    22.影響利潤率的因素主要有
    A.不變資本的節(jié)約    B.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
    C.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  D.剩余價值率的高低
    23.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中的剩余產品
    A.就是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剩余價值
    B.歸創(chuàng)造剩余產品的勞動者占有
    C.是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物質條件
    D.歸勞動者共同占有
    24.關于新文化運動,下面正確的是
    A.始于《新青年》的創(chuàng)辦       B.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
    C.后期主要是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D.是一場偉大的思想啟蒙運動
    25.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
    A.消除內亂,*軍閥
    B.*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
    C.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D.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26.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
    A.實事求是  B.群眾路線  C.獨立自主  D.調查研究
    27.鄧小平在強調馬克思主義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時,指出
    A.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真正堅持了馬克思主義
    B.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
    C.只有結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
    D.我們要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根據(jù)現(xiàn)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fā)展馬列主義
    28.鄧小平在闡述社會主義本質和根本任務時,曾經提出
    A.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B.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fā)展生產力
    C.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
    D.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29.鄧小平關于我國當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揭示了我國當前的
    A.社會性質  B.社會主義發(fā)展水平  C.社會發(fā)展程度  D.社會階段
    30. 200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完成2005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各項任務,在工作指導和部署上,要突出抓好的工作是
    A.著力抓好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  B.著力搞好宏觀調控
    C.著力建設和諧社會       D.著力推進改革開放
    31. 2005年1月30日,新華社播發(f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其主要內容包括
    A.穩(wěn)定、完善和強化扶持農業(yè)發(fā)展的政策,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B.加強農田水利和生態(tài)建設,提高農業(yè)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快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提高農業(yè)科技含量
    C.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xù)推進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D.改革農村投融資體制,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
    32. 2005年6月7日,中國發(fā)表第一份有關聯(lián)合國改革的立場文件,主要針對的決議草案的提出國家是
    A.德國  B.日本  C.印度  D.巴西
    33. 2004年11月29日,溫家寶在第八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發(fā)表題為《深化戰(zhàn)略伙伴關系推進全方位合作》的講話,就進一步推動中國—東盟合作提出的建議包括
    A.建立中國-東盟能源部長對話機制  B.加快自貿區(qū)服務貿易與投資談判
    C.加強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的合作    D.加大次區(qū)域合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