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四卷案例分析:死亡賠償金該如何分割

字號:

玉山法院判令遺腹子撫養(yǎng)費應由母親保管
    本報記者 張光宇 本報通訊員 胡 浩 林庶富
    新 聞 提 示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多,在打工過程中因車禍、工傷等意外事故而導致傷殘、死亡的事件時有發(fā)生,起訴到當?shù)胤ㄔ旱膿狃B(yǎng)費、賠償金糾紛也多了起來。農村婦女吳海燕就打起了這樣的官司。
       23歲的農村少婦吳海燕是江西省玉山縣六都鄉(xiāng)鄭家墩村的村民。2006年1月,她和比自己大兩歲的同村青年姚二民登記結婚。結婚還不到兩年,她卻和她的公婆及大伯子打起了官司。
       事情是這樣的:新婚不久,姚二民即到浙江省慈溪市打工。2006年9月1日,姚二民駕駛摩托車在慈溪市長河鎮(zhèn)長河工業(yè)園區(qū)與一輛帕薩特轎車迎面相撞,遭受重傷,后經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這時吳海燕正懷有5個月的身孕,得此噩耗,如五雷轟頂。這起交通事故,經慈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隊調解,由帕薩特轎車車主張某一次性賠償姚二民的家屬喪葬費、死亡賠償金、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等計人民幣30萬元??鄢Χ袷軅≡浩陂g的醫(yī)療費及死亡后的喪葬費、死者親屬來往處理后事的交通費、食宿費等計6萬元,剩余的24萬元賠償金由吳海燕代表死者家屬領回。
       2006年10月12日,吳海燕和姚二民的父母坐在一起,商量這24萬元的處理辦法,就24萬元賠償金的分割問題,簽訂了一份書面《協(xié)議書》?!秴f(xié)議書》約定:1.姚二民的父母應得13.5萬元,其中包含姚二民未出生孩子的生活費、教育費及其他費用;2.吳海燕應得10.5萬元,吳海燕從中已領走7萬元,尚欠3.5萬元,待吳海燕產后經醫(yī)生確認嬰兒正常后付清;3.吳海燕在醫(yī)院生產的費用由姚二民兄長姚大民負擔500元,超出部分由吳海燕自負。
       2007年1月23日,吳海燕在玉山縣博愛醫(yī)院產下了一男嬰,取名姚繼業(yè)。嬰兒出生時,呈重度唇腭裂。姚二民的父母見嬰兒有先天殘疾,便說嬰兒非其子姚二民與吳海燕所生,并拒絕按照《協(xié)議書》約定履行,即不將姚繼業(yè)的生活費、教育費等交付給吳海燕,更不將應屬吳海燕所有的尚欠部分賠償款交付給吳海燕。姚大民也不按協(xié)議約定支付500元生育費用。
       此后,吳海燕多次抱著嬰兒欲回公婆家,均遭到拒絕。迫不得已,遂向玉山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將其公公、婆婆及大伯子姚大民告上法庭。要求判令公、婆立即返還尚欠的賠償款3.5萬元及被撫養(yǎng)人姚繼業(yè)的生活費和教育費;判令姚大民支付吳海燕生育費用500元。
       玉山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雙方就姚二民死亡所獲得的賠償金分配問題達成了一致的協(xié)議,該協(xié)議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原、被告雙方均應按協(xié)議約定履行義務。原告吳海燕之子姚繼業(yè)的撫養(yǎng)費按照我國法律規(guī)定應由其母親予以保管,撫養(yǎng)費的金額應按交警隊調解書中確定的66230元的50%計算。原告要求返還姚繼業(yè)撫養(yǎng)費應予支持,即應該返還33115元;對原告吳海燕要求被告按協(xié)議約定履行義務的請求依法予以支持。遂判決如下:
       一、姚二民父母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給吳海燕計人民幣3.5萬元;
       二、姚二民父母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給姚二民與吳海燕的兒子姚繼業(yè)撫養(yǎng)費計人民幣33115元;
       三、被告姚大民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給吳海燕人民幣500元。
       該案現(xiàn)已執(zhí)行到位。
     (文中人名均系化名)
    相關案例
    死亡賠償金豈能一家獨占?
       2005年3月6日上午,江西民工顧貞峰在浙江省杭州市某建筑工地施工現(xiàn)場搭設外墻腳手架時,不慎從高處墜落,經杭州市紅十字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
       當天,死者的妻子王芳芳、父親顧利良及兄弟顧貞明、顧貞春、顧貞平就趕到杭州,并由死者兄弟與私人企業(yè)主壽國良就喪葬及賠償事宜進行了協(xié)商,由壽國良一次性補償死者家屬25萬元人民幣,其中補償死者父母贍養(yǎng)費2.7萬元,補償死者妻子撫恤金7.2萬元,補償死者兒子顧宇哲撫養(yǎng)費及其他所需費用等共15.1萬元。協(xié)議簽訂后,壽國良當即付清了款項。
       死者父親顧利良看到此協(xié)議后,以沒有保護到其合法權益為由,又與壽國良另行簽訂一份協(xié)議,該協(xié)議將補償死者父母的金額調整到6.2萬元,補償死者妻子的金額調整到3.7萬元。補償總額仍為25萬元不變。隨后顧貞明、顧貞平、顧貞春在征得顧利良同意的情況下,將其中的13萬元以死者兒子顧宇哲的名義存入銀行,存單上用的是顧貞春的身份證,顧貞平掌握密碼,顧貞明保管存單。王芳芳得悉后,以四人的行為侵犯其監(jiān)護權為由向法院起訴。
       該案在審理過程中,壽國良再次召集原、被告雙方進行了協(xié)商,并達成一致協(xié)議:顧宇哲的撫養(yǎng)費13萬元由王芳芳保管,顧利良監(jiān)督;除去死者的安葬費2.1萬元外,剩余的9.9萬元,由顧利良夫婦和王芳芳各得4.95萬元,原雙方持有的協(xié)議在本協(xié)議簽字生效后一律作廢,并以本協(xié)議為準。但該協(xié)議生效后,顧利良仍未按協(xié)議履行義務。
       法院審理后認為,在本案審理期間,王芳芳與顧利良就25萬元的共有財產進行分割的協(xié)議,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沒有違反法律規(guī)定,故對該協(xié)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內容予以確認;但該協(xié)議中就顧宇哲撫養(yǎng)費的使用要由顧利良監(jiān)督的內容,于法無據,法院不予支持;顧貞春三兄弟將顧宇哲的撫養(yǎng)費13萬元存在銀行,其行為不僅侵犯了顧宇哲的合法權益,同時又侵犯了作為顧宇哲母親的王芳芳的法定監(jiān)護權。
       據此,法院判決:由顧貞明、顧貞平、顧貞春于10日內將顧宇哲的13萬元撫養(yǎng)費交由王芳芳管理;由顧利良在10日內付給王芳芳4.95萬元撫恤費。
       判決生效后,顧利良沒有履行法院判決所確定的義務,故王芳芳又于2006年10月5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執(zhí)行局立案后,雖多次對顧利良做工作,但其仍然虛構事實,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故法院以顧利良涉嫌犯拒不執(zhí)行判決罪,將此案移送公安機關偵查。
       2007年1月10日檢察機關向法院提起公訴。經法院審理后認為,顧利良對人民法院的判決有能力執(zhí)行而不執(zhí)行,且情節(jié)嚴重,其行為構成拒不執(zhí)行判決罪。據此,判決顧利良有期徒刑一年。
    (胡 浩 林庶富)
    有話要說
    慎審死亡賠償金案件
    江西省玉山縣人民法院院長 楊 敏
       近年來,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多,在打工過程中因車禍、工傷等意外事故而導致傷殘、死亡的事件時有發(fā)生。當這些人身傷害事故降臨的時候,必然給他們的家庭帶來巨大的悲痛,這樣的局面是誰也不愿意看到的。這時,同為受害人的家庭成員,本該相互安慰,渡過難關。但由于受經濟、文化、道德、人格及自身素質等方面條件的制約,總有一些不理智的家庭成員把目光死死地盯在死亡賠償金上。他們從肇事者那里獲得死亡賠償金后,不但不互相安慰,反而為死亡賠償金而爭執(zhí)不休,這無異于給正在流血的傷口再撒上一把鹽。
       由于此類案件的當事人都是死者的近親屬,相互之間不是血親就是姻親。如:公公、婆婆與兒媳之爭,岳父母與女婿之爭,還有弟兄姊妹之爭,而被告往往是掌握家庭經濟主動權、實際保管死亡賠償金的家庭成員,原告則多是相對處于弱勢地位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或者婦女。此類案件涉及的人數(shù)眾多,社會影響面大。人民法院受理這類案件后,如果不及時審結或審理過程中沒有把好案件質量關,極易造成纏訴、上訪等事件,這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新農村必然帶來了不穩(wěn)定社會因素。要減少此類案件的發(fā)生,應著重考慮以下方面:
       一是要加大對婚姻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宣傳力度,大力弘揚尊老愛幼傳統(tǒng)美德,明確家庭成員之間的撫養(yǎng)、贍養(yǎng)、扶養(yǎng)、扶助義務,對喪失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遺腹子等家庭成員給予特殊保護;通過典型案例進行生動的普法教育,引導人們珍惜親情,珍愛生活,和睦相處。
       二是在處理死亡賠償金糾紛時要明確賠償項目,賠償義務人應該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標準進行賠償,避免以后因此而發(fā)生糾紛。
       三是立法機關要盡快完善死亡賠償金屬性的有關法律規(guī)定,明確死亡賠償金的性質,規(guī)范法律適用條款,細化分割方法,以便于操作和統(tǒng)一司法尺度。
    案例鏈接
    章丘:調解一起分割死亡補償金糾紛案
       農村姑娘王某是山東省章丘市人。2005年12月22日,她與小伙子李某登記結婚。2006年4月,王某順利地懷上了孩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正當兩人沉浸在幸福之中時,一場災難卻降臨到他們頭上。2006年6月,李某在單位上班時不幸發(fā)生意外,造成嚴重傷殘,最終不治身亡。事后,單位補償其家屬一次性撫恤金62750元、喪葬費7530元、遺腹子撫養(yǎng)費64800元、生活補助費40000元等,共計18萬元。
       這次打擊給王某代來了巨大的痛苦。她思考再三,不想讓孩子剛一出生就沒有父親,何況自己還年輕,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孩子的出生必然會成為自己日后生活的拖累。痛定思痛,王某于2006年7月去醫(yī)院做了引產手術。獲知消息的公公李某和婆婆萬某極度悲憤,三人因此產生矛盾,并對單位補償金中的遺腹子撫養(yǎng)費的分配產生分歧。
       隨后,王某一紙訴狀將公公、婆婆告上法庭。章丘市人民法院受理了這起分割死亡補償金糾紛案,最后經過調解,雙方自愿達成協(xié)議:18萬元的賠償款中5萬元歸原告王某所有,其他歸兩被告所有。原告放棄其他訴訟請求。
    靖江:父親遭遇車禍 遺腹子獲賠償
       2006年1月26日,對于江蘇省靖江市的吳霞來說,是個永遠難忘的日子。那天晚上,她新婚才幾個月的丈夫劉鋒,駕駛摩托車行駛到靖江市江平路香格里拉大酒店門前路段時,出租車駕駛員居某駕駛出租車撞倒了同向行駛的劉鋒,居某為逃避法律責任,駕車逃逸。稍后,出租車司機蔣某駕駛出租車再次撞擊倒地的劉鋒,劉鋒在被送往醫(yī)院搶救途中死亡。2月6日,靖江市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大隊作出《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居某承擔本起事故的主要責任,蔣某負次要責任,劉鋒沒有責任。2006年7月21日,吳霞分娩產下一男嬰,取名劉寶。
       2006年8月21日,劉鋒的父母、吳霞及劉寶一起將居某、居某所駕出租車的靖江海聯(lián)轎車出租公司、蔣某、蔣某所駕出租車的靖江市金馬運輸公司、所投保的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泰州市分公司等告上法庭,要求賠償事故損失共計37.4萬余元,其中劉寶的生活費6.5萬余元。
       訴訟過程中,被告保險公司泰州市分公司認為,劉寶在事故發(fā)生時尚系胎兒,不能作為被撫養(yǎng)人;受害人劉鋒雖在城鎮(zhèn)工作和居住生活,但劉寶現(xiàn)戶籍落在其母親吳霞名下,吳霞的戶籍在農村,如果考慮劉寶的撫養(yǎng)費,應按實際被撫養(yǎng)人即劉寶的戶籍性質確定計算標準。
       法院審理后認為,原告劉寶在事故發(fā)生時作為胎兒已客觀存在,其出生后即享有被撫養(yǎng)的權利,依法具有原告資格。劉寶的生活費依法應根據已認定的受害人劉鋒的戶籍性質確定,有關被告對此提出異議的理由不能成立,即應按照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標準計算至十八周歲。據此,法院判決:應按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標準確定劉寶的生活費,由被告賠償劉寶生活費6.5萬余元。
    (秦 弓)
    辨法析理
    死亡賠償金可否作為遺產處理
    施為之
       死亡賠償金是否屬于死者的遺產,是目前我國司法實踐中頗有爭議的問題。在立法上,我國保險法第六十四條明確規(guī)定:被保險人死亡后,在沒有指定受益人或出現(xiàn)法定情形時,保險賠償金為遺產。此外,我國很多法律、法規(guī)雖然也都規(guī)定了死亡賠償金,但這些規(guī)定對賠償金的性質及歸屬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
       持“遺產”觀點的認為可以直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有關規(guī)定處理;持“物質幫助與精神撫慰”觀點的認為可以由死者生前供養(yǎng)的直系親屬領受。其實,認為“遺產”觀點和認為死者“個人合法財產”觀點均有不妥。理由如下:
       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雖然死亡賠償金也是公民死亡時發(fā)生的,與遺產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二者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一是死亡賠償金是公民因人身損害事故死亡之后才發(fā)生的,并非該公民死亡時所遺留的;二是繼承法詳細規(guī)定了遺產的范圍,該范圍之內并沒有包括死亡賠償金;三是任何公民均可以在生前立遺囑處分自己的遺產,如未立遺囑,死后也可以依照法定繼承原則分配該公民的遺產,而公民在生前無法、也不可能處分自己的死亡賠償金。而且根據繼承法第三十三條的規(guī)定,如按遺產處理死亡賠償金,繼承人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這有悖于立法上設死亡賠償金的目的??傊劳鲑r償金不符合遺產的構成要件,不能認定成為公民的遺產。
       認為死亡賠償金是死者的個人財產,也是欠妥的。這是因為:一是任何公民要取得財產所有權必須有合法依據,公民只有在自己生命存在的情況下,才能通過實施一定的民事行為,合法取得財產所有權,但由于加害人支付死亡賠償金時,該公民已經死亡,也就不是通過親自行使民事行為而取得該款項的所有權;二是由于死亡賠償金是在公民死亡之后才由加害人支付的,該公民無法將其作為生活資料或生產資料進行使用,也無法對該費用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三是公民不能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合法財產所有權,否則,不但違反了法律規(guī)定,而且有悖于社會的公序良俗。因此,死亡賠償金不屬于公民的個人合法財產。
       綜上,筆者認為,死亡賠償金是死者因他人致害死亡后由加害人給其親屬所造成的物質性收入損失的一種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