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21.桃花源記 22.短文兩篇
23.核舟記 24.大道之行也
25.杜甫詩三首
教材精梳理
1.重點字音
儼然( ) 阡陌( ) 髫( ) 詣( ) 間隔( )
問津( ) 此中人語云( ) 馨( ) 苔( ) 鴻儒( )
案牘( ) 蕃( ) 淤泥( ) 濯( ) 清漣( )
褻玩( ) 器皿( ) 罔( ) 貽( ) 八分有奇( )
箬篷( ) 石青糝之( ) 峨冠( ) 髯( ) 楫( )
篆字( ) 壬戌( ) 選賢與能( ) 講信修睦( ) 男有分( )
貨惡( ) 眥( ) 搔( ) 簪( ) 逾( )
嫗( ) 幽咽( )
提示
yǎn qiān mò tiáo yì jiàn jīn yù xīn táirú dú fán yū zhuó lián xiè mǐn wǎng yí jī ruò sǎn guān rán jí zhuàn rén xūjǔ mù fèn wù zì sāo zān yú yù yè
2.重點詞義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2)仿佛若有光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4)悉如外人
(5)具答之
(6)問今是何世
(7)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8)皆嘆惋
(9)便扶向路
(10)及郡下,詣太守
(11)處處志之
(12)欣然規(guī)往
(13)未果,尋病終
(14)后遂無問津者
(15)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16)惟吾德馨
(17)可以調素琴
(18)無案牘之勞形
(19)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20)濯清漣而不妖
(21)亭亭凈植
(2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24)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5)為宮室、器皿、人物
(26)罔不因勢象形
(27)嘗貽余核舟一
(28)高可二黍許
(29)其兩膝相比者
(30)佛印絕類彌勒
(31)矯首昂視
(32)神情與蘇、黃不屬
(33)珠可歷歷數(shù)也
(34)其人視端容寂
(35)其船背稍夷
(36)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37)人不獨親其親
(38)男有分,女有歸
(39)貨惡其棄于地也
(40)盜竊亂賊而不作
(41)造化鐘神秀
(42)決眥入歸鳥
(43)會當凌絕頂
(44)渾欲不勝簪
(45)老翁逾墻走
(46)三男鄴城戍
(47)二男新戰(zhàn)死
(48)夜久語聲絕
提示
(1)緣:沿著。
(2)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3)屬:類。
(4)悉:都。
(5)具:詳盡,詳細。
(6)世:朝代。
(7)具言:詳細地說出。
(8)皆:全,都。
(9)扶:沿、順著。
(10)及:到;詣:拜見。
(11)志:做標記。
(12)規(guī):計劃。
(13)未果:沒有實現(xiàn);尋:隨即,不久。
(14)津:渡口。
(15)名:出名,。
(16)馨:香氣。指品德高尚。
(17)調:調弄,指彈(琴)。
(18)形:形體、身體。
(19)蕃:多。
(20)濯:洗滌;妖:美麗而不端莊。
(21)植:立。
(22)褻:親近而不莊重。
(23)鮮:少。
(24)宜:應當。
(25)為:做,指雕刻。
(26)因:順著,就著。
(27)貽:贈。
(28)可:大約。
(29)比:靠近。
(30)絕:極;類:像。
(31)矯:舉。
(32)屬:相類似。
(33)歷歷:分明可數(shù)的樣子。
(34)容寂:神色平靜。
(35)夷:平。
(36)盈:滿。
(37)親:以……為親。
(38)分:職分,指職業(yè)、職守;歸:女子出嫁。
(39)惡:憎惡。
(40)亂:造反;作:興起。
(41)鐘:聚集。
(42)眥:眼角。
(43)會:終當,終要。
(44)渾:簡直。
(45)逾:越過。
(46)戍:防守。
(47)新:最近。
(48)絕:消失,沒有。
3.古今異義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今義,男子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山窮水盡的地步。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事業(yè)的總稱。
(3)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lián)詞。
(5)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足: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充足,不夠。
(6)有仙則名
名:古義,出名;今義,名聲,名稱。
(7)女有歸
歸:古義,女子出嫁;今義,回歸。
(8)大道之行也
大道:古義,政治上的理想;今義,大路。
(9)盜竊亂賊而不作
賊:古義,害人;今義,偷東西的人。
4.一詞多義
舍
為
可
之
志
尋
絕
端
親:故人不獨親其親。(第一個“親”,動詞,以……為親。第二個“親”,名詞,父母)
子:故人不獨子其子。(第一個“子”,動詞,以……為子。第二個“子”,名詞,父母)
修
獨
亂
謂
閉
5.通假字
(1)便要還家。
“要”通“邀”,邀請。
(2)詘右臂支船。
“詘”通“屈”,彎曲
(3)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橫”,橫放。
(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通“揀”,挑選。
(5)長約八分有奇。
“有”通“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6)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甫”通“父”,古代男子美稱。
(7)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與”通“舉”,選拔。
(8)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
(9)蕩胸生曾云。
“曾”通“層”,重疊。
6.詞類活用
(1)復前行,欲窮其林
窮: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走完”。
(2)無絲竹之亂耳
亂:動詞用作使動詞,使……感到混亂。
(3)無案牘之勞形
勞:動詞用作使動詞,使……感到勞累。
(4)石青糝之
石青:名詞活用作狀語,用石青。
(5)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詞用作動詞,梳著椎形的發(fā)髻。
(6)中軒敞著為艙,箬篷覆之
箬篷:名詞用作狀語,用箬篷。
(7)一覽眾山小
?。盒稳菰~,渺小,這里形容詞意動,“以……為小”。
7.文言句式
(1)倒裝句
何陋之有(為了強調賓語“何陋”,用“之”將其提到動詞謂語“有”之前,翻譯時的語序應為“有何陋”)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詞“兩膝”的后置定語,“者”用作后置賓語的詞尾,相當于“的”)
(2)判斷句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動詞“為”表示判斷)
(3)省略句
各隱卷底衣褶中(“隱”省略介詞“于”)
8.理解翻譯
(1)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8)何陋之有?
(9)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0)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1)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1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3)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14)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15)蘇、黃共閱一手卷。
(16)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17)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18)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19)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0)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1)男有分,女有歸。
(22)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23)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提示
(1)漁人覺得這種景象非常奇怪。又繼續(xù)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盡頭。
(2)土地平整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明凈的水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3)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4)(他們)自己說祖上為躲避秦朝時的戰(zhàn)亂,率
領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再沒有出去過,就和外邊的人沒有聯(lián)系了。
(5)詢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不知道有漢代,更不用說魏晉了。
(6)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7)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8)有什么簡陋的呢?
(9)我惟獨喜愛蓮出自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10)只可以遠遠地欣賞卻不可貼近去玩弄啊。
(11)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說過。
(12)對于牡丹的愛好。人該是很多了。
(13)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趣神態(tài)。
(14)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許多胡須的是蘇東坡。
(15)蘇軾和黃庭堅一起看一幅橫幅的書畫卷子。
(16)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都隱藏在卷子下邊的衣褶里。
(17)那個人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18)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大概是挑選桃核中長而窄的刻成的。
(19)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20)因此人們不單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單撫育自己的子女。
(21)男子有職業(yè),女子有歸宿。
(22)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23)這樣*邪之謀不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9.文學常識
(1)《桃花源記》是東晉以來膾炙人口的佳作,作品成功地描繪了一個人人平等、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作者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詩人。潯陽柴桑(今屬江西)人。他的詩歌語言自然樸素,清簡而又平淡,形象生動,韻味深永,具有獨創(chuàng)的藝術風格,對后代田園詩的創(chuàng)作有極大的影響,是文學杰出的田園詩人。
(2)《陋室銘》的作者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
(3)《愛蓮說》的作者是北宋哲學家周敦頤。
(4)《核舟記》選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學洢,字子敬,明朝文學家。
(5)《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這部著作是儒家經典之一,共49篇。其中“禮運”部分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6)杜甫的《望岳》寫于唐朝“開元盛世”時期,《春望》和《石壕吏》寫于“安史之亂”前期。
(7)杜甫,字子美,唐朝現(xiàn)實主義詩人,著有《杜工部集》。杜甫生于河南鞏縣,祖籍襄陽(今屬湖北)。他的詩長于敘事,深沉凝重,《石壕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詩故事簡練,深沉有力,代表了杜甫詩的風格。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10.名句段梳理
(1)描寫桃花林優(yōu)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寫桃花源內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現(xiàn)桃源人精神風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現(xiàn)桃源人熱情好客的淳樸風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陋室銘》中寫陋室環(huán)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銘》中從反面寫陋室主人高雅脫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愛蓮說》中從生長環(huán)境表現(xiàn)蓮高潔質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愛蓮說》中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蓮正直、芳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愛蓮說》中寫蓮的清高風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愛蓮說》中高度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句子是:“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大道之行”具體表現(xiàn)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13)《大道之行也》希望全社會親如一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大道之行也》希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大道之行也》希望社會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6)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8)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9)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0)花之君子者也
(1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12)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13)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
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14)男有分,女有歸
(15)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21.桃花源記 22.短文兩篇
23.核舟記 24.大道之行也
25.杜甫詩三首
教材精梳理
1.重點字音
儼然( ) 阡陌( ) 髫( ) 詣( ) 間隔( )
問津( ) 此中人語云( ) 馨( ) 苔( ) 鴻儒( )
案牘( ) 蕃( ) 淤泥( ) 濯( ) 清漣( )
褻玩( ) 器皿( ) 罔( ) 貽( ) 八分有奇( )
箬篷( ) 石青糝之( ) 峨冠( ) 髯( ) 楫( )
篆字( ) 壬戌( ) 選賢與能( ) 講信修睦( ) 男有分( )
貨惡( ) 眥( ) 搔( ) 簪( ) 逾( )
嫗( ) 幽咽( )
提示
yǎn qiān mò tiáo yì jiàn jīn yù xīn táirú dú fán yū zhuó lián xiè mǐn wǎng yí jī ruò sǎn guān rán jí zhuàn rén xūjǔ mù fèn wù zì sāo zān yú yù yè
2.重點詞義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2)仿佛若有光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4)悉如外人
(5)具答之
(6)問今是何世
(7)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8)皆嘆惋
(9)便扶向路
(10)及郡下,詣太守
(11)處處志之
(12)欣然規(guī)往
(13)未果,尋病終
(14)后遂無問津者
(15)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16)惟吾德馨
(17)可以調素琴
(18)無案牘之勞形
(19)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20)濯清漣而不妖
(21)亭亭凈植
(2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24)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5)為宮室、器皿、人物
(26)罔不因勢象形
(27)嘗貽余核舟一
(28)高可二黍許
(29)其兩膝相比者
(30)佛印絕類彌勒
(31)矯首昂視
(32)神情與蘇、黃不屬
(33)珠可歷歷數(shù)也
(34)其人視端容寂
(35)其船背稍夷
(36)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37)人不獨親其親
(38)男有分,女有歸
(39)貨惡其棄于地也
(40)盜竊亂賊而不作
(41)造化鐘神秀
(42)決眥入歸鳥
(43)會當凌絕頂
(44)渾欲不勝簪
(45)老翁逾墻走
(46)三男鄴城戍
(47)二男新戰(zhàn)死
(48)夜久語聲絕
提示
(1)緣:沿著。
(2)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3)屬:類。
(4)悉:都。
(5)具:詳盡,詳細。
(6)世:朝代。
(7)具言:詳細地說出。
(8)皆:全,都。
(9)扶:沿、順著。
(10)及:到;詣:拜見。
(11)志:做標記。
(12)規(guī):計劃。
(13)未果:沒有實現(xiàn);尋:隨即,不久。
(14)津:渡口。
(15)名:出名,。
(16)馨:香氣。指品德高尚。
(17)調:調弄,指彈(琴)。
(18)形:形體、身體。
(19)蕃:多。
(20)濯:洗滌;妖:美麗而不端莊。
(21)植:立。
(22)褻:親近而不莊重。
(23)鮮:少。
(24)宜:應當。
(25)為:做,指雕刻。
(26)因:順著,就著。
(27)貽:贈。
(28)可:大約。
(29)比:靠近。
(30)絕:極;類:像。
(31)矯:舉。
(32)屬:相類似。
(33)歷歷:分明可數(shù)的樣子。
(34)容寂:神色平靜。
(35)夷:平。
(36)盈:滿。
(37)親:以……為親。
(38)分:職分,指職業(yè)、職守;歸:女子出嫁。
(39)惡:憎惡。
(40)亂:造反;作:興起。
(41)鐘:聚集。
(42)眥:眼角。
(43)會:終當,終要。
(44)渾:簡直。
(45)逾:越過。
(46)戍:防守。
(47)新:最近。
(48)絕:消失,沒有。
3.古今異義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今義,男子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山窮水盡的地步。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事業(yè)的總稱。
(3)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lián)詞。
(5)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足: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充足,不夠。
(6)有仙則名
名:古義,出名;今義,名聲,名稱。
(7)女有歸
歸:古義,女子出嫁;今義,回歸。
(8)大道之行也
大道:古義,政治上的理想;今義,大路。
(9)盜竊亂賊而不作
賊:古義,害人;今義,偷東西的人。
4.一詞多義
舍
為
可
之
志
尋
絕
端
親:故人不獨親其親。(第一個“親”,動詞,以……為親。第二個“親”,名詞,父母)
子:故人不獨子其子。(第一個“子”,動詞,以……為子。第二個“子”,名詞,父母)
修
獨
亂
謂
閉
5.通假字
(1)便要還家。
“要”通“邀”,邀請。
(2)詘右臂支船。
“詘”通“屈”,彎曲
(3)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橫”,橫放。
(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通“揀”,挑選。
(5)長約八分有奇。
“有”通“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6)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甫”通“父”,古代男子美稱。
(7)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與”通“舉”,選拔。
(8)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
(9)蕩胸生曾云。
“曾”通“層”,重疊。
6.詞類活用
(1)復前行,欲窮其林
窮: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走完”。
(2)無絲竹之亂耳
亂:動詞用作使動詞,使……感到混亂。
(3)無案牘之勞形
勞:動詞用作使動詞,使……感到勞累。
(4)石青糝之
石青:名詞活用作狀語,用石青。
(5)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詞用作動詞,梳著椎形的發(fā)髻。
(6)中軒敞著為艙,箬篷覆之
箬篷:名詞用作狀語,用箬篷。
(7)一覽眾山小
?。盒稳菰~,渺小,這里形容詞意動,“以……為小”。
7.文言句式
(1)倒裝句
何陋之有(為了強調賓語“何陋”,用“之”將其提到動詞謂語“有”之前,翻譯時的語序應為“有何陋”)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詞“兩膝”的后置定語,“者”用作后置賓語的詞尾,相當于“的”)
(2)判斷句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動詞“為”表示判斷)
(3)省略句
各隱卷底衣褶中(“隱”省略介詞“于”)
8.理解翻譯
(1)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8)何陋之有?
(9)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0)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1)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1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3)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14)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15)蘇、黃共閱一手卷。
(16)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17)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18)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19)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0)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1)男有分,女有歸。
(22)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23)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提示
(1)漁人覺得這種景象非常奇怪。又繼續(xù)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盡頭。
(2)土地平整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明凈的水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3)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4)(他們)自己說祖上為躲避秦朝時的戰(zhàn)亂,率
領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再沒有出去過,就和外邊的人沒有聯(lián)系了。
(5)詢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不知道有漢代,更不用說魏晉了。
(6)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7)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8)有什么簡陋的呢?
(9)我惟獨喜愛蓮出自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10)只可以遠遠地欣賞卻不可貼近去玩弄啊。
(11)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說過。
(12)對于牡丹的愛好。人該是很多了。
(13)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趣神態(tài)。
(14)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許多胡須的是蘇東坡。
(15)蘇軾和黃庭堅一起看一幅橫幅的書畫卷子。
(16)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都隱藏在卷子下邊的衣褶里。
(17)那個人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18)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大概是挑選桃核中長而窄的刻成的。
(19)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20)因此人們不單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單撫育自己的子女。
(21)男子有職業(yè),女子有歸宿。
(22)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23)這樣*邪之謀不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9.文學常識
(1)《桃花源記》是東晉以來膾炙人口的佳作,作品成功地描繪了一個人人平等、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作者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詩人。潯陽柴桑(今屬江西)人。他的詩歌語言自然樸素,清簡而又平淡,形象生動,韻味深永,具有獨創(chuàng)的藝術風格,對后代田園詩的創(chuàng)作有極大的影響,是文學杰出的田園詩人。
(2)《陋室銘》的作者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
(3)《愛蓮說》的作者是北宋哲學家周敦頤。
(4)《核舟記》選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學洢,字子敬,明朝文學家。
(5)《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這部著作是儒家經典之一,共49篇。其中“禮運”部分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6)杜甫的《望岳》寫于唐朝“開元盛世”時期,《春望》和《石壕吏》寫于“安史之亂”前期。
(7)杜甫,字子美,唐朝現(xiàn)實主義詩人,著有《杜工部集》。杜甫生于河南鞏縣,祖籍襄陽(今屬湖北)。他的詩長于敘事,深沉凝重,《石壕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詩故事簡練,深沉有力,代表了杜甫詩的風格。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10.名句段梳理
(1)描寫桃花林優(yōu)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寫桃花源內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現(xiàn)桃源人精神風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現(xiàn)桃源人熱情好客的淳樸風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陋室銘》中寫陋室環(huán)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銘》中從反面寫陋室主人高雅脫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愛蓮說》中從生長環(huán)境表現(xiàn)蓮高潔質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愛蓮說》中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蓮正直、芳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愛蓮說》中寫蓮的清高風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愛蓮說》中高度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句子是:“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大道之行”具體表現(xiàn)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13)《大道之行也》希望全社會親如一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大道之行也》希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大道之行也》希望社會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6)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8)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9)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0)花之君子者也
(1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12)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13)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
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14)男有分,女有歸
(15)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