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古詩詞曲閱讀訓(xùn)練三則

字號:

閱讀下面的唐詩、宋詞、元曲,完成所附的鑒賞題目。
    1.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
    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yuǎn),
    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
    ①簡析這首詩的烘托手法。
    ②這首詩表達(dá)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2.
    西江月
    蘇軾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fēng)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①“我欲醉眠芳草”有一石三鳥的效果,試作簡要分析。
    ②“可惜一溪風(fēng)月,莫教踏碎瓊瑤?!庇昧耸裁葱揶o手法?表達(dá)了怎樣一種境界?
    ③這首小詞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胸襟?
    3.
    [賣花聲]懷古
    (元)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guān)。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①試指出一、二兩句中涉及到的史實。
    ②小令從秦末寫到漢末,從群雄紛爭寫到戍邊征戰(zhàn),最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1.①這首詩前兩句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后兩句以風(fēng)雨凄清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富于變化。②這首詩借景寓情,表達(dá)了詩人蕭瑟凄清的情懷。
    2.①該句既寫出了濃郁的醉態(tài),又寫了月下芳草之美,也寫出了詞人因熱愛這幽美的景色而產(chǎn)生的渴望,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②借喻,表現(xiàn)了一種極為幽美、靜謐、純潔的境界。③這首小詞反映了詞人在黃州的曠放生活,表達(dá)了樂觀而豁達(dá)的胸襟。
    3.①第一句指霸王別姬,虞姬自刎的事實,實指秦朝末年楚漢相爭的歷史;第二句指孫劉聯(lián)合大敗曹軍的赤壁之戰(zhàn)的史實,代指東漢末年曠日持久的戰(zhàn)亂。②作者的感情有辛酸、有憤慨。既有對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也有對元代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抨擊,同時也包含著作者憂國憂民而又無可奈何的復(fù)雜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