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所部委屬在漢高校武漢市共建生錄取全部結束。而昨日的錄取結果,是近四年來的一次:7所高校共建生計劃全部錄滿。
7所高校共建生錄取“豐收”
昨日上午,省招辦對武漢市共建生進行平行第二志愿投檔后,各部委屬高校均反映:生源十分充足。至昨晚,除武漢大學仍有近10個共建生計劃缺額外,華中科大、武漢理工大、華中師大、中南財政大、中國地大、華中農大、中南民大7所高校共建生計劃均全部完成。而從2005年至2007年,每年武漢市共建生錄取結束后,絕大多數(shù)高校均出現(xiàn)“生源不足”現(xiàn)象,2005年生源缺額為541個、2006年缺額為350個、2007年缺額為134個。
生源充足原因有三
我省某部屬高校招生負責人分析認為,今年共建生錄取“驟熱”原因有三:一是今年武漢考生充分理解并“用足”了共建生招生政策,大多數(shù)考生在填報志愿時,都將共建生作為“保底”選擇,也敢于冒險“踩線”填報外省高校;二是今年部分外省和省內一本院校投檔分數(shù)線持續(xù)“高位”,受此影響,第一批本科第一志愿投檔掉檔的武漢考生人數(shù)比去年多,導致共建生錄取分數(shù)段內的生源充足;三是我省少數(shù)高校在一本第一志愿錄取中使用了一定的“技巧”,對共建生招生計劃和生源進行了合理分配。
武大共建生也屬高分考生
為何省內考生報考甚熱的武漢大學,反而共建生未能錄滿?我省有關專家表示:武大作為省內“超級”,共建生生源存在缺額并不奇怪。
從昨日武漢市共建生錄取結果看,武漢大學是今年我省一所出現(xiàn)共建生生源不足的高校。專家認為,武漢大學一本第一志愿投檔分數(shù)線歷年來都排在省內高校前列,即使按共建生投檔規(guī)則,在一本投檔線下降20分后,該校共建生投檔“底線”仍處于省內高分段。其分數(shù)段內的考生,在我省也都屬于高分考生,這類考生只要不是報考超級,一本第一志愿被錄取的幾率很大,因此該校共建生生源歷年來偏少,屬正常現(xiàn)象。去年,武大共建生也有10個計劃未招滿。
專家表示,今年武漢共建生錄取打了“翻身仗”,與本報等各家媒體在高考前對共建生招生政策的大力宣傳、引導有很大關系。
7所高校共建生錄取“豐收”
昨日上午,省招辦對武漢市共建生進行平行第二志愿投檔后,各部委屬高校均反映:生源十分充足。至昨晚,除武漢大學仍有近10個共建生計劃缺額外,華中科大、武漢理工大、華中師大、中南財政大、中國地大、華中農大、中南民大7所高校共建生計劃均全部完成。而從2005年至2007年,每年武漢市共建生錄取結束后,絕大多數(shù)高校均出現(xiàn)“生源不足”現(xiàn)象,2005年生源缺額為541個、2006年缺額為350個、2007年缺額為134個。
生源充足原因有三
我省某部屬高校招生負責人分析認為,今年共建生錄取“驟熱”原因有三:一是今年武漢考生充分理解并“用足”了共建生招生政策,大多數(shù)考生在填報志愿時,都將共建生作為“保底”選擇,也敢于冒險“踩線”填報外省高校;二是今年部分外省和省內一本院校投檔分數(shù)線持續(xù)“高位”,受此影響,第一批本科第一志愿投檔掉檔的武漢考生人數(shù)比去年多,導致共建生錄取分數(shù)段內的生源充足;三是我省少數(shù)高校在一本第一志愿錄取中使用了一定的“技巧”,對共建生招生計劃和生源進行了合理分配。
武大共建生也屬高分考生
為何省內考生報考甚熱的武漢大學,反而共建生未能錄滿?我省有關專家表示:武大作為省內“超級”,共建生生源存在缺額并不奇怪。
從昨日武漢市共建生錄取結果看,武漢大學是今年我省一所出現(xiàn)共建生生源不足的高校。專家認為,武漢大學一本第一志愿投檔分數(shù)線歷年來都排在省內高校前列,即使按共建生投檔規(guī)則,在一本投檔線下降20分后,該校共建生投檔“底線”仍處于省內高分段。其分數(shù)段內的考生,在我省也都屬于高分考生,這類考生只要不是報考超級,一本第一志愿被錄取的幾率很大,因此該校共建生生源歷年來偏少,屬正常現(xiàn)象。去年,武大共建生也有10個計劃未招滿。
專家表示,今年武漢共建生錄取打了“翻身仗”,與本報等各家媒體在高考前對共建生招生政策的大力宣傳、引導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