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本項目的分析方法
1.人工費分析在實行管理層和作業(yè)層兩層分離的情況下,項目施工需要的人工和人工費,由項目經(jīng)理部與施工隊簽訂勞務承包合同,明確承包范圍、承包金額和雙方的權利、義務。對項目經(jīng)理部來說,除了按合同規(guī)定支付勞務費以外,還可能發(fā)生一些其他人工費支出,主要有:
(1)因實物工程量增減而調整的人工和人工費;
(2)定額人工以外的估點工工資 (如果已按定額人工的一定比例由施工隊包于,并已列入承包合同的,不再另行支付);
(3)對在進度、質量、節(jié)約、文明施工等方面作出貢獻的班組和個人進行獎勵的費用。
項目經(jīng)理部應根據(jù)上述人工費的增減,結合勞務合同的管理進行分析。
2.材料費分析材料費分析包括主要材料、結構件和周轉材料使用費的分析以及材料儲備的分析。
(1)主要材料和結構件費用的分析。主要材料和結構件費用的高低,主要受價格的消耗數(shù)量的影響。而材料價格的變動,叉耍受采購價格、運輸費用、途中損耗、來料不足等因素的影響;材料消耗數(shù)量的變動,也要受操作損耗、管理損耗和返工損失等因素的影響,可在價格變動較大和數(shù)量超用異常的時候再作深入分析。為了分析材料價格和消耗數(shù)量的變化對材料和結構件費用的影響程度,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因材料價格變動對材料費的影響=(預算單價一實際單價)X消耗數(shù)量因消耗數(shù)量變動對材料費的影響=(預算用量一實際用量)X預算價格
(2)周轉材料使用費分析。在實行周轉材料內部租賃制的情況下,項目周轉材料費的節(jié)約或超支,決定于周轉材料的周轉利用率和損耗率。因為周轉一慢,周轉材料的使用時間就長,同時也會增加租賃費支出;而超過規(guī)定的損耗,更要照原價賠償。周轉利用率和損耗率的計算公式如下:周轉利用率=實際使用數(shù)X租用期內的周轉次數(shù)/(進場數(shù)X租用期)X100%損耗率=退場數(shù)/進場數(shù)X100%。
舉例:某施工項目需要定型鋼模,考慮周轉利用率85%,租用鋼模4500m,月租金5元/m;由于加快施工進度,實際周轉利用率達到90%.可用"差額分析法"計算周轉利用率的提高對節(jié)約周轉材料使用費的影響程度。
具體計算如下:(90%一85%)X4500X5=1125元
(3)采購保管費分析。材料采購保管費屬于材料的采購成本,包括:材料采購保管人員的工資、工資附加費、勞動保護費、辦公費、差旅費,以及材料采購保管過程中發(fā)生的固定資產(chǎn)使用費、工具用具使用費、檢驗試驗費、材料整理及零星運費和材料物資的盤虧及毀損等。
材料采購保管費一般應與材料采購數(shù)量同步,即材料采購多,采購保管費也會相應增加。因此,應該根據(jù)每月實際采購的材料數(shù)量 (金額)和實際發(fā)生的材料采購保管費,計算 "材料采購保管費支用率",作為前后期材料采購保管費的對比分析之用。
(4)材料儲備資金分析。材料的儲備資金,是根據(jù)日平均用量、材料單價和儲備天數(shù)(即從采購到進場所需要的時間)計算的。上述任何二個因素的變動,都會影響儲備資金的占用量。材料儲備資金的分析,可以應用"因素分析法".從以上分析內容來看,儲備天數(shù)的長短是影響儲備資金的關鍵因素。因此,材料采購人員應該選擇運距短的供應單位,盡可能減少材料采購的中轉環(huán)節(jié),縮短儲備天數(shù)。
3.機械使用費分析由于項目施工具有的一次項目經(jīng)理部不可能擁有自己的機械設備,而是隨著施工的需要,向企業(yè)動力部門或外單位租用。在機械設備的租用過程中,存在著兩種情況,"一是按產(chǎn)量進行承包,并按完成產(chǎn)量、計算費用的,如土方工程,項目經(jīng)理部只要按實際挖掘的士方工程量結算挖土費用,而不問挖土機械的完好程度和利用程度;另一種是按使用時間 (臺班,計算機械費用的,如塔吊、攪拌機、砂漿機等,如果機械完好率差或在使用中調度不當,必然會影響機械的利用率,從而延長使用時間,增加使用費用。因此,項目經(jīng)理部應該給予一定的重視。
由于建筑施工的特點,在流水作業(yè)和工序搭接上往往會出現(xiàn)某些必然或偶然的施工間隙,影響機械的連續(xù)作業(yè);有時,又因為加快施工進度和工種配合,需要機械日夜不停地運轉。這樣,難免會有一些機械利用率很高,也會有一些機械利用不足,甚至租而不用。利用不足,臺班費需要照付;租而不用,則要支付停班費??傊紝⒃黾訖C械使用費支出。
因此,在機械設備的使用過程中,必須以滿足施工需要為前提,加強機械設備的平衡調度,充分發(fā)揮機械的效用;同時,還要加強平時的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yǎng)工作,提高機械的完好率,保證機械的正常運轉。
完好臺班數(shù),是指機械處于完好狀態(tài)下的臺班數(shù),它包括修理不滿一天的機械,但不包括待修、在修、送修在途的機械。在計算完好臺班數(shù)時,只考慮是否完好,不考慮是否在工作。
制度臺班數(shù)是指本期內全部機械臺班數(shù)與制度工作天的乘積,不考慮機械的技術狀態(tài)和是否工作。
從上述機械的完好和利用情況來看,砂漿機的維修保養(yǎng)比較差,完好率只達到80%;利用率也不高,只達到76%.塔吊因施工需要,經(jīng)常加班加點,因而利用率較高。
4.其他直接費分析。
其他直接費是指施工過程中發(fā)生的除直接費以外的其他費用,包括:
(1)二次搬運費;
(2)工程用水電費;
(3)臨時設施攤銷費;
(4)生產(chǎn)工具用具使用費;
(5)檢驗試驗費;
(6)工程定位復測;
(7)工程點交;
(8)場地清理。
其他直接費的分析,主要應通過預算與實際數(shù)的比較來進行。如果沒有預算數(shù),可以計劃數(shù)代替預算數(shù)。
5.間接成本分析間接成本是指為施工準備、組織施工生產(chǎn)和管理所需要的費用,主要包括現(xiàn)場管理人員的工資和進行現(xiàn)場管理所需要的費用。
間接成本的分析,也應通過預算 (或計劃)數(shù)與實際數(shù)的比較來進行。
四、特定問題和與成本有關事項的分析
針對特定問題和與成本有關事項的分析,包括成本盈虧異常分析、工期成本分析、質量成本分析 (詳見第四章第二節(jié)"加強質量管理,控制質量成本",這里不再重復)、資金成本分析等內容。
1.成本盈虧異常分析成本出現(xiàn)盈虧異常情況,對施工項目來說,必須弓起高度重視,必須徹底查明原因,必須立即加以糾正。
檢查成本盈虧異常的原因,應從經(jīng)濟核算的"三同步"入手。因為,項目經(jīng)濟核算的基本規(guī)律是:在完成多少產(chǎn)值、消耗多少資源、發(fā)生多少成本之間,有著必然的同步關系。如果違背這個規(guī)律,就會發(fā)生成本的盈虧異常。
"三同步"檢查是提高項目經(jīng)濟核算水平的有效手段,不僅適用于成本盈虧異常的檢查,也可用于月度成本的檢查。"三同步"檢查可以通過以下五方面的對比分析來實現(xiàn)。
(1)產(chǎn)值與施工任務單的實際工程量和形象進度是否同步?
(2)資源消耗與施工任務單的實耗人工、限額領料單的實耗材料、當期租用的周轉材料和施工機械是否同步?
(3)其他費用 (如材料價差、超高費、井點抽水的打拔費和臺班費等)的產(chǎn)值統(tǒng)計與實際支付是否同步?
(4)預算成本與產(chǎn)值統(tǒng)計是否同步
(5)實際成本與資源消耗是否同步實踐證明,把以上五方面的同步情況查明以后,成本盈虧的原因自然一目了然。
2.工期成本分析工期的長短與成本的高低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工期越長費用支出越多,工期越短費用支出越少。特別是固定成本的支出,基本上是與工期長短成正比增減的,是進行工期成本分析的重點。
工期成本分析,就是計劃工期成本與實際工期成本的比較分析。所謂計劃工期成本,是指在假定完成預期利潤的前提下計劃工期內所耗用的計劃成本;而實際成本,則是在實際工期中耗用的實際成本。
工期成本分析的方法一般采用比較法,即將計劃工期成本與實際工期成本進行比較,然后應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種因素的變動對工期成本差異的影響程度。
進行工期成本分析的前提條件是,根據(jù)施工圖預算和施工組織設計進行量本分析,計算施工項目的產(chǎn)量,成本和利潤的比例關系,然后用固定成本除以合同工期,求出每月支用的固定成本。
1.人工費分析在實行管理層和作業(yè)層兩層分離的情況下,項目施工需要的人工和人工費,由項目經(jīng)理部與施工隊簽訂勞務承包合同,明確承包范圍、承包金額和雙方的權利、義務。對項目經(jīng)理部來說,除了按合同規(guī)定支付勞務費以外,還可能發(fā)生一些其他人工費支出,主要有:
(1)因實物工程量增減而調整的人工和人工費;
(2)定額人工以外的估點工工資 (如果已按定額人工的一定比例由施工隊包于,并已列入承包合同的,不再另行支付);
(3)對在進度、質量、節(jié)約、文明施工等方面作出貢獻的班組和個人進行獎勵的費用。
項目經(jīng)理部應根據(jù)上述人工費的增減,結合勞務合同的管理進行分析。
2.材料費分析材料費分析包括主要材料、結構件和周轉材料使用費的分析以及材料儲備的分析。
(1)主要材料和結構件費用的分析。主要材料和結構件費用的高低,主要受價格的消耗數(shù)量的影響。而材料價格的變動,叉耍受采購價格、運輸費用、途中損耗、來料不足等因素的影響;材料消耗數(shù)量的變動,也要受操作損耗、管理損耗和返工損失等因素的影響,可在價格變動較大和數(shù)量超用異常的時候再作深入分析。為了分析材料價格和消耗數(shù)量的變化對材料和結構件費用的影響程度,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因材料價格變動對材料費的影響=(預算單價一實際單價)X消耗數(shù)量因消耗數(shù)量變動對材料費的影響=(預算用量一實際用量)X預算價格
(2)周轉材料使用費分析。在實行周轉材料內部租賃制的情況下,項目周轉材料費的節(jié)約或超支,決定于周轉材料的周轉利用率和損耗率。因為周轉一慢,周轉材料的使用時間就長,同時也會增加租賃費支出;而超過規(guī)定的損耗,更要照原價賠償。周轉利用率和損耗率的計算公式如下:周轉利用率=實際使用數(shù)X租用期內的周轉次數(shù)/(進場數(shù)X租用期)X100%損耗率=退場數(shù)/進場數(shù)X100%。
舉例:某施工項目需要定型鋼模,考慮周轉利用率85%,租用鋼模4500m,月租金5元/m;由于加快施工進度,實際周轉利用率達到90%.可用"差額分析法"計算周轉利用率的提高對節(jié)約周轉材料使用費的影響程度。
具體計算如下:(90%一85%)X4500X5=1125元
(3)采購保管費分析。材料采購保管費屬于材料的采購成本,包括:材料采購保管人員的工資、工資附加費、勞動保護費、辦公費、差旅費,以及材料采購保管過程中發(fā)生的固定資產(chǎn)使用費、工具用具使用費、檢驗試驗費、材料整理及零星運費和材料物資的盤虧及毀損等。
材料采購保管費一般應與材料采購數(shù)量同步,即材料采購多,采購保管費也會相應增加。因此,應該根據(jù)每月實際采購的材料數(shù)量 (金額)和實際發(fā)生的材料采購保管費,計算 "材料采購保管費支用率",作為前后期材料采購保管費的對比分析之用。
(4)材料儲備資金分析。材料的儲備資金,是根據(jù)日平均用量、材料單價和儲備天數(shù)(即從采購到進場所需要的時間)計算的。上述任何二個因素的變動,都會影響儲備資金的占用量。材料儲備資金的分析,可以應用"因素分析法".從以上分析內容來看,儲備天數(shù)的長短是影響儲備資金的關鍵因素。因此,材料采購人員應該選擇運距短的供應單位,盡可能減少材料采購的中轉環(huán)節(jié),縮短儲備天數(shù)。
3.機械使用費分析由于項目施工具有的一次項目經(jīng)理部不可能擁有自己的機械設備,而是隨著施工的需要,向企業(yè)動力部門或外單位租用。在機械設備的租用過程中,存在著兩種情況,"一是按產(chǎn)量進行承包,并按完成產(chǎn)量、計算費用的,如土方工程,項目經(jīng)理部只要按實際挖掘的士方工程量結算挖土費用,而不問挖土機械的完好程度和利用程度;另一種是按使用時間 (臺班,計算機械費用的,如塔吊、攪拌機、砂漿機等,如果機械完好率差或在使用中調度不當,必然會影響機械的利用率,從而延長使用時間,增加使用費用。因此,項目經(jīng)理部應該給予一定的重視。
由于建筑施工的特點,在流水作業(yè)和工序搭接上往往會出現(xiàn)某些必然或偶然的施工間隙,影響機械的連續(xù)作業(yè);有時,又因為加快施工進度和工種配合,需要機械日夜不停地運轉。這樣,難免會有一些機械利用率很高,也會有一些機械利用不足,甚至租而不用。利用不足,臺班費需要照付;租而不用,則要支付停班費??傊紝⒃黾訖C械使用費支出。
因此,在機械設備的使用過程中,必須以滿足施工需要為前提,加強機械設備的平衡調度,充分發(fā)揮機械的效用;同時,還要加強平時的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yǎng)工作,提高機械的完好率,保證機械的正常運轉。
完好臺班數(shù),是指機械處于完好狀態(tài)下的臺班數(shù),它包括修理不滿一天的機械,但不包括待修、在修、送修在途的機械。在計算完好臺班數(shù)時,只考慮是否完好,不考慮是否在工作。
制度臺班數(shù)是指本期內全部機械臺班數(shù)與制度工作天的乘積,不考慮機械的技術狀態(tài)和是否工作。
從上述機械的完好和利用情況來看,砂漿機的維修保養(yǎng)比較差,完好率只達到80%;利用率也不高,只達到76%.塔吊因施工需要,經(jīng)常加班加點,因而利用率較高。
4.其他直接費分析。
其他直接費是指施工過程中發(fā)生的除直接費以外的其他費用,包括:
(1)二次搬運費;
(2)工程用水電費;
(3)臨時設施攤銷費;
(4)生產(chǎn)工具用具使用費;
(5)檢驗試驗費;
(6)工程定位復測;
(7)工程點交;
(8)場地清理。
其他直接費的分析,主要應通過預算與實際數(shù)的比較來進行。如果沒有預算數(shù),可以計劃數(shù)代替預算數(shù)。
5.間接成本分析間接成本是指為施工準備、組織施工生產(chǎn)和管理所需要的費用,主要包括現(xiàn)場管理人員的工資和進行現(xiàn)場管理所需要的費用。
間接成本的分析,也應通過預算 (或計劃)數(shù)與實際數(shù)的比較來進行。
四、特定問題和與成本有關事項的分析
針對特定問題和與成本有關事項的分析,包括成本盈虧異常分析、工期成本分析、質量成本分析 (詳見第四章第二節(jié)"加強質量管理,控制質量成本",這里不再重復)、資金成本分析等內容。
1.成本盈虧異常分析成本出現(xiàn)盈虧異常情況,對施工項目來說,必須弓起高度重視,必須徹底查明原因,必須立即加以糾正。
檢查成本盈虧異常的原因,應從經(jīng)濟核算的"三同步"入手。因為,項目經(jīng)濟核算的基本規(guī)律是:在完成多少產(chǎn)值、消耗多少資源、發(fā)生多少成本之間,有著必然的同步關系。如果違背這個規(guī)律,就會發(fā)生成本的盈虧異常。
"三同步"檢查是提高項目經(jīng)濟核算水平的有效手段,不僅適用于成本盈虧異常的檢查,也可用于月度成本的檢查。"三同步"檢查可以通過以下五方面的對比分析來實現(xiàn)。
(1)產(chǎn)值與施工任務單的實際工程量和形象進度是否同步?
(2)資源消耗與施工任務單的實耗人工、限額領料單的實耗材料、當期租用的周轉材料和施工機械是否同步?
(3)其他費用 (如材料價差、超高費、井點抽水的打拔費和臺班費等)的產(chǎn)值統(tǒng)計與實際支付是否同步?
(4)預算成本與產(chǎn)值統(tǒng)計是否同步
(5)實際成本與資源消耗是否同步實踐證明,把以上五方面的同步情況查明以后,成本盈虧的原因自然一目了然。
2.工期成本分析工期的長短與成本的高低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工期越長費用支出越多,工期越短費用支出越少。特別是固定成本的支出,基本上是與工期長短成正比增減的,是進行工期成本分析的重點。
工期成本分析,就是計劃工期成本與實際工期成本的比較分析。所謂計劃工期成本,是指在假定完成預期利潤的前提下計劃工期內所耗用的計劃成本;而實際成本,則是在實際工期中耗用的實際成本。
工期成本分析的方法一般采用比較法,即將計劃工期成本與實際工期成本進行比較,然后應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種因素的變動對工期成本差異的影響程度。
進行工期成本分析的前提條件是,根據(jù)施工圖預算和施工組織設計進行量本分析,計算施工項目的產(chǎn)量,成本和利潤的比例關系,然后用固定成本除以合同工期,求出每月支用的固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