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如何進行財政投資項目的工程造價鑒定

字號:

近年來,建設市場持續(xù)繁榮,因建設工程造價糾紛問題而引起的民事訴訟案件也不斷增加。建筑工程具有生產周期長,生產過程復雜,定價過程特殊等性質,建設領域目前正處在新舊體制交替、工程造價計價依據(jù)和計價辦法發(fā)生深刻變化的時期,加之建筑市場承包商之間競爭十分激烈,低于成本報價、墊資承包、陰陽合同、拖欠工程款、現(xiàn)場亂簽證、偷工減料等問題頻頻發(fā)生,因此工程造價鑒定工作涉及面廣,取證材料量大、內容多,糾紛情況復雜,并且鑒定的依據(jù)不夠完善,鑒定難度非常大。
    2001年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財政廳下發(fā)了《關于明確建設工程造價鑒定工作統(tǒng)一由財政投資評審機構辦理的通知》(浙高法[2001]233號),依據(jù)此文件,浙江財政投資評審中心承擔了多項工程造價糾紛案件的鑒定與仲裁,現(xiàn)結合本人的工作實踐,就如何科學、客觀、公正地進行財政投資項目工程造價鑒定談幾點體會:
    一、工程造價鑒定應遵循的原則
    1、工程造價鑒定工作應堅持本著公正、客觀、獨立的原則。公正原則是工程造價鑒定最重要的原則,財政評審機構除了對財政資金的使用進行把關,還要對案件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鑒定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平等對待,對雙方提供的證據(jù)客觀、公正地作為鑒定的依據(jù),不能因當事人的地位差異適用不同的標準。當雙方無法提供全面有效的證據(jù)來支持己方的主張或否定對方的主張時,鑒定應當不受當事人的干擾,本著獨立的原則利用工程造價的專業(yè)知識和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開展鑒定工作。
    2、造價鑒定應遵循合法性原則。工程造價糾紛通常都是由于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簽證等持有爭議,合同中有關造價的條款約定不明或產生歧義,有的甚至是陰陽兩份合同,對合同不同的理解涉及巨大的利益差異。這種情況下,工程造價的司法鑒定必須遵循合法性原則,要滿足被鑒定的合同或條款不違背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即滿足《合同法》第七條的規(guī)定。例如,浙江省某水電工程招標文件中對隧洞超挖問題作了規(guī)定:“隧洞允許超挖12厘米,并進入單價”。但是雙方簽訂的承包合同中一項條款作出約定:“永久工程的工程量按施工圖最終驗收確定的設計復核計算。隧洞開挖超挖按徑向12厘米計入工程量。徑向超填在12厘米以內按實計算。臨時工程一次包死,不作調整?!笔┕挝粨?jù)此在結算中要求把隧洞開挖按徑向12厘米計算超挖工程量。此案例中雙方簽訂的合同條款背離了招標文件中的原則,即違反了《招標投標法》四十六條的規(guī)定,該條款不能予以承認。但是應該注意到,由于造價鑒定工作只對案件涉及工程造價技術性的專門問題作鑒定,并沒有權力就合同或具體條款是否合法作出裁定。因此在具體鑒定工作中,在接受委托時可要求法院對鑒定所涉的合同或有關鑒定材料給予是否合法有效的確認,如果尚不能作出確認的,則應在征得法院的同意后在出具鑒定報告時,對合同是否有效出具兩個不同的計價原則和鑒定結論,供法院在進一步庭審后根據(jù)合同是否合法有效選擇一個鑒定結論作為判案的依據(jù)。這樣處理,既解決了專門的技術問題,又為法院處理有效力爭議合同的造價問題提供了選擇余地。
    3、造價鑒定工作還應充分尊重雙方的約定。在工程合同造價糾紛案件中,經常會遇到當事人在合同或者簽證中涉及到有的約定是明顯高于或低于定額計價標準或市場價格的。根據(jù)《合同法》的自愿和誠實信用原則,只要當事人的約定不違反國家法律和國務院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不管雙方簽訂的合同或具體條款是否合理,造價鑒定無權否定當事人之間有效的合同或補充協(xié)議的約定內容,這實際上也屬于合法性原則的范疇。但是對于明顯浪費財政資金,造成國家利益受到損害的約定,在造價鑒定工作之外,財政評審機構有義務提請有關部門注意,追究當事人責任。
    二、取得與利用證據(jù)的方法
    在公正性、合法性等原則下,證據(jù)是造價鑒定工作最重要的依據(jù)。如何取得和利用證據(jù)也是造價鑒定最主要的工作,有如下三點需要注意:
    1、要正確把握好造價鑒定的依據(jù)。鑒定的證據(jù)應包括:各類法律法規(guī)、工程造價計價依據(jù)、項目批復文件、工程圖紙、招標投標文件、承發(fā)包合同協(xié)議及簽證文件、工程驗收結算資料以及財務資料等,送鑒材料應經雙方當事人認可,復印件由委托機構注明與原件核實無異并由委托人送達,委托機構應對材料的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評審機構不應接受當事人單獨提供的材料。
    2、要組織召開造價糾紛取證協(xié)調會。協(xié)調會應由當事人雙方和鑒定機構共同參與,必要時委托機構也須參加,避免其中一方當事人的先入為主,這樣能夠客觀、公正地了解糾紛情況,同時能夠克服送鑒材料的局限性,對一些不完整、表達不清楚、有矛盾的地方必須經雙方當事人共同澄清,必要情況下需要進行現(xiàn)場勘驗,現(xiàn)場勘驗必須經雙方當事人共同確認并通知委托人。調查視工程情況,可以舉行一次或多次。每次案情調查應由專人負責記錄,并形成會議紀要,會議紀要由參與者簽字后方能作為鑒定的依據(jù)。
    3、要重點把握好復雜、疑難問題的處理。工程造價鑒定中如對復雜、疑難問題或鑒定結論有重大意見分歧時,可以聘請本行業(yè)中的專家舉行論證會,根據(jù)論證意見,最后由財政評審機構出具結論,但不同意見應當如實記錄在案,作為鑒定依據(jù)。
    4、要正確分析判斷案情,并提出相應的鑒定處理意見。造價鑒定工作并不是必須確定最終的工程造價,由于當事人提供的證據(jù)不全面,法律法規(guī)和計價依據(jù)不完善,或者因案情其他的復雜性和特殊性,致使工程造價鑒定難以得出確定的結論時,鑒定人員應結合案情按不同的標準和計算方法,作出相應的處理意見并提供當事人進一步舉證,并根據(jù)證據(jù)能否充分成立給出不同的結論數(shù)據(jù),讓法院根據(jù)庭審情況對鑒定結論進行取舍。這樣能有效防止鑒定結論未審先定或鑒定不當影響案件準確判決。
    財政評審工作作為財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財政評審機構作為財政評審工作的具體實施部門,為財政投資項目承擔把關人的作用。工程造價鑒定是一項專業(yè)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要求熟悉工程、經濟、法律等專業(yè)知識,因此,財政評審機構承擔工程造價鑒定工作,既能充分體現(xiàn)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也能積極為財政資金的有效利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由于這項工作開展的時間較短,相關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需要更加努力的去探索,作為財政評審人員,我們希望國家能夠更加重視工程造價鑒定工作,使這項工作盡快納入法制化軌道,發(fā)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