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建設項目招投標階段的造價控制

字號:

1 現(xiàn)行招投標機制下控制造價存在的問題
     鑒于我國目前工程造價體系管理體制現(xiàn)槲口我國的企業(yè)定額尚未形成的情況下,在大多數(shù)內陸省份還需要按照預算定額的體系向實行實物工程招投標方法過渡,因此,還不能真正形成由市場形成價格o
     1.1 不合理的評價體系
     在筆者目前參與的建設工程招投標中,主要采用“無標底招標,有標底評標”的辦法,它的評標價是由參考工程造價與各投標單位平均投標報價按一定的權數(shù)組合,再乘以市場平均優(yōu)惠率確定。這種評價體系決定中標的主要條件是接近投標人的平均報價,帶有很大程度的隨機性,造成投標人的廢止性,甚至串標或哄抬造價或惡意競價。
     1.2 惡意競標
     由于建筑市場規(guī)范需要一個長期過程,國內的承包商與發(fā)達國家成熟的承包商不同,缺乏成熟的市場行為,有時為了急于中標無視市場風險,視招標投標為搏彩,以拿標為目的,惡意降價,存在進門再說的心理,中標價格甚至連買材料都不夠,中了標以后,不是虧損,就是采用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追加費用。有的承包商追加不到費用時,以停工要挾,有的承包商偷工減料,更有的承包商以更低價的手段分包轉包,致使工程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留下了極大的隱患。返工重建的費用遠遠突破了成本,導致造價失去控制。
     1.3 市場價格尚未形成
     涉及招投標核心內容的工程計價定價模式,盡管已逐步在向按市場計價定價模式轉變,但招標項目一般仍按定額計價的方式計費定價,承包商沒有建立企業(yè)內部定額,多數(shù)業(yè)主和招投標代理機構離不開定額計價定價模式。 “控制量、競爭費、指導價”的計價模式尚未真正放開和達到市場化的要求,要真正達到通過對投標者的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促使投標者自覺地降低自身的勞動力消耗水平,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管理水平和資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從而降低成本,合理降低工程造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 加強施工招投標階段造價控制的改進措施
     從以上對現(xiàn)行招投標體制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無論從業(yè)主、招投標代理機構、抽檢、管理部門,還是評標體系、市場計價定價模式的運行的角度來分析,仍不完善,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工程建設項目達到一定標準以上的均須實行招投標,合同造價一般按中標價包死,到竣工結算時,實際上僅是對工程變更部分進行造價審核。因而在招投標階段對標底造價的控制顯得十分重要。因此,為加強對這一階段的造價控制,建議:
     2.1 推行工程量清單招標。
     我國現(xiàn)行的工程造價計價模式,大部分仍采用工料單價法,也就是分部分項工程量的單價是直接成本,并按現(xiàn)行定額的人工、材料、機械的消耗及市場價格確定的。而國際通用的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模式,則依據施工圖紙、統(tǒng)一的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由招標人或招標代理機構計算出分部分項的工程量表及其匯總表,然后通過招標詢價和答疑,以公平競爭形成合理的低價。這種由招標人提供工程量清單、投標人按照市場要素價格行情及本企業(yè)的個別成本自由、以綜合單價報價競爭,并以固定總價合同、單價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確定價格的模式,是國際上通用的FIDIC合同條件組成的一部分。我國從2003年7月1日起實施《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正是為和國際通用的定價方法接軌,為今后推行工程量清單招投標,通過市場形成工程價格奠定基礎。由投標人按照工程量清單,結合企業(yè)內部消耗量定額和市場價格自主報價。在清單模式下,各種組價一目了然,有利于招標人對造價的控制,從而使建設單位限度地獲得的價格。
     2.2 改進評標辦法。
     對評標辦法,不能一味強調低價中標,按照《招標投標法》的規(guī)定“可采用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格法和綜合評估法,或者法律、行政法規(guī)允許的其他評標辦法”,而具體實踐中應當強調具有通用技術、性能標準或招標人對技術、性能沒有特殊要求的項目,應積極推行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中標法。即使采用綜合評估法的項目同樣在商務標的評審時,也要突出造價的比重,拉開評分差距。加強詢標環(huán)節(jié)的作用。當前大多評標對工程造價只注重總價,不詳細分析單價,為以后的造價控制留下漏洞。因此建議對評標委員會選出的中標候選人進行必要的詢標,從而杜絕漏洞。
     2.3 完善投標文件評審。
     技術標評分由于是定性分析而得出,有一定的隨意性,稍有不慎容易造成不公平。因此,可采用先評技術標,后評商務標的做法。 .
     2.4 加強對招標文件的編制管理。
     由專職造價工程師參與審定其中的造價條款。
     2.5 通過細化委托編標合同內容。
     進一步明確社會中介機構的編標責任和義務,促使其規(guī)范謹慎執(zhí)業(yè),具體可采用“質量與中介機構經濟社會效益掛鉤”的辦法,如“在審標時或其他途徑發(fā)現(xiàn)的每1%的質量差錯率扣10名的委托編標費”等形式實現(xiàn)。
     2.6 招投標結束后,在與中標單位簽訂施工合同時,應加強對合同的簽訂管理。
     由專職造價工程師參與審定造價條款,因合同條款的一詞、一字及一標點符號之差,極可能引起造價的大幅上升。
     因為招投標機制和建設工程的定價方法與現(xiàn)行的體制、機制、市場這些深層次的問題息息相關,因此,本文通過對當前招投標運行機制對工程造價控制的影響及分析,探討了一些改進措施。望與各位同行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