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姑娘吉瑪.麥考伊德是一名數(shù)學女碩士,而出人意料的是,前不久,她竟放棄年薪10萬英鎊的保險精算師職位,當上了泥瓦匠。
堂堂一名數(shù)學女碩士,竟拋棄年薪10萬英鎊的保險精算師這個“金飯碗”,而去當又苦又累的泥瓦匠,一切的一切,既非女碩士犯錯誤,也不是無法勝任,更不是緣于精減下崗。理由居然是,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已。
在中國許多人眼里,這位女碩士肯定讀書讀成了“書呆子”。要不,就是腦子進水了。甚至神經(jīng)出了問題。因為,在中國盡管也存在就業(yè)難,但有多少人會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就低不就高”擇業(yè)觀呢?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反正,英國女碩士改行做泥瓦匠已是樂此不疲。為了不在辦公室中無所事事,為了嘗試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她義無反顧,無怨無悔。
至少,她給了我們二點啟示,一者,薪酬不是就業(yè)的選擇。收入高人人都想追求,可現(xiàn)實并不可能達到人人收入高。再說,金錢不是萬能的,選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就業(yè)舞臺重要,也有價值。
二者,享福不是工作的終結(jié)目標。人生苦短,應有所作為,而不是碌碌無為。干自己適合的工作,喜歡的工作,遠比刻意追求所謂的“體面工作”、“清閑工作”快樂得多。
來自教育部的信息顯示,今年中國高校畢業(yè)生將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559萬人。由于2007年尚有70萬-80萬大學生未能就業(yè),因此2008年實際需要就業(yè)的大學生將超過600萬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讀懂了英國女碩士的就業(yè)玄機?又有多少人想效仿吉瑪?shù)捏@人之舉?還是繼續(xù)眼高手低擠“獨木橋”?
社會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事實上,我們常把自己分成三六九等,認為,碩士是天之驕子,收入就派高,工作理應好。社會心態(tài)也一樣,看到“北大才子”賣肉,就說是埋沒人才,抱怨社會不公。似乎,販夫走卒、引車賣漿都是下等人的專利,大學生就不能喜歡,更不應染指。
好在,英國女碩士吉瑪樂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就業(yè)課,人家能舍棄十分之九的高薪,拋卻求之不得的“金飯碗”,我們還有什么坎不能過?什么河不能渡?做自己喜歡的事,讓別人說去吧!
堂堂一名數(shù)學女碩士,竟拋棄年薪10萬英鎊的保險精算師這個“金飯碗”,而去當又苦又累的泥瓦匠,一切的一切,既非女碩士犯錯誤,也不是無法勝任,更不是緣于精減下崗。理由居然是,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已。
在中國許多人眼里,這位女碩士肯定讀書讀成了“書呆子”。要不,就是腦子進水了。甚至神經(jīng)出了問題。因為,在中國盡管也存在就業(yè)難,但有多少人會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就低不就高”擇業(yè)觀呢?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反正,英國女碩士改行做泥瓦匠已是樂此不疲。為了不在辦公室中無所事事,為了嘗試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她義無反顧,無怨無悔。
至少,她給了我們二點啟示,一者,薪酬不是就業(yè)的選擇。收入高人人都想追求,可現(xiàn)實并不可能達到人人收入高。再說,金錢不是萬能的,選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就業(yè)舞臺重要,也有價值。
二者,享福不是工作的終結(jié)目標。人生苦短,應有所作為,而不是碌碌無為。干自己適合的工作,喜歡的工作,遠比刻意追求所謂的“體面工作”、“清閑工作”快樂得多。
來自教育部的信息顯示,今年中國高校畢業(yè)生將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559萬人。由于2007年尚有70萬-80萬大學生未能就業(yè),因此2008年實際需要就業(yè)的大學生將超過600萬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讀懂了英國女碩士的就業(yè)玄機?又有多少人想效仿吉瑪?shù)捏@人之舉?還是繼續(xù)眼高手低擠“獨木橋”?
社會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事實上,我們常把自己分成三六九等,認為,碩士是天之驕子,收入就派高,工作理應好。社會心態(tài)也一樣,看到“北大才子”賣肉,就說是埋沒人才,抱怨社會不公。似乎,販夫走卒、引車賣漿都是下等人的專利,大學生就不能喜歡,更不應染指。
好在,英國女碩士吉瑪樂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就業(yè)課,人家能舍棄十分之九的高薪,拋卻求之不得的“金飯碗”,我們還有什么坎不能過?什么河不能渡?做自己喜歡的事,讓別人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