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社會中,想當心理咨詢師的人比之以前增加了很多,但是有一個現(xiàn)象值得關(guān)注。臺灣前不久調(diào)查顯示,95%的心理咨詢師是女性,于是男咨詢師相對搶手得很,因為越來越多的男性有心理困擾,但有些又很難在女性面前盡情傾訴。例如,像《我是老大我怕誰》這部影片里,黑道老大要跟男心理醫(yī)生講他近有性無能狀況,從、兩次到支吾出共八次,盡管還是有點尷尬,至少對方仍能理解男人的性焦慮所在而感同身受。但無法想象他跟女咨詢師該如何啟齒這個現(xiàn)象,就算對方想用“母愛”光輝化解來訪者的無措,恐怕彼此都是大費心機的事。
前不久,碰到一位兩年前參加培訓而取得心理咨詢師資格的男士,他說他們班上女學員大約占了九成。男性為什么在這個紅火行業(yè)里缺席?是男人不習慣面對自己的內(nèi)在感受而沒有探索欲求?還是男性感知能力弱于女性的必然被淘汰結(jié)果?又如果真成了女性行業(yè),那么在我們性別教育還不完善的人文環(huán)境里,男性長期的社會角色壓力積郁,是否能在性別比懸殊的咨詢界得到有效照應,也讓人不無疑慮。
處于我們女性社會角色越來越“雄性化”的今天,當男性面臨角色困頓時,他不愿意面對的就是——他從來不認為是競爭對手的“女性”能幫他解決問題。女人有“婦聯(lián)”,而男性卻沒有這樣的支持體系可以照顧他們,而私下求助心理咨詢師的選擇面又不多,于是就產(chǎn)生了惡性循環(huán)。
當我們在談性別平等的同時,恐怕更要從這個行業(yè)生態(tài)看到,如果男人連后的求助管道都那么狹窄的話,意味著我們對于關(guān)注男性方面確實還有好多事情要做。
(藍懷恩性別文化研究專家)
前不久,碰到一位兩年前參加培訓而取得心理咨詢師資格的男士,他說他們班上女學員大約占了九成。男性為什么在這個紅火行業(yè)里缺席?是男人不習慣面對自己的內(nèi)在感受而沒有探索欲求?還是男性感知能力弱于女性的必然被淘汰結(jié)果?又如果真成了女性行業(yè),那么在我們性別教育還不完善的人文環(huán)境里,男性長期的社會角色壓力積郁,是否能在性別比懸殊的咨詢界得到有效照應,也讓人不無疑慮。
處于我們女性社會角色越來越“雄性化”的今天,當男性面臨角色困頓時,他不愿意面對的就是——他從來不認為是競爭對手的“女性”能幫他解決問題。女人有“婦聯(lián)”,而男性卻沒有這樣的支持體系可以照顧他們,而私下求助心理咨詢師的選擇面又不多,于是就產(chǎn)生了惡性循環(huán)。
當我們在談性別平等的同時,恐怕更要從這個行業(yè)生態(tài)看到,如果男人連后的求助管道都那么狹窄的話,意味著我們對于關(guān)注男性方面確實還有好多事情要做。
(藍懷恩性別文化研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