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俞陶然
看到這個題目,我一點也不驚訝,相信考生也不驚訝,因為這不是一個偏題。
上海高考作文命題的總的特點是,多為命題作文,題目大氣、開放、簡潔,給人以豐富的想象余地和發(fā)揮空間。有些外地省份偏向出材料作文題,給的材料比較長,比較深,這樣考生就要反復閱讀,揣摩題目的內(nèi)涵。而上海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在命題上并沒有設置一道“坎”。
分析這個題目,首先是“坎”??彩翘镆爸凶匀恍纬傻幕蛉斯ば拗呐_階類障礙,它是個比喻,比喻人生道路上、事物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障礙。考生對此一定有話可說,因為高考就是一道“坎”。其次是“必須”,必須就是不得不,為什么一定要跨過坎呢?這就需要闡述。第三是“跨”,跨表示了越過這道坎是比較艱難的,需要付出努力。
考生可以小處入手,從人生角度談這道“坎”,比如講高考;也可以大處著眼,從世界、國家、民族角度議這道坎,比如,我國在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坎,全球化過程中人類面臨的像全球氣候變暖這樣的坎。
琢磨近兩年的命題,從去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到今年的“必須跨過這道坎”,我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題目初中生也能做。這說明,傳統(tǒng)作文教育講求初、高中文體區(qū)分的宗旨有了變動,以前要求初中生寫記敘文,高中生寫議論文,但拿到這兩年的高考題目,考生會比較傾向?qū)懹洈⑽?。從中透露的信息是,現(xiàn)在的高中生應該全面掌握各種文體要求,記敘、議論、抒情皆不可偏廢。
我估計,今年高考作文有可能出現(xiàn)分數(shù)“扎堆”現(xiàn)象,因為這樣的題目不太會寫砸;但要寫好,讓人耳目一新,也是有一定難度的。考生要寫得有深度、有情感,才能出類拔萃。
親民開放,易寫難精
——評2007上海高考作文題目《必須跨過這道坎》
七寶中學 杜保軍
繼承去年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的思路,今年《必須跨過這道坎》仍舊具有“親民”與“開放”兩個特點。
當然也有限制性,限制性首先在于“坎”, “坎”是什么,“坎”的意義何在?必須交代清楚;無論“坎”是什么,至少人人都有話寫,所以說“親民”。限制性還表現(xiàn)在“必須”一詞上,也就是說這篇文章你想寫得思想不健康不振奮都不大可能, (也很大限度的杜絕了“偏題”的危險)這就體現(xiàn)了高考作文一個明確的強有力的導向作用?!伴_放”表現(xiàn)在主語的缺位,給考生提供了較廣闊的寫作空間。至少有以下幾種常見思路:
記敘類:
一、記述自己的成長歷程中遇到的某一次難關,抒寫心靈成長成熟的感悟。比如求學過程中的失利,離別至親的悲傷孤獨,與病魔作斗爭的艱難等等。這種構(gòu)思難度系數(shù)較低,樸實真摯,但也難于出彩。
二、調(diào)用閱讀過的熟知的名人素材,可以采用第三人稱,當然也可以采用第一人稱,甚至第二人稱,比如寫“扼住命運喉嚨的”的貝多芬,寫屢遭貶謫的古代文人如蘇軾等。這種構(gòu)思有一定難度系數(shù),但平時若有較深厚的積淀,顯然可以憑借題材和厚重的文化力量取勝。當然也可以在諸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選取一位,寫他向命運挑戰(zhàn)的經(jīng)歷。題材的新穎與否,統(tǒng)帥題材的立意的高低,極大程度地決定了這種寫法的高下。
三、可以以同學、師長、網(wǎng)友的身份口吻寫一封信,信中表達一種開導之意、勉勵之情。值得注意的事,傳統(tǒng)意義上的書信已經(jīng)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所以一旦寫出一封情真意厚的書信,估計就有更多的打動閱卷者的機會。
議論類:
寫成四平八穩(wěn)的議論文,顯然也是一種選擇,平時大家練得最多的也是這種文體。但因為題目上有“這道”一詞,所以寫作時需要考慮如何在一篇談社會人生普遍規(guī)律的議論文中,將題目上這個特殊的“這道”恰當?shù)南簦绻霾缓眠@一點,這篇議論文就會陷入不倫不類的窘境。從這個意義上講,恐怕這也正是出題者有意避開程式化作文的一個用心。在文中,一般需要談清楚以下幾個問題:“坎”是人生中的必然,人生中有哪些“坎”?跨過“坎”的意義是什么?“坎”折射出人生中怎樣的普遍問題?怎樣才能跨過“坎”?
既然易寫,往往就難出精品,這也正是命題的永遠的兩難。讓我們期待一些談出真性情,談出人生智慧的佳作吧。
看到這個題目,我一點也不驚訝,相信考生也不驚訝,因為這不是一個偏題。
上海高考作文命題的總的特點是,多為命題作文,題目大氣、開放、簡潔,給人以豐富的想象余地和發(fā)揮空間。有些外地省份偏向出材料作文題,給的材料比較長,比較深,這樣考生就要反復閱讀,揣摩題目的內(nèi)涵。而上海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在命題上并沒有設置一道“坎”。
分析這個題目,首先是“坎”??彩翘镆爸凶匀恍纬傻幕蛉斯ば拗呐_階類障礙,它是個比喻,比喻人生道路上、事物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障礙。考生對此一定有話可說,因為高考就是一道“坎”。其次是“必須”,必須就是不得不,為什么一定要跨過坎呢?這就需要闡述。第三是“跨”,跨表示了越過這道坎是比較艱難的,需要付出努力。
考生可以小處入手,從人生角度談這道“坎”,比如講高考;也可以大處著眼,從世界、國家、民族角度議這道坎,比如,我國在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坎,全球化過程中人類面臨的像全球氣候變暖這樣的坎。
琢磨近兩年的命題,從去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到今年的“必須跨過這道坎”,我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題目初中生也能做。這說明,傳統(tǒng)作文教育講求初、高中文體區(qū)分的宗旨有了變動,以前要求初中生寫記敘文,高中生寫議論文,但拿到這兩年的高考題目,考生會比較傾向?qū)懹洈⑽?。從中透露的信息是,現(xiàn)在的高中生應該全面掌握各種文體要求,記敘、議論、抒情皆不可偏廢。
我估計,今年高考作文有可能出現(xiàn)分數(shù)“扎堆”現(xiàn)象,因為這樣的題目不太會寫砸;但要寫好,讓人耳目一新,也是有一定難度的。考生要寫得有深度、有情感,才能出類拔萃。
親民開放,易寫難精
——評2007上海高考作文題目《必須跨過這道坎》
七寶中學 杜保軍
繼承去年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的思路,今年《必須跨過這道坎》仍舊具有“親民”與“開放”兩個特點。
當然也有限制性,限制性首先在于“坎”, “坎”是什么,“坎”的意義何在?必須交代清楚;無論“坎”是什么,至少人人都有話寫,所以說“親民”。限制性還表現(xiàn)在“必須”一詞上,也就是說這篇文章你想寫得思想不健康不振奮都不大可能, (也很大限度的杜絕了“偏題”的危險)這就體現(xiàn)了高考作文一個明確的強有力的導向作用?!伴_放”表現(xiàn)在主語的缺位,給考生提供了較廣闊的寫作空間。至少有以下幾種常見思路:
記敘類:
一、記述自己的成長歷程中遇到的某一次難關,抒寫心靈成長成熟的感悟。比如求學過程中的失利,離別至親的悲傷孤獨,與病魔作斗爭的艱難等等。這種構(gòu)思難度系數(shù)較低,樸實真摯,但也難于出彩。
二、調(diào)用閱讀過的熟知的名人素材,可以采用第三人稱,當然也可以采用第一人稱,甚至第二人稱,比如寫“扼住命運喉嚨的”的貝多芬,寫屢遭貶謫的古代文人如蘇軾等。這種構(gòu)思有一定難度系數(shù),但平時若有較深厚的積淀,顯然可以憑借題材和厚重的文化力量取勝。當然也可以在諸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選取一位,寫他向命運挑戰(zhàn)的經(jīng)歷。題材的新穎與否,統(tǒng)帥題材的立意的高低,極大程度地決定了這種寫法的高下。
三、可以以同學、師長、網(wǎng)友的身份口吻寫一封信,信中表達一種開導之意、勉勵之情。值得注意的事,傳統(tǒng)意義上的書信已經(jīng)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所以一旦寫出一封情真意厚的書信,估計就有更多的打動閱卷者的機會。
議論類:
寫成四平八穩(wěn)的議論文,顯然也是一種選擇,平時大家練得最多的也是這種文體。但因為題目上有“這道”一詞,所以寫作時需要考慮如何在一篇談社會人生普遍規(guī)律的議論文中,將題目上這個特殊的“這道”恰當?shù)南簦绻霾缓眠@一點,這篇議論文就會陷入不倫不類的窘境。從這個意義上講,恐怕這也正是出題者有意避開程式化作文的一個用心。在文中,一般需要談清楚以下幾個問題:“坎”是人生中的必然,人生中有哪些“坎”?跨過“坎”的意義是什么?“坎”折射出人生中怎樣的普遍問題?怎樣才能跨過“坎”?
既然易寫,往往就難出精品,這也正是命題的永遠的兩難。讓我們期待一些談出真性情,談出人生智慧的佳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