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賣駕照是謀財害命

字號:

在河南省許昌市,不參加考試花錢就可以買到駕照已成公開的秘密。當地人一般通過許昌一些享有“特權”的正規(guī)駕校花錢買證,另一個渠道則是那些未經合法注冊的黑駕校和無處不在的車輛證照代辦點。無論前者還是后者,都需要公安局駕駛員考試中心個別工作人員的“配合”
    (中國青
    年報1月7日)。
     其實,類似的事件近年來還有不少。如河北某縣公安交通警察大隊和不法人員勾結,違規(guī)為外地摩托車、農用車辦理牌照及駕駛證搞“創(chuàng)收”,將創(chuàng)收所得蓋“交警別墅”。還有媒體揭露的吉林省吉林市交警腐敗系列案、成都交警集體腐敗案,等等。為什么偏偏是在警察群體中“權力缺乏監(jiān)督”更為突出呢?
     首先,是因為公安機關職能過多、權限過大,這本身就容易使監(jiān)督公安機關非常困難;其次,司法審查制度舉步維艱。一般而言,犯罪分子在作案前是要權衡其可能被查處的幾率,被查處的幾率越大,其作案的可能性越小。正是因為作為執(zhí)法者的警察受到的監(jiān)督太少,犯罪的風險成本低微,才使得少數警察有恃無恐,濫用公權力。
     根據現代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要終結警察集體腐敗,應當大刀闊斧地進行公安機關內部職能改革,對其過于龐大的行政管理職能進行結構性調整,將公安機關的主要職能嚴格界定為與治安管理和懲治刑事違法犯罪有關的行政職能,將其他職權移交相關部門,如將車管及交通管制職能移交交通部門,將經濟犯罪案件偵查職能移交檢察機關等。從某種意義上講,在現代法治社會,警察的權力愈小,表明社會的法治化程度愈高。同時,要建構剛性的司法審查制度,將公安機關的違法行政行為有效遏制在行政訴訟這最后一道防線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