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案例答題技巧

字號:

刑法部分主觀案例的題面特點、知識點分布與應試解答方法
    1、對近幾年來司法考試中刑法學方面的主觀案例進行回顧與總結、2004年考試大綱中主觀試題要求及分值的分析;
    2、 刑法學案例分析題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設問較多:
    3、知識點的分布相對集中,一般不出偏題,多屬于對實踐中常用的刑法制度、多發(fā)性罪行的考察(指出主要集中的分則章節(jié)及主要罪名);
    4、刑法學基本理論的考察最能顯現(xiàn)的就是主觀案例分析:相對于客觀試題,案例分析題十分重視對考生處理案件實際能力的考察,純粹的理論型、記憶型、法條型試題大幅度減少,要求我們在記憶的基礎上理解、靈活而綜合地運用相應知識的案例分析題占據(jù)主導地位。這就使得我們即使非常熟悉刑法條文恐怕還不夠,只有真正理解條文背后的精神,熟悉刑法學理論才能順利通過考試,從近兩年來的刑法案例分析可見一斑。故我們對司法考試中刑法案例分析題的難度要有足夠的認識,不能以為背誦法條即可解決問題;既要立足于法律條文和重要的司法解釋,又要充分運用一些重要的刑法理論;
    5、在仔細閱讀主觀案例題時,必須保持高度的謹慎,全面捕捉題面相應信息(尤其是括號的信息),準確辨識出題人設置的種種陷阱,真正明白出題人的意思;找準案例所涉及問題的知識點即“猜透”出題人的意思,順其思路、“投其所好”地答題;
    6、回答問題的三個步驟:一是看行為主體(首先是單位還是個人、若是單位則分析其性質、若為自然人則關鍵的是分析其身份問題尤其是否屬于緩刑犯、假釋犯、是否有前科等);二是看有多少具有刑法意義上行為(包括涉嫌犯罪的行為與影響刑罰裁量的行為);三是再根據(jù)題目要求具體分析每行為的定性及處理;
    7、回答需簡潔明了、要點明確:如首先要得自己判斷的結論:行為人是罪還是非罪,是此罪還是彼罪,是自然人犯罪還是單位犯罪,是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是單獨犯罪還是共同犯罪,是犯罪既遂還是未完成形態(tài)(預備、中止、未遂),是一罪還是數(shù)罪;是以作為方式實施的犯罪還是不作為犯罪等;其次,對于不同類型的設問需采取不同的大體思路:(1)對“罪與非罪”的試題,要緊緊抓住“犯罪構成要件”這一分析工具,判斷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完全符合構成要件;(2)對“此罪與彼罪”的試題,核心在于回答相混淆罪之間相互區(qū)別的關鍵點是什么,例如搶劫罪和敲詐勒索罪,都使用了“脅迫”的要挾手段,關鍵在于看該威脅的內(nèi)容是否同時具有人身暴力性和取財當場性,若回答是肯定的,則為搶劫罪,否則為敲詐勒索罪;再如故意殺人罪(既遂)與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故意殺人罪(未遂)與故意傷害罪的區(qū)分關鍵在于犯罪人的主觀方面內(nèi)容不同;(3)對于犯罪的三大形態(tài)方面(即完成形態(tài)、共同形態(tài)、罪數(shù)形態(tài))試題,著眼點在于各種形態(tài)的成立條件,如共同犯罪成立的三個條件是否齊備等;(4)對“如何處理犯罪人”的試題,實際上就是在已經(jīng)構成犯罪的基礎上,依法分析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程度,主要是考慮行為人是否屬于為成年人,是否成立累犯、自首或立功,是否在緩刑、假釋期間犯罪,又無法定的從重或者從寬處罰因素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