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者談如何學司考

字號:

《民訴》、《刑訴》、《行政訴訟法》, 《仲裁法》
    要打好充分的理論基礎,這沒什么技巧,是真功夫,我們學習時很多內(nèi)容,有一些內(nèi)容根本不會出案例題,比如法理、憲法、稅法、票據(jù)法等,首先要把可能出案例的內(nèi)容列好一個綱目。
    A.《民法》 B.《刑法》 C.《民訴》 D.《刑訴》 E.《合同法》以上幾個法律是出案例可能性的科目,占有案例題分數(shù)80%以上,案例卷不用特別準備,只要把前三卷的內(nèi)容牢牢掌握好作好第四卷是沒問題的。
    卷四要想得到高分,就要牢牢把民法、刑法,三大訴訟法、合同法、擔保法等這些內(nèi)容搞通,這是基礎,沒什么妙法可言。
    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再研究如何作答的問題。
    作題時不要在一道題上花太長時間,有的考生一道題寫那么多字,生怕答得不完整,其實判卷老師根本不理這個茬,你無論寫多少可能1分也不給??忌鸵獙懙降梅贮c上,就象前面所講,直接寫結(jié)論,然后寫上法條,說明一下,就可以了。先把這三塊寫上,卷上留點空,馬上就作下一道,回過頭來有時間再添上點東西豐滿一些就可以了。老師閱卷一看結(jié)論正確,再看他要考的法條鮮明出現(xiàn),第三說明合乎邏輯,給的分至少應是這道題分數(shù)的80%以上。
    答題的考生一定要養(yǎng)成用草稿紙的習慣,畫一些示意圖,就象做數(shù)學題一樣,大家都知道作數(shù)學題沒有草紙簡直就不能思維,其實作案例題也是一樣的,下面給大家說明,作案例,審題至關重要,你要象答數(shù)學題一樣,不放過案例中的任何一個關鍵語言。
    拿到卷子,看一道題,不慌不忙仔細把題從頭到尾讀一遍,一定別忙著去寫,然后開始第二次閱讀,準備一支鉛筆要在卷紙上畫。凡是題中的主體都畫出來,重點的詞句。比如“明知”,“沒有任何標記了”,這些題眼的字都在題上畫一下,要在草紙上把各個人物的關系都標出來,這時你頭腦中的法條就活躍起來了,當你確認對題的全部情況已掌握時就開始思考了,這就進入了下一階段,即法條適用階段,這時你應覺得你就是個法官,你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你要運用法律來評判一個事實,你能否把法律運用的準確就是你的水平了。這個階段是案例分析的實質(zhì)性階段。
    有很多考生覺得案例題真好答,不象前三張卷選對就對,選不對就不對,從考場出來胸有成竹,與其它考友侃侃而談認為卷四答得很在理,等到分數(shù)一下來傻眼了,大呼給我判錯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給大家談一談,這一段是作案例題的關鍵,千萬理解好。
    要記住律師、法官對一個行為的評判與普通人是絕對不一樣的,那就是要時刻記住法律根據(jù)是什么,任何一個事情一擺,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根據(jù)他的知識、經(jīng)驗、道德去評判一番,但卻不是根據(jù)法律來評判,所以他是老百姓,不是律師,不是法官,有的考生面對一個案例題不是根據(jù)法律來評的,我們考試就是考法律依據(jù),你的每個觀點都應當有法律依據(jù),首先應有這樣的素質(zhì),法律是怎么規(guī)定的,其實有時出題者跟你開玩笑,總是把另一方說得有情入理,讓你上當,這時你不自覺就進行評判,其實你是用道德、感情來評判的而不是而用法律,你不得分,法官不能總是認為流淚越多的一方是越有理的。
    有這么一道題:
    某幼兒園一群幼兒圍著火爐烤火,教師張某去街上買東西,幼兒甲玩火點燃了幼兒乙的衣服,乙?guī)Щ鹋艹鼋淌?,人發(fā)現(xiàn)將火撲滅,經(jīng)檢查乙燒傷面積達35%,住院治療造成經(jīng)濟損失3000余元。這一損失應:
    A.由幼兒園承擔,幼兒甲的監(jiān)護人適當賠償
    B.由幼兒甲的監(jiān)護人承擔,同時責令張某適當賠償
    C.由幼兒甲的監(jiān)護人承擔,同時責令幼兒園適當賠償
    D.由幼兒甲的監(jiān)護人與幼兒園共同承擔
    到底怎么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仔細一看哪一個都象有道理,尤其是C和D,一個是由幼兒園適當賠償,另一個是共同承擔幾乎沒什么區(qū)別。有個同學考完試與其他同學爭論不休,這個同學犯了用道德是非評判的錯誤,這個題應這樣回答:
    (1)答案是C,即由幼兒甲的監(jiān)護人承擔,同時責令幼兒園適當賠償
    (2)《民通意見》第159條規(guī)定:被監(jiān)護人造成他人損害的,有明確的監(jiān)護人時,由監(jiān)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第160條規(guī)定: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的,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給予適當賠償。
    (3)教師在工作期間離開崗位,有過錯,應由單位適當賠償,責任的承擔主體是幼兒甲的監(jiān)護人、幼兒園只是適當賠償,并不是與甲的監(jiān)護人共同承擔責任,所以是C,而不是D。
    通過這道題可以說明,考的就是法律怎樣規(guī)定的,而并非自己的主觀判斷,所以考生答題時一定要問自己一句,法律依據(jù)是什么?
    案例題作答時,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法言法語,這也是一個采分點,一個問題考生把道理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了,就是不得分,因為判卷人不能知道這個考生到底懂不懂法律。任何一個人,只要面對這個問題就會有判斷,不懂法也可能判斷正確,但懂法的人就可以說出“行話”來了。比如:按份共有、不安抗辯權、情勢變更原則、對象不能犯未遂、繼續(xù)履行原則、片面共犯、除斥期間等,只要你說出來,閱卷人就把你與普通人區(qū)別開了,所以答案例時一定要切中要害,法言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