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觀點
儒墨兩家哲學堪稱中國古代哲學思想"顯學"。與儒學不同的是 墨學思想同樣是站在西周文化的傳統(tǒng)中 卻主張從應一般百姓的立場上談"興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巨害"的重要性及其方法。而這種興利除害的理論預設即為其的"兼愛"思想 提出了"愛無差等"的理想命題。此外 墨學的開創(chuàng)者墨子是有神論者 認為天與鬼的智慧和權威遠遠超過古代圣王 是因為天是掌握正義 賞善罰惡 愛利百姓的主宰??梢哉f 墨家思想是以宗教代替一切道德與權威 而展現(xiàn)其理想的平民主義思想。
由于墨家思想的平民性格 其涉及理論的內容也就特別著重于大眾化的福利取得與平民式的自我超升。不論是主張和平的兼愛 非攻 或是"必順乎天"的尊天 事鬼 其要點在于使人的能力的發(fā)展與一切動作儀型能如實地遵循天的意志 而且在社會中的舉事任職 也都有一定的標準 這不僅是形式上的要求 還更是一種自我的反省與自覺。也正是這種對于標準的反省 邏輯性的思辨及理論驗證的檢查就格外重視 因此發(fā)展出相當嚴格的邏輯體系。
墨家哲學中的社會哲學主張是積極進取的 充滿"舍我其誰"的態(tài)度 不但從理論上發(fā)抒國與國 家與家 人與人之間兼愛 非攻的思想 主張賢人政治 還透過實際行動 親身參與各種反戰(zhàn)行動與建設事業(yè) 在知與行上完全奉行從百姓到天子"尚同于天"的原則 希望達到世界大同的理想。由于其站在平民角度上立論 講究節(jié)儉克苦 杜絕浪費 使其文化哲學理論呈現(xiàn)素樸保守之風。
重要哲學家及其思想
墨家哲學代表人物即為墨子 其重要思想觀點包括在下列內容之中:兼愛 非攻 尚同 尚賢 非命 非樂 節(jié)用 節(jié)葬 尊天 事鬼。充分反映出其素樸的自然宗教觀 并把一切政治的 社會的 道德倫理的各方面思想完全以宗教性的面紗加以合理化。值得注意的是墨子的科學精神 他不但對科學哲學中的概念定義有所主張 對于科學方法的建立 科學教材的撰寫與科學思想的傳授 使得中國科學研究和應用很早就展現(xiàn)了高度智慧。
墨子死后 后期墨家分裂成許多派別 而他們的共同點都是以《墨經(jīng)》為研讀與發(fā)展思想的主要依據(jù) 基本上成兩派 一是從自然科學 邏輯思辨的法則與認識論問題著手 主張人的認識能力是獲得知識的工具 但必須透過感官與思維作用始得 而邏輯的真?zhèn)蔚臉藴省≈挥型高^客觀的自然世界或人類社會現(xiàn)況的檢證 才能取得。另外一派是發(fā)展墨子的宗教理念 他們試圖在現(xiàn)實政治權力無法取得或予以保護的情況下 仍能奉行墨子平等兼愛的社會理想 因而發(fā)展成劫富濟貧的游俠之路。
墨子的思想在戰(zhàn)國時代十分盛行 門人弟子遍布天下 影響層面很大。墨子以其務實的淑世理想 高越的人格情操 豐富的思想內容 完善的教材設計 形成了一個極其嚴密而充滿宗教精神的團體 深深吸引了無數(shù)百姓與和識分子。也因為這個團體的切實踐履態(tài)度 參加各小國反戰(zhàn)保衛(wèi)的活動 協(xié)助農耕及軍事防御建設 左右墨氏之徒在各國的施政措施 在在顯示出墨家勢力的龐大。但在墨子死后 墨家團體無法出現(xiàn)德望 學識真正有領袖之風的"巨子" 而且墨氏思想與音主政者的權力與利益有所抵觸 受到政治勢力的排擠 而其在哲學理論的建構上也不乏矛盾之處 更遭遇其他學派的嚴格挑戰(zhàn) 后期墨家各學派也彼此不服 是以在漢武獨尊儒術以后 墨學便失去了學術上的傳承。在這樣一種頹勢中 墨學重名實辨的思考與科學研究的熱情 在一片強調倫理道德 法治武功的學術市場上便失去了一席之地。值得安慰的是墨子精神在民間的發(fā)展 游俠的俠義作風與方士的煉丹 不可不謂多少受到墨子學說的啟發(fā)。
兼愛
人人平等互助互愛。
非攻
反對侵略戰(zhàn)爭。
尚賢
不分貴賤唯才是舉。
尚同
上下一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興利除弊。
天志
掌握自然規(guī)律。
明鬼
尊重前人智慧和經(jīng)驗。
非命
通過努力奮斗掌握自己的命運。
非樂
擺脫劃分等級的禮樂束縛,廢除繁瑣奢靡的編鐘制造和演奏。
節(jié)用
節(jié)約以擴大生產。
節(jié)葬
不把社會財富浪費在死人身上。
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在戰(zhàn)國時代能與儒家抗衡的就是墨家學派 雖然墨學不像儒學發(fā)展的那般源遠流長 但其有關政治學上所主張的賢人政治與中央集權 在社會學上所主張的兼愛反戰(zhàn)與重節(jié)儉反奢華 在宗教思想上尊天重鬼與非命 在科學態(tài)度上講究理性與實踐 無一不在中國思想界或大眾日常生活中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比起許多言論在辯論臺上的爾爭我執(zhí) 相抗不下 未嘗不是一種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