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基礎知識:中華老字號——同仁堂

字號:

提起中藥,許多人都不約而同會想到"同仁堂"三個字。這家國內最負盛名的老藥鋪,創(chuàng)建于1669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歷經(jīng)數(shù)代、載譽 300余年的北京同仁堂,如今已發(fā)展成為跨國經(jīng)營的大型國有企業(yè)--同仁堂集團公司。其產(chǎn)品以其傳統(tǒng)、嚴謹?shù)闹扑幑に?,顯著的療效享譽海內外。
     仁行天下的同仁堂
    當電視劇《大宅門》在熒屏熱播時,人們對"同仁堂"的了解似乎又多了一層。同仁堂何以名滿天下?"吃同仁堂的藥放心。"年過八旬的王大爺對此深有感觸,"去年北京鬧非典,我來這配一副預防的中藥。等了老半天都拿不到,開始大伙都埋怨,還以為是他們要留著漲價。后來才知道是人家為了等到合格的原料到貨后才給抓藥。"王大爺說:"就仗著這份仁義,同仁堂就能做天大的生意!"
    在許多老北京人眼里,同仁堂的命脈就在這個"仁"上。同仁堂不管炮制什么藥,都是該炒的必炒,該蒸的必蒸,該灸的必灸,該曬的必曬,該霜凍的必霜凍,絕不偷工減料。像虎骨酒和"再造丸"炮制后,都不是馬上就賣,而是先存放,使藥的燥氣減少,以提高療效?;⒐蔷浦瞥珊笠确旁诟桌锎鎯赡辏僭焱枰芊夂么嬉荒?。
    仁行天下不厄。北京人買藥,愛進同仁堂;外地人到北京旅游觀光,也愛到同仁堂看看這百年老店。如今同仁堂在其落戶的九個海外國家和地區(qū),幾乎都是當?shù)氐闹兴幍?,而且裝潢講究,體現(xiàn)出中華傳統(tǒng)中醫(yī)藥文化的氣息。在臺北新店里,有不少顧客感言:"來這買藥,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特別是其中這些歷史和文化展區(qū),看起來就像一個中藥文化博物館。"作為一個生產(chǎn)中藥產(chǎn)品的中華老字號,同仁堂將海外開店、中醫(yī)藥史展示、中醫(yī)坐診與售藥相結合,通過給消費者一個直接了解中藥的環(huán)境,增強其對中藥的信任和用藥習慣。它帶給消費者的不只是一種產(chǎn)品,而是一種文化——重義、愛人、厚生的文化。
    從最初的同仁堂藥室、同仁堂藥店到現(xiàn)在的北京同仁堂集團,經(jīng)歷了清王朝由強盛到衰弱、幾次外敵入侵、軍閥混戰(zhàn)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滄桑,其所有制形式、企業(yè)性質、管理方式也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同仁堂經(jīng)歷數(shù)代而不衰,在海內外信譽卓著,樹起了一塊金字招牌,真可謂藥業(yè)的一個奇跡。同仁堂的金字招牌為何可以三百年不倒?
     保證藥品質量,嚴把選料關
    從開業(yè)之初,同仁堂就十分重視藥品質量,并且以嚴格的管理作為保證。創(chuàng)始人樂顯揚的三子樂鳳鳴子承父業(yè),1702年在同仁堂藥室的基礎上開設了同仁堂藥店,他不惜五易寒暑之功,苦鉆醫(yī)術,刻意精求丸散膏丹及各類型配方,分門匯集成書。樂鳳鳴在該書的序言中提出"遵肘后,辨地產(chǎn),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為同仁堂制作藥品建立起嚴格的選方、用藥、配比及工藝規(guī)范,代代相傳,培育了同仁堂良好的商譽。
    三百多年來,同仁堂為了保證藥品質量,堅持嚴把選料關。在過去,北京同仁堂為了供奉御藥,也為了取信于顧客,建立了嚴格選料用藥的制作傳統(tǒng),保持了良好的藥效和信譽;新中國成立后,同仁堂除嚴格按照國家明確規(guī)定的上乘質量用藥標準外,對特殊藥材還采用特殊辦法以保證其上乘的品質。例如,制作烏雞白鳳丸的純種烏雞由北京市藥材公司在無污染的北京郊區(qū)專門飼養(yǎng),飼料、飲水都嚴格把關,一旦發(fā)現(xiàn)烏雞的羽毛骨肉稍有變種蛻化即予以淘汰。這種精心喂養(yǎng)的純種烏雞質地純正、氣味醇鮮,其所含多種氨基酸的質量始終如一,保證了烏雞白鳳丸的質量標準。
    中成藥是同仁堂的主要產(chǎn)品,為保證質量,除處方獨特、選料上乘之外,嚴格精湛的工藝規(guī)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炮制不依工藝規(guī)程,不能體現(xiàn)減毒或增效作用,或者由于人為的多種不良因素影響質量,不但會影響藥效,甚至會使良藥變毒品,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仁堂生產(chǎn)的中成藥,從購進原料到包裝出廠,總有上百道工序,加工每種藥物的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工藝要求,投料的數(shù)量必須精確,各種珍貴細料藥物的投料誤差控制在微克以下。例如犀角、天然牛黃、珍珠等要研為最細粉,除滅菌外,要符合規(guī)定的羅孔數(shù),保證粉劑的細度,此外還要顏色均勻、無花線、無花斑、無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