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
旅游者××報名參加某國際旅行社組織的“東南亞”旅游。在交納旅游費和簽訂合同時,其曾詢問旅行社業(yè)務員:“聽說出國到東南亞旅游可以兌換2000美元的外匯,是否有此規(guī)定?”該業(yè)務員答復:“我不知有這方面的規(guī)定,也不管換外匯的事?!甭糜握摺痢岭m將信將疑,但也沒有就此事作深一步的詢問調查。在旅游過程中,其又無意中發(fā)現自己的護照已由中國銀行蓋上了兌換外匯的印章。同團的16名旅游者也都發(fā)現了這種情況。回國后,旅游者××等與旅行社交涉,要求旅行社退還以他們名義兌換出的外匯。
旅行社認為除旅游者××之外,其他 16名旅游者在報名參團時未明確表示要兌換外匯,以自動放棄此項權利為由,拒絕承兌16名旅游者的外匯。經多次交涉,據理力爭,旅行社最終同意為旅游者兌換回外匯,但必須按高于國家牌價的“8.40”的匯率予以兌換。旅游者認為旅行社擅自抬高國家兌換外匯的牌價,違反了國家規(guī)定。按照這個比價,每辦理一份兌換業(yè)務,旅行社即可收取200元人民幣以上的費用,顯然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旅游者堅持按國家牌價兌換外匯,如果交納服務費用,以不得超過 50元人民幣為限。雙方堅持各自的主張,糾紛無法協商解決。××等游客向旅游質監(jiān)部門請求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案情評析:
本案中,旅行社的經營行為已構成對旅游者合法權益的侵害,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旅游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正當要求,應當予以支持。
1.旅游者享有知悉其接受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本案中,旅行社的業(yè)務人員在旅游者報名參團時,不僅沒有事先告知旅游者依法享有的兌換外匯的權利,還隱瞞真實規(guī)定,欺騙旅游者,已構成對旅游者知悉權的侵害。
2.旅行社為旅游者提供兌換外匯的服務是應當履行的義務。中國人民銀行《境內居民因私兌換外匯辦法》第 5條第1款第 5頂規(guī)定:“凡屬通過旅行社組團出境旅游的居民,由旅行社集體辦理兌換外匯手續(xù)。凡自行出境旅游的居民,可向銀行直接辦理兌換外匯手續(xù)。
本案中,旅行社不僅拒絕履行國家規(guī)定的服務義務,還以旅游者的名義冒名兌換外匯,嚴重損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權益,必須依法承擔民事責任,返還應給旅游者兌換的外匯或賠償相應的損失。
3.旅游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旅行社為旅游者提供外匯兌換服務,應遵守“等價有償”的原則。本案中,旅行社利用自然壟斷性的優(yōu)勢地位,迫使旅游者接受不公平的服務價格,侵害了旅游者公平交易的權利;至于旅行社違反國家規(guī)定提高外匯兌換匯率,獲取差價,更是不合法的。
4.旅行社不得收取任何未事先標明的費用。旅行社在提供外匯兌換服務時,若要收取服務費,應當歸在旅游費中的“綜合服務費”一并收取。如有必要單頂收取,也必須在“游客合同(協議)”或“旅游須知”中事先明示。而且,服務費只能是一個具體的數額,不能因旅游者兌換外匯的多少而上下浮動。
提 示:
國家外匯管理局于2001年3月1日起施行《關于旅行社外匯收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對出境換匯問題作了新規(guī)定,明確了境內居民自費出境旅游換匯和用匯的新辦法。
該通知規(guī)定旅行社在為出境游的每位游客辦理兌換外匯時,首先要將旅行社應付境外的各種開支,包括交通、食宿、景點門票和導游接待等費用按美元核算后,存入旅行社專用賬戶,用于支付境外旅行時即可從此專用賬戶中劃出;其次余下的外匯額度方可代游客購買外幣現鈔作為個人零用。《通知》還明確規(guī)定了,如因出境旅游費用高于國家供匯標準的(即超出2000美金),不足部分經外匯管理局批準后,旅行社可用其入境旅游外匯專用賬戶中的外匯收入對外支付。
新的換匯管理規(guī)定實施后,理順了國家、旅行社、旅游者三方在用匯問題上的關系。敬請組團出境游的旅行社應事先告知游客,并共同按換匯管理新規(guī)定來執(zhí)行。
旅游者××報名參加某國際旅行社組織的“東南亞”旅游。在交納旅游費和簽訂合同時,其曾詢問旅行社業(yè)務員:“聽說出國到東南亞旅游可以兌換2000美元的外匯,是否有此規(guī)定?”該業(yè)務員答復:“我不知有這方面的規(guī)定,也不管換外匯的事?!甭糜握摺痢岭m將信將疑,但也沒有就此事作深一步的詢問調查。在旅游過程中,其又無意中發(fā)現自己的護照已由中國銀行蓋上了兌換外匯的印章。同團的16名旅游者也都發(fā)現了這種情況。回國后,旅游者××等與旅行社交涉,要求旅行社退還以他們名義兌換出的外匯。
旅行社認為除旅游者××之外,其他 16名旅游者在報名參團時未明確表示要兌換外匯,以自動放棄此項權利為由,拒絕承兌16名旅游者的外匯。經多次交涉,據理力爭,旅行社最終同意為旅游者兌換回外匯,但必須按高于國家牌價的“8.40”的匯率予以兌換。旅游者認為旅行社擅自抬高國家兌換外匯的牌價,違反了國家規(guī)定。按照這個比價,每辦理一份兌換業(yè)務,旅行社即可收取200元人民幣以上的費用,顯然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旅游者堅持按國家牌價兌換外匯,如果交納服務費用,以不得超過 50元人民幣為限。雙方堅持各自的主張,糾紛無法協商解決。××等游客向旅游質監(jiān)部門請求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案情評析:
本案中,旅行社的經營行為已構成對旅游者合法權益的侵害,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旅游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正當要求,應當予以支持。
1.旅游者享有知悉其接受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本案中,旅行社的業(yè)務人員在旅游者報名參團時,不僅沒有事先告知旅游者依法享有的兌換外匯的權利,還隱瞞真實規(guī)定,欺騙旅游者,已構成對旅游者知悉權的侵害。
2.旅行社為旅游者提供兌換外匯的服務是應當履行的義務。中國人民銀行《境內居民因私兌換外匯辦法》第 5條第1款第 5頂規(guī)定:“凡屬通過旅行社組團出境旅游的居民,由旅行社集體辦理兌換外匯手續(xù)。凡自行出境旅游的居民,可向銀行直接辦理兌換外匯手續(xù)。
本案中,旅行社不僅拒絕履行國家規(guī)定的服務義務,還以旅游者的名義冒名兌換外匯,嚴重損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權益,必須依法承擔民事責任,返還應給旅游者兌換的外匯或賠償相應的損失。
3.旅游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旅行社為旅游者提供外匯兌換服務,應遵守“等價有償”的原則。本案中,旅行社利用自然壟斷性的優(yōu)勢地位,迫使旅游者接受不公平的服務價格,侵害了旅游者公平交易的權利;至于旅行社違反國家規(guī)定提高外匯兌換匯率,獲取差價,更是不合法的。
4.旅行社不得收取任何未事先標明的費用。旅行社在提供外匯兌換服務時,若要收取服務費,應當歸在旅游費中的“綜合服務費”一并收取。如有必要單頂收取,也必須在“游客合同(協議)”或“旅游須知”中事先明示。而且,服務費只能是一個具體的數額,不能因旅游者兌換外匯的多少而上下浮動。
提 示:
國家外匯管理局于2001年3月1日起施行《關于旅行社外匯收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對出境換匯問題作了新規(guī)定,明確了境內居民自費出境旅游換匯和用匯的新辦法。
該通知規(guī)定旅行社在為出境游的每位游客辦理兌換外匯時,首先要將旅行社應付境外的各種開支,包括交通、食宿、景點門票和導游接待等費用按美元核算后,存入旅行社專用賬戶,用于支付境外旅行時即可從此專用賬戶中劃出;其次余下的外匯額度方可代游客購買外幣現鈔作為個人零用。《通知》還明確規(guī)定了,如因出境旅游費用高于國家供匯標準的(即超出2000美金),不足部分經外匯管理局批準后,旅行社可用其入境旅游外匯專用賬戶中的外匯收入對外支付。
新的換匯管理規(guī)定實施后,理順了國家、旅行社、旅游者三方在用匯問題上的關系。敬請組團出境游的旅行社應事先告知游客,并共同按換匯管理新規(guī)定來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