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溝”原理克服雅思教學中的厭倦情緒

字號:

一、何為“信息溝”
    在日常生活的交談過程中,談話者需要有話可說,聽話者或覺得話中有新鮮的內(nèi)容,值得一聽;或覺得有疑問,聽完話之后,了解到原來不曾知曉的事情。這種新鮮的內(nèi)容我們稱之為信息。新鮮的內(nèi)容越多,信息量就越大。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互通信息便是交際。交際的目的是疏通二者之間的信息溝 (information gap) 。如果一個人知道的東西另一個人不知道,那么,他們兩人之間就會產(chǎn)生溝通的先決條件和動力。談話者與聽話者之間如無信息溝,厭倦情緒很容易產(chǎn)生。道理很簡單,這是因為聽話者不能獲得信息。在雅思閱讀教學中,信息溝的存在與否是判別教學中是否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學習的一個重要標志 ,是判別學生能否通過課堂教學學到新知識提高語言技能的重要標志,也是判別課堂教學是否使學生感興趣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厭倦情緒的根源——缺乏“信息溝”
    下面,不防根據(jù)信息溝的基本原理,看看雅思教學中幾種常見的現(xiàn)象:
    1.上課閱讀套題練習是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講完技巧和語言“難點 ”之后,讓學生做題。因為重復這種做題和講解的形式,所以老師和學生之間僅本不存在信息溝。教師缺乏動力,學生也會覺得枯燥無味,浪費寶貴的時間。
    2.教材的選擇和使用也是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情緒的原因之一。例如,劍橋系列真題都是按照統(tǒng)一的模式來編寫的,習題的形式也差不多。教師在整個過程用這一系列的教材,會令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這不能完全歸咎于教師的水平不高,也不能責怪學生不想學習。問題的關鍵在于:該教材很少提供信息溝,教師在課堂上通常又缺少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信息溝。這對于抱著學新東西的目的來上課的學生來說無疑會感到不滿意,而產(chǎn)生厭倦情緒。
    3.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也是學生厭倦情緒的一個原因。要使學生對雅思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的學習動力,教師首先得考慮如何在課堂上建立信息溝。而要建立信息溝,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知識和語言水平,使教學有的放矢。但要做到這一點決非易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因?qū)W生中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光靠講課是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要求的。所講授的內(nèi)容對一部分學生也許存在信息溝,對另一部分學生則可能是老生常談。在這種情況下,時間一久,學生自然會感到不同程度的厭倦,備考雅思的興趣受到壓抑而逐漸消失。如果反過來,以學生為中心,組織討論,形式多樣,教師精講,學生多練,在語言實踐中學習和提高語言水平,教師僅起引導和督促作用,創(chuàng)造機會,在學生中建立起使用語言的信息溝,教學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這些,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學習潛力,放心大膽地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不應該老是放不下,覺得不講夠便未完成教學任務,未盡到教師的職責。學生每節(jié)課下來,應有新的體會,新提高,有一種滿足感。
    三、創(chuàng)造“信息溝”的幾點思考
    以上幾例,反映了雅思教學中信息溝與厭倦情緒之間的關系。當然,厭倦情緒的產(chǎn)生還與其它因素(例如學習動力)有關。但是一般來說,課堂上出現(xiàn)厭倦情緒,往往是因為信息溝不存在或信息溝很小。如果教師注意到這個問題,課前備課時有意識地想一想如何創(chuàng)造信息溝,課后問一問自己是否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了信息溝,那么,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厭倦心理便可能得到緩解。下面就創(chuàng)造“信息溝”談幾點想法:
    1.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學。因為學生一般都喜歡尋求自己感興趣的新知識以滿足求知欲,所以,自學便為學生提供了機會去自動建立信息溝。通過教學實踐,摸索學習各階段中課堂教學與課外自學時間的比例,制定嚴格的教學要求,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提供“信息溝”。提供信息溝的方法很多,基本做法是:模擬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根據(jù)課堂教學的特點,只為一部分學生提供信息,而使另一部分學生知道這些信息;或使兩部分學生知道不同的信息,然后讓他們互通有無。
    3.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設置“信息溝”。為了使學生鞏固所學到的知識,教師除了在課堂上為學生積極提供一些信息溝外,教師也應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設置信息溝。
    信息溝這一概念在雅思教學上很有實用價值。它可以應用在雅思教學的聽力,口語,閱讀,寫作以及教材編寫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