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豆?jié){對我們常年居住在中國的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每天早上也會時不時買來做早餐吃吃,也許,對于常年居海外的游子而言,油條豆?jié){透著民族的味道,怎么吃也不覺得膩。美國《僑報》就刊載了常年生活在美國的夏堇的一篇關(guān)于她和先生對豆?jié){油條的不了情。以下為原文:
在美國生活多年,雖說也懂得“入鄉(xiāng)隨俗”的道理,可潛意識里,根深蒂固的,總有些難以割舍的東西。比如我和先生對豆?jié){油條的一往情深,便是其中一件。
記憶里,出國前一般每周必有那么個早上,家里大人要去食堂買回剛出鍋的豆?jié){和油條。早餐時每人一碗冒著熱氣的豆?jié){,加點白糖攪攪,再把香脆的油條一段段掰進(jìn)去,油條立刻變得松軟可口。就著調(diào)好的醬菜,我們一次能吃掉兩三根,一直到中午都不會餓。
出國以后搬了好幾次家,每到一處,安定下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聽哪里有中國店。然而除了紐約、費城這種大城市的唐人街,還有些許中國店可供選擇,那些遠(yuǎn)離郊區(qū)的地方,就只能開車到幾十英里以外去尋找孤零零的中國雜貨店了。而每每走進(jìn)這樣的小店,聞到里面不太新鮮的蔬菜味,翻翻貨架上不知猴年馬月擺上去的調(diào)料包和罐裝榨菜,眉心便不由自主地皺了起來。久而久之,只好放棄對中國食品的執(zhí)著,逐漸習(xí)慣了用美國黑胡椒代替中國的五香粉,用墨西哥大茴香頭代替中國的小茴香苗。然而,唯獨這豆?jié){油條,成了我的一塊心病,永遠(yuǎn)不能用咖啡面包替代得了。
每次回中國之前,先生總要信誓旦旦地對我說:“回去后一定帶你嘗遍各種各樣好吃的,每天早上都要有豆?jié){油條!”在我們看來,回中國的主要任務(wù)之一就是去饕餮,而豆?jié){油條竟成了美食中的。
到母親家的第一天,就忙不迭地叮囑她早上一定不要給我們做早餐。天剛亮,我跟先生就來到早市,排上十來分鐘的隊買兩份豆?jié){油條,拉開攤鋪的凳子坐下來,會心地相視一笑,旁若無人地把它們吃掉,這才心滿意足地去逛早市。從中國回美國后的一段時間里,曾經(jīng)吃過的美食佳肴漸漸地都從記憶中淡去了,唯有豆?jié){和油條的滋味依然揮之不去。
人若是到了想吃又吃不到的極限,自然就會生出些許點子來。豆?jié){問題好解決,買個豆?jié){機(jī),一包大豆,什么時候想喝了自己打就是??捎蜅l就不太好辦了,每回大老遠(yuǎn)地開車去中國店,從冷凍室里拎出幾包干巴巴的凍油條,吃前還得回鍋再炸一遍,工序并不比吃新炸的油條少。何況,還聽說油條里放了明礬,對健康不利,不宜多吃。怎么辦呢?還是得自己動手。
從此,我便開始從網(wǎng)上搜尋有關(guān)自制油條的方子。前提條件是,和面時不能放明礬。本來吃油條已經(jīng)冒著油多的危險了,可不能再冒一份吃添加劑的危險。我反復(fù)試驗的配方是:取兩杯高筋面粉,一茶匙雙激泡打粉,一茶匙鹽,加水揉成軟面。用保鮮膜包好,靜置一夜。次日晨起切段拉長,中火炸至蓬松。不過也不知是不是沒放明礬的緣故,我自制的油條老是屢戰(zhàn)屢敗,每次咬起來都硬邦邦的。最后鬧得我自己也不好意思試了,于是偃旗息鼓。
老實了個把月,等到某天從網(wǎng)上又找到一篇文章,方法略有添減,我以為有所希望,就又“死灰復(fù)燃”,如法炮制一回。然而一如既往的,我自制的油條依然停留在成功之母的水平,遠(yuǎn)比不上買來的蓬松,無顏示人,只能將就著聊以解饞。
直到今天,自制油條還是我的一塊心病,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發(fā)作”一回。如同心底深處隱藏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不定哪天,就讓我不由自主地記起那些遙遠(yuǎn)的清晨,捧一碗熱氣騰騰的香甜豆?jié){,咬一口酥脆油條的情景來。唉!那種感覺,怎一個“幸?!痹~了得?
在美國生活多年,雖說也懂得“入鄉(xiāng)隨俗”的道理,可潛意識里,根深蒂固的,總有些難以割舍的東西。比如我和先生對豆?jié){油條的一往情深,便是其中一件。
記憶里,出國前一般每周必有那么個早上,家里大人要去食堂買回剛出鍋的豆?jié){和油條。早餐時每人一碗冒著熱氣的豆?jié){,加點白糖攪攪,再把香脆的油條一段段掰進(jìn)去,油條立刻變得松軟可口。就著調(diào)好的醬菜,我們一次能吃掉兩三根,一直到中午都不會餓。
出國以后搬了好幾次家,每到一處,安定下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聽哪里有中國店。然而除了紐約、費城這種大城市的唐人街,還有些許中國店可供選擇,那些遠(yuǎn)離郊區(qū)的地方,就只能開車到幾十英里以外去尋找孤零零的中國雜貨店了。而每每走進(jìn)這樣的小店,聞到里面不太新鮮的蔬菜味,翻翻貨架上不知猴年馬月擺上去的調(diào)料包和罐裝榨菜,眉心便不由自主地皺了起來。久而久之,只好放棄對中國食品的執(zhí)著,逐漸習(xí)慣了用美國黑胡椒代替中國的五香粉,用墨西哥大茴香頭代替中國的小茴香苗。然而,唯獨這豆?jié){油條,成了我的一塊心病,永遠(yuǎn)不能用咖啡面包替代得了。
每次回中國之前,先生總要信誓旦旦地對我說:“回去后一定帶你嘗遍各種各樣好吃的,每天早上都要有豆?jié){油條!”在我們看來,回中國的主要任務(wù)之一就是去饕餮,而豆?jié){油條竟成了美食中的。
到母親家的第一天,就忙不迭地叮囑她早上一定不要給我們做早餐。天剛亮,我跟先生就來到早市,排上十來分鐘的隊買兩份豆?jié){油條,拉開攤鋪的凳子坐下來,會心地相視一笑,旁若無人地把它們吃掉,這才心滿意足地去逛早市。從中國回美國后的一段時間里,曾經(jīng)吃過的美食佳肴漸漸地都從記憶中淡去了,唯有豆?jié){和油條的滋味依然揮之不去。
人若是到了想吃又吃不到的極限,自然就會生出些許點子來。豆?jié){問題好解決,買個豆?jié){機(jī),一包大豆,什么時候想喝了自己打就是??捎蜅l就不太好辦了,每回大老遠(yuǎn)地開車去中國店,從冷凍室里拎出幾包干巴巴的凍油條,吃前還得回鍋再炸一遍,工序并不比吃新炸的油條少。何況,還聽說油條里放了明礬,對健康不利,不宜多吃。怎么辦呢?還是得自己動手。
從此,我便開始從網(wǎng)上搜尋有關(guān)自制油條的方子。前提條件是,和面時不能放明礬。本來吃油條已經(jīng)冒著油多的危險了,可不能再冒一份吃添加劑的危險。我反復(fù)試驗的配方是:取兩杯高筋面粉,一茶匙雙激泡打粉,一茶匙鹽,加水揉成軟面。用保鮮膜包好,靜置一夜。次日晨起切段拉長,中火炸至蓬松。不過也不知是不是沒放明礬的緣故,我自制的油條老是屢戰(zhàn)屢敗,每次咬起來都硬邦邦的。最后鬧得我自己也不好意思試了,于是偃旗息鼓。
老實了個把月,等到某天從網(wǎng)上又找到一篇文章,方法略有添減,我以為有所希望,就又“死灰復(fù)燃”,如法炮制一回。然而一如既往的,我自制的油條依然停留在成功之母的水平,遠(yuǎn)比不上買來的蓬松,無顏示人,只能將就著聊以解饞。
直到今天,自制油條還是我的一塊心病,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發(fā)作”一回。如同心底深處隱藏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不定哪天,就讓我不由自主地記起那些遙遠(yuǎn)的清晨,捧一碗熱氣騰騰的香甜豆?jié){,咬一口酥脆油條的情景來。唉!那種感覺,怎一個“幸?!痹~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