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案例:對于建材行業(yè)趨勢的判斷?

字號:

第一、中國企業(yè)幾乎所有的行業(yè)最后都會走向一個趨勢,那就是少數品牌壟占天下,只有三到五個品牌統(tǒng)帥市場的大部分份額,這種趨勢勢不可檔,這是必然的。先進的行業(yè)都已經做到了,看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計算機,中央空調,你去看那些比較大型的行業(yè),成熟一點的行業(yè),都是這樣的。建材行業(yè)之所以遲遲沒有達到這個程度,是因為行業(yè)落后。
    第二個趨勢,消費者對產品的理解和對品牌的理解,絕對是不對稱的,理解品牌并不理解產品,了解產品并不了解品牌,并不完全統(tǒng)一。我們消費者日常消費的單元,所謂單元就是品種規(guī)格型號品牌的總和,已經有2萬個單元,這個社會消費者可以消費的單元已經有2萬個了,但是事實上每個人能懂的東西非常少的,所以你讓消費者又了解這個,又了解那個,簡直是不可能的。
    第三、就涂料和板材行業(yè)來講,板材的危機比涂料更大。我認為板材更加典型介于公共材料,作為板材商他需要的技術含量和提升空間是非常小的。越來越小,而且以后板材的真正消費者是團隊而不是個人。以后像這種材料性的,建筑材料性的行業(yè),很多都會走向企業(yè)的模式,當然中間商有沒有,有,那只是拾遺補缺。但是從眼前來講,根據我們知道的資訊來分析,目前的五到八年活還是沒有問題的,還是可以活。
    第四、要么進入上游,要么進入下游。所謂進入上游,作為品牌的一部分,比如成為人家的銷售公司,或者成為人家的連鎖店或者成為一個服務公司,這是一種可能,就是嫁人,做人家的小老婆,這是一種走向。第二種就是往下走,就是走到工程上去,就是成為建筑商或者大的房地產商的一支施工機構,包括材料一起。我覺得未來可能是這么分化的。趨勢上有可能分化。
    第五、即使沒有向兩頭分化,也可能向大規(guī)模的連鎖走,要么控制渠道。我可能在五十個城市有100個這樣的小型的補充性的店,就為老百姓做小事,但是我的網絡特別密,非常密。我的利潤是非常大的,你就是認真做好那種低端的服務,就是對直接用戶小配套的服務,這個可能也是一個趨勢。因為我們必須想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優(yōu)勢到底在哪里,我們是憑什么掙這個錢,那么這個越想越困難,所以從趨勢上來講,我認為可能存在這五個方面的趨勢,這是一個要說的。
    雖然是這種趨勢,也并不是說我們這個領域沒有辦法做了,我覺得這幾年我們可以刻意去做有三方面:
    一、長期盯住一個優(yōu)勢品牌,對人家企業(yè)的長久規(guī)劃要能摸到底。我們長期盯準一個大的商業(yè)平臺,盡可能的去搞清楚人家的發(fā)展趨勢,他喜歡什么,這樣做我們有可能接上這個口子,這個我覺得是應該做的事情。
    二、自己的團隊建設,這是一個真正核心的力量,它是永遠不變的。我的管理規(guī)范化,而且比較標準化,我的訓練模式也具備。世界不管怎么變,只要有一幫人在,團隊是沒有問題的。我就是以后不做這個,企業(yè)改造、轉向、調頭等什么都很方便。所以在這幾年,盡管利潤很低,可能要拿出利潤相當的一部分,來做員工的教育和骨干的培養(yǎng)?! ∪?、就是這供銷的銜接,就是鍛煉自己的物流能力,包括帶動資金網絡的運營管理,這個東西的力量是非常大的。這個部分我們這個行業(yè)是比較落后的。事實上你們兩個行業(yè)當中,分別都有一個樣板,你的樣板就是大慶的蓋富春,他的經銷程度都完全信息化了,他在從大慶到哈爾濱,到沈陽,到吉林,到大連,整個東北三省他的連鎖店都已經建起來了,而且這個連鎖店的經銷層,他的手提電腦隨時都可以連得上,就是物流。這種經銷層的管理,他有一個很好的模式,涂料行業(yè)也有一個樣板,是杭州的陶老板,原來做大地的,姓陶的老板,這個人,他自己的分銷商都已經強制性的跟他的物流接頭,你的經銷層我必須共享,他下游已經有70多個網點,他已經完全共享了,這個已經很高檔了,人家是怎么做成的,他去年已經完成這個任務了。那個人是玩計算機的,他一直琢磨這個事情,所以他的貨發(fā)出去不等于銷售完,發(fā)的貨跟真正銷的貨,銷到哪個地方去了,是什么反饋,什么價格,這一系列的事情了如指掌,當然他的內心,他不是為了監(jiān)督他們,而是為了幫助他們。他可以有效的調節(jié),整個是市場上的庫存就像一層薄冰一樣,很薄,這樣占用資金也好,物流損失也好,市場反應也好,各方面他都非常靈活,大家的利潤空間增高了,因為現(xiàn)在微利時代,高利潤不存在了,他靠這個管理增加利潤,而且通過信息化管理用不著那么多人,他的人不需要天天點庫,這個非常成熟了,
    大企業(yè)收購經銷商一般看重的第一個是網絡能力,第二個是團隊資源管理的能力,第三個是物流能力,第四個是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