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區(qū)挖泥船筑堤堵口試驗研究報告(四)

字號:

五、 挖泥船堵口復堤試驗研究
    1、長沙市豐順垸堵口
    長沙市豐順垸1994年7月19日潰決后,為使災民迅速恢復家園,要求20天修復大堤。豐順垸大堤長6500米,堤身為粉沙土,滲透系數(shù)10×10-4/秒。大堤5公里以內為粉沙土,若用粘土筑堤,需從13公里以外取土,施工場地和進土道路最多只能容許20輛翻斗車運轉,每天進土2000立方米,需100天。根據(jù)天氣預報,施工期約為15—20天,這么短的時間堵口高程達到防洪高程,試驗小組根據(jù)土料情況以及挖泥船筑堤的成功經(jīng)驗,提出堵口采取就地取土料,將均質粘土堤改為粘土斜墻沙體壩,利用當?shù)胤凵惩撂顩_坑和修筑堤內平臺,外運粘土筑外坡斜墻,用4條80立米/小時絞吸式挖泥船,取堤外河洲土,向垸內潰口凼吹填,每天吹泥0.8—1.0萬立方米,7天內將潰口凼吹滿,潰口處堤腳高出地面1—2米,再用裝土草袋包修筑2—3米子堤圍堰,5天時間堤內腳平臺高程達35米。同時外坡粘土斜墻高程也達到35米高程,距堤頂設計高程5米。平臺以上堤頂部分由于填土場面縮小,挖泥船沉泥池太小,用挖泥船填堤身困難。堤身上部主要用汽車運土和人工修筑。該潰口從潰決后第四天開始填堵,歷時15天,至8月5日湘江發(fā)生第二次洪水時,堤頂高程已超過洪水位(36米)。
    2、漢壽南湖垸堵口復堤
    漢壽沅南垸南陽堤段1995年7月3日潰口,潰口寬度760米,堤頂高程40米,地面高程25—28米。潰口后淹沒耕地22萬畝,受災人口10余萬人。為了使災民迅速恢復家園,搶插晚稻,要求25天內堵塞潰口,修復堤防。堵口復堤土方50萬立米,該堤段垸內低洼,而且淹水深5米左右,無法取土,撇洪河左岸為堤,右岸為硬黃土山,土源困難,用人工和汽車運土都難于在20天內完成堵口復堤任務。必須就地取土。該堤段潰口就是因當?shù)赝临|問題所致。原堤段土質為含高嶺土,干土成塊而硬,濕土易滑。1976年修建撇洪河筑堤時用人工填筑,填方大土塊較多,夯壓不實,撇洪河通水以來,堤內坡層出現(xiàn)了滲漏和滑坡。如堵口再用當?shù)赝亮希仨毥鉀Q施工方法和土方質量問題。采取的辦法是用40多臺推土機將右岸山頭黃土推入河水中,將土塊水化松散,再用6條絞吸式挖泥船將泥土吹入潰口凼內。平均每天填土方2萬立米,5天填出水面,10天填上高程達33米,15天堤身高程達到36.5—38米,面寬30—40米,內坡1.35—5米。然后停止挖泥船吹填,用人工和手扶拖拉機等運土填筑堤身,20天高程達到38米左右,比設計高程只低2—2.5米。冬修時修合標準,外坡用防滲料做外坡防滲面,堤身灌漿,內腳拋石壓腳。該潰口如期搶復,10萬災民迅速恢復家園,搶插晚稻,減輕了救災工作困難,減少了災害損失,深受當?shù)卣腿罕姺Q贊。
    3、漢壽縣圍堤湖垸堵口復堤
    1995年7月1日沅水發(fā)生大洪水,7月18日常德市洪水位達42.49米,比歷史洪水位高1.81米。為了保障常德市30萬市民安全,扒開漢壽圍堤湖蓄洪,該垸4.8萬畝,垸民8300人,扒口蓄洪3.6億立米,降低常德市水位約0.3米。該堤段頂高程41米,地面高程35米,地表1—2米為粘土,以下30—50米為砂或砂卵石。工程需土方量大,土源困難。為讓災民恢復家園和搶種晚稻,要求8月1日以前修復大堤,施工期為30天。采取設計方案為33米以下填凼用絞吸式挖泥船吹砂填筑,用當?shù)厣昂蜕巴翞橹掏亮?。由于沉沙池寬而深,容量大,砂土中含的粘粒能沉落在沉池中,根?jù)粗近細遠的沉降規(guī)律,粘泥分布于沉池周邊,像鋪了一層防滲膜,35—38米堤身用挖泥船吹填粘土;38—41米用汽車和手扶拖拉機運粘土修筑堤身。該工程修復以來,沒有滲漏出現(xiàn),特別1996年7月發(fā)生比1995年更高水位,該堵口堤身安全無恙。
    4、華容團洲堵口復堤
    1996年7月19日,東洞庭湖水位達35.23米,超過歷史水位,華容團洲垸因砂基管涌而潰。潰口長464米,沖坑長度800余米,垸內地面高程26米,沖刷后坑底高程18米。該堤段周圍為粉質粘土,天然含水量高,多呈流塑狀態(tài),土體主要力學指標,天然含水量W=38.8%,滲透系數(shù)K=5.57×10-6,內摩擦角φ=3.5,凝聚力C=12.4(kPa)。由于周圍為湖洲,無干土,無論用什么機械施工,都難將土瀝干,過去類似此種堵口用人工挑土施工,難度極大,極易產(chǎn)生滑坡,一年內難于堵復。該堵口采用挖泥船吹填取得成功。其辦法為:(1)從凼底至地面(18—29.5米)用絞吸式挖泥船吹填,填土約100萬立方米,面寬800米×400米。堆體面坡比1:1.5.(2)第二期在吹填體上用草袋土包筑圍堰,堰頂高程33米,吹填土方80萬立米,填體內坡比1:10.(3)第三期用人工和手扶拖拉機等運土修堤,堤頂高程37米,內坡1:3,內坡平臺高29.5—33米,寬20—50米。外坡33.5米設平臺,寬10米。人工土方18萬立米。該堵口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高程達到33米時,試圖繼續(xù)用挖泥船吹筑堤身,因沉池小,土體含水量大而未成功,后改用人力修筑,也因土質透水性差,填體難干,填體內土壤水分排不出,往上加土,產(chǎn)生下沉(日沉量達0.9米)和堤坡鼓肚下挫開裂。后采用開溝排水方法,在填體30—33米高程內外坡面每間隔6米開一條排水溝,溝寬0.3—, 0, .5米。溝深0.5—1.5米,開溝后填體土料水分滲出,總滲透流量達0.69mL/S.開溝后數(shù)天繼續(xù)往上加土,堤坡穩(wěn)定。此堵口為粉粘土深填方用挖泥船施工首例。挖泥船吹填堵口需土方量比陸地施工土方約多1倍以上,但適應湖區(qū),可采用水中取土。填土三分之二以下部分用寬基礎代替排水瀝干工程設置,堤身上部不適宜用挖泥船吹填,用人工填筑。此堵口工程在1997年汛前竣工,經(jīng)過1998年特大洪水的考驗,堤身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