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二:頤和園萬壽山山前景區(qū)(長廊;中軸線建筑群;山前東側(cè)之紫氣東來城關(guān);山前西側(cè)之聽鸝館及石舫)
(長廊)
從長廊這里,我們就進入了頤和園的第三個部分,風(fēng)景游覽區(qū)了。這里是帝后妃嬪閑暇時休憩游覽的區(qū)域,景色格外怡人。我們眼前的長廊是一條世界的游廊,它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由,在地勢高低和變向的連接點上,還自東至西建有代表春夏秋東的留佳,寄瀾,秋水,清遙4座八角重檐的亭子.其中,“留佳”意為美景常駐:“寄瀾”是寄情感于波瀾之間:“秋水”源于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清遙”是視野深遠,一望無際之意。除了這四座亭子外,長廊的南側(cè)還建有由短廊連接的對鷗舫和魚藻軒兩座臨水建筑,設(shè)計十分巧妙。
(長廊)
從長廊這里,我們就進入了頤和園的第三個部分,風(fēng)景游覽區(qū)了。這里是帝后妃嬪閑暇時休憩游覽的區(qū)域,景色格外怡人。我們眼前的長廊是一條世界的游廊,它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由,在地勢高低和變向的連接點上,還自東至西建有代表春夏秋東的留佳,寄瀾,秋水,清遙4座八角重檐的亭子.其中,“留佳”意為美景常駐:“寄瀾”是寄情感于波瀾之間:“秋水”源于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清遙”是視野深遠,一望無際之意。除了這四座亭子外,長廊的南側(cè)還建有由短廊連接的對鷗舫和魚藻軒兩座臨水建筑,設(shè)計十分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