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員黃小姐是一位具有東方古典美的女孩,她準確、流暢的英語,和藹、周到的服務給一批又一批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是,黃小姐有一個難以訴說的煩惱,就是團里經(jīng)常有男性游客一再地向她表示愛慕。令她不解的是,她對他們所作的解釋——明確地告訴他們,自己已經(jīng)有未婚夫——反而激起他們更熱烈的追求。無奈,她只好請大師兄趙先生隨團觀察,幫助她弄清楚這究竟是為什么。
在去長城的路上,黃小姐優(yōu)美、動人的講解博得全團一陣又一陣的掌聲。剛到達八達嶺腳下,就有一位男性游客來向黃小姐表達愛慕之心。
趙先生看到,在黃小姐聽那位男性游客說話時,兩個人之間只有一手臂的距離。接著,趙先生看見黃小姐漲紅了臉,向前走了一小步,眼睛盯著對方的臉。小聲地說了幾句,然后就轉身走開。
在定陵,這位男性游客就一步不離地跟在黃小姐身后,一有機會就向黃小姐表達他的愛慕之心。
趙先生找了一個機會問黃小姐:“你回絕那位先生的時候,為什么反而向他走近一步,眼睛還老是盯著他?”
黃小姐說:“這里懂英語的人很多,他嗓門又大,我怕別人聽見了,所以走近一點,讓他小聲點說。眼睛盯著他看,因為我是近視,又要看清楚這個人是誰,以后好避免他的糾纏。”
趙先生說:“我給你出個主意:下一次他再來找你的時候,你再一次告訴他,你已經(jīng)有未婚夫,要注意的是,把你和他的距離拉開到兩米以上,眼睛也不要盯著他看,只掃他兩眼就行了。”
在“全聚德”吃烤鴨的時候,那位男性游客又來找黃小姐,黃小姐邊說邊拉開雙方的距離,眼睛也只是在他臉上掃了兩下。這位先生終于訕訕而去。在以后兩天的游覽中,這位先生再也沒有來糾纏黃小姐。
自從采用了大師兄教給的辦法,黃小姐就再沒有了以前的煩惱。
分析
“人際物理空間距離”具有一定的人際意義,它反映交往雙方意愿的人際關系。社會心理學的實驗表明,人體距離在O.45公分之間表明雙方是夫妻、情人、兄弟姐妹、小孩的關系;人體距離在45公分一1米之間表明雙方是知心朋友關系;人體距離在l米~2米之間雙方是同事、熟人;人體距離在2.5米以上表明雙方是公眾關系。
跨文化社會心理研究表明,當一個人用“無聲符號”傳遞的信息與他用“有聲符號”傳遞的信息不一致時,人們一般會認為,用“無聲符號”傳遞的信息才是他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
本案例中,黃小姐在用言辭拒絕追求者的同時,卻把自己與對方的身體距離縮短在45公分以內(nèi)。人體距離在45公分以內(nèi),會被認為是親人、情人和配偶這一類的關系。這是她引起對方誤解的第一個原因。
引起誤解的第二個原因是對對方的凝視。凝視既可以表示愛慕,也可以表示仇視。由于有職業(yè)道德的制約,黃小姐不可能做出其他厭惡的表情,這就使對方把她的凝視誤解為接受自己所表達的愛慕之意。
趙先生給黃小姐出的主意,無非是要讓“無聲符號”所傳遞的信息與“有聲符號”所傳遞的信息相一致,不再給對方留下“胡思亂想”(如以為“她要考驗我”)的余地。
根據(jù)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和導游工作的實踐,導游員與旅游者之間的身體距離是2—3,5米,一次日光對視的時間應不超過15秒,這是導游員為全體旅游者服務的性質所決定的。
在去長城的路上,黃小姐優(yōu)美、動人的講解博得全團一陣又一陣的掌聲。剛到達八達嶺腳下,就有一位男性游客來向黃小姐表達愛慕之心。
趙先生看到,在黃小姐聽那位男性游客說話時,兩個人之間只有一手臂的距離。接著,趙先生看見黃小姐漲紅了臉,向前走了一小步,眼睛盯著對方的臉。小聲地說了幾句,然后就轉身走開。
在定陵,這位男性游客就一步不離地跟在黃小姐身后,一有機會就向黃小姐表達他的愛慕之心。
趙先生找了一個機會問黃小姐:“你回絕那位先生的時候,為什么反而向他走近一步,眼睛還老是盯著他?”
黃小姐說:“這里懂英語的人很多,他嗓門又大,我怕別人聽見了,所以走近一點,讓他小聲點說。眼睛盯著他看,因為我是近視,又要看清楚這個人是誰,以后好避免他的糾纏。”
趙先生說:“我給你出個主意:下一次他再來找你的時候,你再一次告訴他,你已經(jīng)有未婚夫,要注意的是,把你和他的距離拉開到兩米以上,眼睛也不要盯著他看,只掃他兩眼就行了。”
在“全聚德”吃烤鴨的時候,那位男性游客又來找黃小姐,黃小姐邊說邊拉開雙方的距離,眼睛也只是在他臉上掃了兩下。這位先生終于訕訕而去。在以后兩天的游覽中,這位先生再也沒有來糾纏黃小姐。
自從采用了大師兄教給的辦法,黃小姐就再沒有了以前的煩惱。
分析
“人際物理空間距離”具有一定的人際意義,它反映交往雙方意愿的人際關系。社會心理學的實驗表明,人體距離在O.45公分之間表明雙方是夫妻、情人、兄弟姐妹、小孩的關系;人體距離在45公分一1米之間表明雙方是知心朋友關系;人體距離在l米~2米之間雙方是同事、熟人;人體距離在2.5米以上表明雙方是公眾關系。
跨文化社會心理研究表明,當一個人用“無聲符號”傳遞的信息與他用“有聲符號”傳遞的信息不一致時,人們一般會認為,用“無聲符號”傳遞的信息才是他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
本案例中,黃小姐在用言辭拒絕追求者的同時,卻把自己與對方的身體距離縮短在45公分以內(nèi)。人體距離在45公分以內(nèi),會被認為是親人、情人和配偶這一類的關系。這是她引起對方誤解的第一個原因。
引起誤解的第二個原因是對對方的凝視。凝視既可以表示愛慕,也可以表示仇視。由于有職業(yè)道德的制約,黃小姐不可能做出其他厭惡的表情,這就使對方把她的凝視誤解為接受自己所表達的愛慕之意。
趙先生給黃小姐出的主意,無非是要讓“無聲符號”所傳遞的信息與“有聲符號”所傳遞的信息相一致,不再給對方留下“胡思亂想”(如以為“她要考驗我”)的余地。
根據(jù)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和導游工作的實踐,導游員與旅游者之間的身體距離是2—3,5米,一次日光對視的時間應不超過15秒,這是導游員為全體旅游者服務的性質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