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輔導:完美口語三步走(二)

字號:

前述者,可以視為口語藝術(shù)的形式美。然則火無木不燃,藝術(shù)也需要內(nèi)容本質(zhì)。
    口語學習界,常有人過度強調(diào)形式美,抑或形式夸張,以極端方式夸大形式的震懾力。糾其目的,無非是形式的模仿更加容易達到形似的效果,雖則無神,但普通學習者沒有多少判斷能力,自然就以為自己大功告成罷了。如此的英語學習,僅在短期內(nèi)有心理上的滿足感,實則一旦進入真實語境,此人必是口不擇言,言不成句之輩,兀自感覺良好,沉浸在別人臆造出來的溫暖世界里,殊不知,丟大人矣。
    是故,張口之前,胸有成竹自然必要。英語使用大致可分為聽說讀寫譯五個技能,拋去翻譯不算,聽讀過程為信息輸入過程,說寫過程為輸出過程。所謂“輸出”,即“有物可出”,敢問肚里沒墨,何來洋洋灑灑三千文章?簡單說,即“這個句子你寫都寫不出來,說怎么說得出來呢?”這里并不是把口語和寫作劃等號,請勿斷章取義。語體上,的確口語和寫作大有不同。然則,英語的句子思維組織,語境把握全然屬于同一系統(tǒng),怎可孤立來看口語和寫作呢?贈君一句話:“從某種角度說,寫作是口語的初級階段?!?BR>    因此,這第二步,就是加強自己的寫作能力。
    不過,這里并不是全面的寫作能力??谡Z交流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比之于議論文的框架性邏輯思維,更加強調(diào)的是發(fā)散性思維。另外,從時效性上來看,寫作可以很緩慢,很精細,而口語需要的是最快速的反應。因此,可以說,口語需要一個人的思維狀態(tài)更加輕快自然。諸位可得記住了,憋著一口氣心說我玩命也要講好這幾分鐘的這種想法,反倒會令人一句完整的話都講不出來。
    鑒于以上兩點,即1、發(fā)散性,2、快速即時性,口語練習需要包含:
    1、快速組句能力。
    如前所述,內(nèi)容是交流的關(guān)鍵所在,如句子說出之后,全無句法,不知所云,那還不如不說。一個人的語言,說出來是否能讓人覺得有素養(yǎng),是否能讓人一聽就肅然起敬,不敢小覷,很考試&大大程度上依賴于說話的水平。先不說內(nèi)容的藝術(shù),首先做到辭能達意,是交流的第一標準。并且再次強調(diào),說出沒有太多錯誤的句子,說得時候才會有自信。
    另,常有學習者,一句話不到10個詞,居然隔斷了5、6次之多,流暢程度大打折扣,為何?組句不夠快速自然,明明想到了東西卻還是說不出來。多數(shù)學習者仍舊處于學習的初、中級階段,以英文思維者少之甚少,故而不可奢望開口就是英文。則練習快速組句能力多數(shù)不依靠自己思考內(nèi)容,而是專門鍛煉把思維轉(zhuǎn)換為英文的方式,抑或更準確些,鍛煉把“中文思維”轉(zhuǎn)換為“英文形式”的能力。
    做法:參考之前的博文《翻譯整體學習法》,簡單做法即,把中英文雙向筆譯得很熟悉的短文拿來,看著中文說出標準的英文譯文即可,在口譯練習中成為“視譯”,是加快英文思維進程的法寶。
    2、話題聯(lián)想能力。
    倘有人腦中一片空白,無話可說,則缺乏的就是話題聯(lián)想能力。用中文說話時,個人的思維連續(xù)性較強,海闊天空,自然想到什么說什么。然則,英文需要從頭鍛煉這個能力。同一話題領(lǐng)域考試&大中的詞匯,必須相當熟悉,否則到用時思忖過度,必然打斷思維的連續(xù)性。
    做法:利用各種各樣的帶有情境的口語參考書,其中必須包含話題單詞和話題句型,進行一個又一個的話題深度研究,注意,泛泛而學起不到太好效果。
    另外,《牛津英語聯(lián)想詞典(wordfinder)》是相當不錯的自學字典,譬如,當你查找home這個簡單詞時,會列出相當數(shù)量的與home有關(guān)的詞匯及其英文解釋及其用法,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