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計算機的四特點:
1.有信息處理的特性。2.有程序控制的特性。3.有靈活選擇的特性。4.有正確應用的特性。
計算機發(fā)展經歷5個重要階段:
1 大型機階段。2 小型機階段。3 微型機階段。4 客戶機/服務器階段。5 互聯網階段。
計算機現實分類:服務器,工作站,臺式機,便攜機,手持設備。
計算機傳統(tǒng)分類:大型機,小型機,PC機,工作站,巨型機。
計算機指標:
1.位數。
2.速度。MIPS是表示單字長定點指令的平均執(zhí)行速度。MFLOPS是考察單字長浮點指令的平均執(zhí)行速度。
3.容量。Byte用B表示。1KB=1024B。
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磁頭沿盤片移動到需要讀寫的磁道所要的平均時間。平均等待時間是需要讀寫的扇區(qū)旋轉到磁頭下需要的平均時間。數據傳輸率是指磁頭找到所要讀寫的扇區(qū)后,每秒可以讀出或寫入的字節(jié)數。
4 帶寬。Bps用b
5 版本。
6 可靠性。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和平均故障修復時間MTTR來表示。
計算機應用領域:
1 科學計算。2 事務處理。3 過程控制。4 輔助工程。5 人工智能。6 網絡應用。
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tǒng)由軟件和硬件兩部分組成。
計算機硬件組成四個層次:
1 芯片。2 板卡。3 設備。4 網絡。
奔騰芯片的技術特點:
1。超標量技術。通過內置多條流水線來同時執(zhí)行多個處理,其實質是用空間換取時間。
2.超流水線技術。通過細化流水,提高主頻,使得機器在一個周期內完成一個甚至多個操作,其實質是用時間換取空間。經典奔騰采用每條流水線分為四級流水:指令預取,譯碼,執(zhí)行和寫回結果。
3.分支預測。
4.雙CACHE哈佛結構:指令與數據分開。
5. 固化常用指令。
6. 增強的64位數據總線。
7. 采用PCI標準的局部總線。
8. 錯誤檢測既功能用于校驗技術。
9. 內建能源效率技術。10 支持多重處理。
安騰芯片的技術特點:
64位處理機。奔騰系列為32位。INTER8080-8位。INTER8088-16位。
復雜指令系統(tǒng)CISC。精簡指令技術RISC。
網絡卡主要功能:
1 實現與主機總線的通訊連接,解釋并執(zhí)行主機的控制命令。
2 實現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3 實現物理層的功能。
軟件就是指令序列:以代碼形式儲存儲存器中。
數據庫軟件是桌面應用軟件。
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組成的,告訴計算機如何完成一個任務。
軟件開發(fā)的三個階段:
1. 計劃階段。分為問題定義,可行性研究。
2. 開發(fā)階段。分為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
3. 運行階段。主要是軟件維護。
在編程中,人們最先使用機器語言。因為它使用最貼近計算機硬件的2進制代碼,所以為低級語言。
符號化的機器語言,用助記符代替2進制代碼,成匯編語言。
把匯編語言源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目標程序的工具,就成為匯編程序。
把機器語言程序“破譯”為匯編語言程序的工具,稱反匯編程序。
把高級語言源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目標程序的工具,有兩種類型:解釋程序與編譯程序。
編譯程序是把輸入的整個源程序進行全部的翻譯轉換,產生出機器語言的目標程序,然后讓計算機執(zhí)行從而得到計算機結果。
解釋程序就是把源程序輸入一句,翻譯一句,執(zhí)行一句,并不成為整個目標程序。
多媒體技術就是有聲有色的信息處理與利用技術。多媒體技術就是對文本,聲音,圖象和圖形進行處理 ,傳輸,儲存和播發(fā)的集成技術。多媒體技術分為偏軟件技術和偏硬件技術?!《嗝襟w硬件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有:
1.CD-ROM。2.具有A/D和D/A轉換功能。3.具有高清晰的彩色顯示器。4 .具有數據壓縮和解壓縮的硬件支持。
多媒體的關鍵技術:
1. 數據壓縮和解壓縮技術。
JPEG:實用與連續(xù)色調,多級灰度,彩色或單色靜止圖象。 MPEG:考慮音頻和視頻同步。
2. 芯片和插卡技術。
3. 多媒體操作系統(tǒng)技術。
4. 多媒體數據管理技術。一種適用于多媒體數據管理的技術就是基于超文本技術的多媒體管理技術,及超媒體技術。
當信息不限于文本時,稱為超媒體。組成:
1 結點。2 鏈。
超媒體系統(tǒng)的組成:
1 編輯器。編輯器可以幫助用戶建立,修改信息網絡中的結點和鏈。
2 導航工具。一是數據庫那樣基于條件的查詢,一是交互樣式沿鏈走向的查詢。
3 超媒體語言。超媒體語言能以一種程序設計方法描述超媒體網絡的構造,結點和其他各種屬性
計算機的四特點:
1.有信息處理的特性。2.有程序控制的特性。3.有靈活選擇的特性。4.有正確應用的特性。
計算機發(fā)展經歷5個重要階段:
1 大型機階段。2 小型機階段。3 微型機階段。4 客戶機/服務器階段。5 互聯網階段。
計算機現實分類:服務器,工作站,臺式機,便攜機,手持設備。
計算機傳統(tǒng)分類:大型機,小型機,PC機,工作站,巨型機。
計算機指標:
1.位數。
2.速度。MIPS是表示單字長定點指令的平均執(zhí)行速度。MFLOPS是考察單字長浮點指令的平均執(zhí)行速度。
3.容量。Byte用B表示。1KB=1024B。
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磁頭沿盤片移動到需要讀寫的磁道所要的平均時間。平均等待時間是需要讀寫的扇區(qū)旋轉到磁頭下需要的平均時間。數據傳輸率是指磁頭找到所要讀寫的扇區(qū)后,每秒可以讀出或寫入的字節(jié)數。
4 帶寬。Bps用b
5 版本。
6 可靠性。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和平均故障修復時間MTTR來表示。
計算機應用領域:
1 科學計算。2 事務處理。3 過程控制。4 輔助工程。5 人工智能。6 網絡應用。
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tǒng)由軟件和硬件兩部分組成。
計算機硬件組成四個層次:
1 芯片。2 板卡。3 設備。4 網絡。
奔騰芯片的技術特點:
1。超標量技術。通過內置多條流水線來同時執(zhí)行多個處理,其實質是用空間換取時間。
2.超流水線技術。通過細化流水,提高主頻,使得機器在一個周期內完成一個甚至多個操作,其實質是用時間換取空間。經典奔騰采用每條流水線分為四級流水:指令預取,譯碼,執(zhí)行和寫回結果。
3.分支預測。
4.雙CACHE哈佛結構:指令與數據分開。
5. 固化常用指令。
6. 增強的64位數據總線。
7. 采用PCI標準的局部總線。
8. 錯誤檢測既功能用于校驗技術。
9. 內建能源效率技術。10 支持多重處理。
安騰芯片的技術特點:
64位處理機。奔騰系列為32位。INTER8080-8位。INTER8088-16位。
復雜指令系統(tǒng)CISC。精簡指令技術RISC。
網絡卡主要功能:
1 實現與主機總線的通訊連接,解釋并執(zhí)行主機的控制命令。
2 實現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3 實現物理層的功能。
軟件就是指令序列:以代碼形式儲存儲存器中。
數據庫軟件是桌面應用軟件。
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組成的,告訴計算機如何完成一個任務。
軟件開發(fā)的三個階段:
1. 計劃階段。分為問題定義,可行性研究。
2. 開發(fā)階段。分為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
3. 運行階段。主要是軟件維護。
在編程中,人們最先使用機器語言。因為它使用最貼近計算機硬件的2進制代碼,所以為低級語言。
符號化的機器語言,用助記符代替2進制代碼,成匯編語言。
把匯編語言源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目標程序的工具,就成為匯編程序。
把機器語言程序“破譯”為匯編語言程序的工具,稱反匯編程序。
把高級語言源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目標程序的工具,有兩種類型:解釋程序與編譯程序。
編譯程序是把輸入的整個源程序進行全部的翻譯轉換,產生出機器語言的目標程序,然后讓計算機執(zhí)行從而得到計算機結果。
解釋程序就是把源程序輸入一句,翻譯一句,執(zhí)行一句,并不成為整個目標程序。
多媒體技術就是有聲有色的信息處理與利用技術。多媒體技術就是對文本,聲音,圖象和圖形進行處理 ,傳輸,儲存和播發(fā)的集成技術。多媒體技術分為偏軟件技術和偏硬件技術?!《嗝襟w硬件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有:
1.CD-ROM。2.具有A/D和D/A轉換功能。3.具有高清晰的彩色顯示器。4 .具有數據壓縮和解壓縮的硬件支持。
多媒體的關鍵技術:
1. 數據壓縮和解壓縮技術。
JPEG:實用與連續(xù)色調,多級灰度,彩色或單色靜止圖象。 MPEG:考慮音頻和視頻同步。
2. 芯片和插卡技術。
3. 多媒體操作系統(tǒng)技術。
4. 多媒體數據管理技術。一種適用于多媒體數據管理的技術就是基于超文本技術的多媒體管理技術,及超媒體技術。
當信息不限于文本時,稱為超媒體。組成:
1 結點。2 鏈。
超媒體系統(tǒng)的組成:
1 編輯器。編輯器可以幫助用戶建立,修改信息網絡中的結點和鏈。
2 導航工具。一是數據庫那樣基于條件的查詢,一是交互樣式沿鏈走向的查詢。
3 超媒體語言。超媒體語言能以一種程序設計方法描述超媒體網絡的構造,結點和其他各種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