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復習資料(5)

字號:

三十二、加西亞·馬爾克斯《一個長翅膀的老頭》(20世紀)
    1、 哥倫比亞作家,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作家。
    2、 代表作品:
    處女作:枯枝敗葉(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
    短篇小說集《格蘭德大媽的葬禮》
    長篇小說:《惡時辰》《族長的沒落》《霍亂時代的愛情》《百年孤獨》
    文學談話錄《番石榴飄香》
    識記:《百年孤獨》獲1967年諾貝爾文學獎,通過布恩地亞一家七代人允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jīng)歷和馬孔多小鎮(zhèn)一百多年的興衰歷史,反映拉美一百多年的社會變動。
    3、 魔幻現(xiàn)實主義:20世紀60年代拉美小說流派。有爆炸文學之稱。使用神奇而怪誕的人物與情節(jié)及各種超自然現(xiàn)象反映獨特現(xiàn)實。
    A、作者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現(xiàn)現(xiàn)實,并非把魔幻當現(xiàn)實。
    B、作品大多通過離奇的情節(jié),表現(xiàn)存在于人類一切事物、生活和行動中的那種神秘。
    4、 基本藝術特征:突破現(xiàn)實主義方法,將豐富的想象、荒誕不經(jīng)的神話同具體生活結合起來。其次、打破傳統(tǒng)時空觀念,打破主觀世界與客觀事物界限。
    5、 對拉美孤獨的反映:人們對“老頭”的態(tài)度或恐懼、或敬畏、或挑逗、或冷淡。揭示了拉美人精神空虛無聊,思想觀念孤獨停滯的現(xiàn)實,暴露了宗教的荒謬與欺騙,以及人民生活在荒謬中而不覺可悲的狀態(tài)。是拉美人愚昧落后、社會封閉、生活停滯的現(xiàn)實體觀。
    6、 藝術成就:
    首先:神話與現(xiàn)實結合,荒誕情節(jié)與生活真實細節(jié)描繪。打破神話因素與現(xiàn)實之間的界限。
    其次、象征手法與寫實手法結合運用。
    三十三《圣經(jīng)·舊約》
    1、 圣經(jīng)是基督教正式經(jīng)典,成書并確定為宗教經(jīng)典在100年左右。分舊約與新約兩部分,(舊約為上帝通過摩西與以色列人所立之約,新約為通過耶穌基督與信者所立之約)舊約用希伯萊文寫成。記載古希伯萊人的社會歷史、風俗習慣和思想感情。全書共39卷:歷史書10卷,先知書14卷,經(jīng)律書5卷、詩文集10卷。
    2、 神話集中在第一卷《創(chuàng)世紀》中。包括:宇宙起源、人類起源、挪亞方舟
    雅歌為《舊約》第22卷
    3、 神話意義:反映了古希伯萊人對宇宙起源、人類起源以及人與自然的斗爭等問題的思考與認識。從中透出古代人力圖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進取精神。
    4、 神話特點:
    A、明顯的宗教性質(zhì)和濃厚的宗教色彩
    B、情節(jié)曲折、描寫細膩、語言生動
    C、形成完整的體系。內(nèi)容成系統(tǒng)。
    D、流傳廣、影響大
    5、 《雅歌》思想內(nèi)容:歌唱愛情的情歌。一對青年男女互相傾訴愛幕之情。主人公是普通百姓,風格質(zhì)樸、清新、有濃厚的民間文學色彩。――民歌性質(zhì)的情歌
    從頭至尾沒有上帝出現(xiàn),沒有絲毫宗教成份。采用男女對唱結構,各段可獨立成文。
    6、藝術特征:善用比喻,用生活中常見、熟悉的喻體。藝術風格上突出特點是大             膽熱情、奔放。
    三十四、迦梨陀娑《沙恭達羅》(4—5世紀)
    1、 作者是印度故古代詩人、劇作家。作品被譽為古典梵文文學的典范。芨多王朝九寶之一
    2、 代表作品:
    長篇敘事詩:《鳩摩羅出世》《羅怙世系》
    長篇抒情詩:《云使》
    劇本《沙恭達羅》、《優(yōu)哩婆濕》
    3、 第四幕在全劇中的地位:全劇精采的一幕。表現(xiàn)主人公與凈修林里人和物的親密關系充分的一幕,也是竟境與語言優(yōu)美的一幕。(主人公,沙恭達羅、豆扇陀)
    4、 思想內(nèi)容:沙恭達羅的性格特點是溫柔質(zhì)樸、熱情勇敢。與義父干婆和兩個女友感情深,分手時雙方都異常痛苦。對凈修林中的一草一木鳥獸懷有依依惜別的深情。形成一幅人與自然全一的動人圖畫,與自然交融、休戚與共。充滿了浪漫主義色調(diào),感人至深,充分展示其溫柔質(zhì)樸的性格。
    5、 第四幕藝術特征:濃郁的抒情色彩,將大仙詛咒作為次要沖突,將離凈修林的難舍難分的矛盾心理放在主要地位。大量浪漫主義手段的運用。
    三十五課 山上憶良《貧窮問答歌》(7-8世紀)
    1、 山上憶良是日本中古詩人,《萬葉集》詩人。至今保存有長歌11首、短歌60首,旋頭歌1首、漢詩2首。以“社會詩人”著稱。
    2、 《萬葉集》是日本早也是重要的和歌總集(8世紀編成,共20卷,收錄4500多首和歌)
    3、 和歌是日本民族詩體,分短歌、長歌、旋頭歌、佛足石歌四類。
    4、 山上憶良為什么被稱為“社會詩人”:作品富有思想性與社會性,受儒家思想影響,不滿現(xiàn)實,同情廣大貧苦人民。沒有寫過歌頌自然或戀愛的詩歌,基本上主題都是老、貧、病、死之苦的主題。
    5、 思想內(nèi)容:通過兩個窮人在風雨之夜的互相問答,訴說他們饑寒交迫的可憐處境,衰嘆充滿憂患的人生之苦。長歌系貧苦文士所言,尚有糟湯酒和黑鹽粒充饑御寒,短歌中窮困的農(nóng)民更加難以維持,反映了下層社會人民的生活情景。
    6、 藝術特征:
    結構上:分貧問、窮答、反歌。問答形式系創(chuàng)新,使詩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充實,方式更加活潑,給讀者留下印旬也更加持久。短歌的作用是概括大意,補充正文未盡之意。
    語言上:自由使用漢語、日常用語與土語。
    三十六、紫式部《源式物語》(10-11世紀)
    1、 紫式部,日本中古女作家,物語文學的代表人物(日本獨特的文體,介于小說與故事之間,形成于平安時期,本文屬虛構物語)。
    2、 代表作品:《紫式部集》《紫式部日記》《源式物語》
    3、 長篇小說共54回,第一部分 1-41,光源式的故事。42-54薰的故事。
    4、 《源式物語》的歷史地位:平安時期語文學的代表,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東方早出現(xiàn)的長篇小說,世界早出現(xiàn)的長篇小說之一。
    5、 思想內(nèi)容:從光源式之父寫到光源式。光源式之父對桐壺更衣之深的深切思念,字里行間充滿了悲悲切切的感情。光源式的出生、成長,寫到結婚和他對藤壺的戀情。
    6、 光源式形象:光源式的描寫理想化,外貌、才能方面極力贊美,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在與女此用戶發(fā)言已違反社區(qū)規(guī)定此用戶發(fā)言已違反社區(qū)規(guī)定此用戶發(fā)言已違反社區(qū)規(guī)定此用戶發(fā)言已違反社區(qū)規(guī)定往方面,沒有把光源式理想化,如實描寫,有所揭露,有所批評。
    7、 主題思想:反映日本平安時期的宮廷先生,揭示宮廷內(nèi)部的爭權奪利矛盾。展示了作者對宮廷皇室貴族人物的理想。(弘徽殿女御)
    8、 藝術特征:感傷、悲哀的情調(diào);詩文相間的文體(冷霜凄風夜,深宮淚滿襟。遙憐荒渚上,太草太孤零)
    三十七、薩迪《薔薇園》(13世紀)
    1、 作者薩迪,伊朗哲理詩人。
    2、 代表作:《果園》(全部詩體,160個故事,分10章)
    《薔薇園》(八卷 前七卷171個事故和若干詩,后一卷為106條格言
    記帝王言行、僧侶言行 知足常樂 寡言、青春與愛情、教育的功效、老年昏愚,交往之道
    3、 思想內(nèi)容:表現(xiàn)作者自己的帝王觀:
    A、否定暴君。自私、高傲、貪婪、好戰(zhàn)、喜怒無常的帝王終必將覆滅。
    B、不否定王權。帝王與人民應該是保護與被保護的關系,而不是壓迫與被壓迫。
    C、把希望寄托在理想帝王身上。
    D、以對待人民的態(tài)度作為評判帝王的尺度。
    4、 藝術特征:
    A、別致的文體,亦韻亦散。散文描述、詩歌總結概括。
    B、絕妙的諷刺。
    C、深入淺出的文風。語言樸實自然。但簡練深刻。
    三十八、《一千零一夜》
    1、 8-16世紀(中古)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懊耖g文學一座壯麗的紀念碑”。收入200多個故事。來源為:伊朗與印度的故事、巴格達為中心的阿巴斯王朝、開羅為中心的埃及文學。所有故事套在第一個故事《國王山魯亞爾及其兄弟的故事》里。
    2、 產(chǎn)生時間,早8世紀,晚16世紀
    3、 名篇:贊美勞動者智慧與勇氣的《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
    反映社會矛盾的《漁翁的故事》《駝背的故事》
    勞動者對幸福生活與愛情的憧憬的《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描寫商人與航海家的活動的《辛伯達航海旅行的故事》
    4、 藝術特點:結構:故事套故事
    語言:阿拉伯語
    文體:散文與詩歌配合
    形式:長短故事交錯
    描寫:瑰麗的想象與精細的寫實交織
    5、 辛伯達航海旅行的故事,文選第二與第四次
    6、 人物分析:出海的目的是賺錢、增長見識,滿足強烈的求知與探險欲望。但在航海生活中的行為表現(xiàn)出利已主義的思想。不安于現(xiàn)狀,不滿足安逸生活。堅強意志,豐富經(jīng)驗、聰明的頭腦。
    雖然作品對主人公全盤肯定。對辛伯達的評價應一分為二。對其自私自利、貪圖享樂的作風,應否定。勇往直前、敢于探險的精神,應該贊賞。
    7、 海外見聞描寫的藝術特色:
    A、對海外奇風異俗的描寫。
    B、對海外動植物的夸張描寫。
    通過想象加以喧染,采用夸張的手法夸大。
    三十九、泰戈爾《兩畝地》、《吉檀迦利》(1912年)(二十世紀)
    1、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是印度近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2、 代表作:詩集《吉檀迦利》(收詩103首)《飛鳥集》;長篇小說:《沉船》《戈拉》;中篇小說《四個人》;短篇小說《喀布爾人》;劇本《郵局》
    3、 《兩畝地》的思想內(nèi)容:反映當時印度的現(xiàn)實,觸及社會根本矛盾。寫出失去土地農(nóng)民的哀傷與痛苦,也寫出了走投無路的憤懣和不平。同時表現(xiàn)了詩人也對為非作歹的地主的憎恨和對無所依靠農(nóng)民的同情。
    4、 《兩畝地》的藝術特色:
    A)布局巧妙(細膩描寫正面沖突,流浪過程一筆帶過,開頭開門見山,結句警醒凝煉)
    B)抒情意味很濃,感染力很強。
    5、 《吉檀迦利》思想內(nèi)容:由孟加拉文譯成英文?!凹村壤绷x為“奉獻”。詩集是獻給詩人心目中的神靈的。表現(xiàn)的是詩人對與與神合一,感受真正的快樂與幸福的追求和感受
    A、表現(xiàn)詩人日夜盼望與神相會,與神結合,達到合二為一理想的急迫心情。
    B、在謳歌虛無飄渺的理想境界之時,并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
    C、詩人心目中的神并不遠離人世,高高在上。而存在于現(xiàn)實和塵世之中,甚至在貧賤失所的人群之間。
    D、詩人主張現(xiàn)實生活,在現(xiàn)實中與神站在一起,反對脫離現(xiàn)實尋求超脫。
    6、 藝術特征:善于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插上想象的翅膀,任其自由馳騁,化為具體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