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人員現(xiàn)場考試手冊(現(xiàn)場考試景點知識問答)

字號:

現(xiàn)場考試景點知識問答
    現(xiàn)場考試景點: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夫子廟、中華門城堡、總統(tǒng)府、雨花臺
    中山陵
    1、中山陵的墓址是如何選定的?
    答:中山陵的墓址是中山先生生前選定的。據(jù)說在民國元年。4月1 日,也就是孫先生為求南北和平統(tǒng)一而毅然辭去總統(tǒng)職務(wù)的次日,他與朋友在明孝陵一帶打獵時,環(huán)視周圍地形,笑對左右說“待我它日辭世后,愿向國民乞此一杯土以安置軀殼爾?!痹诖酥?,靈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中山先生推薦過這塊“前臨平川,后擁青嶂”的風水寶地。1925年3月臨終之際,孫中山又囑咐左右要歸葬紫金山。中山先生逝世后,為尊重其遺愿,孫中山葬事籌備處專門到紫金山勘查,確定陵址。于是選定了現(xiàn)在的中山陵位置。
    2、三民主義、五權(quán)憲法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
    答:三民主義指的是“民族、民權(quán)、民生”三大主義,五權(quán)憲法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監(jiān)察、考試”五權(quán)分立的憲政體制。這些都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政治學說的核心內(nèi)容。
    3、簡述孫中山先生的生平。
    答:孫文,字逸仙,國內(nèi)尊稱為中山先生。1866年出生于廣東香山縣,先后求學于檀香山、香港等地,畢業(yè)后在廣州、澳門等地行醫(yī),后棄醫(yī)從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組織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提出了“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quán)”的綱領(lǐng)以及“民族、民權(quán)、民生”的三民主義學說。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1921年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tǒng)。1924年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1925年病逝于北京。
    4、中山陵的設(shè)計平面圖有什么意義?
    答:中山陵平面為一木鐸形。鐸形如鐘,為古代頒布政教法令時用。在中山陵,即表示“使天下皆達道”及“木鐸警世”之意,象征中山精神如洪亮鐘聲,無遠弗達。
    5、簡述中山路的由來。
    答:為迎接中山先生靈柩由北京運回南京,當時的南京政府撥款150萬銀元修筑了一條“靈柩大道”。這條大道西起中山碼頭,經(jīng)過中山北路、鼓樓、中山路、新街口、中山東路,東至中山門,全長12公里,是南京的第一條柏油馬路。
    6、簡述紫銅寶鼎。
    答:在中山陵的半月形廣場南面,由一八角形的石臺,石臺上有一個雙耳雙足的紫銅寶鼎,重達萬斤。寶鼎是1933年秋由戴季陶和中山大學全體師生捐贈的,高4.25米,腹徑1.23米。外鑄中山大學校訓“智仁勇”三字,內(nèi)置六角形銅牌,上刻戴母手
    書《孝經(jīng)》全文。
    7、簡述“博愛”的出處。
    答:出自唐朝韓愈《原道》“博愛之為仁”。據(jù)說孫中山先生常寫這兩個字送人,這也是孫中山一生的極好概括和寫照。
    8、簡述墓道設(shè)計的特點。
    答:中山陵墓道的設(shè)計既符合中國傳統(tǒng)建筑精神,又具有獨特的風格。嚴格的中軸對稱,給人以法度謹嚴的感覺。以兩兩對稱的雪松、松柏等代替古代常見的石人、石獸,更好地表現(xiàn)了高潔常青的象征意義。
    9、解釋“天下為公”的出處。
    答:語出《論語·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天下為公是與“家天下”對立的思想,三民主義中民權(quán)主義所闡發(fā)的也正是這種思想。
    10、碑亭的石碑上刻了什么字,何人所書?
    答:上刻“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字為原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譚延閶所書。
    11、解釋碑亭到祭堂之間大石階的寓意以及設(shè)計意圖。
    答:碑亭到祭堂之間有大石階八段,每段設(shè)一平臺。上三下五寓意“三民主義、五權(quán)憲法”。八段石階共290級,如果從博愛坊算起,一共392級。設(shè)計意圖是讓游人在攀登時記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12、碑亭到祭堂之間的第五段平臺上有些什么物品?
    答:有上海市政府敬獻的銅鼎一對,上刻“奉安大典”篆字;兩邊各有一對立獅石刻。
    13、祭堂正中孫中山坐像是何人作品?在什么地方制成?用的什么材料?
    答:是波蘭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1930年在巴黎制成。所用材料是意大利白石。
    14、祭堂正中孫中山坐像侮座四周六塊浮雕的內(nèi)容分別是什么?
    答:東:出國宣傳、商討革命;南:如抱赤子;西:振聾發(fā)聵、討袁護國:北:國會授印。
    15、解釋祭堂內(nèi)用黑色大理石為主料的用意和效果。
    答:祭堂內(nèi)的主料為黑色大理石,與純白石像一起烘托出隆重哀悼、靜穆莊嚴的氣氛,而白玉般的坐像在黑色襯托下,顯得更加高潔。
    16、簡述墓室外門門楣。
    答:外門框用黑色大理石砌成,門楣上刻“浩氣長存”四字,取自孫中山為黃花崗烈士墓所寫手跡。
    17、簡述墓室。
    答:墓室內(nèi)頂為天穹狀半圓形,頂用馬賽克飾國民黨黨徽。墓室正中為直徑3.9米的圓形石塘,上設(shè)護欄,下鋪馬賽克。石塘正中棺座上安放中山先生大理石臥像,著中山裝,安詳如睡。
    18、簡述墓室內(nèi)墓穴。
    答:臥像以下5米為墓穴。墓穴四壁為鋼筋混凝土隔墻,內(nèi)鋪花崗石墊層。穴中央楠木棺座上安放孫中山先生的紫銅靈櫬,銅棺四周用八條鋼索固定于四壁,可以說是“入土不沾土”。中山先生靈櫬自1929年6月1日放入墓穴后,從未被打開、移動過。
    19、中山先生臨終前口述的三份遺囑分別是什么?
    答:“致國民黨遺囑”、“給蘇聯(lián)同志信”、“給宋慶齡遺囑”。
    20、古建筑中牌坊的作用。
    答:牌坊是明清時代常用的建筑形式,多用于建筑群前,與主建筑保持一定距離,用以指示入口或作大門的一種裝飾建筑。
    21、新三民主義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
    答:民族主義:反對帝國主義,爭取中華民族的解放,爭取國內(nèi)各民族的平等。 :
    民權(quán)主義:權(quán)力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shù)人所得而私也,
    民生主義:平均地權(quán),節(jié)制資本。
    22.簡述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答: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中國人民長期進行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guī)模地開展起來。
    明孝陵
    1、明孝陵是何時作為哪個附屬項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
    答:2003年,作為“明清皇陵”拓展項目。
    2、孝陵的原始入口處在今天什么地方?
    答:衛(wèi)崗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對面。
    3、歷明朝有多少位皇帝?
    答:16位。
    4、東陵里埋葬的是誰?
    答:朱元璋長子懿文太子朱標。
    5、神道上的神獸依次是哪幾種?
    答;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
    6、神獸的寓意是什么?
    答;獅子是百獸;獬豸為法獸;駱駝為沙漠之舟;大象是貢物;麒麟是祥瑞之物:馬馴良。
    7、神道的布局有什么特點?
    答;沒有取統(tǒng)一的南北中軸線,而是依梅花山勢變化,順其自然。
    8、歷皇陵的形制經(jīng)歷了怎樣的一個變化?
    答:周代,封土墳;秦漢時為方上;唐朝以山為陵;宋代小方上:元代,“墓而不墳”,沒有地面標志;明清,即為寶城寶頂。
    9、明孝陵的形制有什么特點?
    答;不墨守陳規(guī),富于獨創(chuàng)。
    10、“治隆唐宋”碑是誰題寫的?
    答:康熙。
    11、康熙題碑的原因是什么?
    答:安撫江南,籠絡(luò)漢族人心,鞏固滿清統(tǒng)治。
    12、簡述陽山碑材的由來?
    答:朱棣為朱元璋歌功頌德而開鑿的一塊巨碑,以籠絡(luò)人心。
    13、明朝在南京的皇帝有哪幾位?
    答:朱元璋、朱允蚊、朱棣。
    14、江蘇省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有幾處?
    答:2處,蘇州園林、明孝陵。
    15、明孝陵是朱元璋和誰的合葬墓?
    答:皇后馬氏。
    16、梅花山是誰的墓?
    答:三國時東吳大帝孫權(quán)。
    17、孝陵因何得名?
    答:一說因為馬皇后死后封謚號為“孝慈”,又說朱元璋主張以孝治天下,因此稱為孝陵。
    18、四方城內(nèi)的碑刻是什么內(nèi)容?
    答:主要是朱棣頌揚朱元璋一生神圣功德的話,分為:一、敘述家事,言其祖為句容大族,朱元璋貴人奇相,由項及頂有骨隆起,望之如神;二、元末群雄并起,朱元璋“為民請命,發(fā)跡定遠”,征戰(zhàn)大江南北;三、國家統(tǒng)一后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冊中宮,立皇太子,分封同姓;四、吸取歷史教訓,廢除丞相制,升六部,分理庶務(wù);五、建國學,祀奉孔子,數(shù)視國學講經(jīng),建立擢拔人材之策,立家訓以教子孫;六、生活簡樸,衣食如平民;重農(nóng)耕,反對“祥瑞”之報,囑死后勿用金玉,與馬氏合葬孝陵;七、刻皇族子女57人名號及144句四言頌詞一篇。全文共2746個字。
    19、鳳陽的明皇陵是誰的陵墓?
    答:朱元璋的父母。
    20、朱棣的年號是什么?
    答:永樂。
    21、“此山明太祖之墓”是明朝時留下的嗎?
    答:不是。據(jù)說是民國初年刻下用以回答游人提問的。
    22、功德碑的高度是多少?
    答:通高8.78米。
    23、簡述“靖難之役”。
    答:朱元璋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就病死了,朱元璋死后,16歲的皇太孫朱允炊繼位,即建文帝。其時身在北京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側(cè)”為名義,發(fā)兵南下,歷時四年,最后攻下南京,奪取政權(quán)。史稱“靖難之役”。
    靈谷寺
    1、“流微榭”楷書匾額是由誰題寫的?
    答:我國將領(lǐng)徐向前元帥。
    2、靈谷寺最早建于什么年代?
    答:南朝梁天監(jiān)十五年(515年)。
    3、靈谷寺中的萬工池又稱什么?
    答:放生池。
    4、天王殿舊址的坊的高度?有幾根柱子?
    答:10米、六根。
    5、坊前的石臺上的漢白玉神獸是什么?
    答:貔貅。
    6、無量殿名稱的來源?
    答:來源于建筑的無梁結(jié)構(gòu),無梁殿取諧音為無量殿。
    7、無量殿中左碑是由蔣介石所書的什么?
    答:北伐誓師詞。
    8、無量殿后的五方殿遺址是供奉的哪位大佛?
    答:五方五智大佛。
    9、公墓中按放射性劃塊的分格象什么?
    答:國民黨徽。
    10、松風閣共有多少開間?
    答:11開間。
    11、靈谷塔的石階是什么材質(zhì)的?
    答:白色花崗巖石料。
    12、靈谷塔共有幾層?
    答:9層。
    13、靈谷塔西南側(cè)林中的覆缽式塔叫什么?
    答:寶公塔。
    14、靈谷塔前的 “三絕碑”上有哪三位唐代大師的作品?
    答:吳道子、李白和顏真卿。
    15、靈谷塔塔基正前方的一三開間小殿叫什么殿?
    答:志公殿。
    16、志公殿前的叉形鑄鐵件是什么?
    答:“飛來剪”,傳說是用來剪蟒鎮(zhèn)妖的。
    17、曾國藩焚香祈雨的地方是哪里?
    答:“八功德水”。
    18、東首院落現(xiàn)為“大遍覺堂”,是哪位法師的紀念堂?
    答:玄奘法師。
    19、“鄧演達烈士之墓”是由誰書寫的?
    答:何香凝。
    20、佑息亭墓前祭臺刻有的西洋古典花紋,原為哪里的遺物?
    答:圓明園。
    21、鄧演達是哪一個黨派的創(chuàng)始人?
    答:中國農(nóng)工民主黨。
    22、三圣殿供奉的誰?
    答:阿彌陀佛、脅侍觀音、大勢至菩薩。
    23、現(xiàn)刻有“靈谷深松”的碑原是誰的墓碑?
    答:譚延闿。
    夫子廟
    1、《夜泊秦淮》的作者是誰?
    答:唐代詩人杜牧。
    2、秦淮河的長度是多少? “十里秦淮”的由來是什么?
    答:全長約110公里。因為內(nèi)秦淮長約十公里。
    3、微派民居建筑的特點是什么?
    答:“粉墻黛瓦,高低錯落”,“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
    4、烏衣巷的由來是什么?
    答:原為東吳御林軍的營地,因為御林軍的制服是玄色(即黑色),所以名為烏衣巷。
    5、說出幾個與夫子廟古跡有關(guān)的古代名人。
    答:謝靈運、王獻之、李香君、吳敬梓、侯方域等等。
    6、描寫過秦淮河美景的近代作家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品是什
    答:朱自清,俞平伯,分別著有同名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7、夫子廟又叫什么?南京共有幾處?還有其他的在哪里?
    答:文廟。3處,另外兩處在朝天宮和現(xiàn)今市政府大院內(nèi)。
    8、南京夫子廟始建于何時?現(xiàn)今的夫子廟是什么時候改建的?
    答: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現(xiàn)今的夫子廟是1986年改建的。
    9、照壁的作用是什么?夫子廟照壁的全長是多少?在全國的地位是什么?
    答:遮擋主體建筑的作用,在風水上是罩的作用。110米,是全國的。
    10、初建文德橋的目的是什么?它與什么橋相對?說出一個關(guān)于文德橋的歇后語。
    答:建橋目的是鎖住泮池水以蓄文氣,與東邊的武定橋相對。文德橋的欄桿——靠不住。
    11、文德橋的奇景是什么?
    答:每年農(nóng)歷11月15日子時的兩個半個月亮同時出現(xiàn)在橋洞兩邊的水面上。
    12、聚星亭的取意是什么?
    答:“群星聚集,人才薈萃”。
    13、“天下文樞”的意思是什么?
    答:孔子是天下文章道德的中樞。
    14、夫子廟大門為何取名為大成門?
    答:孔子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取自大成。
    15、四亞圣是指什么人?
    答:顏回、曾參、孟軻、孔汲。
    16、明遠樓的作用是什么?
    答:是貢院的建筑,執(zhí)事官員住其上,進行發(fā)號施令和監(jiān)視。
    17、東市和西市原來的作用是什么?
    答:學宮進出的甬道。
    18、簡述一下科舉考試的級別。
    答:童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19、學宮的正堂一般都叫做明倫堂,為何南京獨稱“明德堂”?
    答:當年文天祥北上抗金,路過南京時,剛好明德堂復(fù)建完工,人們請文天祥題字,文天祥就寫成了“明德堂”,一直沿用至今。
    20、欞星門在古代的作用是什么?
    答:是皇帝祭祀孔子時用的禮儀門,新科狀元可以從中門走一次,以示夸耀。
    21、介紹一下廟院里的四塊古碑。
    答:孔子問禮碑、集慶孔子廟碑、封四氏碑、封至圣夫人碑,
    22、列舉《論語》中關(guān)于治學的五條名言警句。
    答: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3、“四書五經(jīng)”指的是哪幾本書?
    答: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