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唐詩三百首朗讀:夢天

字號:

★能力訓(xùn)練頻道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唐詩三百首朗讀:夢天,供大家閱讀參考。更多閱讀請查看本站能力訓(xùn)練頻道。
    李賀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tuán)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譯文】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聲嗚咽,
    月光斜照,半開的云樓粉壁慘白。
    玉輪軋著露水沾濕了團(tuán)圍的光影,
    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帶鸞佩的仙娥。
    俯視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滄海桑田,
    世間千年變幻無常猶如急奔駿馬。
    遙望中國九州宛然九點煙塵浮動,
    那一片海水清淺像是從懷中傾瀉。
    【注釋】
    1。老兔寒蟾:神話傳說中住在月宮里的動物。屈原《天問》中曾提到月中有兔?!痘茨献?#8226;覽冥訓(xùn)》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藥,飛入月宮變成蟾的故事。漢樂府《董逃行》"白兔搗藥長跪蝦蟆丸",說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說在一個幽冷的月夜,陰云四合,空中飄灑下陣陣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2。云樓句:忽然云層變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過云隙,把云層映照是像海市蜃樓一樣。
    3。玉輪句:月亮帶著光暈,像被露水打濕了似的。
    4。鸞佩:雕刻著鸞鳳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陽雜俎》卷一:"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此句是詩人想象自己在月宮中桂花飄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5。三山:神仙家說海上有三神山,即蓬萊、方丈、瀛洲。這兩句寫仙女同詩人的談話,黃塵清水即滄海桑田之意,言在仙境看人世,變化很快,"千年如走馬"即神仙家所謂"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葛洪《神仙傳》載:仙女麻姑對王方平說:"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日會時略半耳,豈將復(fù)為陵陸乎?"
    6。齊州:中州,即中國?!渡袝?#8226;禹貢》言中國有九州。這兩句說在月宮俯瞰中國,九州小得就像九個模糊的小點,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評析】
    浪漫主義詩歌的突出特點是想象奇特。此詩寫夢游月宮的情景,前四句寫在月宮之所見;后四句寫在月宮看人世的感覺。詩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對月宮仙境的神往,而在于從非現(xiàn)實的世界冷眼反觀現(xiàn)世,從而揭示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道理。《李長吉集》引黎簡語:"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唐詩快》:"命題奇創(chuàng)。詩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夢,正不知夢在天中耶?天在夢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筆!"
    在這首詩中,詩人夢中上天,下望人間,也許是有過這種夢境,也許純?nèi)皇抢寺髁x的構(gòu)想。
    開頭四句,描寫夢中上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傳說,月里住著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陰云四合,空中飄灑下來一陣凍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云樓半開壁斜白”──雨飄灑了一陣,又停住了,云層裂開,幻成了一座高聳的樓閣;月亮從云縫里穿出來,光芒射在云塊上,顯出了白色的輪廓,有如屋墻受到月光斜射一樣。
    “玉輪軋露濕團(tuán)光”──下雨以后,水氣未散,天空充滿了很小的水點子。玉輪似的月亮在水氣上面輾過,它所發(fā)出的一團(tuán)光都給打濕了。
    以上三句,都是詩人夢里漫游天空所見的景色。第四句則寫詩人自己進(jìn)入了月宮?!胞[佩”是雕著鸞鳳的玉佩,這里代指仙女。這句是說:在桂花飄香的月宮小路上,詩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這四句,開頭是看見了月亮;轉(zhuǎn)眼就是云霧四合,細(xì)雨飄飄;然后又看到云層裂開,月色皎潔;然后詩人飄然走進(jìn)了月宮;層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兩段?!包S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是寫詩人同仙女的談話。這兩句可能就是仙女說出來的?!包S塵清水”,換句常見的話就是“滄海桑田”:“三山”原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這里卻是指東海上的三座山。它原來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傳》記載說:仙女麻姑有一回對王方平說:“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日會時略半耳。豈將復(fù)為陵陸乎?”這就是說,人間的滄海桑田,變化很快?!吧街蟹狡呷?,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為“神仙境界”就是這樣,所以詩人以為,人們到了月宮,回過頭來看人世,就會看出“千年如走馬”的迅速變化了。
    最后兩句,是詩人“回頭下望人寰處”所見的景色。“齊州”指中國。中國古代分為九州,所以詩人感覺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點“煙塵”?!耙汇钡扔谝煌羲?,這是形容東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樣。
    以上這四句,詩人盡情馳騁幻想,仿佛他真已飛入月宮,看到大地上的時間流駛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義的色彩是很濃厚的。
    李賀在這首詩里,通過夢游月宮,描寫天上仙境,以排遣個人苦悶。天上眾多仙女在清幽的環(huán)境中,你來我往,過著一種寧靜的生活。而俯視人間,時間是那樣短促,空間是那樣渺小,寄寓了詩人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表現(xiàn)出冷眼看待現(xiàn)實的態(tài)度。想象豐富,構(gòu)思奇妙,用比新穎,體現(xiàn)了李賀詩歌變幻怪譎的藝術(shù)特色。
    【深度品讀】
    《夢天》一詩是作為李賀超出常格的深曲構(gòu)思和非現(xiàn)實性的形象體系的“長吉體”詩的典型代表。
    從題材上看,這是一首游仙詩。前四句寫詩人從人間來到月宮,后四句寫詩人從月宮遙望人間。“老兔寒蟾泣天色”起筆“硬語橫空”。寒夜里的詩人為政治的黑暗而悲憤憂傷,更為自己的落拓不遇而愁腸百轉(zhuǎn),這是第一層;陰云四合,天降大雨,這是第二層;在悲不自禁的詩人眼里,淅淅瀝瀝的雨,簡直就是嘀嘀嗒嗒的雨淚,這是第三層;是誰的淚呢?大概月宮里的玉兔和蟾蜍在哭泣吧,這是第四層;玉兔和蟾蜍為何而哭呢?或悲其老,悲其寒吧?這是第五層。還原該句的構(gòu)思。讀者參與了創(chuàng)作,發(fā)現(xiàn)了美,體驗了創(chuàng)造美的愉悅。
    “云樓半開壁斜白”,第二句繼續(xù)寫“天色”。夜雨停了;烏云逐漸裂開;斷裂的云層隨意舒卷,有些云塊幻化成樓閣的形狀;月光從云縫中透出,斜照在云塊上,顯現(xiàn)出白色的輪廓;那白色的輪廓好像樓房雪白的墻壁獨特的感受,僅用七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達(dá)了,非李賀奇才難以做到。
    “玉輪軋露濕團(tuán)光”,還是寫天色,片言百意,詩人在構(gòu)思中意思流動的軌跡是:天空中的云消散了——月亮懸在天上,像個精美的輪子——月亮周圍籠罩著霧氣——月光透過霧氣,形成環(huán)形的月暈——那月暈朦朦朧朧,好像被弄濕的圓環(huán)。
    第四句“鸞佩相逢桂香陌”寫在桂花飄香的田間小路上,詩人遇到了帶著鸞佩的仙女。通觀前半首,表面寫“天色”的變化,實際是“移步換形”暗示詩人由人間來到月宮的經(jīng)過:起初,立足于人間的詩人關(guān)注著夜雨,雨停了,烏云裂開,月光從云縫中透出,詩人的心里也充滿了光明,此刻,他飄然而起,奔向那光明的所在。穿過斷裂的云層,穿過月周的迷霧,詩人緩緩地降落在月宮。在桂花飄香的小路上,他信步徜徉,竟然和帶著鸞佩的仙女不期而遇。
    后半首詩,作者從天上遙望人間;三座仙山下的陸地和海洋,更替著變化,這種滄桑之變,雖然需要上千年的時間,但在詩人眼里,快得就像駿馬奔馳,從天上遙望中國九洲,小得如同九點煙塵;浩瀚的海洋,只不過像從杯子里倒出來的一汪清水。
    作品中光怪陸離的世界,虛幻荒誕的色彩,與游仙詩的格調(diào)極為吻合。李賀借助奇崛詭異的夢境,以幻寫真,告訴人們的真諦是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時間的久暫,空間的大小都是相對的。只有運動和變化才是絕對的。所有生命現(xiàn)象都必須接受這個自然法則的支配。作品中批判的鋒芒,直指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唐憲宗的愚昧的長生不老的迷信思想。實堪為李賀作品的思想光華和藝術(shù)光華共輝的珍品。